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标建筑!成都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及公园一体化项目
新地标建筑!成都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及公园一体化项目概念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评价会成功召开
成都未来科技城白纸作图
历经四载规划建设
公园城市的蓝图正逐步发展为现实画卷
为探索未来城市的形态
营造高水平的文化公服配套
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成都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及公园一体化项目
概念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
在今年5月展开
经过数月的资格预审、现场勘探等环节
10月21日
三家入围单位、专家委员会及
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
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方案评价会

P
art 01.
项目背景
作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 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未来科技城不仅是成都市首批24个“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之一,也是成都高新区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空间承载地。在这里,一大批高能级项目持续落地开工建设、落地投产,主导产业上下游优质企业加速聚集,一幅“人城境业 相容共生”的未来城市画卷已徐徐展开。

项目区位
文化中心及公园一体化项目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城市中央绿轴西端与应用性科创区的中心位置,是城市规划中确定的片区地标节点,承载区域文化中心功能。项目所在地块周边主干道有绛云大道、公园大街、南三线,毗邻地铁福田站。区域以浅丘宽谷地貌为主,地势总体是中间高四周低,场地较为开阔。

设计理念
成都高新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及公园一体化项目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成都未来科技城的使命愿景,符合“科技未来城市” 和“浅丘公园城市” 两大规划理念,以未来科技赋能城市空间,结合前沿设计理念引领空间规划,营建一个具有未来风范的文化中心;以成都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结合科技城独特浅丘地貌,对文化中心建筑及周边公园进行一体化设计,营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P
art 02.
征集组织过程
2024年5月,成都未来科技城面向全球发布成都高新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及公园一体化项目概念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吸引了26家著名设计机构组成的独立或联合体报名参赛。
2024.05
●发布资格预审通告
本征集项目采用公开征集的方式,于2024年5月22日发布资格预审通告,面向全球公开邀请具有相关设计经验的设计机构前来申请应征,递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
2024.06
●资格预审
开展资格预审会,对26个应征人进行审核,评选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株式会社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MVRDV B.V三家入围设计单位。

2024.07
●现场踏勘
会同三家入围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踏勘,并进行答疑交流。

2024.08
●成果汇报
组织开展中期成果汇报交流暨答疑会,三家入围设计单位先后展示设计成果,双方进行了深入探讨。

P
art 03.
评价会现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株式会社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MVRDV B.V 三家入围单位来到评价会现场,分别由何镜堂院士、隈研吾先生、史文倩女士分享方案;大会邀请了四位国内规划、建筑领域的专家院士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应征方案进行评审。
专家委员会

沈 迪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

桂 学 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端 木 歧
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范 垂 勇
AECOM中国区建筑与人居环境总监、景观设计总监 AECOM中国区建筑与人居环境总监、景观设计总监
三家入围单位根据前期进行的现场踏勘和集中答疑,对成都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及公园一体化项目的区位优势、自然地形、功能定位、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各自的设计理念。专家委员会结合成都未来科技城使命愿景就方案落地可行性、消防安全、低碳建筑等多方面与三家入围单位展开答疑交流。
入围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始于1953年,是全国重点高校最早成立的甲级设计研究院之一。1979年8月,教育部发文决定在华南工学院等五所高等学校建立建筑设计研究院,同年11月,华南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式成立;1988年随学校名称变化改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8年10月改制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何镜堂,广东东莞人,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以“中国馆之父”闻名于世。
他长期奋斗在建筑设计领域,是岭南建筑学派的旗帜性人物。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200多项,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
株式会社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Kengo Kuma&Associates)由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于1990年建立。目前KKAA在东京、北京、上海和巴黎均设有分所,员工现有300余人。

隈研吾(Kengo Kuma),日本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建筑学专业。1986年设立空间研究所。1990年成立隈研吾建筑师事务所。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从2009年起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兼任RIBA国际会员,AIA(美国建筑家协会)名誉会员的职务。其设计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
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由Winy Maas、Jacob van Rijs和Nathalie de Vries于1993年创立,总部设立在荷兰鹿特丹。事务所致力于以国际视野在全球范围内为当代的建筑和都市问题提供解决方案。MVRDV的创作基于深度研究与高度协作,各个领域的专家、客户及利益相关方会从项目初期一直参与设计的全过程。

史文倩,建筑师、城市规划师、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合伙人、亚洲区负责人。
在MVRDV负责事务所在中国、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地区的项目,项目类型涵盖城市规划、文化、商业、办公、住宅和公共设施,主要作品包括深圳南头古城if工厂、台南河乐广场、仁川“拓印”文化娱乐综合体等等。
在方案汇报和现场答疑后,专家委员会以征集文件为依据,审阅、研究了各应征设计方案的文册、展板和模型,认真分析了各应征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认为各应征人提交的应征设计方案及成果均满足征集文件的要求,设计内容和设计深度符合征集文件的规定。

此次评价会将为成都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及公园一体化项目概念建筑设计最终方案的深化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成都未来科技城将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推进评审工作。
#秋日生活打卡季##全球设计灵感##建筑##设计##城市画册##成都##成都头条#
紫禁城设计者究竟为何人
来源:科技日报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含有古建筑9000余间。这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古建筑以雄伟的外观、绚丽的色彩、严谨的形制、有序的构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丰富的历史而称著于世。那么,紫禁城的设计者是谁呢?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是紫禁城的最初规划者。《明史》卷六十八有明确记载,紫禁城初建后的宫殿规制与南京皇宫基本相同,且比后者高大壮丽。由此可知,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及样式是以南京明故宫为蓝本设计规划的,而明故宫的规划者则是刘基,他是明洪武帝朱元璋的谋臣。
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记载,早在明朝建立的两年前,朱元璋认为南京旧城离钟山太远,灵气不足,而对旧城改造需要大量的民房拆迁,影响民众生活,因而命刘基在钟山的南面规划新的皇宫。刘基对皇城的规划按照古代“天人合一”的星象布局理念来进行,中轴线上的前朝建筑有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内廷建筑有乾清、坤宁二宫,而在前朝宫殿的东西两侧有文华殿、武英殿,在后二宫的东西两侧有东西六宫。而上述建筑布局理念、形式与北京紫禁城宫殿布局完全一致。
我们以紫禁城前朝建筑为例具体说明南京明故宫与北京紫禁城的建筑相似性。从平面布局和建筑命名来看,二者的中轴线建筑由南往北依次均为午门、奉天门(北京紫禁城的奉天门在清代改名为太和门)、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而在三大殿两侧对称布置着文楼和武楼(北京紫禁城的文楼在清代改名为体仁阁,武楼在清代改名为弘义阁),午门和奉天门之间,两张照片均有着平面为弓形的内金水河,弓形最突出位置均位于中轴线上。从建筑造型来看,两张照片显示的建筑外观几乎完全相同:立于高高城台之上的午门,其外形犹如展翅的孔雀;矗立在开阔广场上的奉天门,与两侧的庑房形成紫禁城内首道屏障;而三大殿均坐落于三层高高台基之上,太和殿的重檐庑殿屋顶样式、中和殿的单檐攒尖屋顶样式、保和殿的重檐歇山屋顶样式高低错落有致,立面曲线优美,形成紫禁城内造型最为磅礴大气的建筑组合体。
此外,现存南京明故宫部分建筑遗址,如午门、内金水河、东华门等,其名称、布局和造型与北京紫禁城对应的建筑亦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由上可知,北京紫禁城的规划与设计,是以刘基对南京明故宫的规划建造为参照的,因而可以认为,刘基是北京紫禁城的最初、最主要规划者。
江苏泰州人陈珪则是紫禁城营建的总规划师和总负责人。朱棣在北京当燕王时,陈珪为其部将。据《明史》记载,建文元年朱棣在南京发动靖难之役,以夺取皇位;陈珪随其南下,立下汉马功劳,位居功臣第四位,封爵泰宁侯。另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帝朱棣于四年下令营建紫禁城,认为时年71岁的陈珪具有很强的管理和规划能力,命其为总负责人和总规划师。从紫禁城备料到正式开工的十几年间,陈珪始终官职未变,即为泰宁侯,且始终没有离开北京。这在明代重臣中非常少见,其主要原因,与陈珪任紫禁城营建总负责人相关。
紫禁城的营建过程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如木工出身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杨青、石工出身的陆祥等,他们对紫禁城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地方志《重修毗陵志》卷二十四记载,江苏常州武进人蔡信从小学习木工技艺,在明永乐年间参与了紫禁城的营建,负责管理各个施工工种。蔡信还巧妙地运用运筹学原理,将挖护城河和西太液池的泥运到了紫禁城的北面,堆成了一座52米的土山,称为“镇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
此外,网上有传言蒯祥为紫禁城设计者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蒯祥为吴县香山(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人,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自幼跟随父亲蒯福学习木工技术。据明代史料《皇明纪略》记载,蒯祥于明永乐年间被召入北京,参与营建紫禁城,具有很强的绘图能力,所绘制的宫殿、楼阁、游廊等建筑都能够受到施工组织者的赞赏。从记载的时间点来看,蒯祥参与营建紫禁城年龄只有20岁出头,在建筑规划、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经验尚欠缺,因而担任总负责人或者总规划师的可能性很小。另据清初史学家褚人获所著《坚瓠集》记载:永乐年间紫禁城营建之初,蒯祥随父亲蒯福进京参与营建紫禁城,蒯福为木工头;后因蒯福年事已高,改由蒯祥接任。由此可知,蒯祥在当时的职位只是木工首领而已。
综上所述,紫禁城的设计规划并非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古代哲匠集体智慧的的结晶,并从中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规划、设计和管理技术。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相关问答
河南白水泥公司哪家好_其他
[回答]听说河南红星矿山机器厂家不错,它是河南比较有名、比较专业的水泥磨生产厂家。红星机器生产的水泥磨/原料磨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