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小编 23 0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作者:相忘于江湖

不知不觉,快要被人遗忘的俄乌战争,即将打满9个月。

说起来,9个月的时间真不算短,考虑到俄军表面上“以大欺小”,实际上以一敌多,打成目前这样的僵持局面,俄乌双方实际上算是两败俱伤。乌军家园破碎损失惨重,而俄军也是老态龙钟,雄风不再。

单从赫尔松之争来看,一城一地的得失或许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赫尔松地区是乌军一定要拿回的必争之地,因为赫尔松关乎乌军仅有的两大出海港口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的安全。而对俄军而言,赫尔松不但是俄军占领的第一个省府,还是黑海舰队史上第一个基地所在地,一旦放弃该地区,对俄军士气绝对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但是,俄军既要守住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还要守住赫尔松,就显得力不从心。

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俄军战略性放弃赫尔松虽然有伤士气,但从战术层面来看又不失为一种更加务实的做法。所谓“见好就收”,放弃无险可守、僵持不下的赫尔松何尝不是以退为进?

俄军被迫放弃赫尔松,根本原因还是以一敌多实力不济。

对比70年前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同样以弱打强以一敌多,同样受制于后勤保障的瓶颈,同样面对以美军为首的多国势力或者台前、或者幕后的“联合阵营”。但是志愿军只用了2年9个月,就从鸭绿江畔打回了三八线,而70年后的俄军要死战不退,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俄军骑虎难下?

俄军的尴尬,不仅仅是大国地位的步步下跌、难以止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深入剖析就会发现,俄军从大国崛起到成为“昨日黄花”,也不过短短30年时间。此次俄乌冲突一些俄军坦克上挑起了苏联国旗,或许就很能代表俄军士兵的心声。

俄乌战争,从冬天开始,到了又一个冬天,还没结束的迹象,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以往战争中的天时地利,成为了俄军的梦魇。

70年前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就遭遇寒冬。但是,东线9兵团在零下35度的严寒下,穿着秋装硬是打出了逆天的表现,虽然没有全歼美陆战1师,但是配合西线完成了反击歼敌。

整个抗美援朝时期,装备简陋的志愿军适应能力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但是,一向以擅长冬季作战出名的俄军,开战之初遭遇开春化冻,打到现在又非常害怕冬季作战,这就有点说不通了。

遥想当年,独眼将军库图佐夫就是利用天寒地冻,瓦解了拿破仑60万大军。二战时期,苏军也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把不可一世的德军拖入寒冬。可是今天,缺兵少将、物资匮乏的俄军却害怕冬天。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俄乌战争

原因之二:二战期间苏军无坚不摧,已成为俄军遥远的梦。

抗美援朝,以精锐步兵为主组建的志愿军正处于轻步兵的巅峰。

在三八线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面对世界头号军事强国领头的16国联军,志愿军依靠“手榴弹”、“坑道”和“大炮”三大法宝,硬是抗住了联军飞机和“范弗利特弹药量”的反复冲击。

应该说,抗美援朝志愿军赢在斗智斗勇,赢在热兵器时代的冷兵器战术。

但是,俄军完全没有了二战时期苏军的雷霆万钧、杀伐凌厉,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处处先发后至力不从心,既啃不了“骨头”也吃不了“肉”,就是喝“汤”也有点烫嘴。

原因之三:俄乌战争中的俄军,严重受制于后勤保障。

70年前的三八线,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

起初,志愿军吃的是冻得邦邦硬的土豆、炒黄豆,而且最多携带3天口粮。但是李聚奎等人发明炒面解决了口粮的难题,志愿军一次也可以携带半个月的口粮。随后,洪学智等人在汽车运输的基础上,又建起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铁路线,突破了后勤瓶颈。

反观俄乌战争,俄军既没有打出“闪电战”,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反而一步步被拖入持久战、僵持战的泥淖不能自拔。而空军和海军的拉胯,更是有点意外。

最令人意外的,还是不能直视的后勤保障,军舰被炸一艘少一艘,坦克装甲车被击毁一辆少一辆。而兵员不足、弹药物资短缺也是常态。所以,放弃赫尔松除战术考量,也有后勤保障线被掐断的顾虑。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志愿军抢修铁路线

原因之四:多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是因为打不赢?

抗美援朝之初,志愿军也经历了朋友越来越多的一个反转过程。

朋友都是打出来的!包括解放后的对印、对越还击战,起初我军的朋友屈指可数,但是随着战事逐渐明朗,我们打赢了,朋友自然就多了,这就是所谓“雪中送炭古来少,锦上添花今更多”。

俄乌战争的导火索,深层次原因是北约一步步东扩触犯了俄军底线;表面上看,又是俄军找到借口侵入乌东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州,进而发起全民“公投”意欲脱离乌克兰加入俄军一方。

乌东地区不同于“擦边球”的克里米亚半岛,很容易引发四邻不安。

这一举动,大大推动了芬兰、瑞典、芬兰的“入欧”进程,同时也让一向善于左右摇摆的土耳其对黑海舰队关闭了海峡通道,黑海舰队不能进入黑海,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就失去了优势。

但是,俄军的被动不全在道义,自始至终打不赢才是“寡助”的根本原因。

原因之五:此一时彼一时,俄军的“凝聚力”哪去了?

抗美援朝期间,主席就曾经精辟地指出:美军打得是钢,我们打的是气。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海空军、国际舆论环境、国内经济都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志愿军能打败美军,靠的就是一股气。

二战时期,苏军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大会战之后,气势如虹强势攻入柏林。

但是,苏军解体瓦解的似乎不仅仅是一个机构、一支军队,还有凝聚力和士气。表面上看,是陆军兵员不足后继乏力,经济乏力难以支撑战争机器运转,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国内阶层分化失去凝聚力,将无死意、兵无战心。战争期间,内鬼众多泄密严重。

2018年起,俄军似乎也看到了问题所在重拾政委制度,但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满目疮痍

原因之六:俄乌战争的始作俑者美军,还没有撒手的意思。

古人云: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结束战争,还需要“添油加火”退出才行。

70年前的抗美援朝,美军也是始作俑者。开展初期美军豪言打到鸭绿江过圣诞。但是,第五次战役以后被打疼了,开始试探性接触。上甘岭战役后美军被打怕了,开始实质性会谈。金城反击战前更是被打服了,最终坐到谈判桌前,在韩军缺席的情况下结束了尴尬的朝战。

反观俄乌战争,尽管乌军家园支离破碎,尽管欧洲国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怨声载道,尽管俄军陷入战争泥淖但表态强硬不会让步,究其根本,还是“隔岸观火”大捞好处的美军无意收手。

和抗美援朝不同,此次美军隐藏幕后,俄军要打的更多是经济仗,难度更大。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板门店和平协议签订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乌军、俄军都是骑虎难下,只有硬抗。

下一步双方是半场休息,然后继续下半场?还是慢慢坐回谈判桌前,开始新一轮会谈?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俄乌战争的走势大概率还会继续持久战、拉锯战。

原因也很简单,俄军要想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州收入账下,可不像当年的克里米亚半岛那样简单粗暴。而乌军既不甘心失去乌东两个州,还对失去的克里米亚心存幻梦想“收复失地”。

问题是:当年志愿军能逆天而动实现反转,今天俄军还有没有足够的后劲?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现代战争,打的不但是后勤是金钱还有背后的经济、综合实力比拼,以及举国的凝聚力和士气,在疫情肆虐和阶层分化的今天,战火烧起、富翁逃离已经是普遍现象,就看俄乌双方谁能挺得住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战况急转直下!俄军全面撤离赫尔松,亲俄高官遇刺身亡

#俄方宣布从赫尔松撤离 现场曝光##车祸身亡的赫尔松副州长被追授勋章#

文/肥佬茄子

最近俄军真是坏消息不断,先是自己任命的高官“意外”身亡,紧接着又是不得不全线撤出赫尔松市——但在这一连串的“悲剧”背后,泽连斯基又会如何应对?外界普遍认为,泽连斯基在美国中期选举期间“豪赌赫尔松战事”显然胜券在握了。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据环球网援引俄新社11月10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由莫斯科任命的赫尔松地区副行政长官斯特雷穆索夫在赫尼切斯克附近的高速路上驾车移动时,发生车祸不幸身亡。 赫尔松地区领导人萨尔多已经证实了这一不幸的消息,并表示他“死在赫尔松的领土上”。但由于当前乌军“兵临城下”,加之此人又是亲俄高官中最“直言不讳”的那批人,经常公开怒斥乌军是“法西斯”,因此一些人认为他的死亡可能不是“意外”,而是又一起乌方制造的暗杀事件。 CNN也将他的死称为“被杀”——毕竟在混乱的赫尔松,要在一个官员的私家车上动手脚,恐怕并不是很可能的事情。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而在斯特雷穆索夫不幸身亡的同时,俄军正因受到巨大的军事压力而不得不选择撤退。俄国防部已证实,俄军将全线撤往第聂伯河东岸,这意味着该州的首府、同时也是最大城市的赫尔松市将被拱手送给泽连斯基。 为了阻止乌军的前进,俄军还炸毁了多座横跨第聂伯河的桥梁、阻止乌军过河继续进攻。截至目前,至少有4座桥梁被俄军炸毁,其中包括了连接赫尔松市与贝里斯拉夫的达里耶夫卡大桥。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当然,俄军选择撤出赫尔松实际上并不令人意外。几天前,真理报记者科特斯就在赫尔松前线发出警告:“这里没有好消息”,而这被广泛视为俄军即将撤离的信号。 而前克宫政治顾问马尔科夫则表示,俄军主动放弃赫尔松将对俄军的士气乃至莫斯科当局的国际形象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而对于这一决定,在乌俄军的总指挥苏罗维金表示,目前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被孤立的西岸阵地、重新沿着东岸组织防御。 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俄防长绍伊古的全力支持。而在报告中,苏罗维金还表示,俄军仍在顽强抵抗乌军的进攻,并且至少让乌军损失了近万士兵和超过200辆坦克,同时还成功拦截了乌军大约90%的空袭,保障了当地民众的安全,但由于该市及附近地区已经难以运作,所以不得不选择撤离。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一些学者——包括俄罗斯学者都认为,俄军主动放弃赫尔松市是一场“重大失败”。按照俄方此前的主张,这相当于乌军成功夺取了俄联邦的一座首府城市 ,等同于直接打了莫斯科的脸。自苏联解体以来,俄从未做出如此巨大的“战略让步”。但也有一些学者指出,虽然俄军目前需要承受士气下挫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但这总强过与乌军“拼死巷战”,而且,目前压力最大的反而是泽连斯基一方。首先,俄军在东岸已有大量部队和防线,加之渡河追击的难度以及俄军的空中支援,乌军部队一旦贸然渡河,可能就会遭到俄军的分割包围,最终被俄军“赶回河里”。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乌军即使夺回了赫尔松市,要修复桥梁、继续在南线发动进攻,将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俄乌双方就此陷入僵持、甚至实现“划江而治”并达成停火协议都是有可能的。但倘若西方继续敦促乌军在其他方向重新发动进攻,那么恐怕谁也不知道俄乌冲突要打到猴年马月。

撤出赫尔松,俄军是溃败还是另有谋划?拜登冷嘲热讽,俄舆论沸腾

11月9日俄罗斯国防部下达一道命令,俄罗斯军队撤出赫尔松市转移至第聂伯河东岸,这一命令下达后便在俄罗斯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美国总统拜登也忍不住对此插了几句嘴,拜登表示,在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快要出来时俄罗斯却下达这一命令,说明普京很有趣也很会选时间。从拜登的表态可以感受出,这番言论无疑是在揶揄俄罗斯,虽然当前美国政界内部共和、民主两党相争,但美国在乌克兰的政策与立场根本不会改变。因此拜登认为,俄军从赫尔松市撤离无疑是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做出的妥协,这是美国的一种声音。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此事在俄罗斯国内及社交媒体上也引起轩然大波,俄罗斯网友们也敲击键盘,纷纷对两人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其中之一是前线总指挥苏罗维金,他号称“末日战将”却这样怂,让俄罗斯网友感到不满,网友认为苏罗维金应该在赫尔松市打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般的大仗并且死战不退。随后网友们又将矛头指向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直指绍伊古是“包工头”,俄乌冲突开战至今,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上种种“拉跨”表现,正是国防部干的好事,这也说明绍伊古不是一位称职的国防部长,应该趁早卷铺盖滚蛋。

首先,俄罗斯国防部下达命令要求俄军撤离赫尔松市转移至第聂伯河东岸,并不意味着放弃赫尔松市,也不意味着放弃了对乌东四州加入俄联邦的承诺。总体的认识是,此次命令并不是如此简单的一回事,俄罗斯国防部下达这道命令可能也出于多种考虑。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第一,从战役准备的角度而言,为了更好地为即将到来的赫尔松大战做好准备,俄罗斯军队做出有目的的收缩与重新集结,都是军事层面的尝试,而俄罗斯国防部下达的这道命令实际上并没有多大问题。众所周知的是,1947年中国中央公布十大军事原则,其中有一条原则便是“分兵发动群众,集中歼灭敌人”。只有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才能够形成拳头,进而形成重装出击的力量,在赫尔松大战即将打响之际,俄罗斯国防部做出这种军事部署的调整实在台正常不过。只是在俄罗斯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网络喷子”及“键盘侠”,因此纷纷指责俄罗斯后退,推测俄罗斯军队撤出赫尔松市则意味着俄罗斯放弃对赫尔松加入俄联邦的承诺。实际上,这真的是想多了,毕竟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这种言论的绝大多数网民都是纸上谈兵,而俄罗斯国防部下令部队从赫尔松撤离的原因只是战役战术层面的调整与部署。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第二,俄罗斯国防部的这道命令之所以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无疑是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俄乌双方或者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在舆论认证战上的又一次淋漓尽致的表现。对于目前俄乌局势到底发展到何种地步,俄乌双方交火的实际情况,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当前外界获得的一切信息通常由乌克兰国防部公布或由俄罗斯国防部释放,但大家都很清楚,在这场俄乌冲突中,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每次公布战损消息时都是朝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面有意识地释放信息。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信息里掺杂水分,真真假假地消息混杂其中,外界的人很难了解全貌,这也导致俄罗斯网友们一看到俄罗斯国防部下令撤退,就感觉到巨大反差。前面不断听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表示,俄罗斯军队在乌东四州消灭乌克兰军队,缴获了多少武器装备,俘虏了多少乌军士兵,结果现在出现180度大转弯,俄罗斯军队进行大撤退,俄罗斯网友们可谓是玩了一趟过山车。刺激是很刺激,但是也很憋屈,外界不明真相而且无法掌握全貌,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言要发泄出来,这也是俄罗斯国防部下令撤退后引起俄罗斯国内反弹的重要原因。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第三,俄罗斯国防部下令撤离赫尔松市并转移至第聂伯河东岸,根本不意味着放弃对赫尔松州的承诺。9月27日乌东四州经过公投宣布加入俄联邦,实际上俄罗斯已经在战略层面将自己逼到墙角,这也就意味着乌东四州绝对不能丢弃,无论是以后的和谈还是目前与乌克兰军队生死搏斗,乌东四州都已经成为俄联邦的领土。公投已经通过,还拥有民意基础,法律程序也已经批准,在全俄罗斯人都认为乌东四州已经变成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领土时,俄罗斯国防部没有胆子放弃整个赫尔松州乃至乌东四州。从这一角度而言,俄罗斯国防部的此次撤退命令,还是为了服务于整个乌东四州战争形势的总体部署要求,也就是前文提及的收缩战线、重新布置并准备大战。

其次,俄罗斯网友们对俄罗斯国防部的猛烈批判以及拜登对俄罗斯国防部撤退命令的揶揄都已经说明,目前的战争尤其是21世纪的战争与20世纪的一战、二战不同,在战争形态上也有很大变化。一战、二战时可以进行一城一池的争夺,在苏德战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时在苏德战场上,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基辅都经历过惨烈的争夺,经历残酷的肉搏与巷战后,经过一城一池的争夺最终才决定胜负。

俄军放弃赫尔松 俄军放弃赫尔松,根源在于实力不济,大国地位下跌难止颓势

目前俄罗斯军队与乌克兰军队的在乌东四州的攻防,实际上根本不用做到这一步,毕竟俄乌双方打到现在并没有进入全面战争状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打击也主要瞄准具有军事意义的战略指挥中心,乌克兰军队即使拥有“海马斯”火箭炮及自己的情报特工,但也没有渗透俄罗斯境内进行颠覆与自杀活动。这就已经说明,俄乌双方实际上也想有意识地控制这场战争的规模,将这场战争的烈度降低到各方都可以承受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上演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样惨烈的战争,基本上属于奢望,从这一角度而言,俄罗斯国防部的撤退以及乌克兰军队夺取赫尔松州的两个定居点,在军事行动上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总而言之,要想评价俄罗斯国防部的这道命令应记住一点,到现在为止,乌东四州依然掌握在俄罗斯手上。虽然乌克兰军队在某一方面或方向上占据主动权,但俄罗斯军队依然活跃在乌东四州,并掌握战略主导权,因此可以判定,此次俄罗斯国防部撤退的命令,更多的还是兵力上的重新集结与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