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医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全部病倒被迫停诊,儿科医生目前生存状况如何?
这个问题算问对人了,我们今晚报的“视点版”一直密切关注“儿科门急诊”状况,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小编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和大多数人一样,心疼理解的同时,身为新闻工作者更是因为一份责任引发深思。面对这些问题,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儿科门急诊看病这么难?又是什么导致儿科医生频频引发各类健康问题?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清楚的,但归根结底一句话:不断为辛勤工作的一线医生提供更好的生活保证、安全保障,让更多医务工作者愿意投入到儿科工作中,这才是破解各种问题的根本办法。
下面是今天电视台关于此次事件的一次深度报道,帮助大家了解一些最新进展。
视频加载中...
我市乃至全国“儿科门急诊”医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儿科被业界称为“哑科”,接诊患者本人年幼,通常不会说,只会哭,想从小孩嘴里问出病情是很难的,即便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儿童,生病时也很难描述清自己的病痛。既然孩子无法表述,就需要家长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孩子的病情,但往往家长的不当描述还会给医生带来干扰。医生需要知道取舍,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几百个孩子在诊室外排队,医生就要合理安排每一名患儿的就诊时间。安排这位患儿去化验、去做检查时,接下来的患儿就要进入诊室进行治疗,往往手边要押着十几本病历本。记住这些孩子的名字、长相,记住他们所患疾病,还要记住给这些孩子做出的治疗方案。据我们晚报记者采访调查:有医生一夜看过70多名患儿,基本上都能把他们的情况记住,尤其是病情较严重的患儿,哪怕多日以后前来复诊,记忆犹新。记住患者,成了儿科医生的本能。
人们常说:医者父母心,这一点从儿科医生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当听诊器要触碰孩子前,医生都习惯性地用手将听头焐热,当孩子哭闹不配合时,医生手中的笔就成了分散他们注意力的玩具,儿科医生都是会哄孩子的医生。再比如生理挑战,面对庞大的就诊人群,医生们训练了“12小时不上厕所”的素养,这是在挑战人的一种生理极限,但儿科医生必须接受这份挑战,背后的辛苦多少人能感悟到?
为什么儿科医生不吃香
在岗的儿科医生已经训练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面对患者数量猛增,他们只能靠着医德和觉悟加班加点。儿科医生荒是全国各大医院出现的儿科医生缺口大的现象,也是造成今天儿科排队的重要因素。根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估算,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多达86042名,已直逼十万大关。在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原本不足的医护人员更加捉襟见肘。
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为何不愿意选择儿科?
付出和所得严重失衡,外界风险过高,高强度的工作,低廉的薪资,没有安全感的环境,这一方面导致大量优秀学生不愿意学医,另一个方面导致了医务人员的大量流失,同时也严重降低了医疗行业道德水平。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儿科、儿科急诊。
儿科医生工作中时常一人面对一个家庭,付出的体力和时间成本比看成年患者多。加班加点更成为平常事,但谈及收入却难以启齿。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76%的儿科医生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儿科医生付出的时间、体力是其他医生的数倍,但收入只有其他科室的46%。
晚报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儿科医生,面临外界风险他是这样介绍的:“孩子静脉血管多细啊,尤其是在1岁阶段,想给孩子头皮静脉输液难上加难。”这样的客观现实考验着医生和护士的手法。“一针准,那是水平,扎到第二针,家长就开始说话了,如果这一针还扎不成功,你问问哪个护士敢下手扎第三针?”医生反问记者。的确,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在带孩子就诊时往往情绪焦急冲动,导致儿科、尤其儿科急诊,成为涉医暴力高发的科室,有的儿科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培养一名称职的儿科医生,只有在念完5年的基础医学后,方可再选择到儿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学习,然后加上4年临床经验……也就是说,这么久时间才能培养出一名儿科医生。
一句话概括,儿科医生为什么短缺?原因很多,但说到底无非两个:钱不够、心伤了。
今天,之所以众多医护工作者不愿意从事儿科,究其原因是医生的无形价值被严重低估了,儿科医生难以在工作中得到最起码的尊重。作为患儿家长,给儿科医生足够信任难能可贵,多一分理解和关爱才能让他们尽情施展医术。始终要相信每个医生都会竭尽全力地抢救病人,治不好不是医生刻意为之,毕竟这对他来说并无任何好处。在儿科医生和家长之间,都应该有一颗感恩之心,而不是互相怀有戒备心理。
好了,如果能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这个社会问题是相当重视、相当关注的,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我市乃至全国“儿科门急诊”医生共同面临的这些问题,不止是为我们这辈人发声,更是为下一代不再面临同样的困境努力,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社会责任。
睿小宝:医生超负荷病倒,儿科现状求改变。
最近气温骤降,儿童感冒生病的情况也暴增,儿科医院本来就人手较少,医生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结果最终自己也纷纷倒下,从而只能“”停诊“。对于这种突发情况,许多人表示理解,但是也让人不得不深思,究竟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1、普通感冒可在家里自行痊愈,无需医院吃药打针。
其实小编一直都认为,普通的感冒发烧是没有必要去医院里吃药打针的。只要打针只是缓解一部分的病痛,但是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不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你觉得好像是恢复了、不那么难受了,但实际上病症仍然是在的,最终要康复还是得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
普通的流感在家里多喝水,多排毒,吃点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差不多1-2周也能痊愈,去医院打针吃药到完全康复,也同样需要这么多时间,并不会快多少。而打针吃药一定程度上还会降低免疫力,以至于下一次感冒发烧必须要再次打针吃药才能够好起来了。而且吃药打针次数多了,还会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剂量越来越大,自身的免疫力却越来越弱。
宝宝感冒发烧难受,家长肯定是看得心疼,但是不是一往医院里送就能完事的。其实孩子感冒发烧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一旦挺过去了,自身的免疫力水平就能够上一个级别,下次再遇到同样种类的病毒就不那么容易被感染了。而且发烧实际上也是自身免疫力和病毒对抗的过程,到医院里一打点滴的确看起来好像是退烧了,可事实上却是组织了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效用,从而导致今后免疫系统被弱化。而另一方面,儿科医生的资源有限,什么小毛小病都送去看医生,占用医生的资源,那些真正有需求的、患了急性病的儿童就会被耽误时间了。
所以小编认为,除非是发高烧一直不退,非常严重了,的确需要医生专业指导的情况,否则完全可以在家里多喝水、自己吃点维生素来抵抗感冒病毒。2、儿科医生资源缺,高校医院齐支持。
儿科医生其实一直都是比较尴尬的一个职业,一方面儿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目,不像一般的口腔科、骨科等专业分得比较细,所以作为一个儿科医生得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对于医生的要求就更高了。
另一方面儿科医生都是给小孩子看病,其收入水平有时候不如给成人看病的医生来得高,这就导致许多人并不愿意去做儿科医生。还有就是儿童不像成人,有什么毛病拍个片、做个胃镜、肠镜什么的就可以知道端倪,儿童不会像成人那么配合,而且儿童通常也不太适合去做X光片之类的检查。所以作为儿科医生,为儿童看病的难度系数也就提高了。这也会导致许多医生知难而退。
所以小编认为一方面高校应该扩招一些儿科医学方面的生源,毕竟随着二胎的放开,孩子数量也会越来越大,对于儿科的需求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医院应该也要适当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从而留住专业人才,既能增加儿科医生的资源,让医生们更加愿意去为儿童服务,也能缓解儿科的压力,让医生能够正常工作而不是超负荷工作以至于把自己的身体也搞垮了。用理性看世界,走在逆袭的路上。我是睿小宝,喜欢分享正能量的90后,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评论,关注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还真想问问,元芳,你怎么看?感觉看完整个事情的经过,还是有些感悟
1、大部分患者还是理解医生
其实,虽然近年来总是报道伤医事件,报道医闹事件;其实在医患关系上,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也确实有一些患者无理取闹,有一些患者头脑发热,行为过激。但是就我个人行医10年的经历来说,我还是相信大部分患者是好的,是相互理解的。其实我想,各个行业,各种职业的人,总体来说都是“好”得居多,但是总是会有不好的出现,毕竟人无完人嘛,所以,公务员队伍里也会有消极怠工的,官员里面也有贪污腐败的,当然医生也有公然要红包的。但是,瑕不掩瑜啊,我们需要看到总体趋势是好的;至少,现在更多的患者还是感激理解医护人员的辛苦了,医患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患者的一句谢谢,一句感激的话,真的会让我们觉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所以,我们要为这些患者打call啊,相互理解,才能够促进医患关系更和谐更好的发展。
2、某些部门能不能多理解医生?
记得,前不久,某部门还下文说,儿科门诊、急诊不得停诊,必须坚持出诊,必须怎么样怎么样?好了,马上问题就来了,比如天津这家医院,三个仅有的三个儿科医生都病倒了,怎么办,难道让内科医生顶上?还是急诊医生顶上?还是让全科医生顶上?所以,恳请某部门,对医生多一点爱,多儿科医生更多一点爱。
3、提高医生待遇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还记得,以前还是某部门下文,如果执业医师考试报考儿科,可以降分录取,用这种方式招儿科医生,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想出来的点子,居然还真的开始实施了。不想着如何提高儿科医生待遇,留住儿科医生,仅仅是靠降低儿科医生标准来增加医生数量,真的是异想天看。记得我考大学的时候,医学是最火的,现在医学已经不火了,儿科还是降分录取。试想一下,以后给我们儿子孙子看病的儿科医生,都是大学报考兽医专业被淘汰了的,都是执业医师考试分数最低的,您,放心么?
所以,我就想了这么多,我也想问问,各位都怎么看?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欢迎文明评论、留言、交流。
医患和谐一家亲
全国各地儿科门诊全部紧张,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流感?
“你感冒了吗?你家孩子感冒了吗?”
最近这两句话,强势替代“你吃了吗?”成为大众见面打招呼的常用问候语。
近日,流感来势汹汹,不少小盆友、大盆友纷纷中招了。各地大小医院门诊、急诊爆满,一些人满为患的儿科医院排队候诊都是4小时起步的。
在这病毒肆虐、人人自危的时期,板蓝根、维生素等但凡有预防流感之用的物品都用尽了,用处大不大就只是个心理安慰了。
有一样东西,它的杀菌作用明显,能够抑制空气中流动的病毒,从而降低流感传播率,它就是非洲茉莉。
非洲茉莉与其他绿植不同,除了一些常规的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作用,它还可以产生一种挥发性油类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显著的杀菌、杀病毒的作用。
除了杀菌,这种油性物质还可以调节体内的荷尔蒙平衡,我们都知道荷尔蒙一旦失调,将是件很可怕的事。
此外,非洲茉莉与一般茉莉一样,散发淡淡清香,能舒缓焦虑,让人忘却三千烦恼丝。
非洲茉莉是非洲来的吗?
非洲茉莉,原名灰莉,又叫鲤鱼胆、灰刺木、箐黄果、小黄果(基本是些拗口的名字),为马钱科灰莉属常绿乔木或灌木。
它既不是非洲来的,也与茉莉完全不是一科的,只是销售商为了让它卖得好点,所以给它取名叫非洲茉莉。
四季常绿的观叶绿植
非洲茉莉有两种生长状态:一是乔木,可以长到15米那么高;二是攀援状灌木,附生于其他树上。
它的树皮呈灰色(名字中的“灰”可能来源于此),枝条淡淡的颜色如同翡翠一样清新,老枝上有凸起的叶痕和托叶痕,全身上下光溜溜,没有毛绒绒的地方。
它的叶子比一般绿植的叶片更为厚实,摸上去有种毛毯般的厚实感。叶面深绿色、油光闪亮,叶背像骆驼的驼峰微微凸起。
非洲茉莉因其枝繁叶茂,任四季交替,它也一直保持翠绿,而让人一眼就爱上。
翠绿茂盛的绿叶,再加上那一朵朵像被撑开的白伞一样的花朵,每朵花上白色的柱头就像住在城堡里的公主,探出头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美妙的世界,让这植物就像非洲的茉莉一般,健硕中透着可爱与娇艳。
非洲茉莉的花期比一般植物的花期要长,有4-8个月,无论寒冬还是盛夏,它那小白花都绽放着。
适合养花杀手的植物
非洲茉莉是个对环境不挑捡的“粗糙”绿植,耐旱,耐阴,耐寒力也强,所以即使是寒风凛冽的冬日,依然绽放。对赖以生存的土壤要求,也是非常不讲究,适应性极强。
它的养护也十分简单,春夏季一般5-6天浇一次水,秋冬季节8-9天浇一次水。每年9-10月份上一次肥即可。这么个“生活随便”好养活的开花植物,真的十分适合在家摆放。
非洲茉莉有毒吗?
因为会产生油性物质,很多人担心非洲茉莉是否有毒,认为它不适合养在室内。可以确定的是,非洲茉莉是没有毒的,没有毒的,没有毒的!油性物质可以杀菌,淡淡的花香还可以提神。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绿植还是不要将其放在卧室,因为植物都是在夜间呼气的,晚上它们吐出的二氧化碳会稀释你所需要的氧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关于植物科学的小知识,欢迎关注【首席护草官】微信公众号哦!
今年夏天以来,“流感”就开始高频出现。
8月,香港爆发流感,致300余人死亡。
9月,北京疾控中心预警,流感强度增大,高峰有前移态势。
12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发布:我国已进入流感高峰季节!病例比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有3大特点:
传染性非常强
可以通过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染,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染。
而且,流感具有2天左右的潜伏期,期间虽然不会表现出症状,却已经携带流感病毒,具备传染性。
感觉更难受,症状更严重
流感比普通感冒难受得多,症状也严重得多。
被传染上流感,通常会突然高烧(温度可能达到39~40℃)、乏力疲惫、头痛、浑身疼,症状可以持续好几天。
孩子容易并发肺炎
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如果得了流感,合并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很多,应格外注意预防。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流感呢?
育学园诊所的孔令凯医生表示:体温一下子飙升到39、40℃、干烧、不怎么流鼻涕,退烧后精神还不错,那基本上就是流感了。
得了流感怎么办?
孩子和老人如果持续高热或者不适症状明显,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
医生明确是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使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奥司他韦(达菲)。
在育学园,我们通过专门的针对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来检测流感病毒。
这种检测时间短、无创伤,并且检测结果准确,可以明确出是哪一型的流感病毒感染,更有助于治疗。
对身体不适、情绪不佳的孩子来说,快速检测的过程相对“友好”,容易接受。
这么可怕的流感,其实能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便捷有效的预防方法!
流感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而疫苗成分并不会导致流感。
很多家长对流感疫苗有疑问,下面也简要解答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
疫苗安全吗,听说打了就发烧?
健康人群,包括孩子,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
有特殊情况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判断是否适宜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疫苗接种相似,有些个体在接种流感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热、疲劳、局部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通常1~2天可自行消失,不用担心。
打流感疫苗是为了预防“重症”
打疫苗也可能得流感,干嘛还要打?
有些家长听说,“就算打了疫苗也可能再得流感”,因此不理解接种的必要性,认为是“白白挨了针”。
其实,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大幅减少人群中的流感病例。
即便不幸“中招”,接种过疫苗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减少老人孩子等高危人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接种疫苗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得流感,但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减少患病,减轻患病后的症状,以及降低患重症的几率,还是很有必要的。
多大的孩子能打?
6个月以上的孩子和成年人都可以接种,包括哺乳期的妈妈。接种时,医生会根据年龄和既往接种情况区分剂型。
对于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因为目前暂无适用的疫苗,所以更加建议作为密切接触者和看护人,家长应该进行接种,形成防护圈来保护孩子。
什么时候打?
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打,在流行季节之前打。
由于流感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引起的,而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抗原变异,因此有必要每年都接种疫苗。
另外,流感具有潜伏期,且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预防作用,所以建议在流行季节到来前尽早接种。
在北京地区,9月至11月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其他地区的接种时间,家长可咨询当地疾控部门。
有数据显示,感染流感病毒的人群有30%~50%不会表现出症状,还有一部分表现为类似于普通感冒的“轻症”。这就增加了我们无意中被传染,和无意中将病毒传染给家人,尤其是孩子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建议各位家长,在流感高发的季节注意:
外出归来,及时洗手洗脸、漱口、更换衣服,然后再跟孩子玩耍。
平时勤洗手,注意卫生,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规律睡眠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让宝宝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家长和孩子尽量都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孩子的看护人,更应接种。
想必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大家对“流感”已经比较了解了吧。
流感来袭,无需恐慌,但也一定要重视起来,给自己和家人孩子更好的保护。
流感和感冒的区别是什么?
准妈妈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吗?
过敏的宝宝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吗?
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
了解更多流感知识,请到育学园APP搜索关键词:流感
儿童体抗力差,面对奇闻忽高忽低的冬季,尤其最近气温都很低,小孩子的抵抗力不足时,很容易就引起感冒了;
不过,冬季孩子感冒,也不是大问题,家长首先不能慌!
如果日常想要孩子减少感冒,需要多加注意,从日常的几点进行:
1、饮食上
小宝宝年龄比较小,长身体阶段,需要补充一定的营养才能抵抗严寒。最常见的的就是缺钙,从而导致维生素D不足,而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孩子呼吸道功能的发育。另外,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铁、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抵抗力。口腔疾病,孩子口腔有慢性病灶,比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平常要给孩子适当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豆类、畜禽肉类等食物。
2、不要过度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有的家长害怕冷,就给孩子加了很多的衣物,但这样孩子很容易出汗,一出汗没法排出又重新被吸收从而导致感冒。
3、勤通风
冬天不要常关门,每天开窗换气个把小时,让屋里的气流换一下。尤其是有太阳的时候,常开窗户,换一下室内的空气,室内会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和繁殖。
并且,在阳光出来时,拿孩子的衣物出去晒一晒,消消毒,可以减少再次染上感冒病毒。
4、多户外运动,晒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宝宝们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并且坚持让宝宝做一些运动,出出汗,锻炼身体,如此也能提高小孩子的免疫力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冬季户外雾霾天气比较多,污染严重,早上不宜让孩子过早出门;如果需要早出门,请给孩子带上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
尽量也少带孩子去感冒人群多的地方,做好预防工作!
我是五福贝,如果喜欢,请点点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