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有哪些冷知识?
广州市应该系成立于1921年,首任市长系孙科。广州的叫法应该在元朝成立的“广州治所”!正确来说,1921年前广州的叫法是“省城”,所以广州的城皇庙的级别是省部级(全国仅此一例)。省城是由南海县治和番禺县治的所在地。因此广州市应该是没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确的讲法广东省省治所在地有2000多年历史!
1 2017年是广州城2231岁生日,广州是世界上少有的2000+年以来城址没有变迁的大都会,城址没有变迁的大都会。
2
“广州”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三国孙权,当时现广东广西及越南部分地区都为交州地盘,孙权在公元226年把交州一分为二,一为交州,二为广州,“广州”从此诞生。
3
根据东濠涌博物馆的记载广州旧城有18个城门包括正东门、正西门、小北门、太平门等等,只可惜古城墙倒的倒、拆的拆,到现在仅存西门口遗址了。
4
北回归线横贯广州,同时广州也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城市,北回归线标志塔就位于从化。
6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功坊上的自由女神像,可能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公开展示的自由女神像。
7 广州历史上曾经有9个机场燕塘机场、大沙头机场、南石头水上机场、二沙头水上机场、石牌跑马场机场天河机场、岑村军事机场白云机场(旧)、新白云机场。
8
广州110是全国最早的电话报警服务台。
9
万胜围站
实际上,“万胜围”是解放前一个地主对自己所拥有的几十亩土地的命名。
10
全国最早使用公众移动电话的城市
11
广州人伍秉鉴中国第一个世界首富。
12
暨南大学广州唯一一所学校不用军训的学校,但是有新生训练营。
13 海珠广场不在海珠,在越秀。黄埔古港不在黄埔,在海珠。白云机场不在白云,在花都。白云宾馆不在白云,在越秀。
1. 广州有1500年历史的清真寺,是穆罕默德的嫡传第二代弟子建立的。中国第一家清真寺。中国佛教“禅宗”的师祖达摩,是在广州登陆,建西来庵,有1700年历史。石室大教堂,是媲美科隆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的,世界三大古哥特式建筑之一。
2. 在旧荔湾和旧越秀,海珠的沿江区域,大概8平方公里的地方,有大小佛寺,基督教堂,清真寺共三十多座,世界三大宗教在广州和谐相处千百年,世间罕见。耶路撒冷,伊斯坦堡也比不了。还有本地的道观多不胜数。
3. 广州是华南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全国少有的两千年没变。华东现在是上海,民国政治在南京,明清中心在苏州,宋元在杭州,往前是建业建康石头城(南京)。中原是洛阳,开封,郑州轮流坐庄。华北是邯郸,真定(保定),蓟,金后燕京,元大都,明清北京。(现在的北京格局是洪武始建的,元大都汗八里在北京市内的西部)
包青天还可以称呼什么?
如果要列一个宋代历史人物知名度排行榜,那排在前几位的肯定会有“包青天”包拯。京剧《铡美案》中有一句流传颇广的台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说的就是当年的这位“开封市长”。实际上,包市长在开封府只“打坐”了一年半左右就调往他任了,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常年在开封府为百姓伸冤破案。
包拯(999—1062)故乡在安徽合肥,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曾任知县。他读书勤勉,29岁时高中进士第一甲,要知道当年全国科考中进士只取录337人,其中一甲只有30人,可谓精英中的精英。一般人中进士后,都会进入仕途为官,但包拯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离,遂辞去朝廷任命留在家中奉养双亲,直到父母终老后才出来做官,此时他已经39岁了。十年尽孝而不出仕,给包拯赢来了不小的声誉。他在2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64岁病死任上),也是克己奉公、勤勤恳恳,从知县一直做到了副宰相
包青天,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病逝于开封,终年64岁。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称誉为“包公”、“包青天”等。其别名还有包希仁,包公,包孝肃,包青天,包龙图,包中丞,阎罗包老,包待制等!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包拯和海瑞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包拯包青天的事迹更是老少都知。那么海瑞和包拯两人都做过哪些官职呢,今天就来说说包拯和海瑞两人的官职情况。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包拯和海瑞,包拯官更大一些,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他们的官职如下。
海瑞和包拯都是古代的清官,他们两个在戏中出现的很多,而且包拯存在北宋年间开封的官员,也是现在的市长,包拯当年判案是非常公平的,不分官位高低只要犯错就会惩罚,用实际行动买践行自己。海瑞它也是清廉公正,但是他的脾气是非常怪的所以人际关系特别差,他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两个人都是人们赞扬的好清官,包拯生前做的最高就是副使,后来他去世之后,皇帝因为他的功劳把他追封上部礼数,严格上说,他做的最大官就是副使。
宋朝的官员这个也官职也是正二品的官员,海瑞他做官是非常清廉的,而且办事也特别靠谱,但是因为他的脾气特别怪,水平也不是特别高,所以它升的职是非常慢的,最开始他只在一些地方做官员,但是他办事特别的廉洁,不贪污,凭借他的好名声当上都御史,官衔也是正二品的,所以说海瑞是比不上包拯的,他们两个从官职来说,他们两个是平手。在宋朝的机构中,包拯相当于副使,也是最高机构,包拯也就现在的国防副部长,当时包拯的任务就是和皇帝一起商量用兵,按照宋朝的划分,包拯也有调动调动兵力的权力,但是他手下是没有兵马的,因为宋朝他们的兵权是由三衙统领的,虽然他有调动军队的权利,但是他还需要得到皇上的认可。
还有海瑞生前最高官职是督察院的最高,因为南京是属于明朝的,所以他还是错上一个等级的,按照史料上记录,当时海瑞下面有两个副官负责,长江上游的任务同样也有监察百姓的权利相当于一个纪律委员,监管着官员按规矩办事,海瑞手里也是有兵权的,所以海瑞有调动兵权的权利,他更自由一些,相当于现在的纪委总书记。
总结:包拯的官职和地位更高。不过海瑞所掌控的权利或许更大一点,而且自由度也更高一点。
包拯一生担任的官职很多,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就是枢密副使,死后追赠礼部尚书。枢密副使,按现在体制就是军委副主席,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兼文化部)部长。宋代是文官管理武将,所以不必怀疑包拯这个文官怎么能当军委副主席。
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直臣,其最后也是最大一个官职是右佥都御史,死后获赠太子太保。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相当于中纪委委员。但是死后追赠的太子太保,虽然是荣誉,但是应该是相当高的。仅次于太师/太傅/太保,也称三孤之一。
如果按实际担任的职务来看,包拯要高,枢密副使相当于军委副主席。但是死后的荣誉加衔海瑞为高。
包拯、海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一个被称为“包青天”,一个则被称为“海青天”,那么他们谁的级别比较大呢?他们所担任的职位又相当于什么官职呢?
一、包拯生前官至枢密副使和礼部侍郎,为从二品官
包拯生前最高官职是枢密副使和礼部侍郎,按照宋朝的官员制度,品级皆为从二品。
枢密院是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号为“二府”。俗称“西府”。事实上是以枢密院的长官来分割宰相的掌兵之权,即马端临宣称的“枢密院官虽曰掌兵,亦未尝不兼任宰相之事。”包拯担任的枢密副使为枢密院副长官,枢密院又是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因此这个职位相当于现代的副参谋总长。
礼部是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主管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从职能上来看,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的结合体。礼部侍郎是礼部的副长官,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的副部长。
二、海瑞的最高官职是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为正二品官
海瑞生前做到的最高官职是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都察院为明朝最高监察机构,分北京都察院与南京都察院两部分,南京都察是明永乐(1403—1424)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设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各一人,不设左职。其职掌同北京之都察院。海瑞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便是都察院的最高官,相当于现代的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和中纪委书记。
总评
包拯的枢密副使为副职,从二品官。海瑞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为正职,正二品官,因此海瑞的官职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