总量突破十万亿元!海洋经济动能澎湃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今年以来,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涌动的蓝色新动能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蓝色产业”纷纷崛起
在海南岛西南角,从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海岸启航,深入大海约8海里,便可抵达龙栖湾普盛海洋牧场。这片牧场总规划海域面积达350公顷,不仅配备了4个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和50个智能养殖网箱,还建设了水产品加工厂和海洋养殖科研中心等陆域设施。
“平台的目标是可渔、可娱。”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才喜表示,目前正在持续推进海洋牧场二期建设。届时,不仅养殖规模和平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还将开放海上住宿、餐饮、垂钓等休闲渔业功能,打造乐东“海域+陆域”全域型智慧海洋牧场新产业,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型起势。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
不久前,渤海亿吨级油田垦利10-2油田开发项目(一期)最后一个平台组块完成出货装船,赴渤海南部海域进入海上安装和联调。“最后的‘积木’顺利起运。”油田开发项目建造经理王楠说,项目3座海上平台陆地建造工作全面收官。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多维向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的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正加速推进相关海洋药物的研究项目,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管华诗说,当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团队开展研究,深度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目标,正着力形成全链条高水平科学研究体系。
持续打造科技新高地
8日,自然资源部联合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办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引导各方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作为配套活动之一,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近日抵达海口,开展公众开放日等活动。
“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创下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单船执行任务最长时间纪录。这次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极地领域科研和后勤保障的国际合作,探索了开展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综合调查的新途径,为我国参与南极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向海向新,借助科技创新,让蓝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北部湾畔,天高云阔,80多台风机矗立在碧海蓝天之间。伴随叶片徐徐转动,阵阵海风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能,点亮万家灯火。去年12月,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
广西广投北部湾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运维管理人员谢海龙说,项目通过系统采集、分析、预警、辅助决策等,显著提高巡检效率,推动海上风电运维模式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变。
科技赋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一季度,我国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仔细查看“通浚”轮建造图纸、与工程师探讨设备安装细节……最近一段时间,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蔡建军每天都守在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里。这艘超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进入建造关键阶段,将于2025年8月正式下水。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高端海洋装备,“通浚”轮载泥量巨大,达到38000立方米舱容,相当于15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蔡建军说,“通浚”轮配备国内先进智能疏浚系统,成功攻克挖泥船操作员“看不见”水下土质的难题,实现自主寻优、一键疏浚、水下可视化等。
多点开花协同深耕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抓好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省。
海南提出,将积极发展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深远海养殖等新兴海洋产业,争取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海南省海洋厅厅长李东屿表示,海南具有全国独特的深海资源禀赋,有优势和条件通过谋划一系列重大深海、深地、深空对海应用场景项目,实现“以资源换市场”;深海创新发展要素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和澄迈油服基地集聚,有基础和条件实现“以市场换技术”。
多地也在出台系列政策,推动海洋经济多点开花——
优化规划布局。青岛市出台《青岛市2035海洋发展远景规划》,提出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区、海洋产业发展先导区、海洋高端人才引领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以及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等“五区一中心”的战略布局。
攻关重点任务。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说,天津市近期通过了海水淡化方面的文件,明确了未来在核心技术攻关、国产化替代、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将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蓝伟明介绍,广西将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要载体,加快引入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为海洋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乘风起,共潮生。海洋经济这艘巨轮正破浪前行。
[ 责编:金昱希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2019第五届“中知在线”杯知识产权运营大赛暨知识产权投融资圆桌会议成功举办
9月2日,2019第五届“中知在线”杯知识产权运营大赛暨知识产权投融资圆桌会议在“第十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成功举办。大赛由杭州市知识产权局指导,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知厚德知识产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与中国知识产权网联合承办。国内外知识产权行业顶级专家、行业投融资专家、产业园区运营等专家对8个进入决赛的项目进行了现场评审打分。
知识产权出版社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李程出席决赛现场并致辞,他表示: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的兴起,知识产权的力量正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变革,影响着社会民生的每一个领域。随着知识经济及全球化发展,知识产权逐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已成为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更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知识产权出版社以探索知识产权服务发展路径、传播知识产权文化为己任,协助“双创企业”解决知识产权运营难题。近年来,公司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知识产权服务及人才的优势,帮助企业挖掘布局专利,保护技术成果,促进无形资产增值,成功孵化了多项专利技术与创新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运营经验。
决赛环节,八个入围项目依次进行现场路演及评委问答。经过专家评委的严格考核和全面衡量,最终,成都芯仕成微电子有限公司团队的5G宽带薄膜体声波滤波器项目夺得最具商业价值奖,陕西仙童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的声能发动机产业化项目和杭州弈腾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的实时智能视频监控与联动系统项目荣获最具运营潜质奖,RapidIO交换芯片及产品系统、软件安全漏洞智能检测平台、润滑油超滑因子----金刚烷氮钼润滑剂、三维数字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农用无人机智能场景应用和分析5个项目获得优秀项目奖。
获奖项目代表在大赛现场与投资机构进行了意向签约,其中,上创普盛(天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天津芯海创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陕西仙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与杭州弈腾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分别进行了战略投资的意向签约。
知识产权投融资圆桌会议环节,大赛组委会邀请到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筹备组组长陈东敏,杭州未来科技城副主任徐进,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经理助理兼中知厚德总经理吕荣波,北京智慧财富集团中金浩评估公司、中知在线董事长丁坚,北京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敏刚等5位知识产权运营领域的专家到场分享交流,围绕知识产权投融资、运营及协同创新等热门话题展开精彩对话,再一次为大赛带来一场知识产权运营投资的思想盛宴。
大赛现场还举行了“中知在线”线上知识产权包运营处置发布仪式,并发布了“舌尖”系列商标、“中科院医疗成像”等项目。中知在线通过知识产权组合打包、价值评估、转让许可等环节构建初步的知识产权处置体系。
作为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的特别活动,知识产权运营大赛自2015年始已成功举办五届,吸引了百余个创新团队、创业企业、投资机构等代表参与。大赛旨在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芯片、先进制造等领域优秀项目,并为其提供一个综合展示、融资路演的平台。
现将大赛精彩花絮与大家分享:

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经理助理兼中知厚德总经理吕荣波主持本次大赛

知识产权出版社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李程致辞

北京知乎科技、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董事长丁坚致辞

“中知在线”线上知识产权包运营处置发布仪式

项目路演现场

大赛现场

专家评委点评

知识产权投融资圆桌会议

优秀项目奖

最具运营潜质奖

最具商业价值奖

战略投资意向签约

现场抽奖

大赛现场

相关问答
老山装修公司
南京老山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老山”牌蜂王浆冻干粉、胃乐宁片、云芝多糖胶囊等30多个品种,40多种规格的品和保健品。主产品老山牌蜂王浆冻干粉和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