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船长载江南月——追思古籍守护者江澄波
新华社南京6月12日电 题:书船长载江南月——追思古籍守护者江澄波
新华社记者蒋芳
苏州平江路钮家巷深处,两棵高大的玉兰树笼罩下,文学山房旧书店的玻璃门依旧明亮,然而书店里那位佝偻着脊背,戴着一幅黑框眼镜的老者,却永远地离开了。
6月11日上午,古籍版本学家、文学山房第三代传人江澄波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0岁。就在前一天,他还如常出现在书店,履行着他持续了84年的文化守护使命。

江澄波老人在文学山房旧书店内忙碌。(2018年7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各方向江老家人表示慰问。书店门前,素白的菊花有的放在石阶上,有的斜倚在门口,静静送别这位与书相伴一生的老人。
国家图书馆古籍部送来挽联,上书:守文学山房,三世续芸,书船长载江南月。为典籍津逮,百年怀朴,冷摊犹存赤子心。
读书博主赵健回忆起不久前拜访江老的经历:“他送了我一份苏州的白玉枇杷,相约下一次再见,没想到竟是永别。”
常常有外地、年轻的读者问江老要工作到什么时候?江澄波都会说:“我就是要抢救中国文化遗产,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古吴轩出版社的张颖曾参与江澄波口述史项目,她难过地说:“他没说空话,真的工作到了生命最后一息。”

江氏合影,其中右二为少年江澄波,右三为其祖父江杏溪,左三为其父亲江静澜。(受访者供图)
文学山房被称为“中国传统旧书业的活化石”,背后是江澄波家里三代人的接力守护。
1899年,江澄波的祖父初创文学山房,地点位于苏州嘉馀坊一带,章太炎、叶圣陶、钱穆、顾颉刚等都曾与之有交集。江澄波从小耳濡目染,16岁正式入行,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古籍鉴定、修补技艺。
年少时,江澄波在一个旧货摊上发现几本古书,辨认出是明代蓝格抄本,果断购下。祖父鉴定后惊喜地发现这竟是宁波范氏天一阁的藏书,对江澄波的眼光大为赞赏,这次经历也点燃了他一生爱书的热情。
百岁书翁与千年古籍间,藏着道不尽的书缘往事。早年间,江澄波走家串户,在废品回收站、废纸堆中“抢救”古籍。其中,宋本《东莱吕太史文集》原本寄放在鱼竿店售卖,如今入藏了苏州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初,江澄波更促成了过云楼藏书归公。在江苏省领导嘱托下,他凭借与顾氏后人的交情,几经努力使四分之三的过云楼藏书入藏南京图书馆。这批被誉为“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的珍品有了好归宿。
“书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命运,爷爷生前常这样说。他这一生见过太多书籍的命运沉浮,总想着能给古书最好的归宿。”江澄波的孙女江茜回忆。
退休后,因不舍祖铺、钟爱古书,江澄波一心想恢复“老字号”。2001年,75岁的他如愿重开文学山房,继续访书、鉴书、修书,甚至著书。
每天上午9点,他坐着轮椅,在儿女陪伴下来到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书店,坐在玻璃门边的木椅上开始忙碌,全年只有大年初一、初二两天休息。

江澄波老人在“文学山房”旧书店内忙碌。(2018年7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每有来客,问起苏州历史或是书人书事,他总是用“苏州普通话”向人们介绍,乐此不疲。如历史学家钱穆曾躲在耦园撰写《史记地名考》,遇到要引用的内容就直接从线装书上挖下来贴在稿子上;著名学者顾颉刚约请他人一起收购旧书,总是先请别人挑选,然后剩下的全部打包买下……一边聊着,他会随手抓一把糙米,喂门前的小麻雀。
“眉毛看似并不重要,但缺了它,五官再精彩看着也乏味。”这是江澄波在网上很出名的一句话,他将书店比作眉毛,将城市比作面庞。
当江家三代人用数百年光阴接力守护书香,这道被细细描摹的“眉黛”,早已成为平江路肌理中不可剥离的纹路,化作苏州人文印象中最传神的一笔。
2022年,96岁高龄的江澄波口述出版《书船长载江南月:文学山房江澄波口述史》。他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一生:“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载书、送书的书船,我离不开书,就像船离不开水。”
如今,这艘书船驶向远方,留下满城书香和一座城市永不磨灭的文化记忆。
7500吨重的石库门建筑群如何整体“搬家”,有哪些技术难点?
石库门是一种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木做门扇的特色民居建筑。7日,“华严里”建筑群通过整体平移完成归位,这也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组团式石库门建筑群归位工程。
本次归位的“华严里”始建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由三栋立贴式砖木结构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4030平方米,共计约7500吨。2023年底,为了配合城市更新规划,“华严里”建筑群向西约48米、再向北约46米迁出原址。本次归位则是将整栋建筑先向南46米、再向东约48米迁回原址。
给7500吨重的石库门建筑群“搬家”总共几步?其中存在哪些技术难点?为何要进行这样的搬迁工程?
石库门建筑群如何实现安稳“搬家”?
首先,重达7500吨的石库门建筑群,究竟是如何实现整体平稳移动的?据了解,施工人员给建筑群装了432只“脚”。一起去看看,这432只“脚”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让庞大建筑群走起来的?
“华严里”石库门建筑群体量大,要想安稳“搬家”,难度不小。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了步履行走器来进行建筑物的安全移位。不同于以往水平液压装置的直线推送,步履行走器相当于给整个建筑底下加上稳定的托盘基础后,在托盘基础下方装了432只“脚”。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章谊 :432个步履行走器,它是联动的,要保证这些受力比较均匀,位移跟压力达到平衡,它是在总控室里头调整它的平均的压力。因为它地面有时候不是很平整,万一这个地方位置比较低,这个脚下去之后它压力就下降了。这是在总控里头会控制、补偿它的压力,它随时压力减小的时候,它会分析是产生什么问题,然后会进行自动压力补偿,使整个建筑运行得非常平稳。
既要施工,又要保护——在老建筑移动的过程中,项目团队在建筑外侧从不同角度加建大量钢梁,加强老建筑的固定支撑。
章谊 :没有施工之前先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模拟建筑物在整个过程当中的受力的情况,计算出哪些结构容易受损,那些部位就进行重点的加固与加强。施工的时候,430多组步履行走器,每一组“脚”要精心进行安装、调试、保养,使这432套设备在行进的过程中不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不产生意外的情况。
同时,为了不破坏老建筑本来的风貌,项目团队将“华严里”带有连廊设计的三栋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归位,由此就形成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石库门归位工程。
章谊 :这个方案里头就没有考虑过把房子切开,就是天然这个老建筑是多大一团。我们就把它做成一个组团,而不做额外的干预性分割,这样是在技术有保证的前提下,减少了对老建筑的损坏。
为什么要给石库门建筑群来回“搬家”?
给建筑搬家,尤其是重达7500吨的建筑群,还要毫发无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工程呢?
“华严里”年代久远,老建筑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急需进行修缮和保护,由于这片区域老建筑多且密集,而且地处南京西路核心商圈,几乎没有修缮空间,而且直接开发地下空间难度较大。
上海静安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菲 :这样的一个带有城市记忆和城市发展进程的建筑,我们要最大程度把它给保护好。同时我们又要符合到当下在交通的便利度、城市发展的活力以及人民宜居的品质生活需求,怎么样在地上不变的基础上,去做地下垂直纵线的立体的延伸,开发地下空间。
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地做了系统规划,让保护和发展协同并进,施工过程先将“华严里”建筑群临时移走腾挪场地,待地下工程基础结构完工后,再将建筑群迁回原址。之后,再同步开发地下空间。
章谊 :这样移出来之后,我们这些大型设备可以进去,把整个地下室的维护、地下的桩基,基础这些都能完成,然后再回来,我们上部可以修缮,下部还可以继续施工地下结构。
老建筑地下空间后续将如何开发利用?
为了开发地下空间,同时对老建筑进行保护,石库门建筑群临时迁走。待地下工程基础结构完工后,如今再迁回归位。那么,开发后的张园地下空间将承载哪些城市功能?后续工作又将如何开展?
张园拥有大量历史建筑和文保建筑,蕴藏着不少名人居所,从2018年启动改造修缮以来,受到广泛关注。此次开发的张园地下空间,将基于“海上第一名园”历史底蕴,实现整个街区地上、地下空间的贯通及与周边高楼、商场、街区的互联互通,实现老建筑的活化利用。
孙菲 :未来当整体呈现的时候,我们地上的这些老建筑会植入更多除了商业以外,还有办公、住宅以及其他像美术馆、演艺中心这些文化的功能,还有顶级的酒店,所以它的业态会非常丰富,也会和整个一个南京西路周边的商圈形成相应的呼应,和周边的这些高楼,有办公楼,有住宅,还有商圈和它形成周边的互联互通。
改造后的地下空间将新增百余个停车位,同时该地下空间还将承担地下轨道交通的联通任务。
孙菲 :我们一直讲张园是一个活体的石库门的博物馆,我们除了观赏它欣赏它之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对建筑的活化利用。我们既要花非常大的心血和精力去把地上的建筑,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保留好,同时我们又要花非常大的和新型的工艺技术、工法去做地下空间的开挖,为当下的城市发展进程,为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去开创更美好的一个空间。
多地多个建筑完成平移搬家
给建筑“搬家”,还要实现平移,这里面其实是有大学问的。平移技术,是指将建筑物在某一水平面切断,使其与基础分离,变成一个可搬动的“重物”,再借助专业设备进行匀速滑行和旋转。相比于拆除重建,这样的方式更节省成本,也能让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随着技术的进步,全国多地都有过给建筑搬家的例子。
2024年6月,湖北鄂州一座消防站历经2次旋转和2次平移,精准迁移至200多米外的新址。这座消防站大楼,主体结构为3层框架结构,占地1000多平方米、重达3600吨。为了给新建项目施工腾空间,工程师们先后完成了消防站逆时针旋转28度、平移99米,顺时针旋转28度、最后平移106米的任务,最终将消防站挪到205米外的空地上。
2022年7月,位于上海黄浦区的一栋百年老建筑,也完成了平移搬家。这栋红色小楼,是4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维多利亚式建筑,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重约3800吨,平面呈“凹”字形布局。出于外滩区域历史文化保护的整体需要,同时为进行地下空间开发,2020年12月,小楼第一次平移成功完成,整体向东平移了约32米。随着原位置地下建造工程的完成,2022年6月30日,小楼开始整体平移回迁,当年7月8日,成功完成了第二次平移复位。
2020年7月,在浙江绍兴嵊州,一座建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百年老台门,先向西面15米,再向北面近40米,顺利完成了整体平移55米的搬家工作。
来源: 央视网
相关问答
南京有哪些大学是211和985
[回答]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
royer是什么车?
2005年7月22日罗孚资产托管人英国普华永道公司发表公告称,中国南京汽车集团正式成为英国百年老厂罗孚汽车公司和其发动机生产分部的买家。现今距他诞生已经一...
诸位大仙我想知道,南京百年膏方公司,膏方费用高吗?
[回答]在网上找了不少同类型的公司,同时也进行了实地考察,最满意的还是北养堂,这家公司规模很大,非常专业值得推荐!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配比施工,一般水泥...
南京有哪些大专卫校
[回答]南京大专卫校有:南京卫校、南京市医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等。扩展资料南京卫生学校始创于1918年,前身为金陵大...
南京985211有几所?
南京有2所985,8所211大学。985:1、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2、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11:1、南京大...
南京大学有几个院士?
截止2018年8月31日,南京大学共有院士4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艾草颈椎贴哪个牌子最好?
[回答]艾草颈椎贴选择百年扁氏这个牌子最好,不过建议在购买时选择正规商城或者大型药店,以免买到劣质产品导致使用效果不佳,适用于低头一族、经常落枕、脖...
南京耐驰螺杆泵厂家找哪家
[回答]所以单螺杆泵又称为莫诺泵,早期购买这项专利的是英国的MONO泵公司。现在全球有授权的大概是6家公司,基本上在中国都能看到包括耐驰,PCM,MONO,MOYNO...
南京木门公司有哪些?-一起装修网
[回答]南京木门公司有:南京启亚木门有限公司,南京红德木门,南京戴胜木门,南京旺德福门业,南京章生门业有限公司,南京特亿福木业有限公司,南京目赏门业有限...
南京大学是985大学还是211大学?
“985”大学是在1998年5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及世界一流大学,就陆续选了30多所,目前为止一共3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