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怨1000年,德国和波兰到底有什么血海深仇?2张图帮你看清
文/王凯迪
波兰与德国,这两个横亘在欧洲中部的国家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处于欧洲大国之列。然而,这两个平行分布在波德平原上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就在去年,波兰总理希德沃再次要求德国为二战时期的侵略行为索赔,很多人认为将这笔82年的旧账重提实在是无理取闹。然而,这82年旧账的背后,其实是波兰与德国的千年恩怨。图/波兰总理要求德国赔偿二战损失
日耳曼与斯拉夫
4-6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浪潮之后,大量日耳曼人迁居到今天易北河以西的法德境内,尤其是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德意志,更是日耳曼人的密集分布区,反观易北河以东,西斯拉夫人则跟随日耳曼人的脚步定居在波兰、捷克等国家境内。
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大帝(912-973)开始,德国人便越过易北河向斯拉夫人聚居地侵略扩张,面对日耳曼人的侵略,易北河与维瓦斯河之间的波兰人团结起来,建立了以梅科什一世为首的波兰王国。
随后的数百年间,波兰与德意志封建贵族的对峙与抗争便从未停歇。13世纪时,波兰王权衰落,德国境内的条顿骑士团进入波兰北部并向东不断扩张,骑士团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今天的波罗的海三国之地。 这一时期,波兰的广大国土都受到了德国人的无情蹂躏与占领。
图/1400年的条顿骑士团(红色部分)
16世纪开始,立陶宛与波兰组成君合国,双方的联盟使国力迅速提升,波兰人发动了对于北方日耳曼骑士团的反攻。当时的骑士团经过世俗化改革已经变身为普鲁士公国,面对这个中欧联合大国的袭击,普鲁士损兵折将,疆域大面积萎缩,一度成为波兰的藩属。
图/1600年的欧洲
生死恩怨
18世纪,波兰与立陶宛分道扬镳,分手后的波兰王国实力大不如前,而普鲁士王国则在腓特烈大帝的苦心经营之下日渐坐大,逐步收回被波兰夺取的西普鲁士、南普鲁士等地区(今天波兰北部),甚至与奥地利俄国一道,三次瓜分波兰,成为波兰王国的元凶巨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波兰重新独立,将大量领土收回,然而不过二十年,希特勒的闪电战再次摧毁了波兰的独立梦想,同时也为两国的恩怨添加了最为浓重的一笔。
波兰与德国的怨恨从公元10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两国在领土与历史问题上存在了太多纠葛与纷争。这也是波兰人至今时常旧事重提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波兰史
公元10世纪结怨至今,德国和波兰之间到底有什么血海深仇?
文/王凯迪
波兰与德国,这两个横亘在欧洲中部的国家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处于欧洲大国之列。然而,这两个平行分布在波德平原上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就在去年,波兰总理希德沃再次要求德国为二战时期的侵略行为索赔,很多人认为将这笔82年的旧账重提实在是无理取闹。然而,这82年旧账的背后,其实是波兰与德国的千年恩怨。
图/波兰总理要求德国赔偿二战损失
日耳曼与斯拉夫
4-6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浪潮之后,大量日耳曼人迁居到今天易北河以西的法德境内,尤其是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德意志,更是日耳曼人的密集分布区,反观易北河以东,西斯拉夫人则跟随日耳曼人的脚步定居在波兰、捷克等国家境内。
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大帝(912-973)开始,德国人便越过易北河向斯拉夫人聚居地侵略扩张,面对日耳曼人的侵略,易北河与维瓦斯河之间的波兰人团结起来,建立了以梅科什一世为首的波兰王国。
随后的数百年间,波兰与德意志封建贵族的对峙与抗争便从未停歇。13世纪时,波兰王权衰落,德国境内的条顿骑士团进入波兰北部并向东不断扩张,骑士团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今天的波罗的海三国之地。 这一时期,波兰的广大国土都受到了德国人的无情蹂躏与占领。
图/1400年的条顿骑士团(红色部分)
16世纪开始,立陶宛与波兰组成君合国,双方的联盟使国力迅速提升,波兰人发动了对于北方日耳曼骑士团的反攻。当时的骑士团经过世俗化改革已经变身为普鲁士公国,面对这个中欧联合大国的袭击,普鲁士损兵折将,疆域大面积萎缩,一度成为波兰的藩属。
图/1600年的欧洲
生死恩怨
18世纪,波兰与立陶宛分道扬镳,分手后的波兰王国实力大不如前,而普鲁士王国则在腓特烈大帝的苦心经营之下日渐坐大,逐步收回被波兰夺取的西普鲁士、南普鲁士等地区(今天波兰北部),甚至与奥地利俄国一道,三次瓜分波兰,成为波兰王国的元凶巨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波兰重新独立,将大量领土收回,然而不过二十年,希特勒的闪电战再次摧毁了波兰的独立梦想,同时也为两国的恩怨添加了最为浓重的一笔。
波兰与德国的怨恨从公元10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两国在领土与历史问题上存在了太多纠葛与纷争。这也是波兰人至今时常旧事重提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波兰史
1971年,英法因何与美国结下梁子?强烈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中被非法剥夺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恢复!
这一消息,顿时席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已然成为必然的事情。但之所以还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在于这次提案能通过的确出人意料。即便是周恩来,评价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一件事也说:
“我们这次没有料到两阿提案会被通过,而且是以压倒多数,就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被通过。”
而真正出乎意料的,还是诸多西方国家的态度。很难想象,在这次投票表决中,除了诸多非洲国家投了同意票之外,一些西方国家也投了同意票,其中就包括和中国结怨颇深、和美国关系比较近的英法两国。
这就不由得让人深思,为何英法也会站在美国的对立面,选择支持中国,难道双方产生了什么矛盾?
矛盾自然是有的,只是这种矛盾并非影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关键因素。那为何英法以及不少西方国家最终都投了赞成票,这一切或许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说起。
一、 第一阶段,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对于这一新兴政权,彼时世界上诸多国家并不承认,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称呼新中国为“红色中国”。
虽说外界环境压力大,可对于毛泽东等人来说,既然新中国成立了,那就该得到应有的权利,其中就包括重返联合国。
联合国这个组织,最早成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和安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这个概念正式被提出来。
1945年10月24日,在中国、法国、苏联等国家签字同意后,《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这也意味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彼时自然是中华民国占据着联合国席位,待到老蒋退居台湾后,这一席位按道理就应该让给新中国。
可偏偏美国从中作梗,一再阻止新中国拥有合法权益。
1950年,苏联就提出将中华民国驱逐出联合国,投票结果并不理想。眼凑着新中国进入联合国势在必行,美国采取了“拖字诀”。
其意思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不进联合国,这事还是挺重要的,不能草率做决定,要从长计议。于是美国就提了两点——先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讨论一下;在此之前,就先让老蒋的代表干着这个常任理事国。
这一听,不少国家还真就同意了。一路风风火火,关于中国代表权归属问题的特别委员会也就正式成立。
恰巧,此时中国正忙于朝鲜战争。特别委员会就说先让中国打完,再来谈论这件事。可即便这样,在1950年的投票会上,英国其实但也投了赞成票。虽说中国和美国那时候不对付,可英国这样的老牌国家还是认得清形式。
在加上香港问题,英国和中国的关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糟。可毕竟老大哥美国在旁边盯着,英法等国家此时也没有和中国走的太近。
除了安排一个特别委员会,美国又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真有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直接越过特别委员会,以“程序事项”提出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那怎么办?这对于一意孤行的美国来说,好办!
那就先让人发起“任何排除中华民国或容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议,均不予列入议程。”
这也就是说,但凡涉及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都必须由特别委员会经手、讨论。如此一来,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一事就被各种搪塞、推脱。
拖,成了美国的第一手段。
二、 第二阶段,赖
这一拖,就是十年。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格局再度发生了变化,而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也变得微妙起来。除了西方国家的持续封锁之外,就连苏联也和中国渐行渐远。此时,“第三世界”的出现,极大缓解了中国的尴尬处境。
随着联合国越来越多国家加入,亚非拉的国家开始以数量占据了优势。偏偏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都不错,而“第三世界”的国家也希望联合国有一个真正能为他们发声的代表,于是他们开始积极推动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结果这次投票,没成想赞成票占了大多数。显然,之前所谓的“特别委员会”已经搞不下去了。按照相关规定,只要投票过半,这一提议就该得到执行。可不甘心的美国,此时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赖!
这次美国代表又说:“中国是联合国的重要创始国之一,还是常任理事国,中国代表权的转移,就显得异常重要。这一提案,应该被定义为‘重要问题’。”
而一旦被定义为重要问题,就以为着中国要想恢复联合国席位,就必须得到联合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
有了这种说法,中国要想恢复联合国席位又成了一件难事。而对于美国来说,接下来又可以想其他法子来阻止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除了联合国上的风向标发生变化之外,中国和英法等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些许微妙变化。
其中最值得说的一件事,那就是中法建交!
1959年,戴高乐再主爱丽舍宫。这次,他推行了戴高乐主义。所谓的戴高乐主义,也就是反对美国霸权,坚持独立自主,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的大国地位。
往日跟在美国后面的小老弟,转瞬就站在了其对立面,这着实让世界大吃了一惊。不止于此,1963年,戴高乐更是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带着他的亲笔信来到中国,与中国商谈两国关系问题。
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双方就建交采取了灵活处理,并于次年发表建交声明,而法国方面更是和老蒋的民国政权断了外交。如此,这件事成了当年的重磅国际新闻。
至于英国,反倒没有法国这样有魄力。即便早在1950年,英国就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其依旧和国民党保持联系。为此,当时英国和中国始终处于“半建交”的状态。
不管英国、法国,乃至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60年代的中国,确实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除了与西方国家关系有所缓和之外,国内也发生了不少大事。
就在中法建交这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三年后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一天甚过一天,这不由得让美国转变态度。更何况此时中苏交恶,这都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待中国的态度、方式。
三、 第三阶段、双重代表
到了70年代,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认知——中国回归联合国这事没跑了,这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这可急坏了老蒋,尤其是这些年越来越多国家和他断交,这都让老蒋愈发担心联合国席位不保。于是他找上了老大哥——美国,合计着怎么才能继续留下来。美国这时候的立场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一方面,其已经意识到继续坚持下去也没多大意义,若是强行阻拦中国回归联合国,指不定还是导致两国彻底交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顾忌老蒋的看法,若是听之任之,也会招来国内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进退两难,这让美国着实难受了好一阵。无奈之下,他只能搞出来一个“双重代表”的方案——既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又要求保留台湾当局的席位。
为了让这一想法付诸实现,美国可谓做足了功课。但不管美国如何准备、介入,都绕不开一个问题——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
不容置疑,两者互为一体。即便当时老蒋占着台湾,但那属于中国的“家务事”。从根本上讲,“一个中国”是最基本的原则。可美国为了让“双重代表”方案合理有效,1971年4月,在对外发言上讲:“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主权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将来求得国际解决。”
之后其又称:“这是‘两个中国政府’之间通过谈判解决的问题。”
一语,即暴露了其野心。
何为“两个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台湾就属于中国,如今不过老蒋占着台湾而已,这番话不就是有意宣扬“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样明目张胆的干涉中国内政,立马迎来了中国强烈反击。
中国指出:“中国人民不论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完全是中国内政,外国根本没有权利过问!”
明眼人能看出来,美国这是彻底没招之后的“烂招”,本着就是“阻拦不了,就使劲恶心”的原则。老蒋在这件事上,倒也没有跟风。在大势之下,台湾必然是要回归的。如今他若是承认了这“双重代表”方案,不就成了分裂国家的罪人?
这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他断然是做不了的。所以在表态时,老蒋明确表示“不会公开表示支持‘双重代表权’案。”
老蒋不领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接受,这都让美国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可就算再尴尬,美国也不得不为之后的外交、发展寻找一条新的路。而在走这条路的过程中,中国又是绕不过去的弯。
即便美国不愿承认,但中国的发展速度、国际地位都在显著提高。再加上美苏冷战,美国都不得不和中国恢复正常关系。
由此,就在其提出“双重代表权”案的同时,美国这年也派了基辛格访华。这一爆炸新闻出来后,顿时在国际炸开了锅。
由此,不少人就将中国于1971年重返联合国这桩事和美国派基辛格访华联系起来,并主动将其联想到这是美国想让中国入常,才使得多数欧洲国家投了赞成票。可事实真是这样?这不由得讲一讲欧洲国家的关系。
在惯常的认知中,美国和欧洲似乎紧密相连。实际上,两者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在外交这方面,欧洲国家表现得更为主动、自主。为此,双方着实爆发了不少争斗,其中最为显著的代表就是“苏伊士运河事件”。
四、 互不对付、外交风波
1956年7月,独立不久的埃及宣布要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航道之一,苏伊士运河连接着亚非欧三洲,除了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之外,每年光是收“过路费”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往年这条重要航道一直被英法把持,如今埃及独立了,自然不愿任由事态继续发展下去。于是埃及当即宣布,要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掌控权。这对于英法两国来说,那当然不能接受。毕竟这么一条即赚钱、又能进行战略布局的航道,任谁都不愿轻易放弃。
所以英法两国、伙同着以色列对埃及动武,面对着三个国家的联手,埃及自然没有还手的余地。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突然横插了一杠子。这时候美国站出来说:“双方都不要打了,要‘以和为贵’。”
为了让英法彻底停手,在美国、苏联的操纵下,联合国以压倒性的投票,要求双方立即交战。乃至于最后商定,要成立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这一操作,让英法两国彻底傻了眼。这件事过后,英法两国的国际地位再度被拉低,而美国、苏联的大国地位显著提高。
虽说这件事对英法两国的影响并不大,但他们由此算是彻底看清了美国,这明显就是想“一家独大”。
这些年英法早就看不惯美国,尤其随着二战结束,英法在外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这背后自然有美国、苏联两国暗中使坏。前面就提到,联合国席位逐渐增加,这其中就有这两个“大国”的功劳。
在双方瓜分势力的同时,英法的殖民地自然少了。
如此一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欧美的关系都不想表面那么和谐。所以这才有了中法建交、中英半建交,因为没人愿意一直被一个国家压制、欺负,都想着独立、自主。
所以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这件事,说实在和“基辛格秘密访华”真没有多大关系。这完全是新中国实力强了,得到了其他国家认可。至于说英法投了赞成票,无非也就是顺应大势而已。
从当时的世界格局来看,美国、苏联可谓是“两家独大”。中东、欧洲等地,都和这两个国家挂了钩。不客气的说,那时候这两个国家要想欺负势力范围之内的国家,那真就是轻而易举。
可偏偏,中国不在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和美国正面碰了一次。这一次,美国惨败。在出动了除核武器之外的所有装备后,都没打赢中国。这一仗,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的战斗力。
没过几年,中国和苏联也不对付了。可就算在两个大国的封锁下,新中国依旧没有丝毫退缩,更甚于发展的越来越好。这让世界明白,中国是真的不惧强权、不搞霸权主义。这一点,让第三世界的国家不由得伸大拇指。
因为中国不仅不搞霸权主义,还十分具有奉献精神。对第三世界国家,中国那真的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所以在恢复联合国席位这件事上,非洲国家表现得比中国还积极,这也就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了联合国这个世界舞台。
五、 不打无准备的仗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消息传回国后,国民为之一振。可当联合国发来邀请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时,国内却出现了两个声音——一方认为今年准备不充分,还不适合去;一方认定这是多年奋斗的结果,必须去!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
最终,毛主席拍板——去!不仅要去,还要风风光光地去。
可毛主席向来主张“不打无准备的仗”,可这支联合国代表队不仅要在一周时间内组建,还要保证不在大会上出错,实在有些难度。
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属于中国的联合国代表团组建成功。临出行前,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代表团成员。
会上,毛主席十分激动。谈到这次恢复联合国席位时,不无感慨地说这是1971年的中国的一大胜利。许是联想到中国这些年的不容易,他当即作了两个决定:“代表团出行当天,由周总理带人前去欢送;原乘坐的民机,改为专机。”
虽说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表现得十分激动,可对于所有人来说,此去联合国都是一场不小的挑战。即便是乔冠华,也说:“我们长期在联合国之外,对其情况一点都不了解,此去我也没有底,怕任务完成不好。”
周总理深以为然,说到:“不了解情况不要紧,学习嘛!向一切懂得联合国的人学习,包括我们的对手。”
事实也是如此,到了联合国后,中国代表团几乎从零学起。
出发当天,周总理跟每一位去联合国的同志都握了手。最终,一行人登了机。而这场征途,也仅仅只是刚刚开始。
此去,一切都充满了挑战,就连坐飞机都是个挑战!
那时候去纽约并不方便,除了转机之外,还要处理各个地方的记者采访。毕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正式回归联合国,称得上当时的爆点新闻。因此有不少国家的记者闻讯,汇聚于转机的机场。
坐了数天飞机、应付了一波波记者之后,代表团总算到了纽约。1971年11月14日,联合国特地举行了专场会议,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到来。
当代表团抵达联合国总部后,门口早已汇聚了无数的记者。而会场内部,诸多国家的代表不少也到了场。
照相、握手,当乔冠华等代表团坐上中国代表席位后,“咔嚓”的快门声响个不停。这一历史时刻,彻底被定格住。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皆是这一时刻的大幅照片和报道。在欢迎仪式上,作为东道主的美国,不无感慨地说:“美国是反对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的,只是,失败了。”
直截了当、毫不避讳,美国就这般揭过了之前二十余年所做之事。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一次重大事件。可对于中国来说,这却是无数人努力了一年又一年的结果。
若非那些年无数人为中国发展而努力奋斗,又如何让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时至今日,许多人提起这件事,都会提到美国的刻意阻拦,却忽视了中国人自身在背后的努力。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诸如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亦或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如若没有他们在背后努力、奋斗,让新中国一年好过一年,又如何让其得到世界认可?
一场抗美援朝,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而这二十余年的努力、奋斗,则让中国重新站在了世界面前!
于是当乔冠华登上联合国讲台讲话后,热烈的掌声才会响彻整个联合国大厅。当他周围围满了记者、各国代表时,乔冠华止不住的大笑起来。
这种笑,是得意地笑,更是扬眉吐气的笑——在过去二十余年里,新中国处处受打压、封锁,乃至于不被诸多国家承认。可中国依旧一步步走了过来,乃至于得到了世界承认。这种感觉,让每一位中国人骄傲之余,也颇感扬眉吐气!
那些年的郁结、愤怒,都在乔冠华这声大笑中,烟消云散。恰如诸多媒体评价乔冠华的笑,说:“这种笑,震慑住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即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路上的一次伟大突破,也为之后新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这个胜利得来不易,值得辈辈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