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奖项!2023年国家科技奖公布:中国农大,荣获6项!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3年度,中国农业大学 荣获6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学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完成单位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学校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大共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励110项 。

图源:中国政府网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
动物医学院沈建忠院士 主持完成的“可转移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发现及其传播机制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农学院陈绍江教授 主持完成的“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创建及规模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侯卓成教授 参与完成的“肉鸭高效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营养与健康系郭慧媛教授 参与完成的“温湿氧磁多维精准控制家用保鲜电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工学院何进教授 参与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凤荣教授 参与完成的“中国土系志与高精度土壤信息网格构建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23年度中国农大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可转移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发现及其传播机制研究
项目组由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领衔,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针对动物源细菌多黏菌素耐药率快速升高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10余年研究,发现并命名了质粒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阐明了其编码的磷酸乙醇胺转移酶修饰多黏菌素作用靶位的耐药机制,揭示了mcr在“动物-环境/食品-人群”全链条的传播规律,提示动物使用抗菌药及其产生的耐药菌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项目获得的系列原创性成果突破了多黏菌素不存在可转移耐药机制的传统观点 ,揭示了多黏菌素耐药性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推动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抗菌药物使用政策的调整,为我国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计划的出台和有效实施提供了关键性科学依据,为“One Health”理念下遏制细菌耐药提供了中国范例,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细菌耐药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创建及规模化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吉林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围绕“杂交诱导单倍体” 技术路径中的单倍体诱导率低、鉴别和加倍困难 三大技术瓶颈,经过近30年持续攻关,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均取得原创性突破,创建了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纯系创制周期由传统的4-5年缩短至1年内。
该研究实现了我国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从“无”到“有”再到“领先” 的里程碑跨越,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焦点领域抢占了技术制高点。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颠覆了沿用百年的传统连续自交选系方法,推动了玉米育种技术和模式的重大变革,为我国玉米种业振兴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捧回我国科技领域“最高奖项”,是对中国农大科技工作者们科研水平和成果最权威的认可。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扎根在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 ,一代代中国农大学者心怀“国之大者”,怀揣坚定信念,不断向着科技广度和深度阔步前行,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也在中国大地上“种”下了众多科研成果——
从小麦“东方红1、2、3”到玉米“农大108”,从畜禽遗传理论创建到“农大褐3号”等品种培育,中国农大始终将种业研究 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引领我国种业发展;
学校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迄今为止农业科技领域唯一一个特等奖 ,被誉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两弹一星” ;
杨宁教授团队培育的“沃德188”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实现了国内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零”的突破 ,终结了我国只能依靠进口的时代……

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中国农业大学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 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先后有34篇 高水平研究论文在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NATURE GENETICS 上发表,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十三五”以来,学校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3 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 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 项。现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8 名,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 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72 项。

一项项高水平成果产出,彰显出的是中国农大人的学术卓越与社会担当。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中国农业大学披坚执锐、星夜兼程的奋勇故事仍将继续上演,“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信念将在农大人心中愈发坚定。
2024,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中国农业大学 !
#高校种草大赛##2024头条高考季# #科技##大学#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官微、中国农业大学招办官微、中国政府网等
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农大在行动!
历百年沧桑而初心不改
经时代变迁而踔厉奋发
中国农大人始终秉持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校训
从小麦“东方红1、2、3”
到玉米“农大108”
持续引领我国种业发展
从黄淮海科技攻关大会战
使千年盐碱滩变成吨粮田
到盐碱地高效脱盐模式
“梨树模式”得到
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认可
从我国一号专利
到智能农机、智慧农业
在时代变迁中
书写了服务“三农”的辉煌篇章

“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高质量推进“5+1”工程、“8+2”行动计划,肩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格局中的领军力量。
01
改革释放活力,创新提升效能
学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创新有组织科研模式。 全面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十大行动,着力打造黑土地保护利用、基因编辑等有组织紧密型重大科技攻关团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 以成果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建立校院两级评价体系,累计评选出32项校级和289项院级代表性科研成果,营造“破五唯、崇实绩”的良好学术氛围,成为高校科研评价改革标杆。
强化杰出青年科学家培育。 投入专项经费2300余万元,持续资助62名优秀青年教师,37人已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拥有1个国家重大基础设施,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教育部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等133个省部级平台,为学校承接国家重大创新任务提供重要支撑。

02
立足国际前沿,筑牢创新根基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深入。
玉米、小麦耐密株型以及广谱抗病基因的鉴定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病性,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响应干旱、盐碱、低温胁迫等非生物逆境的分子调控机理 ,在国际上持续保持领先。
绿色增产增效理论 ,突破了高产与高效难以协同的国际难题。
首次发现可转移多黏菌素等耐药新基因及其机制 ,推动了全球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调整。

03
聚焦国家战略,突破核心技术
学校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取得大批标志性成果。
自主基因编辑器关键技术 ,打破国外种业核心技术垄断。

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 ,纯系创制周期由传统的4-5年缩短至1年以内,实现传统育种模式革命性突破。

小麦耐热育种技术 ,缩短了育种周期并提高育种效率。
非粮生物质合成转化蛋白饲料技术 ,极大缓解了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压力。

卵子高效利用技术 ,使我国肉羊体外胚胎生产技术水平与扩繁规模跻身世界前列。

04
产业提质增效,科技造福民生
学校以先进创新成果为支撑,引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高产耐热小麦新品种 “农大5181”、“农大3486”等,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农大753”、“农大761”等15个,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 “中农大778”、“中农大678”、“中农大201”等获得大面积应用;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转化体 获得国家生产应用安全证书,12个新品种通过国家首批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审定;肉鸡新品种“沃德188” 填补了国产快大型白羽肉鸡自主品种的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京典北京鸭” 成为我国首个面向烤鸭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大大促进了我国肉鸭产业转型升级。

浓缩苹果清汁大容量罐群低温无菌贮存技术 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金奖。
丰登、神农、范蠡等人工智能大模型,高速精量播种机、粪污(肥)全养分同步速测系统、农田扬尘监测系统、旱区作物节水优质高效调控系统等智慧农业系统及装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05
立足三农特色,社科开创新局
聚焦乡村振兴,高质量成果持续涌现。六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新增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
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百余份政策建议 获中央有关部门采纳或领导同志批示。
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 ,学校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参与全球治理对话,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授予特别咨商地位,实现我国高校“零”的突破 。
“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40项,国家自然基金2000余项,位居农林高校首位。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7项,获奖的通用项目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九 。全国科技创新争先奖11项、何梁何利基金奖6项、各类省部级奖励292项,发表科技论文3万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00余件,取得了卓越的科技创新成果。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科技强国、农业强国
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以昂扬之姿向着
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大步迈进!
来源|科研院编辑 | 王韵然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吴笑含 张舒然 姜承希 杨雨睿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相关问答
中国农业大学好还是北京科技大学?
整体来看农大肯定比科大好中国农业大学属于211985但是农业大学的专业主要跟农业有关北京科技大学属于211教育部学科创新实验平台科技大学的专业主要跟工...
东方科技学院是不是湖南农业大学的独立院校?申请方
我是湖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东方科技学院是湖南农业大学的独立院校,但是现在农大特别重视东方科技学院,无论从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都和本部一样的哦,生...
山西农大和太原科技大学哪个更好?
如果是这两所高校放在一起比较主要从专业倾向入手山西农大,自然是农学比较强,此外生物也不弱太原科技,自然是工科比较好看看你的天赋性格特长爱好更适合什...
湖南农大和科大对比哪个好?
因此,农学和生物学都不错。湖南科技大学也在湘潭,这所学校由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合并而成。湘潭师范学院是湖南省第二所本科师范大学,而湘潭工学院的前...
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新能源和农大的新能源哪个好-懂得
都要靠自己现在都是各有所长,还是靠自己。
甘肃农林科技大学排名?
2022年,甘肃农业大学最新排名全国第184名(参考的是2021年的综合排名数据)。排在甘肃农业大学前3位的分别是:北京建筑大学(综合排名:183)、沈阳药科大学(...2...
河北农大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那个好?
自然是河北农大要更好。河北农大是“河北农业大学”的简称,位于保定市,是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位于秦皇岛市,是一所省属普通高校。在办学...
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哪个好?
肯定是农大啦。从专业上来说,科大和农大的专业设置差不多,而且二本嘛,都那样,没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从地域上来说,湘潭和长沙根本比不得。湘潭那边发展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科专业怎么样?-懂得
公费出国。西农的文科实力在同类大学不算强,比如专业的财经政法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211、985院校,算是录取分数最低、最实惠的211、985院校,但...
吉林农业科技大学怎么样?是个好二本么?
[最佳回答]你说的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吧?没有吉林农业科技大学呢,只有长春有个吉林农业大学那是一本,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倒是二本…这个学校不怎么样,不仅学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