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小编 91 0

《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在我国电影中,科幻还属于一个非常冷门的类型,之所以创造者少,其实是很多创作者对于科幻没有深入的认识。或者说这些导演大部分对于科幻的认识只是来自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像《星球大战》、《异形》、《回到未来》什么的。他们以为只要有外星人,有太空,或者穿越时空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一个好的科幻作品,这就太想当然了。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不可否认,好莱坞大卖的科幻影片都有很多固定的元素。但科幻最重要的不是展现这些外在的科幻场面,而是内在的科幻内核。我们常说的科幻其实有2类,一类是硬科幻,纯粹以现实的硬科学为基础进行的推演和预测,代表作品有《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际穿越》。另外一类是软科幻,更加注重影片的哲学,历史,心理成分。这其中的代表有《盗梦空间》、《蝴蝶效应》、《彗星来的那一夜》等等。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中国的科幻电影发展一直存在时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文艺创作者普遍偏文,对于科学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度,甚至也没太多的兴趣去了解。而一部科幻电影的创作,依赖于很多的条件,首先需要制作大量的科幻场景,这需要大量的电脑CG,微缩模型,甚至物理,化学等技术。另外科幻的内核,无论是硬科幻需要的物理,化学,天文学知识,以及软科幻需要的心理学,逻辑学,哲学知识都是实打实的科学知识。而中国特殊时代结束之后,对于科学的探索和追求并没有形成全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不像美国流行的极客文化,一个车库就能成为一个实验室。过于偏重应试教育,忽视探索精神,以及5000年文化带来的过度文化自信,让中国人善于去历史中寻求不犯错误的经验,而不是去花大力气犯错误探索未知的世界。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始终有那么一批人在坚持科幻创作,刘慈欣就是其中的代表。而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更是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科幻的希望。我倒是不认为《上海堡垒》之后,中国科幻再次回到黯淡无光的时代。相反,相信更多科幻精品会厚积薄发。《上海堡垒》的失败其实恰恰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只模仿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外表,却忽视了科幻的真正内核,缺乏科幻精神,却发想象力。相信后面的科幻影片会吸取这个教训,有新的进步。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很开心能分享关于我国科幻电影的观点。

通过多年分析研究发现,烂片都会有几个共同点:第一,故事剧情内容没有意义、没有内容、没有逻辑,为了票房请一些大腕明星流量明星赢了票房圈了钱输了口碑;第二,演员水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数字党、抠图党、僵尸脸太多,榨干粉丝的最后一点热情也就成了明星的悲哀;第三,中国的观众从众心理严重,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国产电影如火如荼。科幻片动画片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很多观众还是唯美国大片不看唯日本动漫不赏,对国产电影也是有一定不公平的。

太阳是超新星爆炸的产物,这个超新星爆炸剩余的中子星或者黑洞在哪?

太阳系通常被认为形成于原始太阳星云中,属于至少第二代恒星系,这片星云很可能是由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之后形成的,因为太阳系中有大量的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形成于恒星核聚变的晚期以及超新星爆发的时刻,如果太阳是宇宙第一代恒星,是不可能有这些重元素的,所以太阳前一代恒星的超新星爆发很可能形成过中子星,也有可能形成黑洞,但可能性相比中子星要小一些,因为黑洞形成的时候往往会吸取大量的物质。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那么太阳的前一代恒星形成的中子星位于哪里呢?其实基本上已经无迹可寻了,首先我们并不知道形成太阳系的星云是由一颗还是多颗超新星爆发形成的,再者太阳的年龄就已经达到了50亿年,上一代恒星形成超新星爆发的时刻距今要更长一些,假如形成的中子星有着向某一个方向的前进速度的话(超新星爆发之后的星体一般都会产生这种情况),那么经过几十亿年的移动,我们已经根本不知道它位于哪里了。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再者,太阳也一直在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行,绕行一周,大约需要2.5亿年,按照太阳50亿岁的年龄,太阳围绕银河系已经绕行了20圈,只要是原先形成的中子星或者黑洞与太阳没有同向同速,那么基本上就根本找不到轨迹了。而且几十亿年中一直有其他矮星系在融入银河系,这也会扰动一些天体的运行。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由恒星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星云在宇宙中很常见,比如蟹状星云、蜘蛛星云、猫眼星云、玫瑰星云等,这些星云形成的时间都不长,比如蟹状星云,我们所看到的蟹状星云刚形成1000年左右,它就是我国宋代时期人们所看到的天关客星,那次极亮的超新星爆发事件之后诞生了蟹状星云,虽然只有一千年时间,但是它的规模已经膨胀到了直径六光年左右。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所以,恒星星云的扩散也是很快的,想一想我们的太阳形成于50亿年前,想找到星云形成前的原始恒星残骸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过也并非没有找到的可能,相信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深入探索,我们或许还真能发现生成太阳系的那个原始母体遗迹呢?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太阳光这么强,古人是怎么观测到水星、金星和火星的?

我国的天文观测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世纪的尧帝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从仰韶文化时期留下来的遗迹中,就有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可见中国古代对天文观测之早。

我国先民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例如,甘德,他是齐国人,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二的最早发现者,他和魏国人石申所著的天文学著作文学作品称为《甘石星经》。

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宋朝时期记录了一次超新星爆发,至和元年五月己酉,客星晨出天关之东南可数寸(嘉祐元年三月乃没)。同时在日本、美洲原住民也有观测的记录。从侧面也认证了中国古人的精确记录。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中国古人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古人能发现水星,金星,火星是因为这几颗行星亮度显著,晚上只要出现在天空就是全天最亮星的级别,而且会在天空中的位置出现显著的变化,和其他恒星相对位置几乎完全固定形成鲜明的对比,古人只要抬起头就能发现这几颗行星,对它们进行持续的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古人为何能观测到水星、金星和火星?

因为太阳系的各大天体运行并不完全同步;运行轨道也存在倾角,而非在一个绝对平面上,所以从地球看去,其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位置是会发生变化的,水星、金星和火星自然也不会永远湮没在阳光中。

在地球上能用肉眼看见的行星只有五颗:金、木、水、火、土。其中金星和水星比木星、土星、火星要难观测一些,因为它们的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的内侧,始终在地球向阳面,不可能运行到地球的阴面,这就意味着夜晚是永远看不见它两的。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过程中,除了金星和水星,其他任何行星都总会有一段周期是位于地球阴面的,此时它们会出现在夜晚的天空。

而地球公转一圈需要1年,于是这段周期也并不短暂,这就有了充分的观测条件,因此古人能看到火星并不奇怪。

至于说地球轨道内侧的金星和水星,它们虽然相对地球而言始终与太阳在同一侧,但由于跟地球的绕日周期不同步,因此在不同季节,它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也仍然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它们的大小和亮度也会有所不同。

天关卫星首批成果卫星天宫_《上海堡垒》之后,你认为中国科幻会如何发展?

就如上图所示,金星或水星在轨道的不同位置时,从地球上看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

而前面说过,它们的轨道与地球轨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而是存在倾斜度的,于是当它们与太阳相距不是特别近的时候,就不会跟太阳同时升起和落下了,所以在适当的季节,我们就能在黎明和傍晚时分观测它们了。

除此之外,发生日食的时候也是观测它们的绝佳时机,可见古人并不是完全无法观测到金星和水星的。

但也不得不承认水星确实非常难以观测,因为它距离太阳始终太近了,轨道也相对最小,观测的条件限制就特别大,据说哥白尼在临终前也曾感叹自己一生都未能见到过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