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大名鼎鼎的波西米亚,为何改名“捷克”?
斯拉夫和日耳曼两个民族在中欧地区交汇,德国和奥地利两个日耳曼国家以东大部分都是斯拉夫国家,两族宗教上也不一致,斯拉夫人以东正教为主,日耳曼人则信仰天主教或新教。
不过,属于斯拉夫民族的捷克却像楔子一样嵌入德国与奥地利这两个日耳曼国家之间,因而使捷克深受日耳曼文化的影响,与其他斯拉夫民族反而在历史上没有太多交集。
▲捷克正好位于日耳曼和斯拉夫民族分界线上
从1306年到1918年整整600年间,捷克被日耳曼(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及继任者统治着,并被称为“波西米亚王国”。虽然是斯拉夫人国家,波西米亚在帝国内的地位却很高。
布拉格曾经是整个帝国的首都,经济和文化非常繁荣,成为帝国第一大城市。不过,在1918年独立时,这些斯拉夫人却抛弃“波西米亚”,改用了“捷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捷克民族服装,带有明显的斯拉夫风格
一、多民族交汇点
今天的捷克共和国处在克尔科诺谢山、舒玛瓦山、喀尔巴阡山脉围成的盆地之中,由于这三座山脉不够高大险峻,从各个方向都可以很方便进入这片盆地,因而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的交汇点。
这里有史可查的最早居民是波希人,与高卢人同属蛮族凯尔特人,在凯尔特人北方的是北欧日耳曼人。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帝国向北扩张,凯尔特各部落被迫向西逃离大陆进入不列颠群岛。
▲捷克地形图,被三座山脉包围,但没能阻隔各民族进入
波希人虽然跟着其他部落一起逃离了家园,罗马人却仍然将此地命名为“Boihaemum”,意思是波希人的家园,这是“波西米亚”的最早来源。
罗马人进一步北上,意图征服另一蛮族日耳曼人,但寒冷的气候和日耳曼人的顽强都使帝国无功而返,反而被日耳曼人趁机南下冲击帝国的北方边境,在公元前1世纪占领了波西米亚。
▲凯尔特人最早在欧洲的分布
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日益衰落的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半,罗马人不得不雇佣日耳曼人来保卫帝国的边疆,可日耳曼雇佣军最后反客为主,在公元476年毁灭了西罗马帝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日耳曼部落进入帝国的原有疆域,波西米亚地区的日耳曼人也大幅度减少。
与此同时,发源于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也开始向南、向西迁移,他们是为了躲避被来自亚洲的强大游牧民族,渐渐散布到几乎整个东欧。一部分斯拉夫人占据了除了希腊以外的巴尔干半岛大部分,接受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始改信拜占庭教廷控制的基督教。
▲捷克人是最靠近西方的斯拉夫民族
还有一支斯拉夫人在6-7世纪进入到波西米亚,填补了日耳曼人留下的空白,他们的部落名称叫“Čechy”,音译就是“捷克”。捷克人与留在此地的日耳曼人相邻而居,慢慢受到日耳曼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跟着日耳曼人改信了属于罗马教廷的基督教。
没过多久,无险可守的波西米亚地区又遭到亚洲游牧民族阿瓦尔人的入侵。日耳曼商人萨摩将分散的捷克人联合起来,在623年建立萨摩公国,这是捷克人的第一个国家。真正完成驱赶阿瓦尔人任务的则是830年建立的大摩拉维亚公国。
▲大摩拉维亚公国的疆域,以捷克和斯洛伐克为核心
阿瓦尔人之后是另一个游牧民族马扎尔人,即匈牙利的前身。由于马扎尔人的入侵和挤压,大摩拉维亚公国仅存在了数十年,其下捷克人的普舍美斯公国转投同样信基督教的东法兰克王国,捷克人的东部邻居、另一支斯拉夫人—斯洛伐克人则被马扎尔人统治。
962年,东法兰克国王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后,自认为继承了罗马帝国,成为全新的“神圣罗马帝国”,并按罗马人的习惯将捷克称为“波西米亚”,一直延用了一千多年,“捷克”这个名字只在捷克人内部使用。
二、被奴役的捷克人
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由很多日耳曼人诸侯国组成的封建制国家,只有波西米亚是一个斯拉夫人为主的诸侯国,除了宗教外,民族、文化等各方面都与日耳曼人有很大不同。波西米亚的大部分贵族是日耳曼人,平民和一小部分贵族是捷克血统。
不过,波西米亚在帝国内部的地位一点也不低,因为波西米亚处于抵挡其他民族和异教徒的前线,还积极参与十字军东征,尤其是1158年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波西米亚倾力支持帝国皇帝,从而成为帝国的选帝侯之一。
▲支持皇帝参加十字军东征,使波西米亚备受皇帝青睐
选帝侯,顾名思义是选举皇帝的诸侯。神圣罗马帝国较多保留了日耳曼人部落时期的习俗,皇帝由几位最大的贵族选举产生而不是世袭。能成为选帝侯,意味着这个斯拉夫诸侯国的地位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日耳曼诸侯国。
归属神圣罗马帝国后,日耳曼文化进一步深入影响到这个国家,帝国内部的日耳曼人渐渐演变成德意志民族,德语与捷克语一样成为波西米亚的官方语言,上流社会主要通用德语,城市里的捷克人也广泛学习使用德语。
▲硬币上的七个选帝侯,波西米亚国王是其中之一
11世纪中期,罗马教廷与拜占庭教廷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后,波西米亚坚定地站在天主教一边,与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分道扬镳。天主教会特意将布拉格教区升格为教廷直属,抬高了波西米亚的宗教地位。
1306年,波西米亚国王被刺杀,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王位,普舍美斯家族至此断绝,帝国皇帝趁机封自己的儿子为波西米亚国王。此时的皇帝属于卢森堡家族,后来被哈布斯堡家族接替。
▲作为帝国的首都,布拉格充满各种民族风格的建筑
1453年,哈布斯堡家族正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后,波西米亚和奥地利一样成为哈布斯堡的核心统治区。为了扩大对北德意志地区的影响,皇帝一度把首都从维也纳迁至更靠近北德意志的布拉格,使波西米亚成为帝国的中心。
波西米亚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在此期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布拉格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城市,大批捷克人出任帝国官员,捷克语或称波西米亚语也随之成为帝国通用语言之一。
▲波西米亚风情曾经在中世纪风靡整个欧洲
14-15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及中西欧的日耳曼民族,一边鄙视着信仰东正教、被蒙古和奥斯曼统治过的斯拉夫人,一边却推崇带有斯拉夫色彩的波西米亚文化,也算是一个欧洲历史上很独特的现象。
然而,波西米亚王国地位高,并不等于捷克人的地位也高,统治这个王国的大部分贵族原本就是日耳曼人,现在应该叫德意志人了,他们与捷克人之间更像是殖民者与土著的关系。
▲神圣罗马帝国是一盘散沙,邦国多达上百个
更让捷克人气愤的是,帝国其他地区的德意志贵族们经常来这里攫取土地、森林和矿山等等,德意志平民也把捷克人视为低等民族,在贵族的纵容下频频挤占捷克人的优质耕地和财产。
相对来说,这是捷克人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黄金时期,捷克人逐渐接受了“波西米亚”这个名字,对强大而又富裕的帝国颇有认同感。但是,两场暴风骤雨般的宗教战争很快会将这副看似美好的幻象撕得粉碎。
三、捷克人的反抗
第一场宗教战争是在15世纪前期,捷克人为了反抗天主教会的沉重剥削,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却遭到血腥镇压,引发了长达14年的胡斯战争。
世俗的王公贵族与天主教会一起镇压胡斯派,而捷克平民和领主并肩作战,共同抵抗被德意志民族把持的教会和领主们,捷克民族意志开始变得强烈起来。
▲弱小的捷克人抵抗全欧洲骑士14年,是捷克历史上最辉煌的战绩
胡斯战争虽然失败了,胡斯派也被皇帝和教会宣布为非法,但仍然在捷克人当中偷偷传播。15世纪末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与胡斯教派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很快得到捷克人的认可,大部分捷克人改信新教,受哈布斯堡影响较深的德意志人和部分捷克人坚持天主教。
1526年,哈布斯堡的斐迪南一世继任皇帝和波西米亚国王,他命令所有人必须信仰天主教,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要在宗教和文化上完全剥夺捷克人的自由。
▲欧洲人将三十年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都被卷入
1618年,捷克人再一次因为宗教发动武装起义,点燃了遍及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所有欧洲强国都参与其中,支持天主教或新教一方。这是捷克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欧洲历史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这场战争大大削弱了哈布斯堡,不得不承认新教在波西米亚的合法地位。但是,捷克人遭受的剥削和压迫并没有减轻,70%以上的劳动所得都要交给德意志贵族和天主教会,“波西米亚”这个日耳曼名称越来越受到捷克人的痛恨。
四、抛弃“波西米亚”
哈布斯堡特别擅长用联姻方式扩大自己的领地,在1526年把匈牙利收进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臣服于匈牙利的斯洛伐克人也同时成为帝国臣民,与捷克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哈布斯堡治下的帝国注定是松散的,德意志人虽然最多,但大部分属于北德意志各邦国,拥有较大自主权。随着普鲁士的崛起,哈布斯堡在北德意志的权威被进一步削弱。
▲今天瑞士境内的鹰堡,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初起源地
哈布斯堡在19世纪初惨败于拿破仑,被迫在1806年宣布废除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个延续了800多年的古老帝国彻底瓦解。哈布斯堡的统治范围仅限于奥地利等南德意志,以及匈牙利、波西米亚等附庸国,成为奥地利帝国。
在这个缩水的帝国里,德意志人虽然最多,但只有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匈牙利人比德意志人略少,捷克人大约是德意志人的一半左右。这样一来,波西米亚的地位得到更加上升,被哈布斯堡列为重点建设对象,大力发展新兴工商业,对捷克文化的压制也有所放松。
▲红色和黄色区域都曾是哈布斯堡统治区域,欧洲最强大的家族
利用这个机会,捷克人形成自己的知识阶层和资产阶级力量,并接受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洗礼,提出要寻求捷克民族解放和独立。他们通过武力斗争和议会选举,赢得了相当一部分自治权利。
1866年,奥地利帝国又输掉普奥战争,为了防止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趁机独立,宣布与匈牙利组成二元的奥匈帝国。哈布斯堡还将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并称“捷克斯洛伐克”,加大斯拉夫人的权重,以平衡匈牙利人的势力。
▲奥匈帝国是一个奇葩,表明哈布斯堡已接近崩溃
捷克人远比匈牙利弱小,也不奢望与德意志民族平起平坐,民族独立才是他们的目标。在布拉格的大学里,捷克语的地位已经超过德语,古代捷克文化被广泛发掘出来并得到大力宣扬,德意志血统的贵族和官员被看作趴在捷克肌体上吸血的寄生虫。
1914年,奥匈帝国与德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与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爆发了一次大战,很多捷克人被奥匈帝国强制征兵,他们无法直接拒绝,只好在暗地里反抗,进一步加剧了帝国军队的低效和懒散。
▲最伟大的捷克文学作品之一《好兵帅克》反映的正是奥匈帝国时期捷克人与德意志人的关系
1918年战争结束,同盟国失败,奥匈帝国彻底瓦解,哈布斯堡流亡海外失去所有统治权,德意志人主体的奥地利成立共和国,捷克、匈牙利等民族纷纷独立。
在捷克人看来,“波西米亚”是日耳曼人起的名字,象征着上千年的被奴役历史,新生的捷克人国家要与奥地利及哈布斯堡彻底切断联系,绝不应该继续使用。所以,只有“捷克”才能代表本民族,新的国名自然也要用“捷克”。
▲捷克与斯洛伐克的面积差不多,人口却差好几倍,埋下今天各自独立的种子
1918年10月,捷克人与兄弟民族斯洛伐克人联合组成“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就这样,“波西米亚”一词永远被抛弃了,捷克人终于用本民族的名字来定义自己的国家。
五、摆脱日耳曼
国名改起来容易,要想摆脱德意志人的影响却很难,原先的宗主国奥地利已经极度弱化不再构成威胁,北方新成长起来的德国则是一个更富有侵略性的国家。纳粹上台后,不但吞并奥地利,还把扩张目标对准捷克境内的苏台德地区。
经历哈布斯堡近千年的统治后,各民族混居现象在原帝国内部非常普遍,苏台德地区居住着大约三百万德意志人。纳粹以此为借口,向捷克索要苏台德地区。
▲各民族混居造成了苏台德问题,导致捷克亡国
1938年9月,英法等国对纳粹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强逼捷克同意割让苏台德地区,这就是著名的“慕尼黑阴谋”。但是,苏台德地区并没能满足纳粹的胃口,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在次年3月被纳粹吞并,再一次沦为日耳曼人的附庸。
二战胜利后,捷克斯洛伐克复国,收回苏台德地区,全国境内的德意志民族基本都迁回德国,并与匈牙利等国家进行了民族交换,使民族成分大为简化。1993年,捷克与斯洛伐克和平分手,捷克终于成为一个较为纯粹的捷克人国家,比例达到94%以上。
▲1993年元旦,捷克与斯洛伐克和平分手
虽然已经摆脱了“波西米亚”这个名字,但捷克依然跟俄罗斯等斯拉夫兄弟有很大差异,如今的捷克是一个公认的发达国家,是北约和欧盟的成员国,被视为西方世界一员。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除了地理条件外,跟受到日耳曼文化上千年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
长期作者|霈霖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斯拉夫人的国家波西米亚,被德意志人长期统治?咋回事?
晋级成为王国之后,波希米亚再接再厉,于12世纪中叶参加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率领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157年,腓特烈一世正式将“神圣”两个字加入帝国名称,神圣罗马帝国这个称呼以官方形式予以固化。那么手握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大功的波希米亚王国,就成了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故事发生到这里,原本还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正剧剧本。
然而,我们都忽略了,原本波希米亚人也忽略了,他们本来就是西斯拉夫人的国家,如今却天天和一帮日耳曼蛮子们混在一起。这样的结合,果真就幸福美满吗?
我们从根子上来讲。
我们知道,法兰克人的封建化是依靠了教会土地制,罗马隶农制,外加上蛮族原始公有制。三种作用力综合效应,最终产生了早期的西欧封建制。法兰克人东扩之后,他一方面需要利用军事压力占据大量领土,另一方面为了方便统治,就必须要强推封建化。那么这个封建化,跟当初法兰克人在他们的龙兴之地是完全不同的。
当初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已经是一个基本上文明化的区域了,通俗拉丁语也一直传承到现在,形成了今天的法语。然而,在莱茵河以东的前蛮族区域,法兰克人虽然可以靠军事优势占据这一地区,但原有地盘上的蛮族们如何封建化呢?别说封建化了,文明化怎么办?
所以,法兰克贵族的东征,就必然要依靠原有德意志贵族的力量进行有效行政,最起码在最开始是必须要这么干的。其次,单靠军事和政治手段并不完美,依然要结合天主教会的力量进行东扩。所以,不同于高卢地区的封建化,德意志地区的封建化,依靠法兰克贵族政治外加德意志贵族分权,最后再辅以天主教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原始公有制,部落民主制,德意志贵族地头蛇做派,都被相对比较完美地继承了下来。尤其是对比原高卢地区的西法兰克王国,更是如此。
法兰克贵族,德意志地头蛇,天主教教会三者力量交互作用,最终决定东法兰克王国以及此后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走向。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德意志人民的民主土壤有多么深厚,民主传统有多么悠久。从东法兰克王国开始消化德意志地区,一直到神圣罗马帝国最后形成一堆松散的小邦国政治联合体,这是各个政治派别互相角力的最优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妥协到没有退路的妥协。
当东法兰克人,或者说德意志人的东扩到了波希米亚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一个既然不同的升级版本。
波希米亚人的基本盘是西斯拉夫人,无论从种族还是语言上,都属于跟日耳曼人迥异的一个群体。而且早期波希米亚或者说大摩拉维亚,是东罗马帝国基督教会的传教地盘,还没有轮的上罗马教皇的天主教说了算。
而且关键是,比起早期德意志人的部落形态为主,波希米亚地肥水美,早早就沐浴了文明的曙光。波希米亚的半封闭式的地理形态,相对比较稠密的人口保有量,这些都是西边的日耳曼部落所无法比拟的。
即便是武功赫赫的奥托一世征服波希米亚,他也没有办法直接将这样一块土地,使用之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封建化和日耳曼化。人类历史上,无数次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征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落后文明的融入甚至消失为代价。即便是想跳出这个死循环,往往也需要落后文明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况且杀人屠城,赤地千里,这事一时之间对谁都没好处。这一点,有时候并不以蛮族本身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所以,奥托一世默认波希米亚是一个公国,并且希望能够让波希米亚保留原来“公爵”的情况下加入德意志民族联合体,其实是一种权且之计。这种计划是先把波希米亚纳为附庸国,之后再慢慢封建化,慢慢日耳曼化,那么再此之前,可以让波希米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状态。只要波希米亚承认奥托一世的宗主地位,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这又有何不可呢?
而从波希米亚人的角度来讲,同奥托一世为代表的德意志诸邦撕破脸,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而如果以加盟合伙的方式加入一个貌似强大的日耳曼人政治联合体,倒也不失为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一个明哲保身之举。况且,日耳曼人在德意志地区本来就是极为松散的联盟,相互之间都还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与其说是一个王国或者帝国,倒不如说是一个德意志诸邦加盟公司。更况且,波希米亚此时普舍美斯王朝这个招牌还在,波希米亚人没有损失什么,反而为自己赢得背后一个强大的祖国。无论波希米亚贵族或者人民,对这件事情都持乐观其成的态度。
当然,此后波希米亚由公国变王国,并且在德意志这个唬人名头的隐蔽之下,波希米亚也动不动向东向南开疆拓土。足可见波希米亚人加盟德意志诸邦的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真正尴尬的事情,发生在公元1306年。
这一年,普舍美斯王朝的末代国王瓦茨拉夫三世(Wenceslaus III)在准备起兵攻打波兰争夺王位之前(后文还会讲),遇刺身亡。这一年的国王,只有十六岁。如此小的岁数,还没有来得及生出自己的后代,等于是普舍美斯王朝就绝嗣了。他这一绝嗣不要紧,波希米亚的皇位继承权就成了虚位以待,各方势力都想把手伸进波希米亚。
经过一系列的夺位战争之后,来自于卢森堡家族(House of Luxembourg)的“瞎子约翰”(John the Blind )成为新的波希米亚国王。卢森堡家族在公元1308年拿到了德意志国王的王位,开创了德意志王国的卢森堡王朝时代。瞎子约翰所仰仗的是自己的家族势力,以及来自于德意志民族在背后的强大支持。而从法理上来说,卢森堡家族则依靠强娶了瓦茨拉夫三世14岁的妹妹伊丽莎白(Elisabeth),从而获得了千金难买的外戚身份得已窃取大位。
波希米亚王国依然还在,但卢森堡王朝完成了改朝换代。
分明是个西斯拉夫人为主体国家,偏偏迎来了一个德意志贵族做自己的老大。那么如此一来,我们倒是想问问,波希米亚人你尴尬不尴尬?
其实我们都多虑了,当时的波希米亚人,未必是这么想的。
我们总是觉得,中世纪的欧洲十分民主,不仅国王的人选可以投票,可以罢免。甚至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也可以从选帝侯这样的皇帝候选人中票选产生。
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我们前文已经分析过了,中世纪欧洲的所谓民主,实际上是原始部落公有制的一种中古政治体现。即便是上溯到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时期,元老院的设置也只是欧洲上古时代军事民主制的一种传承而已。在这个其中,充斥的依然是政治阴谋,军事政变,尔虞我诈,杀人如麻。和中国的历史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反而是因为王权与教权相剥离,古代欧洲的政治版图与政治角力更加复杂了。
波希米亚的国王轮转,到了德意志贵族瞎子约翰手中。
下层老百姓根本就不尴尬,非但不尴尬可能还双手欢迎。因为新王上任,如果大赦天下,岂不是又能得到一些好处?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在用封建契约制建立的中世纪欧洲政治土壤上,压根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当时不仅是在波希米亚,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是国王是谁无所谓,甚至是外国人都无所谓。比如在同时期,匈牙利王国的阿帕德王朝(Arpad Dynasty)绝嗣,后来就是由外国人出任国王,并且一直延续到了近代。我们的波希米亚末代国王瓦茨拉夫三世,其实在死前就已经兼任过匈牙利国王,甚至是波兰国王。
于是,由卢森堡王朝开始,波希米亚的上层就被置换成了德意志人。而广大的下层尤其是农民阶层,依然是操着一口流利斯拉夫语的波希米亚农民。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语言上的双轨制。德意志贵族占据了整个官场,同时引领了波希米亚贵族德意志化的潮流,并且还不断对波希米亚的几个大城市引入德意志移民。于是就造成了波希米亚的大城市统统流行说德意志语言,而下层贫苦农民则是说斯拉夫语。
波希米亚王国,也就越来越朝着当初奥托一世所构想的方向发展。
当然反过来说,就整个神圣罗马帝国而言,他也乐得接受一个物华天宝,五谷丰登,人畜无害且已经慢慢德意志化的波希米亚。
波西米亚面积不大,为何能成为奥匈帝国的“心脏”?
文/寂寞的红酒
波西米亚,位于欧洲中部,主要在现在的捷克共和国境内,一战前曾是奥匈帝国的核心地区。波西米亚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工业发达,经济富裕,被誉为奥匈帝国的“心脏”,整个奥匈帝国的重工业几乎全都集中在波西米亚,波西米亚的发展水平和英法差不多,当时一个波西米亚能顶的上一个日本。那么为何波西米亚会如此厉害?
第一,波西米亚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地处欧洲中部,是连接欧洲各地的枢纽,交通便利,贸易发达,历史上一直非常富裕。当时欧洲主要国家的商品进入中欧或者中欧产品出口到欧洲其他地方,几乎都要经过波西米亚,所以波西米亚经济基础非常好,实力很强。在神罗时代,神罗内部诸侯遍地,不过大部分都只是公国、伯国之类的,而波西米亚却是王国,是选帝侯国家,王公贵族有可能担任神罗的皇帝。波西米亚在近代的崛起,正是建立在其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
第二,波西米亚具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具备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欧洲为数不多的煤铁资源俱丰富的地区之一。当德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波西米亚的工业化也开始起步。由于靠近德国的西里西亚和萨克森工业区,所以波西米亚能够轻松的获得来自德国的资本和技术,很多德国资本家和企业跑到波西米亚设厂,造成了波西米亚工业的飞速发展。此外,大量法国资本也涌入了波西米亚,为波西米亚的崛起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波西米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19世纪初人口就有400多万,是奥匈帝国境内人口最多、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具有奥匈帝国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此外,波西米亚近半人口是日耳曼人,剩下的一半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也都已经高度日耳曼化,特别是苏台德地区几乎全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地区都非常厉害,波西米亚自然也不例外。
第四,波西米亚是一个高度日耳曼化的地区,和在奥匈帝国中占有支配地位的奥地利非常亲近,奥地利人认为波西米亚是和他们一样值得信赖的地区,所以对波西米亚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奥匈帝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几乎都放在了波西米亚,著名的斯柯达兵工厂就在波西米亚。斯柯达兵工厂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军工企业,一个斯柯达就足以支撑起整个奥匈帝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力量。如果抗战时中国有一个波西米亚,哪怕是一个斯柯达,也未必会怕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