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入伏了,30年前农村夏天有这么热吗?又是怎么过三伏天的?
30年前,农村夏天同样是骄阳似火,热浪滚滚,那时没空调,电扇都很少。农村人。三伏开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既要抢收(收早稻)又要抢种(栽晚稻),“双抢”中的劳累难受,现在想想真不堪回首。现在好了,农民也无需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需要在烈日之下,站在稻田之中上蒸下煮了,机械操作代替了辛苦劳动,优厚的物质条件,让人们在三伏天同样清爽凉快。
一切的一切,都应感恩几十年来党的英明领导,感恩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
30年前农村夏天:杨树上,泡桐树上的蝉被热得排成排一起叫,叫到深夜。我家是苏北,那时候农村很穷,住的小瓦屋,没有院墙。三伏天,白天树阴下,有的拿着蒲扇和凉席的老人们三五成群唠嗑。村边小河是小男孩乐园,把小裤衩往岸边一丢,连蹦带跳往河里钻。在河里泡澡一泡都是大半天,也不感到饿,我也是那时候学会游泳。白天还老是停电,晚上八九点来 ,有的把木床搬在外边凉快,夜深了再回屋住。这是当年三伏我们农村生活。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是阴历六月十八庚午日进入初伏,廿八庚辰日入中伏,七月立秋后十八庚子日进末伏。冬冻三九,夏热三伏。三伏天气是一年最热之时,人既怕寒冷,也怕热暑。都会躲冷避伏暑。三伏最热时,都是在小暑后,至处暑间。依三伏计算法,有时三伏是三十天,有时是四十天。夏至后见庚快伏就长,见庚迟,伏就短。这与干支历有关,又与节气历有关,更主要是因为阴阳历合用,与阴历要闰月有关,闰月在上半年,闰月年,闰月后,从阴历看节气,节气都前置了,就有可能见庚快而伏短,反之就伏长。
由于人对自然的影响,感觉上现在的三伏天比过去更热了。我已经历了六十多个三伏天,也有这个体会。现在人大多生活在城镇,住楼房,大街大路多为水硬化的水泥路柏油路,吸热易,散热不易,易增热,所以觉得多热而难受。现在人金贵,不受苦受热,科子进化,电风扇,空调,常用。旧时人没这么金贵,也没那条件,多住农村,农村草木多,大路少,楼房少,是没那么热的,真热了就用扇,或临树下乘凉,临水浸水降温去热,劳作避开中午下午最热时,有效降暑。
我想知道关于稻田的古诗?
1、《稻田》
唐代: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译文:
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直接云天。在这绿色海洋的上空,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宛如飞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画屏。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3、《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魏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译文: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4、《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5、《新凉》
宋代: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译文: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诗人孙云作品?
1982年,作品《宿雨初霁》在日本“中国北方山水画展”展出。
1985年,作品《春朝》在中国美术报发表。
1986年,作品《寒香》被文化部收藏。
1988年,作品《花涧》在香港“中国当代名家画展”展出。
1991年,作品《水乡岭》在《作品与争鸣》杂志发表。作品《秋渚》被中南海收藏。
1993年,作品《引鸣》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国画展”。
1994年,作品《晨》被中南海收藏。
2001年,作品《芦荻幽禽》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
2004年,作品《梅》中国美术出版界美术家作品展。
2005年,赴日参加中国书画家代表艺术交流活动。
2008年,作品《吟风》参加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艺术成果展。
2009年,作品《长乐》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艺术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