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包装收购第一案”出现新进展 新巨丰“蛇吞象”收购能否如愿?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无菌包装收购第一案”又有新进展。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信息显示,山东新巨丰科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收购纷美包装有限公司股权案,已列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
2024年12月27日,纷美包装公告称,针对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通过的新巨丰全部要约收购审查,已提起行政复议。公告同时表示,针对第一轮收购,相关诉讼尚未判决。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已披露相关信息。图片来源 网页截图
11月19日,两家企业曾发布公告,证实已收到市场监管总局核发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决定书》。公告披露的《决定书》显示:对本次交易涉及的经营者集中事项不予禁止,允许实施集中。
据了解,公告中提到的“本次交易”,指的是5月9日新巨丰拟通过子公司景丰控股有限公司,以每股最高2.65港元的价格,向纷美包装全体股东发起全面要约收购,涉及10.29亿股股份,总价约27.29亿港元。
针对如何看待市场监管总局“不禁止”的结果、如何更好地维护投资者利益等问题,封面新闻记者分别向新巨丰及纷美包装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蛇吞象”
我国乳品行业,液态奶无菌包装是一个千亿量级的大市场。
早在2020年,纷美包装与新巨丰便已挤入市场前五。彼时排名为:利乐(TetraPak)、纷美包装、康美包(SIG)、新巨丰。其中,利乐、康美包为国外企业,纷美包装、新巨丰为国内品牌。四家企业当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1.1%、12%、11.3%和9.6%。
新巨丰对纷美包装的收购始于2023年年初。当年1月29日,新巨丰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现金收购纷美包装第一大股东JSH(注:怡和控股子公司)所持3.77亿股,约占总股本28.22%。交易对价每股2.65港元,对应标的资产转让价款约9.99亿港元。如收购成功,将成纷美包装最大单一机构股东。

2024年12月27日,纷美包装发布就此案相关情况发布公告。图片来源 纷美包装网站
因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业务范围等存在差距,导致此次收购被形容为 “蛇吞象”。
纷美包装2011年在港交所上市,新巨丰2022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据报道,新巨丰与纷美包装的大客户分别包括伊利和蒙牛。
新巨丰官网称,拥有伊利、新希望、三元、王老吉、欧亚等优质稳定客户,深耕国际市场,致力于成为面向全球的无菌包装综合方案提供商。
纷美包装官网称,其无菌包装材料连续多年年销量超100亿包,是液体食品行业第三大无菌包装材料供应商。在中国、瑞士和德国设有工厂、研发中心和运营机构。
数据显示:纷美包装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34.64亿元(人民币)、39.37亿元,净利润2.85亿元、1.82亿元。新巨丰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16亿元、12.42亿元,净利润1.7亿元、1.57亿元。2023年,纷美包装总收入38.17亿元,约是新巨丰17.37亿元的2.2倍。
“拉锯战”
对于新巨丰收购,纷美包装董事会两度提起经营者集中审查申请,发起反垄断调查。
2023年9月14日,新巨丰公告称,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本次交易涉及的经营者集中事项不予禁止,允许实施集中。
同年10月,新巨丰已通过协议转让完成收购纷美包装3.77亿股,成为纷美包装第一大股东,但根据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投票表决情况,未能实现对纷美包装的控制。
为争夺控制权,新巨丰2023年11月向纷美包装提出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提议委任5人为公司董事,此举遭纷美包装董事会抵抗,并建议全体股东投出反对票。至此,新巨丰两次提名董事均未获得通过。
新巨丰认为无法参与到纷美包装实际经营管理,成为向纷美包装全体股东发起全面要约收购的导火索。
今年5月9日,新巨丰通过子公司景丰控股有限公司向纷美包装全体股东发起全面要约收购,总价约27.29亿港元。对此,纷美包装董事会多次发出公开信,声称要约收购带有“敌意”,号召股东坚定持股。

2024年12月24日,新巨丰发布有关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图片来源 新巨丰网站
11月19日,纷美包装公告称,接到市场监管总局通知,对新巨丰收购股权一事不予禁止。
纷美包装表示,将适时或按上市规则及内幕消息条文要求,就最新进展进一步公告。新巨丰公告称,本次交易需经有关部门履行相关程序后方可实施。
12月24日,新巨丰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表示拟通过景丰控股向纷美包装股东收购股份。
目前,这场收购拉锯战仍在持续。
“敌意收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楼秋然认为,一般来说,公司收购可分为“友好收购”和“敌意收购”,区分标准在于是否事先征得被收购公司管理层同意。对“敌意收购”,管理层一般较为抵触。新巨丰的收购,因事先未征得纷美包装管理层同意,属“敌意收购。”
他表示,管理层抵触“敌意收购”,大致可分成两个层面。从积极一面看,可能出于对公司利益的维护。在提起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之前,纷美包装管理层曾在公开信中指出,新巨丰的收购属“敌意收购”,可能不利于公司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影响公司与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可能不利于公司独立开展业务等。
从另一面看,管理层也可能出于保护自身考虑。例如,新巨丰曾提议改选五位董事,这会导致原本的董事会成员失去董事职位。而在掌控董事会后,还可能改组管理层。
他认为,纷美包装管理层究竟出于哪种考量,仅从外部视角很难确切回答。
如何看待新巨丰要约收购?楼秋然表示,从繁荣市场角度看,要约收购有其制度意义,其出现和发展可推动公司规模化经营、更好地实现产业上下游整合,还可通过控制权转移、管理层撤换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但是,也可能因不当的资本运作导致公司和股东利益受损、市场秩序破坏等。
在他看来,对待要约收购,法律应有一个较为平衡的规制方案。既保障股东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享有最终的发言权、控制权,又支持管理层从专业判断出发对不利于公司发展的收购进行抵抗。
他表示,目前管理层的抵抗手段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一旦遭遇“敌意收购”,往往诉诸否定收购合法性的诉讼或检举方案。
背景
2023年1月30日,纷美包装称,新巨丰在未通知的情况下,公告现金收购纷美包装28.22%股权。
2023年3月14日,纷美包装就此次交易向反垄断局提交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
2023年7月4日,反垄断局向新巨丰下发提示函,建议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
2023年7月19日,反垄断局就纷美包装提交的申报申请,下发《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受理通知书》。
2023年8月16日,反垄断局下发《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
2023年9月13日,反垄断局作出《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决定书》。
2023年10月13日,新巨丰公告完成与JSH的股权交割。
2024年3月,纷美包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24年9月12日,反垄断局受理新巨丰第二轮收购纷美包装股票审查申请。
2024年11月20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庭。
2024年12月27日,纷美包装公告称,针对通过新巨丰全部要约收购审查,已提起行政复议。
包装巨头利乐被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背后:从一枝独秀到增速放缓
近期,内资控股无菌包装企业“新巨丰”诉国际包装巨头“利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开庭,涉案赔偿金额达1亿元。而早在2016年,利乐就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处以罚款6.677亿元。
在国内,利乐一度被描述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其无菌灌装技术及利乐包的引入开启了中国乳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十年”。据乳业资深人士介绍,2000年之前,国内乳制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利乐在无菌灌装及包装市场可谓一枝独秀,甚至出现“没有利乐就做不出牛奶”的说法。基于这样的行业地位,利乐早期在与下游乳企合作过程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曾被多次举报搭售包装材料、实施差别待遇等垄断行为。
而伴随国产无菌包装行业发展及包装需求的快速迭代,利乐开始感受到竞争压力。利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屹东曾在2020年公开表示,近几年由于市场增速放缓,竞争越来越激烈,利乐增速与此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利乐中国需要加快创新速度。
针对此次诉讼,利乐方面近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该案不会影响利乐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投入和业务经营,利乐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不变。但对于竞争压力及应对手段等问题,公司暂不便回应。
被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企查查显示,山东新巨丰科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巨丰”)诉利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及关联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于近期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目前尚未公布庭审结果。
1月12日,利乐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目前案件仍在司法程序中,利乐正在配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工作。此次诉讼案件不会影响利乐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投入和业务经营。1月13日,新巨丰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会就此案在近两天给出答复,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
资料显示,新巨丰成立于2007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内资控股无菌包装企业,2018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8.6亿元、9.35亿元、10.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44.23万元、1.16亿元、1.69亿元。2020年,新巨丰液奶无菌包装营收占比超过97%,大客户伊利贡献其约70%的销售额。2021年6月,新巨丰向A股二度发起冲刺。
利乐发源于瑞典,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食品加工、包装和分销领域全系统解决方案的大型跨国集团,截至2021年1月1日在全球有53家生产工厂。2020年,利乐公司净收入超过108亿欧元,当年交付灌装设备388台、加工设备2209台,利乐包装销量超过1830亿只。
从业务范围来看,新巨丰与利乐在无菌包装行业存在竞争关系,尤其在乳制品领域。新巨丰在2021年6月发布的招股书中透露,2019年11月6日,新巨丰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利乐包装(昆山)有限公司、利乐包装(北京)有限公司、利乐包装(佛山)有限公司、利乐包装(呼和浩特)有限公司等,赔偿因其实施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给新巨丰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并承担案件诉讼费用等。
曾因垄断被罚6.677亿元
报道显示,利乐灌装机1979年率先应用于国内“鲜宝”菊花茶的生产。伴随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利乐一度被描述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其无菌灌装及包装技术的引入开启了我国乳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十年”。
1996年,伊利股份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发展势头迅猛。保质期是当时乳企跨区域销售的一大屏障,伊利于1997年上马两条利乐液奶生产线,把牛奶保质期延长到了7个月。此后蒙牛跟进,两大乳企凭借长保常温奶跨越长江,逐渐形成了两大巨头+区域乳企的“2+1”乳业格局。
据乳业资深从业人士杨先生回忆,2000年之前,市面上大部分乳品包装使用的是百利包。当时国内乳制品行业刚刚起步,对无菌条件要求较高,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全球知名无菌灌装企业利乐,国内没有相关技术。
而在与利乐合作的过程中,杨先生明显感到国内企业缺少话语权。当时,利乐包装、设备和灌装机需配套使用,用利乐灌装机就必须使用利乐包材,反之亦然。“由于整机、包材都是利乐的,包括安装、调试、维修也都是利乐工程师在做,至少在2011年之前,国内生产企业在面对利乐时都是比较被动的,相当于没有利乐就做不出牛奶。”2014年,有媒体援引利乐官网数据报道称,利乐2012年共生产1732亿件包装,销售收入约为111.55亿欧元,其中超过1/3的收入来源于中国。业内人士当时向媒体透露,早期利乐包装成本一度占据每盒牛奶成本的40%。
然而利乐在无菌包装领域的“支配地位”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2013年7月,原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公告称,多次接到针对利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反垄断举报,反映其利用在液态食品包装设备和维修等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搭售包装材料、实施差别待遇等。根据举报,原工商总局自2012年1月起对利乐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2016年11月,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利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利乐中国有限公司等6家利乐相关企业被原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被处罚款约6.677亿元。时任利乐大中华区总裁殷长勋公开回应称,尽管对结果感到遗憾,但利乐公司接受处罚决定,并决定不提起上诉。
“一家独大”被竞争对手打破
此次新巨丰诉利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也反映出利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
数据显示,乳业和非碳酸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更高端、更多元化的趋势,为国内无菌包装行业的持续增长以及加快创新提供了机会。2015年-2019年,中国无菌包装年均增长7.98%。近几年乳企陆续推出的钻石包、金属包,就是两个行业相互融合促进的产物。
根据新巨丰招股书信息,无菌包装行业由于技术壁垒高等原因,市场集中度较高,曾长期被利乐和SIG(康美包)等国际企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国际无菌包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通过灌装机与包装材料捆绑销售的策略,使得乳制品企业从灌装机到包装材料供应都产生高度依赖,一度占据中国无菌包装市场90%以上市场份额。
2000年以来,我国无菌包装行业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拥有性价比和本地化优势。根据益普索出具的研究报告,2017年-2019年,新巨丰在国内液态奶无菌包装市场的销量份额分别为8.4%、8.9%、9.2%,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截至2020年末,新巨丰共与国内外136家液奶、非碳酸饮料公司开展业务,前五大客户为伊利、新希望乳业、辉山乳业、王老吉、欧亚乳业等,其他客户则包括椰树集团、加多宝、甘肃三元、天津海河乳业、青海天露乳业、陕西九牛牧业等。此外,新巨丰还在2020年7月进入蒙牛合格供应商名录,并计划开拓光明、统一、康师傅、雀巢、可口可乐等新客户。
而在2012年以后,杨先生也明显感觉到企业在利乐面前的弱势地位有所好转。“随着乳制品行业发展,我们在一些备件上推进国产化,带动了一些国内供应商的发展,比如中亚。当我们引进另外两家国际供应商时,从交流、服务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利乐适当地放低了姿态,响应的及时性、价格、服务、打包的备件,维修包等都比以前好多了。”
杨先生认为,利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国内下游企业经历快速布局期后,感觉到了来自利乐的成本压力和服务的不方便,有意识地先从密封、泵等备件开始推进设备国产化;二是当SIG等其他国际整机厂家进入下游企业合作伙伴序列时,利乐不再一家独大;三是近几年牛奶品类创新加快,企业为吸引消费者眼球会开发一些新的包装规格和形式,给利乐之外的包装和设备企业带来机会。
仍长期看好中国市场
尽管利乐在中国市场不再一家独大,但其行业地位依然难以撼动。根据益普索出具的研究报告,2019年,利乐公司、SIG集团、纷美包装在我国的销售金额占比约为76%。其中,利乐在中国无菌包装市场的销售金额占比约为53.5%,瑞典SIG集团的占比约为11.5%。
新巨丰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国内无菌包装供应商虽已在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呈现出国产替代趋势,但仍与国际无菌包装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国内无菌包装供应商未来研发力度不够、下游消费者对新包型产品需求激增等,将使得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杨先生认为,国内无菌包装供应商的竞争优势是性价比好,服务态度好,但利乐等国际巨头在技术专业性和成熟度上拥有核心竞争力,“这也符合发展规律”。从乳品包装应用范围来看,利乐包装在国内常温奶领域有一定“垄断”地位,但在PET瓶装低温鲜奶及低温酸奶等领域应用并不普遍。
2018年、2019年,利乐全球净收入分别为112亿欧元、115亿欧元,2020年已下降至108亿欧元。不过从投资举动来看,利乐对中国市场还在持续加码。2020年6月,利乐投资7亿元建设的“全球最大封盖厂”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动工仪式。利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屹东当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左右,受益于乳业发展,利乐有很高速的增长。最近几年,由于整个市场增速放缓,竞争越来越激烈,利乐增速不可同日而语,但近两年业务发展符合公司预期,利乐中国需要加快创新速度。
对于竞争压力、应对手段、竞争壁垒等问题,利乐中国方面1月13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由于涉及与新巨丰的诉讼纠纷,不便回应,“但利乐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是不变的,我们对中国市场长期看好”。
新京报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杨许丽
相关问答
空压机里面加什么油?是普通机油还是液压油?-太平洋汽车
[回答]空压机里用的是空压机油。普通机油无法满足空压机工作特性。想要空压机的话推荐天水巨丰的LG-1.2/7固定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强度大也环保节能。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