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哺乳期揭秘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星际巨婴房
「一起读科普杂志」宇宙巨婴:最初的超级黑洞
宇宙巨婴:最初的超级黑洞
天文学家一直有个疑问,那些非常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是怎样在宇宙诞生不久就长到这么大的?
撰文 普里亚姆瓦达·纳塔拉詹
翻译 董艳婷 冯叶 审校 苟利军
让我们想象一下宇宙的婴儿时代。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时空起源于最初的大爆炸。宇宙从一个炽热、致密的奇点开始膨胀冷却,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恒星和星系才开始遍布于天空之中。直到大爆炸后的38万年,原子才能够聚在一起,让整个宇宙充满了主要成分是氢的气体。在宇宙的年龄到了几亿年的时候,那些气体聚集,形成了最早的恒星。恒星总是成群形成,聚集在一起,因而产生了星系。最古老的星系出现在宇宙诞生4亿年后,到现在已经有130多亿岁。让科学家惊讶的是,他们发现另一类天体——类星体,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
类星体极为明亮,驱动它们的是气体落向超大质量黑洞时释放出的能量。它们是宇宙中最亮的一类天体,即便身处最遥远的宇宙边缘也可以被我们看到。最遥远的类星体也是最古老的,它们中诞生最早的那几个,成了让科学家困惑的一个谜。
这些类星体在那么遥远的距离上都能被看见,说明它们一定是由质量相当于10亿个太阳的黑洞提供能量的。然而,传统的黑洞形成和成长理论却认为,大到足以驱动这些类星体的黑洞是无法在10亿年之内形成的。不过,从2001年开始,天文学家利用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找到了一些出现在宇宙更早期的类星体。根据2017年12月公布的研究结果,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古老、最遥远的类星体在大爆炸后6.9亿年 就已经存在了。换句话说,宇宙历史似乎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这样的类星体。
许多天文学家认为,第一批黑洞——种子黑洞是第一代恒星的遗迹,也就是恒星经过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尸体。然而,这些恒星遗迹的质量应该不会高于几百个太阳。很难想象,驱动第一批类星体的黑洞是由这么小的种子成长来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十年前,我和一些同事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认为那些大到足以解释第一批类星体的种子黑洞,可能并不是随着恒星的诞生与死亡而形成的,相反,它们是由气体直接形成的 。我们称之为直接坍塌黑洞 (DCBH)。在合适的环境下,DCBH可能在大爆炸之后的几亿年内就诞生,质量可达太阳的10⒋或10⒌倍。有了这么大的起始质量,它们很容易长到10⒐或10⒑倍太阳质量,从而产生那些困扰天文学家近二十年的远古类星体。
问题是,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发生过。幸运的是,在詹姆斯·韦伯望远镜(JWST)于2019年发射升空后,我们应该就能找到答案。
第一批黑洞种子
黑洞是充满谜团的天体,它的引力强大到可以扭曲时空,以至于光都无法从中逃脱。直到天文学家探测到了类星体,看到了物质落入黑洞时发出的光 ,我们才确认黑洞是真实存在的,而不仅仅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数学玩具。
天文学家认为,大多数黑洞都是大质量恒星(大于10倍太阳质量)耗尽核燃料后冷却,并因此收缩而形成的。最终,引力贏得胜利,导致恒星坍缩,点燃了一次灾难性的超新星爆发,留下了一个黑洞。天文学家通常认为,大部分驱动第一批类星体的黑洞也是这样形成的。它们可能诞生于宇宙中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的死亡。星族Ⅲ恒星是在大爆炸后约两亿年时,由原初气体冷却碎裂形成的。它们的质量可能要比宇宙后期诞生的恒星大得多,这就意味着它们死亡后可能会留下质量相当于几百个太阳的黑洞。这些恒星也可能形成于致密的星团中,所以它们死亡时产生的黑洞可能会并,形成几千个太阳质量的黑洞。然而,即使这样大的黑洞,质量也还远不足以驱动远古类星体。
也有理论提出,在宇宙更早期可能出现所谓的原初黑洞。当时,时空可能经历了一种被称为暴胀的指数式膨胀过程。原初黑洞可能由宇宙中的微小密度涨落合并而来,然后随着宇宙膨胀而增长。然而这些种子的质量只有太阳的10-100倍,存在与星族Ⅲ恒星遗迹相同的问题。
要解释第一批类星体,这两种黑洞种子形成理论面临着同一个问题:种子需要在宇宙最初10亿年内极快地生长,从而创造出最早的类星体。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关于黑洞演化的知识告诉我们,这种图景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为什么必须要反对巨婴论?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驽马 崔贯利
小明语录:
拉康把精神分析的优先权给了语言,是因为语言反映着社会阶级的构成,而家族中的等级结构会在孩子的无意识中构成驱力。
心理学这些年最重要的一项研究就是人的大脑认知空间。
为什么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巨婴论?
“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一词最早名为“东方病夫”,出自上海《字林西报》(英国人主办的英文报纸)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的一篇文章,作者为英国人。当时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并题为“东亚病夫”。
这个词被发明出来,并且给中国人贴上标签,这就是西方人一百多年前对中国人的认知空间战。
鲁迅为什么有段时间抑郁很严重?
就是因为他看不到希望。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开始革命了,这个时候鲁迅才感到有希望了。
为了洗刷这个词,我们用了一百多年。
而且还是在牺牲了无数人的基础上。
为什么抗美援朝的重要性这么大,就是为了洗刷这个词。 这是中国人首次对这个词进行的认知空间反击。
1956年
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毛泽东在《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提出:“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
郭沫若《全运会闭幕》诗:“中华儿女今舒畅,‘东亚病夫’已健康。”
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原创电影《精武门》上映,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引得数亿中国人热血沸腾。
李小龙电影中最经典的词语: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
这就是李小龙最了不起的地方。
但直至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凭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摘下第一金,才正式击碎“东亚病夫”的称号。
但是这个词很不幸的是,到了几年前又被一个心理网红武志红用“ 中国人都是巨婴” 悄悄地替代了。
这个词出来之后,有一次我们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开会时,一位专家非常敏锐地指出,说中国人都是巨婴,就是一百年前的东亚病夫的再版。
因为这种说全中国人都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这样疾病式的贴标签方法,它最大的危害性在于它会导致很多无知的人去认同。
大家都知道,在心理学里面给你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 有多么可怕。
因为一旦你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你想撕掉它是非常非常难的。
一旦你被别人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特别是当你又认同这个负面的标签,你就会渐渐的成为这个负面标签所说的样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面叫做认同。
所以,现在再想打这场对中国人贴负面标签的认知空间战,又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才能洗刷的掉这个标签对中国人的负面影响。
更可怕的是
更可怕的是, 越来越多无知的大众认同这个词之后,当你想要打这场仗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在战斗,还没有人和你一起打,这就更可怕了。
因为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他的这个词 ,大家现在明白认知空间战有多可怕吧!
我们这个账号当年应邀进行心理学科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件事情。
本来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有大量的线下心理学的工作,并没有什么时间来做这样的自媒体。
但是为了唤醒大众,一起来打这场认知空间战 ,我们不得不挤出时间来发出声音。
因为如果没有人发出声音,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认同这个标签,这场仗就会越来越难打。
《聚英国》
为了打这场仗,我们还专门针对巨婴论出了一本书《聚英国》 。(希望有更多的已经觉醒了的同胞跟我们一起加入我们的战队,来打这场认知空间战。)
【内容简介】
马克斯韦伯说:“一国之落后不在于民众落后而是精英落后,精英落后的标志就是整天高喊民众落后。”
所以有些人跪久了,说中国人是“巨婴”,我感到好笑。试问,从20世纪初任人宰割,到现在能跟列强坐在一张谈判桌上,这个地球上只有中国做到了。
但残酷的谈判桌子上能容许一个婴儿的出现吗?
巨婴论的本质,是对自我的不认同,泛化为对自己所属的家族、文化、国家的不认同。
小明语录:
孩子不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就不可能知道面对的世界残酷性,就不会产生与社会现实有关的责任和动力。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