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6年半,他就已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华中科技大学方面日前更新教师资料后显示,此前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的李钦宾已于今年1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喜讯!华中科技大学1位教授、6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度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邬堂春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2届本科、1984届硕士校友周又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3届本科、1989届硕士校友张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5届本科校友于登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9届硕士校友陈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3届本科校友饶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届博士校友高宗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位在校教授当选
邬堂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药卫生学部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邬堂春教授是我国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首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973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针对环境健康领域长期存在、尚未破解的重大科学难题,运用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在空气污染与健康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采用世界最大、随访44年的7.4万接尘工人队列,揭示并解答矽尘暴露致肺癌和冠心病死亡增加(分别增加1.50、1.86倍)的世界难题,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矽尘为肺致癌物提供了高级别证据,促进了中美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重大修订。新标准的实施显著减少了尘肺、肺癌的发生,延长工人的预期寿命。
针对全球30多亿人家用固体燃料致健康危害的难题,对51万多居民(迄今样本量世界最大)进行了9.8年随访研究,首次揭示家用固体燃料烹饪、取暖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分别导致每10万居民每年增加338、392人死亡,是居民过早死亡的重要病因;揭示改用清洁能源是减少居民死亡的关键对策;有效通风可减少使用固体燃料和清洁能源烹饪者的死亡风险,估计每年减少中国30万人的过早死亡,是经济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预防对策。
深入研究了空气污染致心肺损害的主要成分(如多环芳烃、钛、砷、铜)和作用机制(如热休克蛋白、DNA甲基化),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和高效精准预防提供了新证据。面对新冠疫情,领衔研判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效果和疫情趋势,证实了联防联控、医疗卫生学科协同作战的巨大成效,揭示新冠病毒传播的高传染和高隐蔽性,为抗疫取得战略性胜利提供了科技支撑。
六位校友当选
周又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技术科学部
1982届本科、1984届硕士校友

1957年生,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兰州大学固体力学博士点与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兰州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工程与科学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
1982年和198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周又和长期专注于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智能结构及动力控制,沙尘暴风沙环境力学,超导电磁固体力学,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等研究,开创了多场耦合超导电磁固体力学,拓展了沙尘暴风沙电多场耦合研究,创立了多场强耦合的分场降阶迭代法和求解强非线性问题的通用小波封闭方法等。
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和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以及IEEE超导委员会授予的Von Duzer Prize 1次等;主持的教学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个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全国师德标兵、宝钢全国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徐芝纶力学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培养出7人获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长江、优青、青拔、全国优博及提名、中国力学优博、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和国际奖励等16人次。已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40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张旭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983届本科、1989届硕士校友

1962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首席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全军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3年和198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张旭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资助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1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于2007年度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上荣获金膀胱奖。主编/译《泌尿外科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学》等专著5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多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创办《微创泌尿外科杂志》并任社长、总编,《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现代医学杂志》副主编等。
于登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信息技术科学部
1985届本科校友

1961年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8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进入原航天航空部;1991年,被破格评为高工;1993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十佳科技青年称号;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起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研究室副主任;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8年7月任501部常务副主任,国家863某专家组组长;2001年4月任东方红四号卫星大平台指挥,神舟飞船系列研制者之一及501部指挥;2001年起先后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院长助理,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东方红卫星公司总经理。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航天部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2020年6月,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陈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技术科学部
1989届硕士校友

1962年生,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评价与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属纳米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获奖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
198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铸造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6年荣获河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协联合评定的“河北省第三届青年科技奖”,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并开始享受河北省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苏省科技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等奖、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科技进步一等奖 。
饶宏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983届本科校友

1961年生,现任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誉称号。
198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长期从事直流输电分析、设计和运行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
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500kV高压直流输电自主化依托工程成套设计,建立了我国高压直流输电自主化成套设计体系。主持完成了世界第一个±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科研攻关和成套设计,取得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主持交直流并联运行和直流多落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出的措施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网应对风险的科学性,效果显著。主持世界第一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促进了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和发展。
积极参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IEEE电力和能源学会、国际大电网委员会等专业学术组织及活动,宣传我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倡导求真务实的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了多个技术团队。
高宗余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2007届博士校友

1964年生,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2005年获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2006年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湖北省第十、十一届人大常委;2014年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桥梁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解决了多项桥梁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工程设计金奖及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在多塔缆索承重桥梁、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跨海大桥设计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我国桥梁技术走向世界前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建校近70年来
华中科技大学
始终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校训精神
与共和国同行,与新时代共进
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
培养出一大批
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卓越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永远在路上!
相关问答
华中科技大学有多少老师?
华中科技大学有专任老师不三千四百余人。其中教授有一千三百余元,副教授一千四百余人。教师中有院士一十八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七十三人。华中科技...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保锋?
李保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新建筑》杂志社社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一...
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谭运飞质疑南科大博士生助学金太高,一年最高13万高吗?
作一个大学教授要多关心自已的课题以及研究生的综合情况,不应该盯着别校博士生的助学金的高低,从另一角度可见教授的思想深处金钱观念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
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90后博导胡玥,5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
...一篇论文的完成从查文献、选题、预实验、实验、统计出结果、写论文,研究生阶段除第一年是基础课以外,后两年都是做论文的过程。5年出60篇论文即每月一篇,...
华中科技大学曾章生真的是博导吗?
答案是;不是的。博士生导师是指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属于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指导教师,包括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答案是;不是的。博士生...
华科潘杰教授是哪里人?
华科潘杰教授是湖南人。潘杰,男,1984年9月出生。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在香港...
如何评价华中科技大学余丰慧经济学教授处处为量子伪科技与所谓新能源汽车助威的怪事?
量子力学(哥派)里唯心主义横行!如薛定鄂的猫,量子力学(哥派)弄的这只猫又喘气又不喘气;心脏又跳又不跳;猫身又热又凉的,这不是唯心主义且自相矛盾吗,还能...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学院简介:2000年建院并成为全国首...
华科研究生对二本学生有排斥吗?
肯定有,今年我去华科复试,华科的那几个复试考官都是学院各专业的最好的博导,他们会看你的本科出身,985学校毕业的面试加5分,211毕业的加4分,一本学校毕业的...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考研难考吗?有没有在读的或者正在考的...
[最佳回答]华科作为985,它的理工科都不是容易的!主要是看你对上华科有多的决心和信心!只要努力,知识学得扎实,问题是不大的!而且华科的面试非常透明,所以,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