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句台词“开足马力,撞沉吉野”?
记不清第一次观看电影《甲午风云》的时间是1983年还是1985年了。但影片里人物角色,情节内容大都记忆犹新。尤其是邓世昌的“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这句经典台词言犹在耳。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接受的课外国防教育形式更多的还是以这种纪实性的影片为主。可不像现在国防教育的形式这么全面而多样化。虽然很多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这句台词感到陌生,但若要询问中日甲午战争,相信没有哪位国人不知道的,毕竟这是烙刻在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近百年来我们中国屡屡遭受世界列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当时无论是国力、军力、民族凝聚力都不如人家。落后就要挨打。正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要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么一个信念。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我们国家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实现中国梦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坚定不移、代代相传的信念。
“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这是电影《甲午风云》中“致远号”舰舰长邓世昌在军舰即将沉没时下的最后一道命令。
《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取材于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多艘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吉野”舰官兵见清军视死如归,非常惊慌,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百年过去了,“开足马力,撞沉吉野”,邓世昌将军这句悲壮的话仍在耳边回响。遥想当年,清国将士们忠勇杀敌,以死报国,仍挡不往外敌入侵,最终山河破碎,国民如浮萍,让人感叹和悲愤。这不是军人们的错,错在清国政府政治上的腐败、麻木不仁和自高自大;军事上的预算不足,备战松驰和“唯武器决定论”。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百年后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中国,政治清明,军事强大,人民幸福。中国毅然耸立在地球的东方,不会再怕外敌的任何威胁和侵略。邓世昌将军及“致远”舰的官兵们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开足马力,撞沉吉野”是电影《甲午风云》里邓世昌的一句经典台词,体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虽然几十年过去,依然振聋发聩,刻骨铭心。
《甲午风云》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林农执导,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庞学勤等人主演。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上映。
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北洋水师奉命运兵返航途中与日舰队遭遇,丁汝昌命部下准备迎战。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错发信号,致使我旗舰先受重创。关键时刻邓世昌当机立断命令挂起帅旗代替旗舰指挥战斗,中日之间一场最大规模的海战爆发了,激战中方伯谦又要临阵脱逃,被愤怒的水兵杀死。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击沉日军舰西京丸,济远舰也被敌舰击沉。
邓世昌率致远舰迎向敌旗舰吉野号,与敌秋津号等展开激战。致远舰重创吉野,乘胜追击,眼看就要彻底击沉吉野舰时,发现炮弹用光,狼狈逃窜的吉野号乘机反扑过来,妄图活捉致远号官兵,生死关头邓世昌命令全舰列队开足马力撞沉吉野,就在他们将近敌舰时,不幸被敌人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几年前,参观了“甲午海战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于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刘公岛上,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实物等展示甲午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
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1894年正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早在一年前清政府就专门成立了庆典处。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挥霍无度,穷奢极侈,甲午战争焉能不败!
甲午战败的屈辱历史,早已一去不复返。今天,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障。
我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构筑海上钢铁长城,建设海洋强国,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甲午战争时期清军装备如何?
清军虽然以开始改制,使用西方的训练方式,但朝廷昏庸,百官无能,李中堂一人无法力挽狂澜,北洋水师用来更新装备的军费被慈溪太后拿来过生日。
但没有新装备不要紧,北洋水师凭着一腔热血,虽装备落后但也未必不可一战,但最让人气愤的是即便这样,还有人暗中从北洋水师捞油水,日本军舰采用优质煤,而北洋水师却全是煤渣子,煤沫子。
军舰速度根本比不上日军,所有海战的阵型,都被日舰依靠速度优势击破,而且后世还有一句话:北洋水师用英国的军舰,德国的大炮,法国的炮弹,本来就经费不足弹药不足,唯一可以实用的一批炮弹,一部分根本塞不进去炮膛。
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而北洋水师战败后,文武百官,满朝清流纷纷上奏弹劾李中堂,甚至北洋覆灭前,南洋水师就在附近观战,所以北洋水师不是败于日本,是败给了党争!
感谢邀请!甲午战争时,清军的海军和陆军都参加了战斗。
北洋海军的装备如下:
北洋海军的军舰为铁甲舰:“定远”、“镇远”;
巡洋舰:致远、来远、经远、靖远、济远、广甲、超勇、扬威、平远、广丙;
炮舰:镇南、镇中;
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清军的陆军装备如下:
德国M1871式毛瑟步枪、德国M1888式步枪(后来中国引进为“汉阳造”)、英国士乃得步枪、美国雷明顿步枪、美国温切斯特连发步枪、清军自制抬枪、快利枪、马克沁重机枪(清军叫赛电枪)、加特林机关枪(清军叫格林快炮)、神机连珠炮、英制哈奇开斯五管回转炮、德国克虏伯75毫米山炮、德国克虏伯75毫米重野炮、德国克虏伯280毫米要塞炮、英制阿姆斯特朗300毫米海防加农炮。除此之外,清军还装备了一些大刀长矛。
从海军来看,北洋海军的总吨位要低于日本联合舰队,但是差距并不大,日本最害怕的是北洋海军排水量7000吨的两艘铁甲舰。陆军装备与日本陆军差不多,清军陆军基本已经装备了洋枪洋炮,有些武器还优于日本陆军,如马克沁重机枪和加特林机关枪,日本陆军就没有,甲午战争中日军的较大伤亡就是重机枪造成的。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在清末抵御外侮斗争中,总是以清军战败而告终,所以有些人就觉得清军太腐败,加上装备不行,才打败仗。其实这只是片面的说法,清军腐败是不假,但是经过洋务运动后,到甲午战争时清军的武器装备绝对是世界一流。
为了提升步兵军力,清政府从德国毛瑟兵工厂进口了大量1888式委员会步枪,并对其进行了仿造,这就是汉阳88式步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汉阳造”,它的性能和德产的差不多,弹药可以实现自产,在抗战时期汉阳造步枪仍然是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武器,所以此枪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步枪中的佼佼者了。除此之外,清军还花费了大价钱从美国人手里购进了大量温彻斯特杠杆步枪,此枪可以通过杠杆快速手动上弹,在当时也算是非常先进的步枪了。清军在当时已经配备了大量西式武器,不过各省团练武装都是自行购买,所以光步枪就有很多种,但这些步枪比起日军制式步枪好得多。
清军在战前拥有各式火炮1700多门,如德制75毫米重野炮,射程有五千多米,备弹药24发,这是清军陆战的主要火炮。而且清军在当时还仿制了美国的加特林机关炮,主要装备于水师战舰和少量陆军。清军对海防极为重视,进口了大量英、美、德国的海防火炮,并加以仿制,最有名的是阿姆斯特朗加农炮,它是清军的海防巨炮,射程可达10公里。总的来说,清军虽然重炮有限,但轻型火炮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甲午海战前,清军海军共有大小舰船78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83900吨,其中北洋舰队实力最强,但由于经费的缺乏,北洋舰队的装备大部分都没有更新,所以在开战时,清朝海军吨位和舰艇数量虽有优势,但在日军海军舰船性能要比清军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