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出精品是出版人的追求

用户投稿 12 0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出精品是出版人的追求

中国网7月11日讯 (记者 孙灵萱)“出好书是出版人的本分,出精品是出版人的追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近日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说,“选择了出版就是选择了担当文化使命,作为出版人,要心中时常想着做好书、出精品,并为之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负自己的出版人生、不负自己的青春年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出精品是出版人的追求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 (受访者供图)

姜新祺总编辑从1985年进入出版界,从事出版工作38年,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28年,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身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他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谈及从业近40年的感悟,他表示,出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作为出版人,第一,要有献身文化建设的理想,认识出版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做好出版工作的动力源泉;第二,要热爱出版这个行业,要深入认识出版行业的本质特点,既要将其当作谋生的手段,更要作为自己愿意献身的事业来做;第三,要练就过硬的本领,扎实的业务能力、广博的知识体系、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敏锐把握市场变化的能力,是出版人的基本功;第四,要有创新意识,要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作为出版工作的基本理念,努力满足读者的需求;第五,要不断地奋斗,出版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出版工作不进则退,懈怠就会落后,一定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辑,姜新祺协助社长履行责任担当,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狠抓出书质量,践行以学术品格、高雅品味、专业品质、优质品牌不断为读者提供优秀出版物的出书质量观,领导、组织、策划的出版项目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湖北政府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十多项,获国家出版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出版资助项目数十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出精品是出版人的追求

近些年来,围绕“做优主题出版、做强学术出版、做大教育出版、做精大众出版”四大板块目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2018年起中宣部开展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已连续4年以高分获得优秀;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数量在全国大学社中排名第3;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首批和第一次增补的数量总和名列全国大学出版社第3;入选教育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量名列全国大学出版社第10名;彰显图书品质的馆配成绩连续6年领跑京外大学社,在全国美术类出版社中位列第1,在全国大学社中位列第4;各项经济指标每年都保持增长,2022年度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集中展出了60余种不同板块、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图书,其中,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牛津科普系列”被列选为“国家出版基金优秀成果”之一,摆放在国家“精品出版物展”的中心展区,受到了有关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出精品是出版人的追求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 (受访者供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自2009年开始,除了疫情期间外,连续十多年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并独立设立展台。姜新祺总编辑说:“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既是加强与世界各国出版集团的交流合作、开发海外出版资源的需要,也是我们社提高国际知名度、增强国际影响力,努力建设与母校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地位相称的目标定位的要求,还是开拓视野、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成立了国际合作部,每年也会派六位左右的编辑和相关工作人员去法兰克福书展观摩学习。近些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Springer、Elsevier、De Gruyter等国际顶尖出版机构合作,合作伙伴包括来自亚洲、欧洲、北美、非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共70余家出版机构,累计引进图书版权1060种,输出图书版权近200种,输出国家10余个,输出语言10余种,获评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出精品是出版人的追求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 (受访者供图)

谈及出版融合发展,姜新祺总编辑认为,融合出版发展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出版社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基础工作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华中科技大学选择的发展路径是从管理信息化到出版数字化,再到最理想的数字化出版。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产品内容、生产过程、营销、平台和信息管理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正在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和市场需求,强基础、补短板、构体系,坚定沿着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前进。

“与学校的发展同行,与时代的发展同步,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姜新祺总编辑说,“这是几代华中出版人共同的梦想和目标,我相信华中出版在后面一代代同仁的努力奋斗下,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题日,华科大副教授吴甲民3D打印越来越走进日常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出精品是出版人的追求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吴甲民作3D打印的科普讲座 黄肇涵 摄

长江网讯(见习记者周庭怿 通讯员黄肇涵) 1月5日,武汉书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题日在武汉中心书城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吴甲民以“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为主题,向读者科普3D打印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结合激光选区烧结、激光选区熔化等多种3D打印技术,吴甲民介绍了高分子、金属和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在3D打印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运用于高层建筑多向接头的金属及其复合材料‘WAAM’,因其多管相贯、任意空间曲面的特点极大方面了建筑物的建造,从武汉天河机场的航站楼到大型舰船艉轴架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大尺寸熔模、熔模精密铸造与复杂砂芯,都依托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SLS’,可以直接制作高分子等材料制品,制造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高,适合于多种应用领域;陶瓷及其复合材料中的‘多孔陶瓷’,力学性能好,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可控,有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高温隔热板等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它们正悄无声息的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中……”吴甲民说,这些研究工作为3D打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加速3D打印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3D打印技术在很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在这条路上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对于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吴甲民表示,随着未来的技术发展,4D打印甚至5D打印技术都会进入大众的视野。“目前,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大量出现3D打印的身影。未来,在医疗技术中可以通过创生的方式直接5D打印制造出血管、肝脏等软组织,在手术室里直接打印心脏都有可能。可以说,这些技术发展的前景广阔,值得我们研究与展望。”吴甲民说。

现场读者李先生告诉长江网记者,从前对“3D技术”仅限于知道此专有名词,但对于3D技术的运用并没有详细的了解,而通过吴甲民副教授此次的讲座,发现这项技术不仅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技术会走近更多百姓的生活。

【见习编辑:杨文丽】

相关问答

求教!大学物理化学刘彬和卢荣主编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

[最佳回答](—)极反应:Ag+I-(a1)-e=AgI(+)极反应:AgI+e=Ag+I-(a2)电池反应:I-(a1)=I-(a2)这是个浓差电池电动势表达式:E=...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