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世系:欧洲君主的“某某几世”是如何定名的?
欧洲历史上的王朝世系十分复杂,一些问题我们可能既好奇又模糊,比如,为什么一位国君称“某某几世”?亨利八世就是亨利家族的第八代继承人吗?让我们从四个名词开始讲起:大家族、君主国、王朝、国君。
亨利八世
在欧洲中世纪,随着“封土封臣”的封建制度的发展,一些大家族成为辽阔疆域的领主。大家族衍生出众多小家族,可以区分为直系、支系和旁系。直系指长子,即第一位男性后嗣,通常是家族继承人;如果其他兄弟姐妹成为继承人,那也叫直系。支系指除长子之外的其他子女(包括儿子和女儿),他们通常是本姓非继承人。旁系指女儿(非继承人)的后嗣,通常是外姓。旁系是相对的概念,任何一位家族成员都既是父系家族的直系或支系,同时又是母系家族的旁系。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实行专偶制,因此,家族成员之间不存在东方社会的“嫡”“庶”之分,但有长次之分。不过,由于丧偶后可以再次婚嫁,因此可能出现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后嗣。当然,情人现象可能或公开或隐秘地存在,但是他们的关系是非法的,他们的子女是私生子,没有继承权,在社会上通常还受歧视。此外还有收养的案例,它也被认为是合法的。欧洲中世纪是父权时代,但女性后嗣也可能继承家族的爵位或领地,甚至将其作为嫁妆带入夫家。女性甚至可以继承王位,英格兰王国都铎王朝的玛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
顾名思义,君主国(monarchy)就是设立君主(monarch)的国家;但并非所有的国家都设立君主,比如共和国里就没有君主。在君主国,一般情况下,国君的直系子嗣继承君位,支系子嗣受封爵位、领地和俸禄,它们也都可以被继续世袭。公爵(有的称“大公”)的封地称“公国”,此外还有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等爵位以及相应的封国,它们之间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至少名义上如此。换个角度,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或者说“国体”上看,君主国有的是帝国(empire),有的是王国(kingdom)或公国(duchy)等。在某种程度上,侯爵国、伯爵国、子爵国和男爵国也都可以被视为君主国。
一个君主国在一段时期由某个家族统治,形成一个“王朝”。王朝的名称源于国君所在家族的姓氏或者封地名(很多时候,姓氏与封地名是同一的),比如,不完整列举,英国历史上先后有:诺曼王朝(1066-1135年)、都铎王朝(1485-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以及今天的温莎王朝(1917年开始更名)。统治家族的更替就意味着王朝的更替。导致欧洲历史上王朝更替的因素有多种,比较多的是国君绝嗣,由旁系成员接任君主,结果“江山易姓”。因此,相比而言,欧洲历史上的王朝更替多数时候比较平稳,不像中国等东方国家,几乎每次改朝换代都经历大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当然,也有例外。日本自传说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即位后,从来没有过改朝换代,称“万世一系”,这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虽然其历史上很长时间幕府擅权,但幕府将军从没有公开废黜天皇取而代之。欧洲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出现过大动荡,伴随征服、弑君、战争或革命,比如,1066年,法国的诺曼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开启了英格兰的诺曼王朝;英格兰王国1640年代内战期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一度中断;1701-1714年,欧洲多个国家卷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推翻了法兰西王国的波旁王朝,几年后,拿破仑·波拿巴称帝,法国从王国变为帝国,进入法兰西帝国的波拿巴王朝。
君主国的国君一般称“某某几世”,其中的“某某”并不是家族姓氏或封地名,而是其本人的名字,一般是受洗名。其中的“几世”,是将一个君主国历代王朝的同名的君主加在一起按先后排序而得。在一个大家族里,父系成员的姓自然是相同的,而名字有时候也是相同的。在西方历史上,祖孙同姓同名的情况很常见。比如,不完整列举,英国历史上的同名君主先后有:诺曼王朝的威廉一世、二世,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一世、二世、三世,兰开斯特王朝的亨利四世、五世、六世,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共治”的玛丽二世与威廉三世,以及温莎王朝刚刚去世的96岁高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顺位继任的是她的长子、74岁的查尔斯(Charles)。Charles在中文中又译“查理”,因此,结合历史上的查理一世和二世排序,称“查尔斯三世”,其实称“查理三世”也可以。
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与弟弟詹姆斯二世在阅兵
在了解大家族、君主国、王朝、国君等王朝世系的名词后,我们发现,大家族成员担任国君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一个家族有多位成员分别担任多个君主国的国君。比如,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历史上盛产国君、极为显赫的大家族,发家于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地区奥地利王国境内的哈布斯堡(今瑞士境内),其家族成员有的是帝国皇帝、某个选帝侯国的国王,或者某个公国的大公,有的支系成员是西班牙的国王,有的旁系成员是法兰西王国的国王,或者英格兰王国的国王。斯图亚特家族在1371年至1714年拥有苏格兰王国的王位,在1603年至1714年拥有英格兰王国的王位。实际上,通过错综复杂的国君联姻,加上历史的积累,欧洲各国君主其实差不多就是一家人,各大家族互为支系或旁系。各国差不多就是大家族的私产,国家大事其实也是他们的家事。
其二,在一个君主国内,某个家族的多位成员先后担任君主。大家族以及王室的继承权顺位排序十分复杂,基本原则包括:直系、支系、旁系次第优先,年长优先于年幼,男性优先于女性。国君不一定是父子代代相传,也可能是同辈人继承,比如前面提到的英格兰国王都铎王朝的爱德华六世与玛丽一世就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姐姐;甚至还有跨代继承,最典型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长寿,活过了他的儿子和孙子,后来继位的路易十五是他的重孙子。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其三,有时候,大家族的某一位成员可能同时担任多国的国君。斯图亚特家族成员詹姆斯任苏格兰王国国王,称“詹姆斯六世”。詹姆斯还是都铎家族的旁系成员,由于英格兰王国都铎王朝的处女国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詹姆斯就顺位继承了英格兰国王的王位。詹姆斯在英格兰王国称“詹姆斯一世”,随之,英格兰王国改朝换代,进入斯图亚特王朝。
欧洲历史上的王朝世系盘根错节,大概只有少数宫廷史官能如数家珍。如何评价这种君主世袭制度?不能一概否定或肯定。大致而言,一方面,在欧洲中世纪,基于血缘的王朝世系能够降低王位争夺的概率,削弱民众造反的正当性,因此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健全的国家制度、法律和官僚体系,即马克斯·韦伯所称的“法理型权威”,取代宗教组织或王朝世系的权威,成为社会的稳定剂。当今世界,君主制国家多奉行立宪君主制——“我们爱国王,但限制王权”。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所以受多数英国人爱戴和世人尊敬,当然与她的个人品格有关,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因为她能够始终清醒地不触碰一条传统政治底线——王在法下。
各国在位君主(欧洲篇)
昨天我们说了亚洲各国的君主们,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他大洲的王朝,世界上现存的王朝当中,亚洲最多,欧洲第二,我们今天把欧洲的在位国王给大家说清楚。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伊丽莎白二世 (1952年继位) 温莎王朝
伊丽莎白二世
她是最著名的啦,老冯前面有一篇文章写的是她,她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目前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最为年长的君主,她的个人魅力让英联邦的大多数国家不敢越雷池一步,正因为她的出色,让现在英国王室没有比她更适合的继承人,所以现在她也没有退位。英王的权力受到了《权利法案》的严格限制,所以她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西班牙-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费利佩六世(2014年继位) 波旁王朝
2014年刚加冕时的费利佩六世
2014年他那个不争气的爹卡洛斯一世退位后继承西班牙王位。他一直以亲民的形象出现在了民众面前,他的继位挽救了他爹因为丑闻给西班牙王室造成的影响。西班牙王室是欧洲王室当中比较有权利的,但是近几年国王逐渐把权力放给了议会和首相。波旁王朝是欧洲最古老的王朝。
荷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威廉亚历山大(2013年继位) 拿骚王朝
威廉亚历山大与母亲贝娅特丽克丝女王
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与2013年宣布让位给王储威廉,威廉也称为欧洲最年轻的国王。荷兰曾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共和国,但是1815年开始,荷兰王国成立,从1890年荷兰经历了3个女王,威廉是100多年来荷兰第一位男性国王。荷兰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比利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利奥波德四世(2013年继位)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比利时新老国王交接
2013-2015年欧洲国王退位成瘾,利奥波德四世就是得益于父亲阿尔贝二世的退位,他继位之后一改低调的作风,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比利时王室是其实是政治的附庸品,但是利奥波德和政坛相处得很融洽。
卢森堡-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亨利一世大公(2000年继位) 波旁王朝
卢森堡大公亨利
欧洲小国卢森堡的存在感一直不高,但是这个国家的旅游业非常发达。卢森堡大公真的是养尊处优的,但是亨利一世大公进一步存进了中卢友好。
丹麦-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玛格丽特二世(1972年继位) 格吕克斯堡王朝
年轻时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除了伊丽莎白欧洲仅存的两位女王之一。她1972年继位,她的趣闻缠绕全身,爱好考古、绘画、歌舞、阅读文学作品、滑雪等。可是这位老女王最爱的却是抽烟,她被称为世界上烟瘾最大的国家元首。被戏称为“烟灰缸女王”。丹麦女王比较亲民,民众想见她在菜市场就能见到。国王为国家象征,不直接行使行政权力。
挪威-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哈拉尔五世(1991年继位) 格吕克斯堡王朝
他是玛格丽特二世的同宗亲戚。1991年其父亲奥拉夫五世去世,哈拉尔五世继位。1370年出生以来第一位在挪威本土出生的王太子。由于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后裔,哈拉尔五世对英国王位也有继承权。挪威国王为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统帅,并提名首相人选,但无权解散议会。
瑞典-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卡尔十六世(1973年继位) 贝尔纳多特王朝
威望很高的卡尔十六世
全名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在瑞典的威望很高。他在瑞典的政治生活中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国王虽然仍被承认为国家元首,但已不再是三军最高统帅;在立法方面,连形式上的批准手续也无需国王代劳了。国王与政府机构的唯一联系只不过是每季节度参加一次内阁会议,并兼任外交委员会的主席,对外代表国家。而且瑞典所有的王室财产被政府收归国有。
摩纳哥-二元制君主立宪制-阿尔贝二世(2005年继位) 格里马尔迪王朝
阿尔贝二世与夏琳王妃
欧洲袖珍国家当中排名第二位,面积仅大于梵蒂冈,所以只是一个大公国。亲王为国家元首,亲王对外代表国家,拥有最高行政权,有权签署和批准条约。阿尔贝二世2005年继位,他与亲王妃夏琳的爱情故事是王子与公主的现实版。
列支敦士登-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汉斯亚当二世(1989年继位) 列支敦士登王朝
袖珍国家,与摩纳哥一样,是欧洲封建社会大公国流传下来的,所以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大公。公爵拥有最高权力,但是现在的公爵在宪法规定的权力当中有“最高权力”。汉斯亚当在其执政后,列支敦士登先后加入联合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欧洲经济区。已婚,有4个子女。
安道尔-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马克龙;霍安·恩里克·比韦斯(两大公)
安道尔大公马克龙访问安道尔
最大的袖珍国家之一。安道尔公国的政体比较特殊,他的大公由法国总统和西班牙塞奥·德乌赫尔地方主教共同担任,大公只是荣誉职位,并无实际权力。所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现在西班牙赛奥德乌赫尔主教霍安-恩里克-比维斯也是安道尔大公。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总委员会)选举产生、两大公任命。
梵蒂冈-君主专制-方济各一世(2013年继位)
现任教宗
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集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权于一身。教皇自称“使徒伯多禄的继承人”,是世界各国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教皇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的权力至高无上,至少在天主教世界是这样。而教皇的产生过程及其复杂,教皇去世后,由世界各国红衣主教组成的教皇选举团另选新教皇。选举教皇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进行。
明天我们带来的是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君主。敬请期待!
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王朝之一,加洛林王朝统治下西欧,历经王朝斗争
文/编辑丨溪谈朱雀
在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点赞”!方便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内容、增加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加洛林王朝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它执政了西欧大部分地区长达数世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洛林帝国逐渐面临衰落,并最终经历了王朝斗争和分裂的阶段。
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可以追溯到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去世后。他的死引发了王位继承问题,导致帝国内部的权力争夺。查理曼大帝的子孙们相互之间发生争斗,且很少能够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内部斗争削弱了帝国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此外,加洛林帝国的分裂也因外部因素而加剧。北欧的维京人入侵、摩尔人的扩张以及匈牙利人的袭击都对帝国的边境稳定带来了威胁。这些入侵者不仅带来了战争和破坏,还削弱了帝国中央政权的控制。
在这种混乱和分裂的环境下,加洛林帝国开始分裂为不同的王国和领地。东法兰克王国(East Francia)、西法兰克王国(West Francia)和意大利王国(Kingdom of Italy)等王国出现了,它们都在各自的领土上建立了独立的统治者。
●—<介绍>—●
这些王国尽管有时会尝试重建帝国,但事实上永远无法恢复过去的统一。加洛林帝国的王朝斗争和分裂标志着这个伟大帝国的衰落,也为后来的中世纪欧洲留下了许多不同的国家和政治实体。
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可以归因于内部王朝斗争和外部入侵的影响。这个王朝斗争和分裂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解体,为欧洲历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挑战。
在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和分裂期间,不同的王国和领地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战斗。这些战斗通常是为了争夺领土和权力,而且往往伴随着不同家族间的争斗和权力斗争。
东法兰克王国(East Francia)最终演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主要政治实体之一。然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统一性仍然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各个地区的贵族和地方领主保持了相当大的自治权。
西法兰克王国(West Francia)逐渐发展为法兰西王国(Kingdom of France),成为后来法国王国的前身。在此过程中,法兰西王国的国王逐渐巩固了他们的权力,并通过战争、外交和婚姻联姻来扩大领土。
意大利王国(Kingdom of Italy)经历了长期的混乱和内战。多个领主和城邦之间争夺权力和领土,导致意大利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3世纪,意大利才逐渐统一,形成意大利城邦时代。
加洛林王朝的衰落和分裂不仅影响了政治和权力结构,也对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取代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各地的贵族和地方领主获得了更大的地方权力和自治权。
虽然加洛林帝国最终解体,但它在欧洲历史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产和影响。它的法律制度和行政体系为后来的欧洲王国提供了参考,而帝国内的知识和文化传统也对中世纪欧洲的学术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在加洛林帝国的衰落过程中,宗教也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帝国内部的宗教分歧和教会权力的崛起进一步削弱了帝国的统一性。
在加洛林帝国时期,天主教成为主导的宗教,支持了王朝的统治和帝国的合法性。然而,随着帝国分裂和权力斗争的加剧,教会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和权力争斗。
一场关键的事件是东西教会分裂。西方天主教会和东方正教会之间的分歧导致了宗教和政治的分离,西方天主教会对帝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地方的教会和宗教领袖得以获得更大的权力和独立性。
另外,教会内部也出现了对权力的争夺。教会的高级职位,如主教和大主教,成为了贵族间争夺权力的焦点。教会内部权力的争夺加剧了加洛林帝国的混乱和分裂。
在加洛林帝国最终解体后,宗教继续扮演着欧洲政治和社会中重要的角色。教会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各地权力和影响力的中心,以及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的守护者。
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和分裂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和社会因素的交织。这一时期的变革为后来欧洲的国家建立和中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表明了权力的分散和多元化对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此外,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和分裂还受到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帝国的分裂,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动态在各个王国和地区之间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帝国时期,加洛林帝国享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其中的交通和贸易网络使得商品和资源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然而,随着分裂,这种流动性遭到了破坏,由于边境的不稳定以及贸易路线的中断,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财富和土地的分配也日益不平等,贵族和地方领主通过掌握资源和土地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农民和劳动人民则遭受剥削和压迫。这导致了社会不满和动荡的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加洛林帝国的统一性。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加洛林王朝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为帝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王朝的衰落和分裂,教育体系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传承。这导致知识的凋敝和文化的衰退,加速了帝国的衰落。
在加洛林王朝的衰落和分裂期间,王朝内的斗争、外部入侵、宗教分歧、经济变革和社会不平等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这一时期的历史是复杂而混乱的,特征是权力碎片化和地方分权的增加。然而,正是这一时期的变革和分裂奠定了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基础,对欧洲大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和分裂期间,民众的生活也遭受到了许多负面影响。战争、冲突和不稳定的政治局势给人民带来了不安全感和动荡。
农民和劳动人民往往成为这些动荡时期的受害者。贵族和地方领主越来越强大,他们征收高额税收、征用农业产出,使农民陷入了贫困和剥削的境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下降,劳动条件恶化,他们的劳动成果被大幅剥夺。
此外,帝国的分裂也导致了社会和文化的分化。不同区域和王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不断加大,各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身份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分离和对抗,使人们的归属感转移到地方层面。
然而,尽管加洛林帝国的衰落给欧洲带来了动荡和不稳定,也埋下了分裂和对立的种子,但在此过程中也孕育了许多新的政治和文化实体。许多小国家和地方政权在分裂后逐渐崛起,形成了后来欧洲国家体系的基础。
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和分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历史过程,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一时期的转变不仅塑造了欧洲历史的走向,也对后来的政治架构、文化发展和社会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和分裂也催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和发展。在这个时期,地方领主和城邦的兴起为地方自治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机会。
地方领主和城邦的崛起鼓励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他们在各自的领土上建立了自己的行政和经济体系,促进了贸易、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种地方经济的繁荣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计和生活条件。
此外,加洛林帝国的分裂也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多元发展。不同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使得各地有更多机会发展自己的文化和学术传统。这对欧洲的文化多样性和学术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加洛林帝国的分裂也为后来的国家建立提供了框架。各地区的独立性和地方自治的发展,为之后的国家制度奠定了基础。这种分散的政治格局帮助确立了欧洲国家体系中的权力平衡和地方自治的原则。
最后,加洛林帝国的衰落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中央集权的削弱,封建领主取得了更大的权力,他们与农民和劳动人民建立了封建关系。封建制度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尽管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和分裂带来了许多混乱和不稳定,但也酝酿出了许多积极的后果。这一时期的变革和发展为欧洲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并为后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结>—●
总的来说,加洛林帝国的衰落和分裂期间,尽管存在一些努力试图维持统一和稳定,但由于多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统一并未能得以成功实现。这个时期的混乱和动荡为欧洲历史的演变创造了一个新的篇章,并对后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