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生菌三熟原则?
野生菌子,通俗来说就是各类野生的蘑菇,虽然部分菌子毒性不小,但因其具有的极致鲜美味觉体验,使得人们不禁对它以“口”试险。部分有毒菌子导致的中毒,就称为毒蕈中毒。
所以,食用野生菌子,一定记住“三熟”原则:吃熟悉的菌子、吃煮熟的菌子、熟记最近的医院地址。
1、菌子要煮熟。不管是购买或采摘都不能直接食用,不能凉拌和生食,一定要加工之后再食用。无论是炖汤还是爆炒都要炒熟煮透之后进食。
2、菌的种类要熟。把好采购和自己采摘这一关,在购买时,应选择正规商家生产或包装的牛肝菌,不要自行采摘野生食用菌,也尽量不要选择流动摊档特别是旅游摆卖的牛肝菌,更不要尝试在网上购买不明来源的牛肝菌。如果采摘,一定要认真的观察,不要看到蘑菇就采,特别是颜色鲜艳的,色泽奇特,野生菌的菌柄长有红色的网状,而且菌托、菌伞盖表面有鳞片的菌类不要采摘,这些可能是有毒的菌种。
3、去医院的路要熟。提醒要在制作和进食之前把牛肝菌的原材料和成品拍照,一旦中毒可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吃野生蘑菇的三熟原则:
1.吃的菌要常见要熟悉
2.吃的菌要煮熟
3.去医院的路要熟
蘑菇称为双孢蘑菇,又叫白蘑菇、洋蘑菇,隶属于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较广泛、产量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很多国家都有栽培,其中我国总产量占世界第二位。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双孢蘑菇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蘑菇周年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双孢蘑菇的工厂化栽培也已开始实现。
云南野生菌季到了,如何防止吃菌中毒?
最重要的,就是山上自己不完全确定的就不要采集。市场上卖的,也只买自己熟悉的。从未见过的不要听介绍就买。至于烹饪,细心而已,宁过火勿不熟,没别的。部分特殊菌种毒性强烈分山头的分区域都有变化。一般当地的都知道。
据说,每个云南人都有一个吃菌子中毒的朋友。
云南野生菌种类繁多,其中毒菌就有200多种,其中20多种还是剧毒。
7月2日晚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旦村的2岁小女孩甲刀吃菌中毒,接力送昆抢救的消息,一定令你感慨。
今年进入菌子季,20多天时间就有25人吃菌中毒,7人死亡,最小的才4岁!
所以云南的小伙伴采摘、购买、烹饪菌子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安全的享受菌子带来的味蕾满足。
哪些菌子不能吃?云南疾控给出的指导意见:
急性肝损害型毒菌
此型中毒绝大多数为鹅膏菌属的剧毒种类所导致,潜伏期10—24小时,最长可达数日。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致命鹅膏(白蘑菇、白罗伞)
黄盖鹅膏(黄蘑菇)
灰花纹鹅膏
亚毒环柄菇
急性肾衰竭型毒菌
急性肾衰竭型中毒主要由鹅膏菌属中的有毒种类引起,中毒特征表现为误食后具有8-12小时的潜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拟卵盖鹅膏
欧式鹅膏
横纹肌溶解型毒菌
横纹肌溶解型中毒由亚稀褶红菇(俗名:火炭菌)引起。误食后发病快,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6-12小时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中毒严重者12小时即出现死亡。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亚稀褶红菇
胃肠炎型毒菌
引起胃肠道刺激和炎症的菌子很多,主要有网孢牛肝菌属、青褶伞属、鬼笔属、鳞伞属、枝瑚菌属、红菇属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或腹绞痛,腹泻水样便。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网孢牛肝菌
青褶伞
苦味粉孢牛肝菌
毡盖美牛肝菌
粉末牛肝菌
有毒新牛肝菌
神经精神型毒菌
一般进食后10分钟—2小时除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多汗或大汗、唾液增多流口水、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表现。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小豹斑鹅膏(俗名 满天星)
红葱
中华红牛肝菌
华美新牛肝菌
白葱
斑褶菇
溶血型毒菌
赭鹿花菌等生食或未完全煮熟可导致溶血型中毒。误食后症状出现快,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和腹泻等肠胃症状。不久,溶血的发展导致尿液减少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以及贫血。溶血会导致包括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赭鹿花菌(俗名 赭马鞍菌)
(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三步安全吃菌法
1、不吃过熟或幼小的野生菌,更不要食用自己不认识的野生菌
过熟或幼小的菌子常常积累了意想不到的毒素,不要去碰它们。不认识的菌子往往是最具危险性的,别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2、一次只吃一种菌,要炒或煮熟,不要凉拌
避免多种菌子混杂产生新毒性,或中毒后无法快速查清中毒源。另外,将菌子烹饪成熟了,能够有效消除很多毒性。
3、吃菌不喝酒或其他含酒精的饮料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