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小编 46 0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暑假期间,央视新闻推出系列微视频《带孩子 走近 世界名画》, 我们希望通过对世界名画的鉴赏,丰富孩子的审美体验,让孩子在感悟美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美、热爱生活。

今天介绍的画作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了解毕加索《格尔尼卡》背后的故事

请点击全屏观看

视频加载中...

记者 | 白桦 汤晔

摄像 | 雷昊

画作解读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Guernica)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

油画

1937年

349.3cm x776.6cm

西班牙索菲亚王后国家美术馆

毕加索,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几乎人人皆知。

不过《格尔尼卡》,这幅毕加索的巅峰之作,却并没有像他的名字那样为所有人了解。

《格尔尼卡》堪称绘画界中的反法西斯宣言,是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

这幅画中,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纳粹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无辜平民的大规模轰炸,反映出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一眼看上去《格尔尼卡》并不是一幅“好看”的作品,画面由黑白灰三色组成,全画充满着悲剧气氛。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

画面一共描绘了六个人物形象,两个动物形象。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左侧局部

在最左端有一个嚎啕大哭的女人,她的怀里抱着已经死去的孩子;画面下方躺着一位男人,他的躯体在马蹄下支离破碎,右手却还紧紧握着一把匕首,象征着保家卫国的战士。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右侧局部

画面的右边有一个正在被烈火吞噬的女人,还有一个女人正在拼命逃跑,以至于一条腿被远远落在了后面,她们都是在战火中受苦的人民。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上侧局部

从门里探出头的这个女人手里还举着一个象征光明的灯烛。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局部

受伤的牛和嘶鸣的烈马则具有强烈的破坏意义,象征的是法西斯的铁蹄和暴行。

毕加索采用了多种风格与手法,以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尽管是一些几何形人物,广用线条,寓意复杂,但观众都能领会,其强烈的感人之处不亚于一幅写实的力作。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巴勃罗•毕加索

1937年1月,毕加索接受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但是1937年4月26日,德军轰炸了位于西班牙北部的格尔尼卡小镇,由于城中的年轻男子大都走上了前线,受伤遇难的多为妇女儿童,格尔尼卡则被夷为平地。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被轰炸后的样子

毕加索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决定为这一事件创作一幅作品,他临时修改了为巴黎世界博览会创作的壁画,以此控诉法西斯毫无人性的暴行,表达对祖国牺牲人民的哀痛。

现在,这幅画的复制品挂在了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大厅的入口处,以此表达联合国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一生画风多变、不拘一格,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说法来形容他多变的艺术风格。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1897 年作品,毕加索当时仅仅 16 岁……没办法,谁让毕加索是天才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1905年,《拿烟斗的男孩》,毕加索24岁作品。2004 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幅画卖出了 1.04 亿美元。这个时期的毕加索还在摸索自己的风格。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1907年,《亚威农少女》,毕加索26岁作品

1907年毕加索创作了《亚威农少女》开始了他艺术风格最华丽的转变,不久之后他就创立了立体主义。

他在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立体主义堪称毕加索对世界的最大贡献。立体主义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远远大于对美术本身的影响。纺织业,建筑业,设计行业等都受到其思维的巨大的冲击,也就有了今天我们眼中很习以为常的带感的东西。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公牛》。终于知道大艺术家的脑回路是怎么样的了

毕加索:“和平鸽之父”

1950年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白鸽,智利诗人聂鲁达将这个小鸟称为“和平鸽”,从此鸽子便被公认为和平的象征,毕加索在其中寄托了自己渴望和平的愿望,因而也被称为“和平鸽之父”。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1950年《Dove of peace》

之后在1952年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上,毕加索又创作了一幅《和平鸽》,表现出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1952年《和平鸽》

毕加索钟爱用鸽子来表现和平,这背后有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

1940年巴黎沦陷,此时毕加索正旅居巴黎,他的邻居是一位养鸽子的老人,他的儿子儿媳都死于反法西斯战斗中,只剩下他与孙子相依为命。战火让年幼的孙子心里滋长了仇恨,他认为用来召唤鸽子的竹竿上绑着的白布像是投降的小白旗,便换上了火红似复仇火焰的红布条。

然而第二天孩子在用绑上红布条的竹竿召唤鸽子时,被街上巡逻的纳粹党发现,认为孩子在给游击队报信,便将他从楼上的窗口扔下,还杀死了所有的鸽子。悲伤的老人抱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白鸽请求毕加索为其作画,以此纪念他惨死在法西斯手下的孙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由来。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1940年和平鸽雏形

博物馆小知识:索菲亚王后国家美术馆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索菲亚王后国家美术馆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是世界最大最现代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它主要收藏西班牙“现当代先锋流派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抽象派、立体派、造型派、先知派、超现实等,最突出的有毕加索、胡安·格里斯、米罗、达利和胡里奥∙冈萨雷斯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策划/王元

实习编辑/曾麟

毕加索名画赏析:立体主义的巅峰之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族人的城镇。1937年被纳粹“神鹰军团”的轰炸机炸成一片废墟,死亡了数千名 无辜的老百姓。毕加索被法西斯暴行所激怒,毅然画了这幅巨作,以表示强烈的抗议。画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 的马为构图中心。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 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西班牙 毕加索 布上油画 纵349.3×横776.6厘米 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藏

对佛朗哥政府的残酷行为不满的毕加索定居巴黎,但当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巴斯克省的历史名城 —— 格尔尼卡 在西班牙内战的混乱中,遭到法西斯德军的突击,全城被炸为一片瓦砾,死伤数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妇孺时,激起了毕加索强烈的愤怒,因为他一想到德军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一个不设防的小村庄竟然进行这样残暴的轰击,就义愤填膺,於是开始动手绘制这幅壁画,要以画笔为枪来抵抗不人道的暴戾行为。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西班牙 毕加索 布上油画 纵349.3×横776.6厘米 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藏

这幅《格尔尼卡》到底表现了什么呢?里面没有飞机、炸弹、坦克、枪炮,只有牛、马、女人、灯……等物体,然而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表象。毕加索把象征性的战争悲剧投入蓝色调中,那浅青、浅灰在黑色调的对照中表现正义的极点,它聚集了残暴、痛苦、绝望、恐怖的全部意义。这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到底表现了什么呢?

毕加索对于他的作品经常保持沉默,希望给予观赏者自由的体验空间,但是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他曾解释道画作中的牛、马和以生气勃勃的线条绘出的手的涵义,以及西班牙神话中那些象征的起源的涵义。他说:“……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不错,我在那画里用了象征主义,但并不是在其他画里都这样做……。”“那幅画是存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识的宣传……”

因为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斗牛场上出现的公牛,往往代表着妖怪、恶魔等黑暗势力之文化因素下,所以毕加索会以牛来代表着无视人民疾苦的残暴政权。同时,在斗牛场上的斗牛士攻击下,公牛终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之西班牙斗牛文化下,这匹马乃为象征着面对公牛咆哮不屈服的人民,他们是对抗暴政的主力军。战士虽然已经倒下,但他仍然紧紧地握着那柄剑与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达了人民的复仇的决心和决战到底的精神。

因为这幅巨画是毕加索为以进步和平为主题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之西班牙馆所绘制,并且曾到英国、美国等其它国家巡回展览,引发了全世界热爱自由、拥护民主人士的共鸣,同时在画家声明要将该画捐赠给结束佛朗哥政权后的西班牙祖国之种种动作下,使得该画的意义很快就超出了单纯事件的抗议范畴,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示威,甚至成为文化对暴力的一种对抗。 就其意义来说,这幅作品超过了这桩偶然事件,而正好是通过绘画技巧起了象征启示、重要契机的作用。这是由一个触目惊心的、狂暴的、尤其是缺乏色彩的形体所构成的画面;这色彩是指光影和立体感,也正是由於缺乏这一点,它就象征着死亡。这死亡不仅是轰炸受难者的死亡,而且也是文明的死亡。

欢迎关注!

名画导赏|惊心动魄的《格尔尼卡》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文/陈世宁

毕加索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格尔尼卡》则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是以法西斯空袭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滥杀无辜生命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

悲愤催生的时代杰作

1937年初,受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毕加索将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正值艺术家创作构思的酝酿阶段,1937年4月26日,悍然发生了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惨烈事件。连续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太多的平民百姓,致使格尔尼卡几乎化为平地。德国法西斯的这一罪行立即激起了国际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以这一事件作为受约壁画的创作题材,以表达对战争罪犯的愤怒与抗议,并借以悼念在此次悲剧中不幸遇难的人们,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该作品长7.76米,高3.49米。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以极具象征性的艺术手法突显了这场悲剧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画面以昂首悲怆的牛和怒吼的马为构成要素,周边有仰天嚎哭的母亲抱着被弹片夺去生命的孩子,有从着火的屋上摔落下来痛苦挣扎的女人,有在空袭中奔跑躲避的平民,有牺牲的战士依然紧握断剑的躯体,更有被轰炸而肢解的人体的不同部位,画面笼罩在一片恐怖残忍的血腥场面之中,强光黑影的渲染有力地烘托着画面的主题,俨然流露出画家极度的悲愤之情。

毕加索在这幅作品中将具象的可视可辩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形态的组合,使作品的诸多形象在严密的结构之中彰显出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毕加索的色彩感觉是极为杰出的,然而,他为了这幅作品主题的需要,则以黑、白、灰为主旋律,以悲剧性的色彩和激动人心的造型艺术语言,有力地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和罪恶。

不断超越自我的艺术追求

毕加索1881年10月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市。他从小就显露出特有的艺术天赋,其惟妙惟肖的剪纸,自由地绘画,左邻右舍都赞叹不已,称他为天才。1895年,毕加索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2年后又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早年油画作品曾获得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他的艺术之路有几个重要节点:

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随后一段时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也是他的作品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这些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整个画面,画中形象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消瘦且孤独的下层人物。

1904年春,加索在巴黎定居下来,随之进入“玫瑰色时期”。这是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一个充满着欲念和希望的时期。

1905年下半年,毕加索进入了他艺术创作的古典主义时期,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精神,显示着他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恒的和谐,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他从这位野兽派泰斗那里发现并从此迷上了黑人雕刻,他刻意吸收原始艺术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次年迎来了他艺术生涯中的重大转折,创作了《亚威农的少女》,以立体主义的面貌彻底颠覆了文艺复兴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手法的传统绘画。

此后,他又经历了“解析立体形态”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探索与追求,为形成(《格尔尼卡》)作品中撕裂的造型和深邃的象征做出了坚实的铺垫,或者说,(《格尔尼卡》)是毕加索艺术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

一位充满正义感的艺术家

1944年10月,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于是这个消息成为当时巴黎街头最热门的话题。

不久,毕加索在《新大众》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加入共产党》的声明,他说道:“参加共产党是我全部生活、全部事业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因为,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从来没有把绘画看作是单纯的、供人玩赏与消遣的艺术,而是有意识地要通过绘画与色彩——既然它们是我手中的武器,不断地深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并使之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自由。”他还说:“从根本上讲,我一直与共产党是相通的,……难道不正是共产党在尽最大的努力去理解和改造这个世界,去帮助现在和明天的人民变得更清醒、更自由、更幸福吗?”

毕加索一生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在毕加索的画中,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爱憎。为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城市,他画了著名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为抗议美国入侵朝鲜,1952年他又创作了壁画《战争》、《和平》。至于他为世纪和平大会创作的《和平鸽》,更是世人所熟悉的又一影响深远的名作。

(作者系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搜狐: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