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黄赌毒”达到了怎样的历史高度?
晚清晚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而这一切的开启,源于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
虽然黄赌毒每个时期都有,但是清朝晚期堪称是一个巅峰。“黄赌毒”的盛行,一方面是当时政府的不作为,另一方面是人性本恶。
其实古代的妓院是属于合法的存在,唐朝时期甚至成为一种产业。这个时期的妓院多种多样,而且分出了很多等级。
晚清时期出现民妓、家妓、官妓等。民妓是最低级一等,就是“服务”于普通民众的妓女。“家妓”只属于宦官、富豪的家庭,属于私人所有。“官妓”为各级官吏所占有,属于国家、政府所有。
上到官府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沉浸在这种“淫乐”之中。
与“黄”不分家的是“赌”,晚清时期开始出现彩票,一时间风靡一时。对于赌博,也出现过法令管制。但晚清时期的官府形同虚设,所发布的法令变成空谈。人们更是受到彩票的影响,欲望的驱使无法自拔。
晚清的“毒”最主要的就是鸦片。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出售大量鸦片。鸦片本身可以用来作为中药,但是制成福寿膏就成为一种毒品。
而晚清时期,城市中烟馆随处可见,不仅销蚀这人们的意志,更使大量白银外流。虽然当时清政府后来已经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想真正出手去制止时,已经根本来不及。
一个朝代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消磨了意志。当这个朝代全民陷入“黄赌毒”中,朝代的败亡是理所当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分别来看。
首先看看黄。
满清的妓女是合法的,连同治皇帝都去逛窑子,何谈别人。
当时全国色情行业的发达,可以说从古至今是比不了的。
北京的妓院总数,朝廷限定为373家,实际上远远不止,到处都是土窑子和暗娼。
1905年,无聊者算过满清各城市的妓女密度,北京大约208人有一妓,汉口150人有一妓,上海147人有一妓,广州837人有一妓,哈尔滨82人有一妓。
当时嫖妓并不是什么丑事,甚至成为社交活动。
资料中写道:广东出版的《天趣报》,从1907年开始进行妓女选秀活动,其发布的“花榜”,对广东性产业的价格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还刊发高级性工作者的照片,进行全方位的营销。性产业的开放,导致了淫靡文化大行其道,甚至有官员在生日宴会上邀请艺人大跳裸体舞。
看看毒。
抽大烟的是多如牛毛,上到国家地位最高的慈安皇太后,下到最底层的挑夫、船夫。
当时去四川做生意的商人回忆:两个抬滑竿的身体瘦弱,穷的连鞋子都没有。然而,每走一两个小时,他们就躺在路边抽一个大烟泡,然后继续上路。这些人每日拿到工钱以后,先去买大烟过瘾,饭吃不吃是无所谓的,更别说去养家了。
1894年,大清帝国一共8.66亿亩耕地上,一共有1333.3万亩土地都改种了罂粟,占比高达1.5%。
也就是说,满清到处都可以看到罂粟花。
这还是本地自产的鸦片,还有从洋人手中进口的高级鸦片。
以1908年当年鸦片税收厘金共3302万两为例,其中进口鸦片征缴税厘为502万两,而国产鸦片征缴税厘则达到了2800多万两,由此可见国产鸦片的数量之巨。
大家想想,征税就高达3302万两,可见鸦片多到什么地步。
1881年进口的鸦片就有9.6万箱。
山西全省530万亩耕地中,土质最好的60万亩地全部用来种植了鸦片。这种高产的经济作物,是不能当饭吃的。
1877、1878年,大清帝国爆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农作物减收,史称“丁戊奇荒”,在这场造成大清国1000多万人饿死,2000多万人离家逃难,山西受灾最终。
当时的山西巡抚曾国荃上奏说,山西全省“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
赌
清末可以说是中国赌博历史的顶峰!
康乾时期的禁赌,到那时候早就没影子了。
赌场偏地都是,每个县城必有赌场。
传统的赌博方式如投壶、叶子戏、象棋、马吊、纸牌、骨牌、骰子、摇摊、斗鹌鹑、花会等。
另外,还有很多西洋的新式赌博:彩票、赛马、赛狗、扑克和打弹子等。
早在嘉庆时期的1811,御史韩鼎晋向嘉庆帝密奏的怪事:北京城里赌博成风,大小赌坊遍布。
当时赌博风气特别厉害,下到农妇、少年,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满清官员大多好赌,知法犯法。
资料中写了一件趣事:缙云县令李某,一生嗜好赌博。当他病重即将去世的时候还用手臂敲打床沿,嘴里则发出赌博时的呼喊声。家人哭着劝他说:"你都病成这样还如此地气喘劳神的,何苦呢!"李某说:"我有几个赌友,就站在我的床前,你们只是看不到罢了,他们来邀我,我怎么能拒绝呢?"
说完就昏迷过去。等一会儿,又苏醒过来,向家人伸着手喊:"快替我还赌债!"家人忙问怎么回事,李某回答说:"我刚才到了阴间,和一群小鬼赌了几把,结果输了。小鬼说如果我还上了赌债,就放我回阳间。"家人听他如此说,就赶紧烧了很多的纸钱。可是李某竟在此际闭上眼睛死去了。
题目太大,说说晚清的“黄”
清末妓院是合法的,经过必要的许可程序和身体检查以及按规定缴纳税费后,妓女和妓院可以正常营业。
清末北京妓院有300多家。你问为何是这个数字??因为这是朝廷的决定,北京的妓院被官方限制不超过373家。
这373家按一等78家、二等100 家、三等172 家。晚清北京合法存在的妓女人数在3000人左右。
著名的八大胡同,主要集中的就是一等,二等,以及三等妓院。
另外还存在着众多不交税的“私娼”和“地下妓院”这类对非注册的妓女人数无法计算,据推测为7000 人左右。
所以合计计算,当时北京的妓女人数在1万人左右。 1912 年户口统计,北京内外城人口 72.5万人,当时外地人口不多,所以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八大胡同其实距离紫禁城很近。所以他的消费客户群在哪里其实很明显。
当然,也不要以为为达官贵人服务的名妓就真那么干净。20年后民国时期汉口进行了一次性病检测,2246名妓女中的34%,也就是700多人患有性病,即使是168名一等妓女,患病率也达到近20%,可想去那里消费有多么危险。
清朝皇帝中有一名著名的嫖客--同治皇帝,据说他经常微服私访去逛窑子的人物, , 频频光顾八大胡同,。一种说法是同治皇帝最终在那里染上梅毒而死。俗语里的“小兔崽子“就是从八大胡同里发源,愿意是指年轻的男妓。在晚清同治年间,那里最出名的其实是男妓。
到了清末,最后十几年里, 来自江南苏浙一带的南方妓女开始大量进入北京, 与本京北妓相比, 南妓的手段要显精致得多。
据说南派妓女无论是待人接物都显得礼仪大方,而北妓则除了床上技巧外别无可取。在南派妓女的竞争压力下,北妓也不得不改善服务,于是南北两帮妓女合力对抗男妓, 所以八大胡同在清末和民国慢慢变成以妓女为主。
这大概就是竞争带来的行业水准上升吧。
以前木柄手榴弹都是挂在腰上的,如果被子弹打中,结果如何?
这个题目出的好!
记得曾经第一次投实弹训练情景、虽然,教官讲解了手榴弹的无数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一次手握手榴弹那一个小心翼翼呀、真怕它响了😌后来屁股底下坐了几十颗一整箱也“高枕无忧”……
grenade一种小型投掷式攻击型榴弹、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
(抗战时期生产的“土手榴弹”)
那么,问题提出:为什么手榴弹不害怕被枪击
中爆炸、士兵身上背了五六颗手榴弹、行军打仗不怕磕磕碰碰爆炸吗?简单的说:手榴弹这种威力大的武器、怕的是……火。
(以上是手榴弹内装火药的化学式、看懂了就知道手榴弹为什么不会轻易爆炸了)
“不见鬼子、不拉炫”、手榴弹/TNT炸药地雷、通过“拉火绳”摩擦引发“火”点燃火药 产生爆炸……
(一战时手榴弹已经成型、图片中一战士兵手持M1915型长炳手榴弹)
(二战中德军装备的M24型手榴弹“长炳弹”、德国设计师认为:手榴弹手炳越长扔的越远。)
(“集束式”将若干颗手榴弹捆绑在一起增加爆炸威力)
(短炳手榴弹)
(现代新式手榴弹)
(手雷/手榴弹的一种)
(各种样式的手榴弹/手雷)
虽然,现代战争各类型先进技术的武器层出不穷、但是,手榴弹这种古老的武器仍然有用武之地和存在的实际意义!
就我所知,木柄手榴弹都是挂后腰,这部位中弹在以前会被鄙视的,那时代大家思路都比较简单直接些,看见身体背面负伤,第一反应都是逃兵,用屁股朝着敌人了!好,不开玩笑。我军装备的六七式手榴弹,因为历史原因,有着一个令人绝望的产量数字,一直到前些年,才从网上得知在零几年终于决定让它退役,也有集中销毁的打算,倒是不知下文,可是那个手榴弹的产量,我觉得销毁什么的不太现实,还是找废弃的三线洞库封存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合算。挂在身上的手榴弹中弹,我以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想问会不会把手榴弹打炸,放心,也不能说肯定不会打炸,但绝对比直接中弹打死的概率小很多,六七式手榴弹用的TNT是惰性炸药,没有雷管引爆几乎就没法爆炸,枪打火烧都没什么用,不用雷管就能引爆它的,应该能混个工兵小能手的称号。所以要用枪打爆手榴弹,只能考虑子弹击中拉发机构,又没打坏它,而是带着拉索朝前飞,把手榴弹拉发了。
这个,子弹要击中手榴弹不算难,带住拉火索,我觉得理论值都不存在。理论上还有击中雷管直接引爆,那么我们要说说手榴弹构造,雷管不在木柄里,而是深藏手榴弹那个铁头中间,在坚硬的铁头中还有注模成型的TNT,手榴弹这层坚硬的铁壳子很有讲究,它追求脆,易碎,钢铁指标里,脆也就意味着硬,缺乏韧性的硬,那么动能不足的子弹打不动手榴弹,动能足的子弹打中了,手榴弹头的易碎性可以很大程度分散子弹动能,这种情况还打中并引爆雷管的枪弹,老实说挂不挂手榴弹,能活下来的几率都不大,反到是挂着的手榴弹活下来的可能性要大点,这手榴弹是先被击碎,再爆炸的,装药已经有损失,而且也没有密闭环境爆炸的加成,爆炸动能还会大部分朝破碎方向发泄出去,这种效果,类似坦克反应装甲中弹的反应机制。
这种先破坏手榴弹主体结构,再凑巧引爆,我觉得只有雷管本身爆炸的概率最大,因为引爆TNT炸药所需的高压环境已经被破坏,没法引爆。那么这种雷管爆炸,威力也不足以让边上的手榴弹发生殉爆。而腰胯部位直接中弹的话,能打碎手榴弹头的子弹动能,打在胯关节胯骨上,那个碎骨头飞溅,要留个全尸都不容易,就别考虑活命了。至于电影上,像打飞碟靶一样,可以把空中手榴弹、手雷一枪一个打爆,那是无脑吹,真实战场上,别说手榴弹这中小目标,跟个大包裹似的炸药包,不拉发的话,靠在远处拿枪打爆,那董存瑞同志也不用牺牲了。
这个可不好说,因为过去木柄手榴弹的壳体并不厚,被击中时如果内存的炸药受到强烈冲击,的确有很大的爆炸可能。而且手榴弹的引信部分,因为存在这一些起爆药,所以如果这部分被子弹击中,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引爆手榴弹。
实际上手榴弹被枪射爆的事情并不是没有,相反战争中这种事件还很具有普遍性,起码在我的记忆里,有些二战资料似乎描述过这种事,只是估计每个遇到这种事的当事人都死了,而且概率比起枪击实在太少,所以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直到以色列国防军在几次中东战争中注意到枪打爆手榴弹的问题,这才制造了“IM26钝性爆炸手雷”,它们相较以往的手雷更加“迟钝”,不那么容易在强冲击下发生爆炸。
这一事件的当事人是一名叫依拉利兹·佩雷兹的国防军少校,他在2010年8月执行军事任务时,遭遇流弹打爆手雷而丧命,随行的军官报告了这一事件,并很快引起了以色列军方的注意,并通过国防工业集团研究出了IM26手雷。
以色列方面后来也公布过几枚战争中被击中的“迟钝手雷”,它们被子弹击中,但没有爆炸。按照以军的说法,至少一名国防军的伞兵在对加沙的“防卫之刃”演习中被击中手雷,但有赖于IM26的“迟钝”,他们不仅没有丧命,还让手雷替人挡下了一枪。
不过以色列使用的手雷毕竟不是木柄手榴弹,虽然基本结构是极为相似的,也只能一定程度上说明手榴弹遭遇枪击时出现的问题。目前似乎也只有以色列公开承认手雷是可以被子弹引爆的,许多理论并不支持以色列人的说辞,认为仅仅是以色列工业集团在想办法推销IM26手雷。
但是我军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情,79年自卫反击战中,2月20日115团一营一个叫邓光伦的自贡籍烈士在进攻215高地时,因为敌军的子弹打中了木柄手榴弹,引发爆炸牺牲,年仅19岁。
有人说电影《芳华》中那个被击中木柄手榴弹牺牲的战士,其素材原型就来自邓光伦。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木柄手榴弹的结构,理论上TNT炸药需要雷管才能引爆,但是如果参照以色列人的说法,炸药在子弹强烈冲击下并不是那么保险。而我军出现的案例其实并不是炸药被直接打爆,它很明显是导火索的发火药被打着了,这部分虽然占据的结构面并不大,却有相当大被打爆的可能,尤其是拉发结构,其本身就具备摩擦发火的能力。
当然,这种概率小之又小,上了战场,脑袋就别裤腰上了,就算没有腰上的手榴弹,等待你的也是一颗威力并不弱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