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例女冷冻人展文莲后来怎样了?
3年前,我国首例本土女冷冻人展文莲在医院被主治医生宣布死亡,而接下来等待她的不是死亡,而是另一场手术:人体冷冻技术。
据美国科学家阿伦·德雷克介绍说:死亡并不是一个瞬时概念,而且人们对死亡的定义也不相同,有些国家规定脑死亡才算真正的死亡,有些国家规定心脏停止以及呼吸停止就可以视为死亡,展文莲就属于心脏停止以及呼吸停止被宣布的死亡。
在阿伦·德雷克看来,即使人体心脏以及呼吸停止,但人的大脑以及身体的大量细胞仍然活着,此时冷冻技术要做的,就是为死亡按下暂停键,等到未来有足够的条件再重启生命。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员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们在展文莲死亡之后立即向她体内注射了各种抗凝剂、抗氧化剂等各种药物,同时启动心肺复苏机以及呼吸机维持她体内的生理功能。
冷冻术最大的挑战是人体细胞内的液体,我们知道,水在超级温度下会结晶,而结晶的晶体会刺破细胞,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
科学家们要做的,就是用特定的液体替换掉人体内的血液以及水分,之后再缓慢地将其温度降低到-196℃左右。
此时再将“病人”移到专业的自动控制设备之中,然后再用液氮降温,储存在封闭的液氮舱之中。时至今日,展文莲仍旧在液氮舱中静静等待苏醒的一天。
由于展文莲身患癌症,所以需要等到癌症能够成为可治愈疾病时,人们才会根据约定将她解冻,并治愈癌症,重启人生。
但目前这些设想还为时过早。
冷冻技术的价格
据了解,冷冻人体技术价格非常昂贵,一个液氮罐需要40万,体外循环机需要100万,实验室修建需要500万等,而每制作一次冷冻,仅仅是冷冻保护剂的费用就需要20-30万,除此之外每年的维护费用也需要5万左右。
如此天价的技术,展文莲的家庭自然无力承担,但由于目前该项技术仍在试验阶段,因此所有的费用都由实验室出钱,展文莲的丈夫自己也说自己只是表达了意思,但确实没出多少钱。
目前,由于这项技术还没有商业化,所以该项技术只有投入,没有任何收益。
虽然冷冻的价格极其昂贵,但是一旦有一例“病人”能够复活,那么他们将能够收回前期的所有回报。这是因为“重生”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个追求,很多富人宁愿花费巨资。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没有任何收益,但科学家仍然在研究人体冷冻技术的原因。
“冷冻”后复活可行吗?
科学家们把参与冷冻计划的人称之为“病人”,尽管这些“病人”已经被宣布死亡,但科学家认为死亡的过程是可逆的。
虽然很多科学家寄希望于冷冻术将一些身患重症的患者在死亡的一瞬间冷冻起来,并通过低温暂停死亡过程,但是“病人”想要复活,仍旧困难重重。
首先,很多病人身患绝症,甚至有些绝症导致病人身体器官发生严重病变,甚至是器官衰竭,这导致即使未来人们寻找到治愈绝症的办法,但由于身体器官已经发生衰竭,以至于“病人”苏醒后仍然会发生病变而死亡。
所以一些科研机构在选择“病人”时,会选择器官没有衰竭的病人,而且年龄越小越好。
其次,所有的冷冻人计划中的“病人”,都是已经在医学上宣布死亡的人,虽然是在死亡后不久就立即做手术,但死亡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使使用体外循环装置以及生命维持仪器,也无法“起死回生”。
除此之外,由于全世界还没有一例冷冻人复活的先例,以至于我们无法知道科学家们使用的防冷冻剂以及其他仪器是否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从目前来看,将“病人”冷冻后复活的困难重重。其实科学家们也知道这些问题,所以他们也在改良自己的冷冻技术,甚至改良冷冻技术的每一个环节。而“病人”冷冻后能否苏醒,除了要看这项研究靠谱靠谱,还要看科学家们的努力成果。
总结
展文莲虽然是我国第一位本土冷冻人,但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冷冻人,人们参与这项计划的目的很简单,为了“重生”。
如果重生的技术真的实现,这意味着当人们遇到目前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时,可以选择冷冻术暂停时间,等待医学发达能够治愈该疾病的那一天重启人生。
虽然该项技术价格非常昂贵,但一旦该技术被验证成功,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斥巨资使用这项功能。
展文莲至今还在冷冻着!
说起了冷冻人,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看的《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她妈,黄蓉她妈冯葕因为在怀着黄蓉的时候,背诵九阴真经,而急火攻心,在生下黄蓉不久后去世。东邪黄药师对妻子情深爱重,于是打造了一座冰窖。每天给妻子运功疗伤,期待她早日醒来。其实这只是掩耳盗铃罢了,后来在黄蓉的劝说下,黄药师才将妻子入土为安。
只是小说里的桥段,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还真的有。
我国首例冷冻人叫展文莲,1969年生于新疆,后来随父母来到济南,打算过新的生活。但是天不随人愿,展文莲的父母双双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于是18岁的展文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负担起了照顾弟妹的责任。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她的丈夫桂军民。
后来两个人结婚生子,一切是那么顺其自然。桂军民是一所体育学院的普通职工,而七子展文莲则是银行职员,两个人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说得过去。
展文莲被医生查出得了晚期肺癌
在两年前,展文莲忽然被医生查出得了晚期肺癌,这个病急剧恶化并转移到脑部。但是他们听说冷冻人的消息,于是,丈夫桂军民便同他商议,愿不愿意做冷冻人。愿不愿意换个地方睡觉?展文莲想都没想,开心地答应了。
桂军民告诉记者,严格意义上说,七子并不算是真正的死亡,只能说是死亡暂停。至于冷冻多少年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这个男人同样有他自己的担心,如果50年之后出来,那做丈夫的就100岁了,还在不在人世?她怎么面对这个世界?还有就是他的记忆停留在以前几十年的记忆都是真空的,所以她是比较痛苦的。桂军民更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想不管这个技术将来能不能成功,至少现在给人以心理安慰,她的丈夫觉得妻子性没有完全死亡。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睡觉”而已,唉,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期待着这项技术早日成功。展文莲能早点醒来,与自己的家人团聚。
展文莲,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于2017年病亡,遗体被保存在极低温环境中。不过现有技术只解决了冻起来的问题,尚不能解决“重生”,在本世纪希望也不大,但给了家人些许慰藉。
现在的人体冷冻技术可能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实际意义主要在于人体相关的低温研究,研究低温对生理的损伤机理,研究组织细胞细微损伤的修复手段,可以在低温下更完整地保存人体组织,有利于器官移植等技术,也有助于提升生殖细胞保存的成活率,以便给那些暂时不适合生育的人群提供生殖辅助。
在动物实验中有一些案例,俄罗斯成功“复活”了4万多年前被冻起来的蠕虫,但这里严格点说只能是“复苏”,蠕虫本就是构造简单的物种,组织再生能力也更强;也有科学家将小鼠的核酸冷冻,十几年后利用克隆技术成功繁育出小鼠,或者成功使冰冻数小时的老鼠恢复生机,但这些也不能叫做复生,前者相当于正常的生殖只不过过程是人类操作,后者冰冻时间太短,小鼠本身就还保存着微弱心跳,没有彻底死去。
理论上如果能完整地保存器官组织,那么就可能使器官组织用于移植,甚至做到死人复活。现实中接近的是器官移植,器官在被摘下来之后需要保存在低温中,减缓器官的新陈代谢,但保存时间在一两个小时到数小时,仍不会采取完全冷冻的方式;现如今的人体冷冻技术尚未解决第一个难题,那就是低温对组织细胞的损坏。尽管现在已经理解到玻璃水冷冻方法有助于更完整地保存人体组织,但是极低温之下依然可能会有细微的结晶,会刺伤细胞刺伤DNA导致功能的丧失或者难以恢复,只有等待纳米技术完全成熟能实现修复细微伤害时才有点可能。
第二个难题是大脑意识。大脑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差,现在人体内的基本所有器官都可以移植了,但唯独大脑移植仍做不到,缺氧数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也难以解决颈椎神经束的链接问题,最关键的是不知道意识形成的机理,只是知道意识源于大脑、和一些生理过程相关。只能重启身体却无法重启大脑,那怎么也算不上复活。
自1960年代第一个病人病亡后被冻起来直到现在仍没有任何一个有复生的希望,我国这第一例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冷冻保存因为经费问题,会约定一个期限,期限内做不到的话,遗体可能就会被处理了,也可能用于其它的实验目的。
当人脑死亡时候,做尸检解剖的时候还有痛觉吗?这样子会不会对死人再次造成痛苦?
这个问题问得很诡异。没有经历过死亡,谁能说得了这个事?
不过,咱们中国有个传统,人死了之后,要放上三天,才能操办后事。以前,一直认为,放上几天,是为了利于亲朋好友追思,再最后见上一面。最近,看了几个视频讲解之后,突然觉得,这样做的目的,恐怕不止于此。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人死之后,首先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器官的死亡,而魂魄,灵魂,才是最后一个离开人体的。几千年来,之所以我们中国有这样“停尸三天”的传统,也许,就是为了等一个“奇迹”,等“起死回生”的可能。大家想想,有没这个道理?
所以,人自然死亡之后,希望,不要太早去处理后事,还是要遵循古制,或许真有“奇迹”。即使没有奇迹,也会获得一个“心安理得”。
这完全是多想了。人死亡判断标准有几个,包括生物学死亡和脑死亡,不管哪一个神经冲动就都停止了,而痛觉的形成必须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痛觉中枢、传出神经共同作用完成,脑死亡后中枢停止工作不会产生痛觉,生物学死亡之后机体细胞也开始死亡,神经传导通路中随便哪一个环节断了都不会形成痛觉。
痛觉只有人活着的时候才有意义,它是我们感知外界风险的一种方式,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会使人体对导致产生痛觉的事物产生反应,从而使人体避免被进一步的侵害,人死之后不光痛觉不存在,也不能利用痛觉去“趋利避害”。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
首先我们看人在手术台上被做手术的过程,就跟解剖差不多,人会感觉到疼痛吗?
做手术的时候人的神经系统功能被药物抑制了,所以人不会有感觉。如果是全麻手术,整个脑功能机乎都处于休眠状态,等一觉醒来,对手术过程既不会有记忆,也不会有疼痛。
我们常常抢救一些昏迷的病人。当病人病情危重,已经处于深昏迷状态的时候,脑部的大部分活动也已经处于抑制状态了。这个时候对任何疼痛的刺激都没有反应,连一些基本的神经反射,比如角膜反射都会消失。
病人死亡,我们有两种认定标准,一种是呼吸心跳停止,一种是脑死亡。
对于后一种标准来说,脑神经系统已经完全停止活动,当然不可能感受到任何疼痛。
依靠呼吸心跳完全停止来认定死亡的标准现在用得更多一些。研究表明,心跳停止5分钟,脑细胞则会因缺血缺氧开始出现不可逆性的坏死。超过10分钟,则大部分脑细胞已经坏死,脑功能已难以恢复。因此,心跳停止过久,也意味着脑细胞已经死亡,人也是不可能有任何痛苦感觉的。
加黑的字体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原谅我借机又强推一次心肺复苏科普。心跳骤停的急救窗口只有5分钟,越早开始成功率越高。请大家牢记。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学习身边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