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小编 23 0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文/青峰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1954年,爱因斯坦、汤川秀树(图中)、约翰·惠勒三人在普林斯顿大学散步时交流

文章引言:围棋作为融入东方哲学、艺术、逻辑学、数学算力的一门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竞技游戏,它的魅力可以说是永恒的。

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我有时也会想,围棋在西方的传播也有近400多年的历史,为何没有产生出杰出的围棋职业高手呢?下好围棋,如果说需要较高的智商,那么为何西方一些智商极高的天才科学家围棋水平连业余5段也达不到呢?

笔者青峰调阅了数种围棋史料,去寻找准确的答案仍不容易。不过,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很值得我们探讨。

今天我们就从西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保罗·狄拉克、约翰·纳什三人展开,借以探索围棋在西方发展中并不为国人所知的背后故事。

一、东方围棋传入西方的两位主要历史功臣;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围棋向西南传播介绍百世界第一人

围棋是何时传入欧洲的?这一问题目前比较令人信服的答案是明朝万历年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进入明朝后,随着明成祖朱棣发起的“郑和七下西洋”远海交流壮举,中西方的交流又日益繁荣了起来。此后,西方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也日渐多了起来。

1582年,即明万历十年,时年30岁的意大利学者、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被派往中国传教。

利玛窦,生于1552年,1610年病逝于北京。利玛窦一生活了58岁,其中有28年生活在中国,并且在逝世后安葬在了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即现在北京西城区官园桥附近的北京行政学院院内。

利玛窦进入中国后,因其对天文历法有高深的造诣,受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自接见,并留在了皇宫。

由于利玛窦极其聪慧加之语言天赋极高,很快他便能熟练地运用古汉语并能阅读中国文学典籍,这使得他与当时明朝官员和社会名流得以交往并融入到了上流文化圈,与当时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大学者叶向高、李之藻等人成为好友。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利玛窦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交流天文地理的纪念油画

明朝时期,围棋之风盛行,北京、南京两地更是好弈成风,徐光启、叶向高、李之藻等人都是此中高手,尤其是叶向高,不仅官居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而且十分精通围棋。

叶向高的围棋水平可以与明朝国手在让二子的情况下对弈而不落下风。明代大国手过百龄——即我国当代国手、聂卫平的恩师过惕生九段的先祖,他在少年时曾多次与叶向高有过对弈。

正是在这种氛围与背景之下,利玛窦很快从他们这儿学会了围棋,且后来水平不俗。

因此,利玛窦在其著述《利玛窦中国扎记》中第一次向西方准确介绍了围棋在中国的情况。

从此欧洲人知道了围棋这一古老艺术与游戏在中国的存在,并且充满了好奇心。

不过,由于利玛窦没有在其著作中对围棋的行棋规则与棋理、技巧作详细的介绍,所以欧洲人对东方围棋的了解还很肤浅,停留在围棋艺术的表层皮毛。

在欧洲让围棋真正成为大众智力游戏的另一位大功臣则是德国人奥斯卡·科歇尔特(Oscar Korschelt)。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奥斯卡·科歇尔特,1853年~1940年,德国人,化学工程师,他是世界第一位在欧洲推广围棋并取得成就的人

奥斯卡·科歇尔特,1853年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在其22岁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日本出任东京大学医学任教。他本身是一位棋类游戏超级爱好者,在日本他很快迷上了围棋。

为了使围棋水平快速提高,他竟异想天开要拜当时日本棋坛泰斗本因坊秀和为师,后听说本因坊秀和已去逝两年了。于科歇尔特托人引荐后找到日本另一位围棋名宿——十三世井上因硕。谁料,心高气傲的井上因硕竟以讥讽的口吻嘲弄科歇尔特道:

“毛唐人(即洋人之意,是日本对欧洲洋人的一种蔑视称乎)岂能解此清戏?就是教也教不会啊!”

招此羞讽的科歇尔特并不死心,又托人举荐后前往日本围棋方圆社拜会社长村濑秀甫,并表明心迹希望拜秀甫先生为师。

秀甫为人十分开明,很有开放性眼光,他十分希望围棋能向西方传播,扩大围棋文化在欧美的影响力。他曾经对人讲道:

“逢此文明开化之世,有机会向世界传播国技围棋,幸莫大焉。”

二人见面交谈后,秀甫见科歇尔特才思敏捷、聪慧过人,于是当即收下这位西方人为门下弟子。

科歇尔特对围棋很有些天赋,在业余时间追随秀甫学习围棋。在秀甫的亲授下,从初始让13子很快到只授让6子。

此时的科歇尔特已经进入到业余四段上下的水平。那个时代日本业余四段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现代围棋业余七段。可见,经过努力科歇尔特在围棋上已经初窥堂奥了。

1880年9月,科歇尔特正式开始了对东方围棋艺术向欧洲传播。他在德国大型刊物《德国东亚研究协会》第21至24卷上,连载系列关于围棋的文章——《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游戏-围棋》。

1881年,科歇尔特以德文完成了《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游戏-围棋,可以与国际象棋相媲美的游戏》一书 ,并在日本横滨出版发行。不久,该书在德国也同时发行。

该书是围棋史上第一次以欧洲语言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围棋的书。

1884年11月,科歇尔特离开日本,在香港又生活了近一年半。1886年初,科歇尔特回到德国故土。

回到德国后,科歇尔特开始全身心投身于围棋艺术在欧洲的传播,并在德国传授围棋之道。

此后,围棋很快传到了奥地利、法国、英国、新西兰、奥大利亚等国。

在科歇尔特的呕心沥血推广下,1909年,德国有了本国的专业围棋杂志《Deutsche Go-Zeitung》。1940年,科歇尔特以87岁高龄病逝于德国。

可以这么说,在欧洲20世纪以前西方人对围棋的了解与学习几乎都来自于奥斯卡·科歇尔特的围棋著作。

这就包括了欧洲后来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与保罗·狄拉克。

围棋在西方科学家中的影响与传播,看爱因斯坦与保罗·狄拉克的围棋水平如何?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欧美科学家在索尔维会上的后影,第一第二排中间者为爱因斯坦与保罗·狄拉克

在西方科学家中,比较早了解围棋的是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1646年7月出生于德国东部的莱比锡市。他是欧洲历史上比较罕见的科学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一生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矿物学、哲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神学、语言学等上都有重大建树。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欧洲科学巨匠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一生中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对东方的中国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在我国清朝康熙年间,他曾给康熙皇帝写信希望加入中国国籍。

他对中国《周易》、《易经》等古籍均有研究,同时对我国古老的围棋亦有研究,有其著述中曾多次提到过围棋。

至于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何时学会围棋的,历史上暂无明史记载。不过爱因斯坦会下围棋,且有业余段位的水平应该是没问题的。

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时,偶尔也与身边的科学家同事们下围棋,且能常胜。

对于围棋他研究并不多,但对自己的棋艺水平却似乎也有点自信。

1948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因1935年对基本粒子中的π介子的预测被美国物理学家CF·鲍威尔等人发现并证实,汤川秀树在世界物理学界声名鹊起,并于194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亚洲物理学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亚洲第一位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

同年,汤川秀树应美国科学界之邀出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

由于晚年时期的爱因斯坦一直在普林斯顿研究所工作,他们得以成为同事。爱因斯坦十分欣赏这位比自己小28岁的年轻科学家,二人因此交往甚多。

当爱因斯坦得知汤川秀树的围棋下得不错后,主动提出要与汤川秀树对弈几局。汤川秀树于是答应了下来,准备约定时间后切磋一下。

但是,没过几天,爱因斯坦派人向汤川秀树带来口信,说围棋对弈的事件取消了。这让汤川秀树困惑不解,因为爱因斯坦作出的计划安排一向很少改变。

事后汤川秀树才从其他同事处获悉,爱因斯坦对与汤川秀树的围棋之约本来十分重视。但是,爱因斯坦在研究汤川秀树的成长背景与经历后决定放弃了。

原来汤川秀树家族对中国文化十分熟悉,且汤川家族中有多人喜欢围棋,围棋在汤川家族中流传有好几代人了,水平自然不俗。

加之此时的爱因斯坦已经年过七十(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3月),晚年身体精力也日益不济,而汤川秀树才四十刚过正值壮年。也许是担心围棋对弈会消耗太多的精力或者担心输掉,爱因斯坦于是主动取消了二人之间的围棋之约。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爱因斯坦与汤川秀树,在普林斯顿研究所同事期间的合影,二人都是围棋爱好者

由于没有爱因斯坦对弈的棋谱存世,我们现在无法准确判断其水平的高低以及真实的水平。

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即爱因斯坦会下围棋,且能在与其他科学家对弈中多有胜算。

在西方科学家中英国大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也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狄拉克1902年生于英国布里斯托,是现代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保罗·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狄拉克在1931年曾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与爱因斯坦交往密切。二人曾多次下过围棋,狄拉克输多赢少。根据狄拉克身边的棋友描述,狄拉克的围棋水平只在业余二段左右并不算业余好手。

如果以此推断,爱因斯坦的围棋水平大约在业余三段上下,达不到业余五段高手的水平。

在近现代科学家中,尽管他们都是智商超高的一群人,但是真正达到围棋业余五段以上高手的极少,达到职业围棋初段水平的几乎没有。

在他们看来,围棋只是当作一种轻松休闲的游戏与娱乐,或者看成了解中国与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扇窗口。

不过,在西方科学家中也有超级围棋迷,甚至乐此不疲。

三、当代数学家、经济学家约翰·纳什与围棋的不解之缘;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约翰·纳什,美国数学家、经济学家,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围棋超级爱好者

在西方科学家中,对围棋的喜好,约翰·纳什是很特别的一位。

约翰·纳什,1928年6月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纳什从小聪慧过人,拥有罕见的数学天赋。不过纳什后来却是以“纳什均衡”的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在20岁时,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时,十分热衷于下围棋,且超级自信自己围棋水平,可以大到身边无人能敌。

因此他与研究生院的同学们经常捉对撕杀,且赢多输少。

也许围棋中的博弈与均衡对他在数学中的博弈论研究有启发,他后来发明的“纳什均衡”就是研究博弈在科学工程与社会经济等方面应用的理论,该理论在社会科学与经济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且影响巨大。

因此,纳什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作为著名数学家而跨科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人。

纳什有着谜一般的自信。

在读研究生时,有一次纳什与人对弈,边下边对同学说:

“我的每一步都是最优,我一定可以赢你。”

而当对局结束时,纳什却输了。纳什对结果无法理解,更不愿接受,气愤之下纳什直接掀翻了棋盘,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气冲冲地起身离开。他一边走一边嘟囔道:

“围棋是个有缺陷的游戏。”

在纳什看来,自己是研究“博弈论”科学的开创者。“博弈论”就是探究在“自利”的大前提下,个体如何获得最大收益的策略的一门科学。自己所走的每一步棋都是收益效率最高的一手,怎么还输了呢?那一定是围棋的规则上有本身的“缺陷”所致。

纳什这种智商极高且极度自信的先天个性,不幸的是最后终于导致了他精神的分裂。

直到1989年前后,已经年过60岁的纳什才从精神病症中好转过来,并于1994年与另外两位博弈论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图:年轻时的纳什与新婚妻子艾丽西亚

康复后的纳什于2015年5月23日,与夫人艾丽西亚(注:电影《美丽的心灵》女主角的原型人物)在一场车祸中丧生,结束了他传奇而梦幻般的一生。

文章结语

围棋作为我国古老的文化与文明的结晶,它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它既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智慧与技巧交流对碰的舞台。

它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即使如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狄拉克、纳什等这样高智商的科学家,如果不具备对东方文化传统的深层次了解和中国文化的浸润,想成为此中高手亦是不易的。

围棋中所蕴含的科学与哲理,值得我们现代人进一步去探索与发扬。

围棋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它都是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青峰2024年元月8日写于春泉长棋轩

附言:

喜欢围棋文化的头条读友们,青峰人物志头条号将在近期还会刊发几篇关于围棋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敬请读书们关注阅读并留言交流![作揖][作揖]

围棋:黑白之间的古老智慧

围棋是起源于中国,流行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传播于全球的国际通行棋种,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发明的具有高度文化色彩且最复杂的智力博弈活动之一。

围棋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在中国古代,围棋称为“弈”,是棋类之鼻祖,属于“琴棋书画”四大文化之一。围棋的棋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采纳这一说法,将围棋的起源确定为公元前2356年。

西汉,围棋在全国流行,围棋名手开始出现;东汉,围棋顺利发展,为士大夫所重视,出现系统的围棋理论。三国中期,围棋在魏、吴两国迅猛发展,曹氏家族与“建安七子”雄踞北方,吴国也是名手辈出,编纂出精彩的棋谱《吴图》。盛唐,官方积极推动围棋发展,设置“翰林棋待诏”,优秀棋手成为吃俸禄的文职人员。两宋延续盛唐传统,棋风极盛。到了元代,出现《玄玄棋经》,被后世奉为经典。明代,各派棋风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到了清代,围棋发展至鼎盛,大国手辈出。但是,随着清末国力衰落,中国围棋进入了半个多世纪的低谷期。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围棋缓慢复兴。改革开放则快速推动了围棋事业的发展,中国围棋地位迅速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以聂卫平、马晓春为代表的一批国手,全面推动中国围棋再度崛起,也开启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时代。

人类进入21世纪,电子计算机以“穷举法”的运算优势横扫所有棋类运动,但对超过宇宙原子总和运算量的围棋却无计可施。然而,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依靠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这标志着围棋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围棋从中国出发,以不同的途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南北朝时期,围棋向朝鲜半岛传播,再传入日本。16世纪时,葡萄牙航海人员在日本学过围棋,并将它带到了欧洲。在欧洲人看来,围棋是高雅而又严肃的游戏。

围棋运动现已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最为兴盛,在西方各国也已相当流行。奥地利、英国、法国、荷兰、美国等国均有围棋协会,其中美国规模最大,设有100多个分会。

围棋的战略思维

一盘棋局的开端是布局,布局是战略而非战术,它的好与坏决定了整个棋局的走向,能充分体现出弈者的谋略水平和顶层设计思维。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围棋对布局的钻研与探索、对子力部署的协调、对阵型的配合与应用,都已发展至精深,高手可以达到开局即进入最高效率布局,每一步都为全局的战略意图服务。

围棋注重战略的顶层设计。围棋布局必须以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对各种要素进行合理化配置,这样才能优化己方的棋势,把握主动。这种情况下,顶层设计几乎贯穿整个棋局,把整体的战略与局部的战术统筹起来,把握好战略协同是取胜的关键。

围棋注重战略的关键节点。围棋的布局速度极快,掌握主动权至关重要。看似不疾不徐的开盘落子,但几招之内,往往形势已大变,攻守之势已形成。AI把握围棋的这一特点,抢先手往往寸步不让,甚至弃子争先。这与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重心”和“关键点”等概念异曲同工,是有效把握关键点,奠定全局胜利的基础。

围棋注重战略的全局观念。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围棋当中有很多定式,比如“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流水不争先”等,都是重点强调全局观念。围棋的策略不局限于一时的成败或得失,而是瞄准最终的胜利。这意味着在棋局中,弈者必须从始至终考虑全局,而不仅仅是单个棋子或部分棋子的生死。每一个棋子都是形成全局走势的关键。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以更大的视野协调各个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而不仅仅着眼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围棋注重战略的持久性。围棋秉持的是战略包围的艺术,在棋局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空间,逐渐消解对手的战略空间,以长线思维积小胜为大胜。在制定长远计划和战略时,需要分析对手的弱点,根据自己的棋艺与棋风找出自己的优势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战略,以应对不同的情况和变化,这当中体现了围棋战略的持久性,体现了以长远的规划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长远目标。因此,支撑围棋长期战略的是弈者开阔的心胸与视野,长期主义的思路,以及善于从长期态势、全局关联来分析判断的敏锐思维,还有把每一个应对之策都对准最终目标的研判思考能力。

围棋的文化精神

围棋源于中华上古时期,又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中华文化中的礼仪与哲学完美融合为一体。围棋中的礼仪贯穿始终,全局每一次落子都是阳谋,光明正大。棋局结束时,胜者不骄不躁,败者心悦诚服,这是对弈双方的君子风范;棋局发展的过程中,战略形势始终在变化,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模式,在棋局不同位置、不同空间都存在差异,部分与整体都有关系,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策略都会随之产生变化。

围棋棋盘中央的星位称为“天元”,借用了道家宇宙观中的太极含义。以天元为中心,棋盘形成九宫格结构,八个正方形围绕中心的正方形排列,当中的星位代表八卦,这是在《河图》宇宙观的基础上制成的。围棋的棋子则是由《河图》中的阴与阳演化而来,象征着宇宙中的此消彼长。在这一宇宙观的基础上,围棋的战术与战略纵横驰骋,又与艺术的境界、自然的美感相通。

围棋当中美的元素,蕴含着神秘的东方色彩与君子的雅致风范,历史上著名的大国手,不仅棋技出众,棋艺也达到了艺术的至高境界。在中国传统社会,围棋被看成艺术与技艺的完美融合,日本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

这是围棋从一项游戏向高雅艺术转变的关键,中国古代的诗词印证了这一变迁的过程。从盛唐起,诗中有关对弈所处的场所、对人的描述逐渐增多,正所谓“功夫在棋外”。杜甫有“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的美句,白居易写过“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宋词当中对围棋的描写,都离不开故人相聚、唯美景致、物我两忘的境界,棋局当中的技法与形势,倒显得无关紧要了。

棋局当中最能体现美感的,就是对弈当中蕴含的形态美学。棋子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复杂多变,且蕴含诸多可玩味之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就如罗素所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棋形”构成了围棋当中层出不穷的范式,在空间形态美学的表达上,可以阐释城市规划形态、美学排列布局、工业设计创意,为美学研究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围棋的本源始终是蕴含着中华文明智慧的艺术与文化,它成为竞技体育项目且纳入国际赛事的历史并不久远。自盛唐以来,围棋一直是因其文化性而具备广泛影响力。然而,今天中国围棋对于竞技性的挖掘远远超出了对文化性的探索,人们对围棋的理解,正在从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降维”为体育竞技。这对围棋的传承与发展是不利的。未来,我们仍将持续探索围棋的传承与发展方向,在文化的维度深入挖掘,这是重估围棋内在价值,进一步推动围棋发展应把握的内在逻辑。

欧洲人的围棋水平有多高了?围棋业余世锦赛杨冬四段点评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杨冬:各位好,我们来欣赏一下今天上午两位欧洲棋手的表现。由荷兰的弗兰克(欧洲5d)执黑对阵德国的卢卡斯克雷默(欧洲6d)。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进行到白14时——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15粘最开始还很流行,后来发现是缓手。小编:欧洲选手拿到的应该是本比较老旧的棋书?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2的断并不严厉,这个定型是正确的下法。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24时——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由于白A位拆有些先手味道,此时还是拆在1位更好。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25尖顶有些过分。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棋右边的头很硬,不担心黑棋扩张。黑29时,进入局势第一个关键点——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打入!以攻为守,自然而然就补住了左下角的弱点,而且就算有棋也只是小目数,打入更急。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30跳严重的缓手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34长起反击正确,左边黑棋几个子非常薄。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黑37时,白棋——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小飞棋型更正一些。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44时——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黑棋逃跑之前应先小尖,白不肯弃掉三子棋型很难受,黑棋跑出去以后三个子就变轻了。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轻灵,白棋的着法更从容一些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黑51时——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分断之前应该先刺掉。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58时,进入本局第二个关键点——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黑1先冲是好次序,弃掉三子转身,全局看白棋这一串得不偿失。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先粘的话,白棋现在会脱先,不如刚刚冲的图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黑61时——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棋虽然有先断吃六子的手段,不过效果并没有实战好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先手获得一排厚势,再冲击黑棋,黑棋已经很难处理。此时——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黑还是要粘住,瞄着A位白棋弱点,虽然也是黑棋很危险的局面。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先手走厚中央,再78飞出,这个战斗白棋完全是无本买卖,黑棋太困难了。此时——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无论如何先跳回来,虽然多半也要死。。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白棋先手割掉2子,目数黑棋已经大差。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再次厚实的吃掉二子,黑棋已然大败。

围棋欧洲 围棋向西方传播后,爱因斯坦、狄拉克何时学会围棋的?水平如何?

以下解说略,白最终16.5目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