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的书?
《国史大纲》《全球通史》《史记》 《明朝那些事儿》《中国人史纲》(上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人类的故事》《追寻生命的意义》 《拖延心理学》 《梦的解析》 《万历十五年》 等
历史书有《中国通史》吕思勉翻译通史中,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吕思勉的书都不适合初学者,连《三国史话》这样的小书都不适合,何况《中国通史》这样的大部头。 吕思勉写作,白话文和文言文夹杂其中,增加了不少难度。但爱好历史的读者,大多会买一套放在家里。
1、《国史大纲》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
内容於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开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2、《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
3、《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
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1967历史大事件意义?
我国和平二号固体燃机像火箭试射成功
中国上海1月风暴,造反派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夺权1
6月10号,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
6月17号,第一枚氢弹试暴成功
7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成立一周年
7月7体,七七事变爆发三十周年纪念日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四十周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之一
20世纪军事史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战争共持续了六天,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所管辖的地区及加沙地带,共达6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大批巴勒斯坦难民被赶出家园。
河南犹太人后裔千年后想回以色列认祖归宗,说明了什么?
河南地区想要回归以色列的犹太人只是少数,大部分犹太人后裔都已经被汉族同化,将中国当成了唯一的祖国。
犹太人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犹太人被赶出了中东地区,流落到了世界各地。由于犹太人的民族归属感非常强,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一直都十分团结,他们不与外族通婚,始终把复兴犹太国当成毕生意愿。
经过两千多年的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犹太人的后裔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
以色列建国之后,很多犹太人的后裔都移民到了以色列,以色列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归以色列。
以色列建国的时候,我国和以色列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国内的犹太人后裔也没有提出移民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外交关系逐渐缓和,一些开封犹太人的后裔开始申请移民到以色列。
不过以色列并不承认开封犹太人后裔是真正的犹太人,所以从改革开放至今,从我国移民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后裔只有19人而已。
以色列之所以不承认开封犹太人是真正的犹太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开封犹太人已经失去了犹太人的相貌特征,犹太人不允许和外族通婚,这也是犹太民族能够在数千年的民族融合中存活下来的原因。
而我国开封地区的犹太人后裔,从明清时期就开始和汉族通婚,他们的长相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和真正的犹太人差距明显。
第二个原因是开封犹太人只保留了部分的宗教信仰,开封犹太人在宋朝时期迁移到我国,从宋朝到清朝的700多年时间里面,开封犹太人一直有自己的教堂,犹太移民的后裔都信仰犹太教。
然而在清朝晚期,犹太教堂不再继续运营,犹太教的一些传统活动也逐渐被淡忘。在清末民初时期,国外的一些犹太人团体曾经在我国设立传教机构,想要让开封犹太人重新成为真正的犹太教信徒,后来因为教堂被卖掉而作罢。
第三个原因是开封犹太人是父系传承,而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都是母系传承。开封犹太人在我国定居后曾经保持过一段时间的内部通婚,后来由于犹太移民人数较少,开封犹太人开始同汉族和回族通婚,并且根据汉族传统采用父系传承的习俗。
以色列的移民法律规定,只有母系相传的犹太人,才能够获得正统犹太人的身份。因此开封犹太人想要移民到以色列,需要面临的障碍非常多。
虽然现在大部分开封犹太人都已经被同化,不过在开封犹太人里面,也有一部分人仍然坚持犹太教传统,想要回到犹太人的故乡以色列。
犹太人拥有极强的民族归属感,开封犹太人的后裔想要回到以色列,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宽宏大度的民族,我们在对待犹太人后裔回归以色列的问题上,应该保持着大度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他们。
这篇普及知识的问答木叔可以多写点,1500字吧!
谈的深一些。
木叔在以色列的时候,在耶路撒冷哭墙祈祷时曾看到过华人犹太人也在祈祷,当然当地还有黑皮肤的埃塞犹太人,来自欧洲的白人犹太人更多了。
这说明犹太人其实是一个很特别的民族,甚至已经超出了民族的意义。
因为这种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犹太人,其实分别属于不同的民族,但他们都能自认为自己是犹太人后裔,这就很能说明犹太人这个种族的特色。
提到河南犹太人,基本上是1000多年前来中土的。当时主要在宋金时期的开封生活。
宋朝是我们古代商业高峰期,犹太人一直是经商的民族,所以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本质上是为了做买卖。
正因如此,宋金时期的北方也是犹太人在华发展承上启下的阶段。
之所以说承上启下,其实更早的时候,犹太人早在南北朝/唐朝就来到中土,经商为主。但人数不多。
后来他们在北宋时期,在华人数达到了小高峰,应该有上千人。
以至于宋金时开封都要设立专门的礼拜机构——犹太会堂,当时的皇帝赐犹太人“一赐乐业”教名,这就是今天以色列的音译。
木叔认为“一赐乐业”似乎比以色列听起来更有意义。
随着犹太人来华,设立会堂,被皇帝和官方承认,犹太人的希伯来圣经也很早就进入了。
这和以后基督教圣经不太一样,犹太人的经典基本都是类似历史书,讲了他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有的是编年体,有的是纪传体,和我们的《史记》有点类似。
这就是如今开封也好,或者我们其他地区也有,能有犹太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中国人翻译的一些犹太经典里的名字很有趣,比如阿耽(Adam,亚当)、女娲(Noe,诺亚)、阿无罗汉(Abraham,亚伯拉罕)、雅呵厥勿(Jacob,雅各)、默舍(Moise,摩西,乜摄)等。
到了元明时期,犹太人在华数量和规模发展到了新的顶峰,开封犹太人最多时达到5000多人。
而清朝由于闭关锁国,在华犹太人与中东交往中断,神职人员凋零,犹太社区日渐被同化。
但是被同化不等于文化完全流失。犹太人的经典还有文字版,很多在华的故事,包括族谱也有文字版,或者至少能有部分文字记载哪怕是口耳相传也能传承一部分历史。
为什么是开封?
因为开封是我们古代唯一历史记载的犹太人聚居地。
看这张图,这是在以色列博物馆拍摄的开封犹太会堂同比例缩放复制品。这座会堂最初建于1163年,几经战乱、洪水,又几经重建。19世纪后这里随着开封犹太社区逐渐消失而衰败。如今当然没有了。
以色列还专门为此发过邮票。
但还是那句话,历史是被记载的,是谁也抹杀不掉的。
这就是开封很多被同化的汉族认为他们祖上有犹太血缘的整个背景。
有血缘去找自己的先祖,这无可厚非。
况且以色列也有回归法,认定两种人可以作为犹太人移民以色列。
第一是证明母系为犹太人。
第二是历史上或者婚姻上和犹太人有渊源,但没有血缘证明,只能加入犹太教、深入学习犹太文化,被犹太权威学者认可后,才能以宗教犹太人的身份,移民以色列。
开封犹太人就是第二种。因为被同化很久,只有文化记忆,血缘已经难找了。
可见犹太人的向心力还是很强的。
举个例子吧——
10月13-20日,是犹太人三大节日之一的住棚节。这是犹太人团聚欢庆的节日,以色列军队里有很多单身士兵,他们不只是没结婚,更多的是移民到以色列后没什么亲人,独身一人生活。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总理官邸搭建的传统棚子里接待了一批单身士兵,并通过手机视频与他们在异国的父母报平安。
这些士兵来自从意大利、乌克兰和澳大利亚。
为啥孤身一人来到以色列服兵役?
这就是向心力。他们觉得身为犹太人,有责任保护以色列/
内塔尼亚胡称这是犹太人团结的象征。而住棚节要有四种植物在一起作为庆祝传统,和这种团结的意义很像。
开封犹太人一些已经进入以色列了,也要服兵役,本质上是同样的道理。
河南开封的犹太人,从鼎盛时期的三四千人到现在的“十分少见”,可谓几经波折,其中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析。
历史因素
犹太人什么时候来到河南开封定居的?最晚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河南了。当时的宋都东京是世界大都市,十分繁华。一些犹太人前来给宋国进贡西洋布。进贡后因留恋于宋国的繁华,便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很多犹太人留在了河南开封,并建立了清真寺犹太会堂。这里不仅为犹太教提供了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犹太人活动的中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仰经过一代代的冲洗,逐渐淡化。一直勉强支撑到了明代后期,朝廷封闭了西亚、西北边疆和海路。这一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开封犹太人失去了与西北边疆聚居地的联系。
1842年,黄河大水决堤把犹太清真寺夷为平地。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新鲜血液的注入,很少人会关心自己的信仰,因此清真寺没了之后,已无人再修了。
1931年,天下大乱,生活在开封地区的犹太人快要活不下去了,只好把会堂原址的近十亩地都卖给了基督教会。从中获得了1300元大洋的利润,不过此次之后,开封犹太后裔于是流向各地。
汉化的加深
在世界其他地区,虽然犹太人也是历经苦难,但是在信仰的羁绊下,还可以勉强支 撑。不过也有一些地方就是犹太人的禁区,诸如德国,因为这里有太多的种族屠杀。
相比之下,中国社会十分“宽厚”。各民族只要不向皇帝造反、犯上作乱,都可以和睦相处,享有同等的权利。于是在这里生活的开封犹太人,为了光耀门楣,也走上了仕途的道路。
同汉人一样,犹太人也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儒家思想的洗礼。渐渐荒废了对犹太文化的学习,犹太人的思想也逐渐汉化。
犹太会堂是犹太人的圣地,经历多次重修。但每建一次,这一圣地就汉化一次。例如在第二次重修时,寺中便供奉“皇帝万万岁”的牌位。
对犹太人来说,圣经有无也是关系到宗教信仰能否维持的大事。因此,起初的开封犹太人认为“卖经如卖主”。如果因为失职造成寺内东西特别是圣经的丢失,就会被立刻辞退。
但随着汉化的加深,犹太人的“精心藏经,修缮正经”的观念逐渐淡薄。甚至到后期的盗卖经书给外国人,轮落到最后
“道匪经无以存,经匪首无以行。使其无经,则道无载”
经书卖尽的地步。
那么河南犹太人认祖归宗又是怎么回事?
2005年,河南开封市的金广元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移民以色列。四年后,7位开封犹太人移民以色列。经过几百年的汉化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封犹太人想拥抱自己的犹太身份,想要回到他们的根所在的地方。
如果说河南犹太人后裔千年后想回以色列任总认祖归宗,说明什么?我认为说法有三。
河南开封犹太人汉化越来越严重,至今开封犹太人人口变得愈来愈少,所以想回到自己的民族。
开封犹太人鲜少有人了解犹太族的相关知识,或者只是通过书籍了解犹太族的文化。所以为了切身感受自己民族的文化,回到以色列。
三是情怀,如果说留在中国的开封犹太人是因为自小生长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那么回到以色列认祖归宗的人,就是想拥抱赋予它血液的祖国。
正如在2009年移民以色列的开封犹太人李静所说“:犹太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智慧。作为犹太人的一份子,是一件光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