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反向“讨薪”成常态,绩效薪酬制度是否应重新审视?
银行比较特殊;
银行流程是这样的:
你放出一笔贷款以后,就有绩效可以拿,因为贷款期限很长,例如房贷十年二十年。
总不能说,等他还完贷款,所以要发放绩效。
但是后来他们逾期了,没有还款,银行就要追回发放的绩效。
有的还要追查放贷责任。
我以前为P2P处理过不良资产,我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不少真正放贷的P2P,即是将钱真正放出去的那些,他们的放贷人员很多都是从银行里面搞来的。
放贷的流程,审批手续,合同,几乎和银行一模一样,相当的完善。
但是不幸的是,这些人为什么离开银行?就是因为他们在银行里面放贷的数额已经巨大了,感觉该收手了,于是出来到P2P,再放一堆烂账。
全中国的数万亿烂账就是这一批人放的。
唯一的区别是,银行其实不怎么怕烂账,对银行来说,这是绩效,现代银行,先有贷款,后有存款。
烂账最后会剥离。
但是那些P2P,放高利贷的不一样,他们是先有存款,先募集资金,后才能放款。
他们拍烂账。
把每一个放高利贷的枪毙了,基本上没有冤假错案····
众多中甲中乙俱乐部纷纷无奈退出,对此你怎么看?
市场行为必定要走市场规律,没什么可奇怪的!有人把这些归罪于“金元足球”,有这种思维的人就不懂得当今世界足球规律的了!放眼世界,哪个职业联赛不是“金元”联赛!
俗话说得好:没那么大的头就别带那么大的帽!没那资金实力就别渗和职业联赛!足球职业本身就是“贵族”运动!看五大联赛:哪个球队不是上亿欧元的!你也去怪罪他们在搞“金元足球”吗?
所以说:中甲,中乙的退出潮也符合市场足球的规律:玩得起就玩,玩不起就退!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作为一个健康的职业足球联赛,球队的经营出现问题,最后选择退出这都在正常不过了,优胜劣汰自然法则。不过向中国足球联赛突然出现众多中甲以及中乙球队的退出,这就有些蹊跷,就连老牌球队辽宁足球也接近解散的边缘,这只能说明中国足球确实病了。
健康的联赛就如同金子塔,中甲和中乙联赛就如同基座,中超就是高光的塔尖,一旦基座出现崩塌,顶层的绚丽只会是昙花一现。中超球队亚冠的风光只是海市蜃楼,中国足球的没落却是真实的存在。年初中超球队大连人就因为财政问题面临退出,直到当地有关部门出面和投资人达成某些默契才挽救球队,新赛季大连人重金签下两名外援和两名未来国脚,试图以金元足球的方式挽救球队的颓势,在新赛季向恒大发起挑战,再次打造大连的城市名片。不难发现球队一旦出现问题,当地的有关部门必将出面协调才能挽救,如果没有这样的背景,球队的退出和解散就是必然。中超是中国足球的门面,是中国第一吸金联赛,球队每年几个亿到几十亿的运营费用,叫中小俱乐部苦不堪言,由于球队缺少自身造血功能,运营支球队只能是无底线的投入,投资人只能依靠实体挣出的钱不断的向球队输送,就形成非常不健康的生态链。向恒大以金元足球的方式成功的球队少之又少,许家印的魄力和智慧是相当的了得。
中超如此,中甲和中乙的球队运营也更为艰难,首先中甲和中乙关注度不高,但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球队运营也要几千万到几个亿,这样的投入也根本无法换来向恒大那样的企业宣传效应以及关注度,这样的投入只能保证球队的勉强生存,想有更好的发展没有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及优惠政策是根本不可能的。中甲中乙俱乐部一旦资金出现问题退出和解散就是唯一出路。 联赛的火爆,大量资金涌入这是好事,但国内大多俱乐部都缺少自身造血功能,2019年中超唯一盈利的球队只有上海上港,其余包括恒大在内的所有球队账面上都是负数。
中超如此,中甲中乙的俱乐部别说是造血了,能保证不失血就谢天谢地了。中国足协作为中国足球的唯一的管理者和秩序的维护者,现在应该出来做些事情了,政策应该向中小俱乐部倾斜,帮助球队寻找盈利点,同时优化足球环境均衡发展。金元足球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者的不作为。年初至今的众多俱乐部的退出已经敲响警钟,如果足协还是不动于衷的话,中超的未来也将前途未卜。
中国足球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中超第一集团军全部都是来自北上广的球队,再看最近这几年降级的球队,东北的长春亚泰,延边富德再到现在苦苦保级的辽宁,无疑都是经济的原因,金元足球下无论是中超还是中甲中乙都必须有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但是金元足球给中国足球带来的却是一派假繁荣,国内球员身价随着外援也是水涨船高,而这也间接导致了中国球员不能够出类拔萃,历史的问题还必须有时间去解决,不是靠政策的朝令夕改,带到中国足球中乙联赛能达到中超的程度时中国足球才是真正意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