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投降匈奴,为什么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在为其鸣冤?
关于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历来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投降就是汉奸不可原谅,有人认为李陵是迫于无奈,而司马迁、司马光他俩的观点大致来说就是李陵是迫于无奈,是不得已的,所以他们认为李陵是冤屈的。
事情经过简言之就是汉武帝派李广利攻打匈奴,李陵也领步兵五千人随军出征,结果李陵在半道上与匈奴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五千步兵,经过八个昼夜的交战,李陵部斩杀一万多匈奴依旧没有等来李广利的援兵,弹尽粮绝之下李陵突围失败被俘。
原本汉武帝以为李陵战死了,谁知消息传来,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很生气,询问大臣该如何处置李陵,这时司马迁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李陵此战以少斩杀那么多匈奴,功劳是有的,虽然投降匈奴但万一是缓兵之计呢?一有机会也许李陵还会反杀回来报答汉室,可惜汉武帝听不进去,司马迁也因自己的观点被阉割。
每每回想此事,司马迁就认为凭借李陵的为人,他就是这样想的,在写史书的时候司马迁再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为李陵叫屈。
只是李陵真的冤屈么?按照中国的传统观点不成功便成仁,被俘就得就义,断没有投降一说,李陵投降做汉奸就是错,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陵不冤。
但若是能结合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考虑一下,李陵还是有点冤屈的,若汉武帝不诛杀李陵三族,也许李陵真的如司马迁所想的那样呢?不过一切都只是假想,事实结果就是李陵投降了。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不管做的再多,一旦有一个污点,污点就会被无限放大,李陵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陵,名将李广之孙,带领五千荆楚步兵,孤军深入匈奴后方,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士兵中一箭的要继续拿着武器战斗,中二箭的要帮助推车,中了多箭重伤的才可乘车。汉军射完随身携带的五十万支箭,消灭了二、三万匈奴骑兵后,孤立无援,只逃回了四百人左右。李陵自觉无颜回去,遂投降匈奴。
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夫人之兄,带领七万汉军攻击匈奴,被匈奴五万骑兵打败,也投降了匈奴。
李陵投降后,太史公司马迁为他辩解,汉武帝认为他在讥讽自己的大舅子李广利,便判司马迁宫刑。
李陵、李广利投降后,都被汉武帝灭族;在匈奴,单于把女儿嫁给二人为妻。后李广利被匈奴人当祭祀品杀了,而李陵在匈奴封王。
因为武帝负陵,陵不负汉!
李陵5000步兵对阵110000骑兵,能战8日,辗转千里,打出1比3的战损比,不愧名将的称谓!
李广之孙,李当户遗腹子,李敢之侄李陵5000步兵疾驰30日遭到匈奴30000骑兵伏击首日,击杀匈奴3000余人;后匈奴骑兵增至11万,李陵见匈奴势大,且战且退,骑郎将战报传至长安后,汉武帝竟未派出一个援兵。经过八昼夜激战,矢尽粮绝,刀卷剑断,拆车副与敌厮杀,至此击杀匈奴一万余人,陵部剩余2000人。突围前夜,以鼓为号,但得回归者已报天子。然鼓湿不响,陵与一裨将共带20余人突围,遭千余人匈奴追击,裨将死,其无颜见天子,投降匈奴,约400余人逃回。李陵突围之地,据汉朝边境仅百余里。步兵打骑兵,只有劣势,胜不能追,蝇头小利,败则全军覆没。李陵全军覆没,投降,但是他打出步兵对阵22倍骑兵的经典战例,军事才能足以冠绝其时。李陵步兵深入匈奴腹地,原本后有路博德援兵,却与公孙熬汇合,责任在汉武帝。首次战报至长安,汉武帝就应该派出大量哨骑作为援军的耳目,接应李陵,但汉武帝没有。
二战峻稷山,以李陵的军事才华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歼灭汉军绰绰有余,而其却故意放水致匈奴死伤甚多,可怜陵心依然向汉。
武帝夷陵三族,陵以德报怨,不负大汉。
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宠幸外戚,别的将领只是配角,死不足惜,这才是李陵战败的根本原因。可惜的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汉民不聊生,匈奴人虽然失去了很多地盘,却未伤根本,全歼李广利七万精锐,照样占有军事优势。
汉武帝时期还有楼兰吗?
存在的,汉楼恩怨
汉楼之间的恩怨主要还是来源于汉匈之间的战争!我们现在看来楼兰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对于楼兰本身来说,却是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因为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治生命,只能做一颗墙头草,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依附汉!
在汉武帝时期,曾对楼兰进行过两次征伐!
第一次是因为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但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因欺凌楼兰人民以致被楼兰所杀,而这却导致了汉武帝派兵征伐楼兰,最后楼兰主动降服,派遣楼兰王子到汉朝作为人质,但同时为了不得罪匈奴,也送了一个王子到匈奴为人质。
第二次是因为汉武帝派军攻打匈奴属国时,楼兰王私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但汉武帝并未将楼兰灭亡。此后,汉楼关系比较平稳。
楼兰易名鄯善,彻底归附汉庭
汉武帝时期,当时的楼兰王死后本是由在汉朝为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但被匈奴抢先一步,变成了在匈奴为人质的王子当上了楼兰王,这导致了之后汉楼关系逐步恶化!于是到汉昭帝(武帝之子)时期便发生了那件刺杀楼兰王的事情,在汉昭帝的授意下,傅介子暗杀当时的楼兰王,后来将在汉庭为人质的楼兰王子(即被杀楼兰王之兄)送回楼兰当上了国王,汉昭帝也趁机借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后来楼兰改国名为鄯善,主动请求汉庭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进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楼兰的没落
楼兰改名为鄯善之后,便一直受当时中央政府(指古代中国的政府)的掌控,直到魏晋之后,才逐渐在史册上销声匿迹!现在关于楼兰消失之谜,主要有两种说法:
1. 消失于战争,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魏晋之后,五胡乱华,也确实存在这种可能。
2. 受自然原因影响而消亡!这时现在最普遍的一种说法。但具体是什么自然原因说法不一,据外国学者斯文·赫定的说法是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还有说法是被瘟疫疾病毁灭,另一种说法是生物入侵,外来物种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以致楼兰人民只得弃城而去。
当时的楼兰属于西域三十六个国家之一,它的国土和敦煌相连,在西元时期,和汉王朝的联系十分密切。曾经,楼兰也是一个人们生活的乐园,虽然,它地处西域,但周围却是烟波袅袅的罗布泊。当时,罗布泊并不是现在的无人区,在那里有着无数的生灵栖息。
王宇是王莽的嫡长子,极受他喜爱,为何最终被处死?
元始三年的一天晚上,安汉公王莽府邸的一名守卫发现,一个年轻人竟然偷偷摸摸地拿鲜血在门前涂抹。守卫仔细一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王莽大公子王宇的内弟吕宽。
守卫不敢隐瞒,连忙将此事报告给了王莽。王莽大怒,立即下令拘捕审问吕宽。一番严刑拷问,吕宽招供,指使他在王莽门前倾倒狗血的不是别人,正是王莽的长子王宇。
王宇为什么指使自己小舅子,在自家门前倾倒狗血,诅咒自己老爹呢?
原来,在汉哀帝时期,因为外戚傅氏、丁氏的排挤,王氏一族受到沉重打击,王氏子弟和王家推荐的官员纷纷被罢官,王莽也被追究阻止给丁、傅两位太后上尊号一事,犯有亏损孝道的罪行,应该处以死刑,但哀帝看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面子上,只让王莽离开朝廷回到了封国。后来,在朝中大臣和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王莽又重回朝堂,此事令他教训十分深刻。
一年多后,年仅25岁的哀帝驾崩,没有子嗣。于是,王莽和众大臣拥立九岁的中山王刘箕子为帝,也就是汉平帝。鉴于汉哀帝时期的外戚丁、傅两家对自己权势的威胁。王莽以朝廷名义册封平帝的母亲卫姬为中山孝王后,授予平帝的两个舅舅卫宝、卫玄关内候的爵位,但却不允许他们到长安来。
王莽的长子王宇看到王莽对待皇帝的母亲和卫氏一族,害怕平帝长大亲政后,会对王氏一族产生怨恨,就暗中于卫宝联系,私通书信。他先是教卫姬上书谢恩,并攻击丁氏、傅氏家族,以此来讨好王莽,以便允许他们到京城与平帝团聚。但王莽报告给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后,仅对其进行了赏赐,没有就他们来长安一事进行回应。卫姬思念儿子,日夜哭泣,但王莽就是不松口。王宇让卫姬再次上书,王莽再次拒绝。
于是,王宇和他的老师吴章、内地吕宽商议此事。吴章认为王莽是不会听别人意见的,但王莽很迷信鬼神,可以想办法制造灾难的迹象,再由吴章趁机劝说王莽,让王莽把手中权力让给卫氏。而这一计策的执行人,正是吕宽。大概吕宽心理素质太差,行事太不周密,竟然被守卫发现。
看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帮助外人对付自己,王莽大怒,下令将王宇投入监狱,并逼迫他服毒自尽,王宇的妻子当时怀有身孕,王莽让先将其关押在监狱,等待孩子生下后,再行处死,参与者吕宽、吴章也都被处死。
王莽还借题发挥,下令诛杀卫氏全族,只留下了卫姬一人,并以追究吕宽党羽的名义不断扩大打击面,包括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红阳侯王立、平阿侯王仁等都被王莽逼迫自杀,前后有几百人死于吕宽事件。
王莽用儿子的性命打击了政敌,换来了大公无私的名声,离自己的政治野心又近了一步。
隐太子王宇,很受王莽喜爱?也谈不上,王莽最爱的只有他自己,不是还有个猜想,说王莽是穿越者,所以才对这几个儿子没啥感觉,杀了也不心疼。虽然有些滑稽,不过王莽对儿子确实没多好。
至于王宇是怎么死的?主要还是一次迷信行为惹毛了王莽。
话说那时候王莽还没有称帝,只是个权臣。不过他已经管天管地了,甚至都不让当时的皇帝汉平帝和老妈卫氏见面。王宇就想啊,他爹年纪也不小了,万一以后汉平帝真的要报复,自己也得跟着遭殃。可是劝他爹,他爹非是不听呢。
有难题找老师,王宇就跑去请教他的老师吴章,吴章就说,你得弄点怪事吓吓你爹,他一害怕,你说啥他就都听了。王宇一听,觉得有理,他就找他的大舅哥吕宽,大半夜的跑去王莽的府门前洒狗血,这事儿就算搁现在也挺膈应人的,何况那个年代。
结果,吕宽做事不够小心,还被发现了。王莽一怒之下不但把儿子王宇抓住,赐了杯毒酒送他归西,还等王宇怀孕的老婆生下孩子以后,也给杀了。吕宽跑得虽然挺快,但可惜没跑远,还是被抓住了,不仅自己被杀,还被灭了三族。
后来,王莽还利用这个狗血门事件,把汉平帝的生母卫氏杀了,并逼迫西汉皇族近臣上百人自杀,朝堂上下一片哗然,王莽的权臣之路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王莽,字巨君。他是西汉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因为深受王政君的信任,加上他的能力,从而得以在后来掌握西汉朝政,他为了取得好的名声,曾经身居高位却也非常的谦虚恭顺、礼贤下士,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在王莽觉得时机到后,他就窜汉登基了,以新代汉,成为了新朝的开国皇帝。
由于当时社会动不安,加上王莽是窜位所得的皇帝,所以有很多反对王莽的。王莽为了平息社会的动荡,于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本来改革措施是好的,但是因为他改革的时候过于激烈,反而加速了社会的动荡。
所以之后,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著名的比如有绿林军、赤眉军等。最终王莽的新朝走向了灭亡,王莽本人也被杀死。
王莽有一个长子王宇,也是王莽的嫡长子,他在王莽称帝时已经去世了,王莽称帝后追他谥号为新朝隐太子。而王宇之死却是被王莽处死的。
那王莽为什么要处死嫡长子王宇呢?
王宇被除死时,王莽还没有称帝,那时王莽虽然专权,但他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名声,所以他谦逊恭顺、礼贤下士,当时做这些的同时,还要保证他手中的权利不被动摇夺走,若有威胁到他地位的人,他也不会手软的。
汉哀帝英年早逝,驾崩后无子,太皇太后王政君的王家势力再度掌权,王莽为了更好的控制朝廷,于是就立了年幼的汉平帝为帝。
当时汉平帝一则年幼,二则无实权,所以大权都在王莽手里。同时王莽还不让汉平帝和他的母亲卫氏见面,觉得若他们母子见面,会对自己不利。
而王莽之子王宇却认为他的父亲王莽这样对汉平帝,此时汉平帝虽然没有权利,但是他毕竟是皇帝,若以后汉平帝亲政掌权,王宇就担心汉平帝会报复和打击王家。
王宇想不出好的办法阻止王莽,这时就有人建议王宇用一些怪事来吓唬一下他的父亲王莽,吓到王莽后,然后再借机向王莽请求还政。
王宇听后,觉得不错,于是就让人在夜里的时候,把狗血洒到王莽府上的大门上,然而不巧的是却被王莽发现。
王莽发现后很生气,他没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则反对他,于是他一气之下,就把他的嫡长子王宇打入大牢了,然后又用毒酒赐死了王宇。同时王莽牺牲了嫡长子王宇,又借此事,一举诛杀了卫氏。同时又逼敬武公主、梁王、红阳侯、平阿侯等上百人自杀,不仅朝野轰动,而且王莽的地位、实力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