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丨太空扎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美妙融合
今天(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相互配合,进行天宫课堂第二课。在轨期间,航天员还把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艺——扎染, 带上了空间站,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太空扎染里的细节和奥秘。
视频加载中...
航天员 王亚平: 同学们好,我是太空教师王亚平,上次太空授课我给大家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大家看到在失重环境下用纯水可以做出地面上无法做到的大水球。今天我想给大家展示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还和我们国家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请大家仔细观察。

太空教师王亚平首先展示了太空拧毛巾与地面的明显差异,在微重力下,水附着在手上的神奇现象,并讲解了毛细吸附作用,为扎染技法介绍做好铺垫。
航天员 王亚平: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一项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扎染又称为扎缬、绞缬,是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一般来说分为扎结和染色两个部分。
接下来大家期待的扎染演示开始了。王亚平首先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操作,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之后再用板蓝根等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

航天员 王亚平: 捆扎的手法直接影响最终作品的图案,是一个关键步骤,不同的绑扎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扎染图案,你们猜我一会儿会绑扎出一个什么样的图案呢?

航天员 王亚平: 接下来我们准备染料。这是扎染需要用到的板蓝根染料粉,将它与水混合后就是我们要用的染料了。

染色完成后将束缚部分拆开,就形成了淡雅自然、层次丰富的扎染作品。
扎染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唐宋时期扎染纺织品更是非常流行。2006年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空扎染让同学们一饱眼福的同时也更加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一起见证了千年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美妙融合。

王亚平: 同学们看,蓝白相间的扎染作品就完成啦!是不是很漂亮呢?这是我的扎染作品,而同学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捆扎方式,来制作属于你们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吧!期待看到你们的分享!我们下次再见!
扫描下图二维码看更多新闻

一直影响至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又多有创新。
数学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最为显著的学科之一,圆周率的推算又是古代数学发展最显著的成就。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了“周三径一”,即圆周率为3。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知道那太不精确了。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建立起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刘徽所运用的初步的极限概念和直曲转化思想,非常可贵。祖冲之则更进一步精确推算了圆周率,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两个数值之间,并提出其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在世界科技史上竟千年无人超越。他还著有《缀术》,并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农学成就当首推《齐民要术》。自古以来,我国就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农业很发达。据《汉书·艺文志》记录,西汉以前共有九种农书。《胜之书》是西汉农书,但已散佚,就靠一些农政书籍尤其是《齐民要术》的引文,人们才能知其残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贾思勰的这部著作集中、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学成就,尤其是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生产经验。贾思勰治学严谨,“采捃(jùn,摘取)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最终写成这部农学的科学著作。
地理学也是我国古代深得重视的学科。西汉时期,人们已能绘制精确的地图。东汉时,桑钦著《水经》。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裴秀、北魏郦道元都是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地理学家。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他对历史地理认真研究,方有此作。在《禹贡地域图·序》中,他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水经》记载了137条河流,《水经注》补入一千多条,文字也扩充了几十倍,内容涉及面更广,其内容远远超出了河道、水文,包括了河道流经地域的历史变迁、经济状况、自然景观等诸多方面,而且文笔生动流畅。
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刘徽,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曹魏末年,他撰成《九章算术注》9卷,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割圆术。《九章算术》说:“周三径一”,即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刘徽认为这太不精确,指出“周三径一”不是圆周率,而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刘徽发现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周长就无限逼近圆的周长,从而创立割圆术,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相继算出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直至正九十六边形的边长,求出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的结论。后来,他又计算出圆内接正三千零七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到了更精确的圆周率,即圆周率为314159。刘徽运用了初步的极限概念,并提出了割圆术,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据《隋书·律历志》记载:“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过剩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朒nǜ。朒数,不足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又设开差幂,开差立,兼以正圆参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书,名为《缀术》,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
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的成果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祖冲之(429—500),推算出圆周率的过剩近似值为3.1415927,不足近似值为3.1415926。直到15世纪前期,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把它打破。他求出了小数点后16位的圆周率精确数值;16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也突破了这个由祖冲之创造的纪录。他们都比祖冲之晚了一千年左右。祖冲之还用分数来表示圆周率,密率为355/113,约率为22/7。16世纪中期以后,德国数学家奥托(或译作鄂图、渥脱)、荷兰数学家安托尼兹,才先后分别求得密率,西方数学界还把密率称为“安托尼兹率”,其实他比祖冲之要晚一千一百年。因此,有人提出应把“安托尼兹率”称为“祖率”,这个荣誉应当属于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
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裴秀在《禹贡地域图·序》中说:“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有图像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之于山海隔绝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参而考之。然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人们称他提出的六项制图原理为“制图六体”。
葛洪
葛洪(284—364),晋朝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年青时曾因镇压农民起义,赐爵关内侯。后做道士,曾到罗浮山炼丹。所著《抱朴子》,内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述“人间得失,人间臧否”。其中,内篇的《金丹篇》对炼丹法有明确记载。英国人、科技史权威李约瑟说:中国炼丹术是“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即使不是唯一最重要的根源)”。葛洪还著有《肘后救卒方》,提出了预防接种疫苗的方法,并最早对天花、恙虫病等传染病作了记载。
法显
法显(约337—约422),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翻译家、僧人。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他是我国僧人西行取经的先行者。后秦弘始元年(公元399)从长安出发向西,涉流沙,越葱岭,历尽艰险,终于到达天竺(今印度半岛),取得《摩诃僧诋律》《方等涅经》等佛教经典,并学会梵文、梵语,还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又得到了一些经籍。此后,法显乘附商人大舶归国,途中遇暴风,飘流到了耶婆提国(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他在当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再转乘别的商船去广州。不料途中又遇大风,大船任风随流,船上水尽粮绝。东晋义熙八年(公元412),这艘商船漂流到达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南岸。归国后,法显南下建康,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合译佛教经籍。他还记述旅行见闻,撰成《佛国记》。法显对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佛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7510b0100a4bm.html
相关问答
东晋的科技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特点: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_作业帮
[最佳回答]科技: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割圆术”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文化:(不知道你还要不要)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东晋顾恺之《女...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像《水经注》、《齐民要术》这样的科技突破?
如果要问战乱纷争不休的中国南北朝时代,有哪一样辉煌,亮眼到超越历史的境界,那必须就是科技!诸如《水经注》《齐民要术》这样的不朽经典,也不过是这个科技井...
请问中国古代科技教育是怎么开展的?
下来我简单阐述一下我的理解和看法在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萌芽较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稍晚,奴隶制时代的科技文化与古希腊科技成就相比也有距离。但由于我国由奴隶社...
东晋朝统治多少年?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是干什么用的?
[回答]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西方的浑...
二晋前后延什么意思
[回答]扩展资料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
汉朝与晋朝哪个更强?
汉朝,因为汉朝时间长版图一直在扩张,无论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水平都比晋朝强。汉朝,因为汉朝时间长版图一直在扩张,无论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水平都比晋朝强。
【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光彩熠熠。绚丽缤纷的书法艺术,形神兼...
[最佳回答](1)观察材料一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图一是商朝时期使用的甲骨文,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姓“操”的人为什么也是曹操后人?有何证据?-红网问答
株洲市有7人姓操。据说操姓系曹操后代,避祸改名而来。《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和《湖南氏族源流》两书中都没有操姓的介绍,根据相关人士考证,操姓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