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不认为欧超有什么坏处,篮球有欧洲联赛为啥足球不行
意大利的知名记者保罗-德保拉在接受全市场电台采访时表示,他并不认为欧超联赛的创立会带来什么坏处。
“这次欧盟法院的判决带来的影响有很多。显然,这是对那些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足球政策的喊停,特别是欧足联的政策。切费林将不得不妥协并接受不同的条件。然后,欧超联赛的威胁并不像最初所呈现的那样,它最初被介绍得很糟糕,几天内就轰动性地宣布退出,但现在提出的想法类似于真正的欧洲超级联赛(分三档64队参赛)。”德保拉说道。
“这里有一块巨大的经济蛋糕,因此第一个受到影响就是各国的国内联赛,它必须留出更多的空间。我不认为欧超联赛有什么坏处,因为年轻人对现在的足球也感到无聊。我们必须展望未来,让足球变得更加有吸引力。这是一股有趣的新风潮。现在我们谈论的是一个越来越团结的欧洲,我们也需要在体育领域想象这种景象。篮球有欧洲联赛,为什么足球也不能有呢?”
欧洲篮球的特点与风格,为什么欧洲篮球那么独树一帜呢?
与美国本土球员相比,欧洲球员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他们中的许多人已跻身NBA一流球星之列,风头却无法比肩艾弗森、科比、卡特之类“内外兼修”的本土球员,像罗德曼这样以二流球技却博得一流知名度的“先进业绩”更是令欧洲人难望项背的。但是,NBA中欧洲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时至今日已毫不逊色于美国人,试想一下,以诺维茨基、加索尔、帕克、斯托雅科维奇、伊尔戈斯卡斯、特克格鲁、基里连科等欧洲球员为班底组建一支球队,美国人要拿出怎样的阵容才能与之抗衡?
NBA官方的统计,NBA中国际球员已有一百余人,其实这是危言耸听、言过其实的虚妄之谈,有虚张声势之嫌。把尤因、邓肯、奥拉朱旺、穆托姆博算到牙买加、维京群岛、尼日利亚、扎伊尔帐下,位列国际球员,着实勉强。他们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之外,但却成长在美国的篮球环境中,也就是说,他们的技术特点、战术思维、篮球意识完全 成型于美国,他们的篮球是美国本土化的篮球,与其出生地并无多大的关联,他们与美国本土篮球文化之间,是儿子与父亲的血缘关系,没有丝毫风格上的DNA障碍,把他们也算成国际球员,是毫无道理的机械主义划分。好比网球高手张德培,除了一张黄色的面孔,其网球技术、成长经历、训练手段乃至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是完完全全的美国化,把他的成功也算作中国人的成功,是不是有点无耻呢?
只有技术定型于美国篮球文化之外并挟浓厚的异域风格融入NBA的外籍球员才可以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国际球员,成长于美国简言之有一年以上NCAA经历的则不能算数。统计中的一百余位所谓的国际球员,至少有一半有水份。按这个标准,高水平国际球员的代表人物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几位欧洲人,欧洲以外只有吉诺比利、纳什和姚明三人够资格,至于阿罗约、纳胡拉之流,则逊了不止一筹。也就是说,能与美国篮球文化相抗衡的国际篮球文化,擎大旗者主要是欧洲人。
r>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欧洲风格呢?二十年前的欧洲篮球基本是前苏联队和前南斯拉夫队,与NBA相比,他们投篮更为精准,力量十足,拼抢十分积极,其技术简练实用,毫不花哨,但非常细腻,注重整体打法,不太强调速度,尤其是内外线的配合,五个人来回穿插跑位,经常轻而易举地形成投篮机会,他们位置区分比较明确,内线队员恪守篮下攻防职责,并高度重视策应与掩护。彼时的NBA,位置分工有些模糊而并不明确,代表人物魔术师与伯德,都是能打五个位置的全能战士,诸队很少研习整体打法,多采用两三个人的小配合或个人单打,为了迎合商业化需求,技术比较花哨,攻防转换速度要远胜于欧洲篮球。简言之,欧洲风格是“抢”,而美国风格是“耍”。
当时以中韩为代表的亚洲篮球风格被总结为“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三种风格在中国大陆曾有过碰撞,五六十年代,中国男篮曾有过战胜匈牙利、苏联等欧洲劲旅的辉煌,到了七十年代末,欧洲篮球在身体素质与整体打法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中国男篮和八一队曾先后与前苏联几个俱乐部队交手,无一例外大败亏输,人家的中锋拿球后强攻篮下,速度不快,缓慢地硬吃内线,而我们毫无办法,根本扛不住。欧洲人让我们见识了力量后,美国人又让我们领教了速度与技术,NBA华盛顿子弹队来访,中国男篮跟不上人家疾如流星闪电般的快攻,疲于奔命而大比分告负。有意思的是,此前从未与美国篮球正面交锋的中国队赛前还在以外交姿态讨论,如果大比分领先怎么办,是否应该让子弹队进几个以彰显我中华上国风范云云。
二十多年来,美国篮球与欧洲篮球一直是中国男篮须仰视才见的两座山峰,但是,当NBA挟举世无匹的商业化运作袭来时,我们不知不觉间忽视了欧洲篮球的发展,而把NBA视作前行的唯一的神圣目标。在这二十年间,欧洲篮球向美国篮球虚心取经,欧洲人开始重视攻防速度,在半场攻防上积极向NBA靠拢,同时他们进一步提升技术全面性,外线队员的突破与内线队员的远投成了重要的得分手段,这是欧洲人通过加盟NBA“师夷长技”而取得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美国篮球雄霸天下之余不免妄自尊大,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步,相反,其球员源自扎实基本功的全能战斗力有所削弱,这促使球员为扬长避短而加剧了位置分工的明晰,从而造成整体打法的萎靡,雅典“梦六队”之败,便始肇于此。北京奥运会西班牙与美国决赛打得难解难分,可以这样说,欧洲篮球在低调中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赶了上来,他们在高水平球员方面与美国相比只存在数量上的劣势,随着NBA的国际大融合,这个问题必将得到解决。
难能可贵的是,欧洲人向NBA学习的同时从未丢掉自己的风格,这使他们的进步站在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上。欧洲人清醒地认识到,白种人与黑人先天存在着身体素质的差距,NBA技术并不能完全借鉴过来,因此,学习NBA的核心是其攻防战术的精髓,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整体配合与投篮的准确性,这是欧洲篮球的优良传统。正是基于此,他们从来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盲目崇拜NBA,而是恪守着朴素的“自留地”,他们自觉地与NBA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不以跻身其中为至尊无上的荣耀,也没有把“海归派”置于至尊无上的地位,建立一支人尽其职、团队精神至上的国家队才是理想的目标,正是在这种正确、冷静的思维引导下,拥有斯托雅科维奇、诺维茨基、加索尔的南斯拉夫队、德国队、西班牙队等劲旅才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这足以给离了姚明就玩不转的中国男篮上一堂思想教育课。
随着NBA联赛的不断国际化,使得世界篮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男篮的霸主地位不断遭到欧洲篮球的强势冲击。O2年的第14届世锦赛中“梦五队”接连被阿根廷、南斯拉夫和西班牙击败;04年的雅典奥运会男篮比赛 ,“梦六队”再遭遇到惨败,输给波多黎各、立陶宛和阿根廷,最后仅取得第三名。O6年的第15届世锦赛中也完败给希腊队而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虽然在 O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但是在决赛中与西班牙队的比赛,也是打的难解难分。欧洲篮球在近几年的精彩表现取得的优秀成绩则使全世界人感到震惊。可以说,现代的世界篮球已由美国男篮的一支独秀发展形成了一种诸强争霸的新格局,欧美篮球风格相互竞争、渗透,推动了世界篮球的发展。
纵观第29届奥运会比赛的前八强队伍,欧洲球队占据了五席,我们可以发现世界篮球正出现的新趋势,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技篮球运动主流的中心正向着欧洲发展。1、欧洲篮球文化特点
篮球的文化就是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制度化结晶,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由于各国的地域、民族、传统、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国际篮球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都呈现着篮球本体内容,乃至个体与整体上的不同差异性。欧洲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欧洲的各个国家在长期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有同一性,同时也具有复杂性。在这个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欧洲文化的元素。让我们今天仍可从中清楚地看到欧洲文化的影子,它表现出对于崇尚精神理想以及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遵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优秀精神品质。它使现代欧洲民族的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又含有信守诺言、乐于助人,是一种为理想荣誉牺牲的豪爽武士性格。其中,个人的价值,在传统的欧洲文化中并不受到特别的推崇。
2、欧洲篮球风格特点
欧洲篮球运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攻守转换以及身体对抗的日趋激烈。现代篮球运动是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比赛,队员的身体接触对抗更加频繁。综合多变的防守体系更加具有攻击性,防守者往往利用贴身加力紧逼,积极拼抢球,以攻击性的防守战术主动攻击对手,给对手施以重压。欧洲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凶悍的防守以及高强度的激烈对抗。欧洲篮球的进攻方式总是在跑动中完成的,它永不停顿,在跑动中寻找空档,完成进攻。欧洲篮球的这种攻守理念和美国篮球更崇尚个人能力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获得空位投篮的机会与面对面投篮的机会之间,美国男篮太看重后者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欧洲篮球的整体攻防能够充分发挥出每一名队员的最大能力,它强调的是整体控制,强调团队协助。
把现代欧洲篮球风格归结起来,就是以整体控制、团队协助型作战为主,作风凶悍、顽强。改变了原有的固定落位——组织发动——配合进攻这一固定进攻模式;而成就了不断变化落位——顺势应变发动——连续的机动掩护配合的团队篮球。近几年我们也不难发现美国篮球的发展也是不断被欧洲篮球上升发展所冲击,欧洲球队已经显示出了极高的整体攻防、协同作战水平。
3、引领世界潮流的欧洲篮球
在以往评价欧洲篮球风格的时候,总是用打法靠整体、简练、实用来形容。而现代的欧洲篮球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技术细腻、动作精练、配合流畅、作风顽强。欧洲篮球具备的这些优点正是现代篮球所提倡的东西。近些年来,欧洲球队在世界的各种大型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强悍作风以及舍我其谁的霸气,在力量、心理对抗方面占据着相对的巨大优势。欧洲篮球的这种强悍来自于自身强大的团队以及整体的凝聚力,这样的整体篮球能够充分发挥出每名队员的最大潜能。在进攻上耐心组织、连接有序,在防守上凶猛顽强、声势压人,处处都体现了欧洲篮球的攻击性。以整体型作战、团队协作的打法为基础的欧洲篮球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成为了竞技场上的胜利者。
当今世界篮球已经形成了从诸强争霸局面逐渐过渡到欧洲篮球独树一帜的崭新阶段,欧美篮球风格相互竞争,以欧洲篮球的飞跃暂时结束了这一情况;当今世界竞技篮球主流板块正在逐渐的迁移、整合,世界各国篮球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融合,欧洲篮球就是一股板块迁移整合的巨大推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欧洲篮球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小知识:为何NBA一直无法打开“欧洲市场”
1989年,大卫·斯特恩在中央电视台的传达室苦等了1个小时,他也通过这样的坚持敲开了中国的篮球大门,也正是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和爱上了篮球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
现如今30年过去了,篮球在中国民间已经成为了第一大运动,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乔丹等NBA球星组成的"梦一队“想必已经让大多数的欧洲人认识了NBA和篮球,但为什么这么久过去了,欧洲大陆似乎对于NBA的热情似乎依旧不高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欧洲人对于NBA的热情如此之低呢?——
我们中国人做事情向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以上的三大要素NBA可以说在欧洲是一项都没有,接下来听乔丹设身处地的为你讲述和解惑.
1,“天时” ,NBA为了本土的收视最大化,让美国大众都能看上比赛,通常都是将比赛安排在美国时间的傍晚或者晚上,但也正是这一安排也让NBA在真正意义上失去了欧洲市场.
德国的时间比美国休斯顿快7个小时,NBA开始的时间一般都是凌晨1-4点,大家可以试问一下自己,1个赛季有82场比赛,你可以每场比赛都凌晨爬起来观看吗?而转播平台就更不可能进行这样毫无盈利可能性的操作.
有人做了一份网络问卷调查,最后结果表明有68.7%以上的德国人都选择了从来不看NBA,只会观看德国的联赛,另有接近20%的人选择了会看,但只会看季后赛和关键的常规赛.
这样的调查结果应该可以反映出一个真实的情况—大部分欧洲人都不会选择看NBA,因为实在起不来!
而属于“天时"的第2个原因便是”天气“,西欧地区包括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举一个栗子,在德国,气温最高的7-8月也只有14~19度,而全年平均气温为5-13度,这样的天气是很难在户外打球.
与此同时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户外一般情况下都是刮着大风,”低温“和”有风“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你还会想出门打球吗?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室内球场的.
2,”地利“ ,任何一项体育赛事都离不开这条,现场观看所带来的冲击力跟电视机,电脑反映出来的影像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现场DJ所调动的情绪和直面NBA球星所带来的快感不是电视转播解说员可以代替的.
我相信每一个NBA球迷心中应该都有一个到现场观赛的愿望.
很多NBA球星都有在欧洲打球的经历,最为典型的便是休斯顿火箭队的现役中锋“PJ塔克”,他在生涯早期分别在以色列,乌克兰,意大利,希腊和德国的职业联赛度过.
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虽然欧洲各国的篮球热情并不高涨,但它们还是拥有自己完善的篮球联赛体系,这些大大小小的联赛将本就稀少的欧洲篮球球迷收入囊中,让NBA毫无扩张之力.
3,“人和”, 作为一项体育赛事,每支球队都需要拥有自己的头牌人物,而联盟更甚于此,这也是为什么NBA官方在这几年一直捧“字母”,“东契奇”和“约老师”等欧洲球星的原因.
也许有些球迷会不理解我所说,那我们继续举一个例子,虽然随着媒体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国内看球的群体也在不断加速增长,但我依旧记得当年姚主席在NBA时,满大街都是穿姚明球衣的盛况,可以说很多球迷都是通过姚明才爱上了篮球,爱上了NBA。
而NBA官方也想通过这样的推广让更多的欧洲人接受NBA和观看NBA,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而NBA无法在欧洲推广还有一个最最重要,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那就是“足球才是欧洲人的最爱”.
“五大联赛"就像一座大山般挡在了NBA的前进道路上,”足球“带给人们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而”足球巨星“更是层出不穷,这便是我们一直所说的”明星效应“.
而这时可能又会有小伙伴问,东契奇,约老师等欧洲球星不是打的挺好的吗?这只能说明欧洲的篮球体系也很发达,每个球员在其成长道路上都会接受十分系统和严谨的训练,跟球迷的观赛热情并不形成直接的联系.
综上所述,NBA在欧洲的失败是必然事件,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