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美女杀人犯,是如何靠女权小作文脱罪的?
如果你去外地辛辛苦苦打工16年,可有一天突然发现,你的老婆不仅给你戴帽子,还把你省吃俭用存的钱都转给奸夫,你会不会觉得天都塌了。
而江西人陈显志,就遇上了这种糟心事。
更可怕的是,他辛苦养了16年的3个孩子,没有一个是他亲生的,而且在他老婆的挑唆下把他当做仇人。
不仅如此,他的老婆还和奸夫去他家里放火,把陈显志的老母亲吓得不得安生。
46岁的中年男人,老婆没了,钱没了,青春不再,连孩子也全都是假的、还看他跟仇人一样。
这些经历但凡遇到一个,都能把很多人打击得一辈子爬不起来,可陈显志一个不落,居然全都赶上了。
气愤之下,陈显志开了直播,不断在网上讲述自己的悲惨经历,想借助舆论帮自己讨回公道。
可大家替陈显志琢磨了下发现,就算是这种完全占理的情况,他的处境也非常不容乐观。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婚姻法》说女方拥有完全的生育权,也就是说,她完全可以在婚内拒绝给你生孩子,甚至跟别人生孩子。
其次,不管女方有没有出轨,只要你们领了证,她依然有权分你的财产。
更糟心的是,因为女方没有实际支付能力,所以法律实际上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什么?你说你给了巨额彩礼?不好意思,收彩礼≠她同意,你以为结婚必须包含的那些“权利”,彩礼和结婚证一个都保障不了。
网友给出了一个话糙理不糙的总结,火遍全网。
在舆论层面,在这样的逆风局下,居然还有人敢强行洗地。
湖南某媒体在微博说,抛开女方出轨、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生育诈骗不谈,陈显志之所以会这么倒霉,是因为他家重男轻女,他在发现老婆出轨后居然敢打人。
因为他坚持讨回公道,现在女方和三个孩子都没法抬头做人了,真是大逆不道!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说明我们的婚姻乃至整个社会观念变成了这样一个情况:
本来大家约好要一起排队,可队伍慢慢出现一小撮插队的人,随着这些人插队成功,整个队伍已经有越来越多人不排队了。
在这个环境下,老老实实排队的人吃亏,花样设法插队的人就能不停地占便宜。
有一部叫做《芝加哥》的老电影。这是一部歌舞片,开场三分钟,就是背着丈夫偷情还激情杀人的大戏,然而,这段戏,仅仅只是这一部电影里平平无奇的一个桥段而已。
整个故事包含了出轨、激情杀人、双女主喋血复仇、骗老公帮忙顶罪、利用弱势群体身份操纵舆论、掌控司法等等领先版本的神奇操作。
这部电影不仅歌舞个个顶级,细节也非常到位,并不只是单纯的爽片,而是借着一个案子,把整个美国社会从看客到媒体到律师到司法体系都讽刺了一遍,商业性和艺术性兼具。
电影上映后,横扫了当年的奥斯卡,拿下六项大奖。
电影是2002年的,但故事原版流传了很久,多年前就在百老汇演出了,如果从百老汇算起,这故事都快有一百年了,但一直到今天,这电影里的诸多情节依然能让观众感觉无比真实。
话不多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部近二十年来都少有的顶级歌舞片——《芝加哥》。
1
故事开场是一家剧院,大家在焦急地等待大明星的到来。
在经理的催促声中,最受人追捧的舞女薇玛急匆匆地赶到剧院,准备登台。
经理连忙发问:你这个节目是和妹妹双人表演,她人呢?结果薇玛表示,她病了来不了了,放心,这个节目姐一个人就能carry。
然而,一进化妆室,刚刚还强装镇定的薇玛,开始手忙脚乱地洗掉手上的血迹,处理手枪。
薇玛的妹妹不是生病了,而是因为和姐夫偷情,被薇玛捉奸在床。薇玛一怒之下把妹妹和老公一起嘎了。
干完这么大的事,薇玛还迅速换好了衣服上台,一个人照样把双人舞演下去了,风情万种。
就在薇玛一边跳舞的时候,台下有一个聚精会神盯着她看的女孩,她是女主角萝克西 。
她非常羡慕舞台上的薇玛,羡慕到一直在脑补自己代替了薇玛上台表演,倾倒全座。
台上台下两个人,一个红透半边天,一个还默默无闻,但其实是一体两面。
这时候,一个男人跟萝克西打招呼,叫她回家。
这个人是萝克西的情夫弗雷德 。萝克西很纳闷,我还没见过你那个做演艺经纪人的朋友呢?男人一边说会见到的,一边手脚很不老实,一看就是个老海王了。
弗雷德急匆匆拉着萝克西就要回公寓打扑克。
电影在这里用了个蒙太奇,把萝克西激情的桥段和舞台上薇玛的舞蹈交叉剪辑,甚至把男人和萝克西的喘息声都用来踩点表达人物性格。
离谱的是,萝克西在激情的间隙,都不是让男人喊她的名字,而是叫她明星。可见萝克西想红已经想疯了。
就在薇玛的舞蹈结束时,警察也赶到了现场,当场把薇玛抓走。
萝克西在床上的明星梦也做得不大顺利,扑克打完后,她又问起那个经纪人的事。
但弗雷德提上裤子说话就是硬气,“什么经纪人,我根本就不认识他,那天我只是恰好去收账而已”。
我要不那样说,怎么跟你上床?到萝克西杀人。
萝克西瞬间破防。
开篇两个血案,这还不是最炸裂的。
镜头一转,警察到了现场,回答警察问题的居然是萝克西的丈夫。
丈夫说,这个人是我杀的,跟萝克西没关系。当时我刚回到家,就看见这个人爬窗户,明显是入室抢劫,我这属于正当防卫,前段时间不是有个判例吗?击毙劫匪无罪。
就在丈夫试图顶包的时候,又插入了一段歌舞,萝克西在舞台中心,无不炫耀地唱着,她有一个多么多么爱她的丈夫,简直就是一条忠犬,无论我做什么,无论我是对是错,他总是会包容我,就算要为了我对抗全世界,他也在所不惜。
搞笑的是,这里萝克西的歌词全程都在唱她的丈夫为她付出了多少,却没有一句是她为她丈夫做了多少的,甚至还讽刺她的丈夫不聪明。
结果她歌词还没唱完,就在探长说出死者的名字“弗雷德”后,丈夫下意识说了一句:
“弗雷德,他怎么会是劫匪呢?我老婆认识他,我们跟他买过家具的,还打了九折呢。”
丈夫立马想明白了,老婆让自己顶包是另有隐情,都不需要探长审问,他自己全招了。
这下萝克西也不说丈夫好了,也不说他忠诚了,瞬间变成泼妇骂街模式。
丈夫道心破碎,交待完萝克西怎么让他顶包以后还疯狂吐槽,我每天在外面工作14个小时养活这个家,她居然背着我偷人?这个烂货。
都到这份上了,萝克西居然还有脸倒打一耙,说丈夫不忠诚。还立马对探长说,你听我狡辩,是他要来我们家抢劫我才开枪的。
探长都无语了,啊对对对,从上个月开始,这人每周来抢劫你三次。
开篇这几分钟的剧情就已经非常精彩了,而且,电影故事是有现实原型的,也很符合美国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的背景。
那时正是美国工业化进程的黄金时代,芝加哥的工厂急缺劳动力,许多周边农村的女性进了城找工作,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让不少人希望留下来。
然而,村里的老一辈认为,年轻人在城里赚了钱,还是应该回老家生小孩,农耕时代的传统观念和工业时代的理念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对于大多数社会底层而言,靠自己的实力留在大城市难度太大。
当时还没有钢丝球的花语是隐忍和富贵这种梗,男人们只能像这个丈夫一样,累死累活拼命工作,一天14个小时,维持一个家的开销。
可这么辛苦太劳累了,有些女性就想着走捷径,找个城里男人嫁了,叔叔我不想努力了,直接一步到位实现阶层跨越,或者当个大明星。
萝克西在电影里对当明星的近乎病态的渴望,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电影里交代过,萝克西的歌舞才华其实非常一般,但不妨碍她想得美啊。
薇玛在舞台上唱的曲子内容,讲的就是一个美女游走在高档的俱乐部,靠自己的美貌成为万众瞩目的交际花,把男人们玩得团团转的,本身就是对两个女主角后续命运的一个隐喻。
薇玛在台上的造型,叫“飞来波女郎” ,很有时代特色。
按照美国当时的传统观念,一个贤惠乖巧的女人,应该留长发,穿收腰束胸。
但束胸这个东西对人身体的折磨程度和裹脚有的一拼,《乱世佳人》里就有一幕斯嘉丽被仆人伺候束胸的桥段,隔着屏幕你都能感觉到窒息。
在工业时代,随着女性进城挣钱后,许多传统的封建糟粕理所应当遭到了抨击。
“飞来波”打扮的鼻祖说,女人打扮不是为了取悦男人,而是要解放自己的身体,传统礼服不好,我们要低胸紧身短裙配黑丝。
除了穿搭外,一个合格的“飞来波女郎”必须像薇玛歌词唱的那样,逛夜店、抽烟、和陌生男人在酒吧里跳舞、调情。故意用标新立异的行为象征自己对传统观念的反抗。
没多久这套打扮就在各大夜店火了,但火了之后大多数人的观感,根本和“反抗”这个原始动机无关了,因为他们真的就只是LSP想看更多充满性暗示的衣服而已。
电影里,当萝克西和弗雷德手拉手狂奔穿过街道时,两个人在这座庞大的城市里显得非常渺小,个体像一个沙粒在时代大背景下充满了无奈。
对萝克西来说,她和自己在厂里996当牛马的丈夫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价值观上就合不到一处。
他的丈夫肯定不会支持她穿着暴露的服装去舞台上表演,让其他男人看自己老婆大劈叉、小劈跨,老汉推车倒挂蜡。萝克西和丈夫的矛盾是一定会爆发的,不是今天也是明天。
萝克西进监狱了,情节严重,十有八九要绞刑了。
但是,在监狱里,萝克西碰到了监狱大姐头莫顿 。
莫顿一上来就和萝克西套近乎,满嘴我会罩着你的blabla。其实潜台词不过是——得加钱。
这里莫顿出场的歌舞有一个细节,莫顿从胸前抽出了一条绿色丝巾,丝巾暗喻的是美元,说明莫顿就是监狱加钱哥,认钱不认人。后面的歌舞桥段里还会多次出现这种隐喻用的丝巾。
萝克西听不懂暗示拿不出钱,那莫顿自然是不管她了,冷了要棉被都没有。
就在这个萝克西瑟瑟发抖的夜晚,电影用一场歌舞介绍了监狱里的几个女囚,这也是全片最出圈最炸裂的一段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这一段除了歌舞本身炸裂外,讽刺和隐喻也非常多。
第一个女囚的杀人理由,是说男友吹泡泡糖就把他崩了,乍一看这个丈夫的罪名和其他几个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但是在美国那边,pop gum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于指代吸毒,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女人下班以后,实在是受不了吹泡泡糖的烦人丈夫;也可以理解为女人无法忍受自己忙活了一天,结果养了一个瘾君子,于是开枪杀人。
第二个海王丈夫,女人讽刺他不愧是摩门教徒,因为摩门教是美国很传统的一个宗教,传统到了反对婚前性行为,又支持一夫多妻的地步。
其次,这段歌舞的台词很多是在讽刺,是不能直球理解的。比如其中一个说男友往自己的刀子上撞了十次,这话和背部中了八枪死于自杀没啥区别。
你可以把台词理解为这些女犯人们给自己开脱的一面之词,不代表这些犯人真的无罪,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是坏人,大家都是双标的,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自己哪怕做错了天大的事都是有理由的。
《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的那些狱友,也是一个个都喜欢给自己开脱。啊我没犯罪,啊我被律师坑了。
主创们用一个细节体现了这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丝巾。
和大姐头莫顿的出场一样,这里每个女犯人叙述案情的时候,都有一个丝巾。
而六个犯人里,五个人抽出的丝巾都是血红色的,只有一个匈牙利来的女犯人是白丝巾。其他人跳的是探戈,只有这个犯人跳的是芭蕾舞,而且她跳舞时,有单独一束光芒打在她的身上,音乐也变得极为柔和。
种种细节都在暗示,这个匈牙利女犯人是这些人里唯一一个真正无辜的。
她纯粹是因为语言不通被拿来当替罪羊,其他犯人杀了人还说得天花乱坠,把责任一股脑推给受害者;可这个真正无辜的人,甚至没有办法替自己辩解。
萝克西得知法官要重判,整天唉声叹气。
一天,萝克西突然看见,薇玛和大姐头莫顿一起在密谋着什么,听关键词好像是说什么“减轻罪行”。
萝克西赶紧上去和薇玛套近乎,说自己是她的粉丝,想问她知不知道有啥可以逃避死刑的办法。
可薇玛压根看不起她,扭头就走。
还是莫顿实在,咱别和钱过不去嘛。
她告诉萝克西,虽然现在法官说要从重罚你,但是在过去47年里,咱们这里都没有处死过一个女人,你有永世法衣的(法式泳衣),别慌。
别去求薇玛了,去找比利·弗林 吧,他是这里最顶级的律师,过去那么多年,只要是她经手的女性案件,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他都能辩护成功。
当然,你想见他,先V我100,我给你打个电话。
演到这里,大律师比利·弗林伴随着一段独白闪亮登场,他的这段独白歌舞,每一句歌词都是反话。
歌词里,比利·弗林说我不爱钱,我对钱没有兴趣,我不爱高级羊毛、钻石指环,也不要豪车、美元。结果女主找他,他张口就是五千美元,少一个字儿都不行。
歌词里,比利·弗林说我真正在乎的东西只有爱情,结果女主暧昧地暗示,我没钱但有别的,我在某些运动上特别擅长,比利·弗林只是一笑。
可弗林不为所动:有五千再打电话来吧。
虽然萝克西拿不出钱,但是她还有一条忠犬呀。
第二天,丈夫艾莫斯 一身青青草原特有的咖啡色(故意放一张沸羊羊的照片对比),来到了比利的办公室,他东拼西凑了2000美元,还承诺剩下的从自己工资里定期扣,一定会给完的。求求你救救我老婆吧。
对于这么一个胸怀宽广的男人,比利表示我看不懂,但大为震撼,在他痴情的美元面前流下了感动的口水,接下了这个大活儿。
接活儿的时候,比利从头到尾都没有问过一句,萝克西是不是真的杀了人,自信到了极点。
比利接手的第一步,就是针对性地打造小作文。
你已经是付过钱的VIP了,说话嚣张点,什么减轻罪行,直接做无罪辩护!
现实中萝克西的故事,是一个大城市女屌丝,偷情不说,还杀了自己的情人让丈夫顶包。
但是假如换一种写法呢?说她是个优秀上进的人,只是时运不济,一不小心犯了罪呢?
萝克西说,不行啊,我成绩很差,一点都不上进,也就生活伦理和健康教育课不错。
比利·弗林大手一挥,格局放宽点,只有这两门成绩好=你从小梦想当修女。
萝克西恍然大悟。
比利·弗林又问,你老家呢?萝克西说我老家在鲁柏克郊外的一个养鸡场那儿。
好的,你出生于一个美丽的南方小镇。
父母健在吗?在的。
啊,那不行,他们得死了,反正父母们总是在你们中学生里的作文里反复去世嘛,这无非是多去世一次。
好,我们把这些元素合起来,那是什么?那就是一个出生在美丽南方小镇的苦命少女,父母双亡,从小励志当修女,在圣心堂长大,后来逃婚到了芝加哥,从此被迫卷入风尘,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碰到了一个无趣的丈夫。
因为丈夫太忙了,不能支持她的事业,她为了追求梦想才红杏出墙,可情夫却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睡完不兑现承诺,还想杀她灭口。
这个女人被命运无数次地摆弄,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直到情夫要动手杀自己之前,她才终于把握住了一次自己的命运,抢先一步开枪,锒铛入狱。
错的不是她,是整个社会!就算她有1%的错,可你们不该反思那99%吗?
这一波啊,张雪峰直接穿越回100年前封神。
靠着比利精心打造的小作文,整件杀人案的性质都变得不一样了。
萝克西迅速在媒体上走红,这里电影用一出木偶戏隐喻了比利对舆论的操纵。
从萝克西到现场的记者,所有人都被长长的提线操作着,说出精心编造的谎言。
在案件的关键情节上,记者们一遍一遍重复着比利设计好的说法,当萝克西的传声筒。
很快,萝克西就在监狱里过上了女王的日子,风头把薇玛都盖过去了。那个无辜的匈牙利女人本来给薇玛洗衣服挣钱,现在给萝克西洗。
好了我们回到电影, 萝克西的走红让薇玛嫉妒到发狂,她跑到大姐头莫顿那里吐槽,结果莫顿的发型已经变成了萝克西同款,出卖了一切。
莫顿劝薇玛识相一点,薇玛很硬气,我就是死,死外面,也不会去当她的舔狗!
结果一转身,薇玛又向萝克西表示:我可以加入你吗?真香!
然而,此时萝克西红了,心态早就发生了变化,她根本不接受,觉得薇玛是过气网红。
就在萝克西得意忘形的时候,芝加哥又出了一个大命案。
和别的白人女囚不同,这个犯人是个亚裔,长得有异域风情,穿着也比萝克西时尚,造型就先赢下一局。
论身份,她是货真价实的富婆,是东方某个神秘势力的继承人,把男朋友包养在豪华酒店的套间当小奶狗。社会地位又赢一局。
论案情,萝克西不过是杀了一个情夫,可这个是回家撞到男朋友带了2个女人回来斗地主,一怒之下杀了一整个牌桌。
论口才,萝克西背个小作文都磕磕巴巴,这个女囚不仅人狠,歪理也是一套一套的,她一进监狱的门就先让记者去死,人家问她后不后悔杀人,她说:
我当然后悔,我后悔自己被抓了。
这么桀骜不驯的,太有个性太有话题了,她一进场就抢走了所有闪光灯,萝克西头一次尝到了被冷落的感觉。
然而,此时的萝克西,早已经青出于蓝了,眼看自己的流量要被抢走,她马上假装晕倒在地,别人来扶她问她哪里不舒服时,她说:我没事,就怕摔坏了孩子。
一听说萝克西怀孕了,她马上被送到医务处。医生本来是不想做伪证的,但他裤子的拉链实在太松了。
孩子+女人,双buff直接抢回主动权,让萝克西在热搜霸榜。
就在萝克西混得风生水起之际,那个匈牙利女人迎来了自己的结局。法院最终判她死刑。
反正她没钱、没背景,甚至都不是本地人,死了也是白死,来围观的记者也只关心如何记录下这个镇子第一个女性死囚的行刑,第二天上头条。
这个匈牙利女犯人和萝克西的丈夫,是整部电影里最无辜的两个老实人了。
他们一个为了根本不爱自己的老婆,倾尽了所有,最后一无所得不说,还因为给老婆交律师费背上了债务。
一个都含冤入狱了,还努力靠着给其他人洗衣服挣一点辛苦钱,可哪怕她如此无辜,如此热爱生活,芝加哥回报她的,依然只有一个冰冷的死亡。
在剧中,丈夫用歌剧形式展现内心独白时,他的造型是一个小丑,不断用哀伤的歌词述说自己的无奈,“小丑竟是我自己”。
而匈牙利女人的歌舞独白,则是她穿着洁白的舞蹈服走上绞刑架,把绳索套在了自己身上,无言地让自己的身子落下,停滞在半空中。
可她的死亡没有激起任何人的同情,看客们只关心她落下得够不够精彩,看到她生命消逝的场面,大家只是激动地站起来鼓掌。
萝克西在窗台边,亲眼看到了匈牙利女人的棺材。
本来萝克西还因为出庭衣服不好看这种破事和比利闹别扭,现在一看,好家伙,热搜买房也只是临时住所,这个小盒才是你永远的家,她吓得赶紧乖乖听话。
到了萝克西出庭的时候,比利给她制订的策略是,那些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承认,反而能因为坦白博得好感,只要在陪审们不知道的细节上说谎就行了。
她承认自己出轨了,但把第一次出轨的原因说成是和丈夫吵架,而吵架的原因又是丈夫太忙了,她想要一个家和孩子。
她也承认自己杀人了,但起因是当自己告诉情夫自己和丈夫有了孩子,要和他断绝关系时,情夫吃醋了,愤怒地冲过来试图强暴她,双方扭打在一起。
这时候,两个人都看到了丈夫的枪,双方一起动手抢枪,她拿到枪以后,情夫还是凶神恶煞地扑了过来,为了保护肚子里无辜的孩子,她这才开枪杀了情夫。
萝克西说完之后,检方也叫来了一个重要证人——薇玛。
薇玛说,自己找到了一份萝克西的日记,在她的日记里写着,萝克西是为了经纪人的事情杀人的。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把萝克西整蒙了。
然而比利却不慌不忙,反问薇玛是怎么拿到的这份日记。在他的步步追问下,薇玛承认日记是检方拿给她,对她威逼利诱,用脱罪吸引她作伪证诬陷萝克西杀人。
原来,这个操作是薇玛和比利事先就商量好的,这本日记也是比利自己准备的。
他先让薇玛站出来指控萝克西,他再跳出来指出自己在日记里事先留好的破绽,然后指控检方涉嫌司法腐败,欺压正在坐牢的薇玛。
借着这个机会,比利顺势提出薇玛也是无罪的。
比利用一本日记,就同时为两个委托人完成了辩护,一箭双雕。
终于,萝克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无罪。
但是,电影的讽刺还没有结束。
萝克西无罪的头版报纸还没捂热乎,就在买报纸的人身边,一名女子当街杀人。
刚才还簇拥着萝克西的记者们,马上去赶下一个头条了,写着萝克西无罪的报纸立马被丢在了污水中。萝克西火不过三秒就过气了。
经历过大红大紫的萝克西,已经无法回去过普通人的生活了,她满脑子都是怎么才能再火起来,全然不顾等了全场就等着接她回家的丈夫。
丈夫默默地看了萝克西一会儿,知道这个人已经鬼迷心窍了,他识趣地一个人离开了现场。
原本,萝克西的生活又要归于平淡,好在薇玛也是个整活之王,她叫上失意的萝克西,让她代替自己的妹妹,组了一个杀人犯歌舞二人组。
这个离谱的组合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最后一段歌舞里,两个杀人凶手却穿着一身白色的服装,杀人的凶器成了她们舞蹈的道具,而台下的观众也不在乎她们的案情,依然愿意为她们的演出买单。萝克西非常真诚地说,我今天的一切,都得感谢你们。
好人没有好报,坏人逍遥快活,整个故事就在这种荒诞的氛围里落下帷幕。
即使放在微博讲茶大堂,这两人的操作也有点太离谱了。
可实际上,这个案子是有真实原型的。
1924年3月11日,芝加哥一个名叫贝尔瓦的舞女和情夫幽会时,两人在车里饮酒作乐,喝着喝着双方就吵了起来,贝尔瓦掏出手枪杀死了情夫。
当时美国没有“冲动杀人”的说法,贝尔瓦在被捕后还好几次说谎,而且还被人发现她有拿刀威胁情夫的前科,按理说死刑跑不掉了。
然而,这个案子引起了一个叫玛琳·沃特金斯 的新人记者的注意。
当时,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了价值观的改变,深受新思潮影响的玛琳意识到了这个新闻的价值:
美艳的舞女,在禁酒令期间和情夫喝酒作乐,然后怒杀对方。完美话题。
而贝尔瓦也非常有表演欲,被采访的时候金句频出。
她首先说,我不是故意杀死情夫的,没有女人会爱一个男人爱到要杀死他,男人到处都是,他们不值得。
同时,贝尔瓦还说,情夫比我小了快10岁,我如同爱孩子一样爱着这个小奶狗。这个“大女主”人设也很合女读者的胃口。
更厉害的是,贝尔瓦还把案情和当时美国的政治形式绑在了一起,她说酒精和枪支任何一个都不是好东西,更别提这俩放一块儿了。
我喝酒杀人,都是因为美利坚禁酒禁枪不力,扩大影响责任全在美方。
采访的时候,玛琳都被她逗笑了,结束后,玛琳在《芝加哥论坛报》发布了系列报道,标题就用了那个金句:没有男人值得我杀人。
报道登出没多久,贝尔瓦就收获了一堆粉丝,玛琳也成了芝加哥公认的“新闻女王”。
该说不说,这个记者真的是老天爷追着喂饭。贝尔瓦的案子刚火起来,芝加哥又出现了一起同款案子。
1924年4月3日,已婚妇女比尤莱·安南和情夫在家偷情后又喝了酒,然后也莫名其妙地吵了起来,比尤莱激动之下枪杀了对方。
比尤莱杀人后没有慌乱,反而借着酒劲在案发现场跳起了爵士。等稍微清醒后,她冷静地打电话给丈夫,说家里闯进了人要强奸自己,自己出于自卫开枪杀了人。
比尤莱很快就被警方揭穿了谎言,奸情曝光,还被逮捕入狱。
玛琳接触以后,迅速用同样的手法报道比尤莱的案件。
她说,比尤莱是“芝加哥最美女凶手”。
“她年轻又苗条,留着赤褐色的头发,蓝色眼睛,鼻梁翘挺,肤色清透,略施粉黛,笑容天真可爱,行为举止富有教养,谈吐表达也十分智慧——真是过于美好的女孩子!”
贝尔瓦和比尤莱,一个走卖惨路线,每次出场总是一副憔悴的打扮,一个走女王路线,出庭当出道。
《芝加哥》电影里,怨种老公和老婆在庭上合影,作出一副夫妻恩爱的样子,吐槽因为丈夫工作太忙顾不上她她才出轨,也是她们当年真的玩过的。
演到后来她丈夫都信了,在法庭上痛苦着忏悔自己忙于事业,没有关心妻子。
“我真是个单纯的傻瓜,我每天工作十四小时,按时为家里添置家具,我还以为这样能让她幸福。”
因为两起案件时间太近,报道细节太多,她们两个团队还开始相互借鉴对方的操作。
不管庭上双方吵得多不可开交,比尤莱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好像人家在讨论的不是自己的死活。
看到记者在关注自己时,她随手拿起桌上的纸,将纸卷成长条吹起口哨。
贝尔瓦出庭时穿着华丽的大衣,戴着貂皮围巾,还别出心裁地涂了玫瑰色指甲油,在法庭上漫不经心地玩弄着毛皮。
凭借领先版本一百年理解的优势,贝尔瓦和比尤莱的形象变得既危险又充满魅力,让人着迷,甚至成了妇女解放的代表。
最后,二人被判无罪。
即使到今天,中国也有不少人觉得《芝加哥》是一部女性向的爽片,说片子里女囚歌舞那段简直爽死,让人觉得这女的能处,有事她不憋着,真杀。
2018年,国内还有人模仿《芝加哥》这段歌舞,出了个中国同款,引来无数人叫好。
但纵观《芝加哥》整部电影,除了完全无辜的丈夫和那个匈牙利女囚,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电影明里暗里讽刺了一下,全员恶人。
眼里只有钱,操纵舆论干涉司法的律师;忙着追一个又一个头条却忘了最基本事实的媒体;为了红毫无下限,人命都视作尘土的双女主;还有被操纵着送她们在热搜买房的看客。
最让人深思的是,在这全员恶人的电影里,所有的人都是在规则下行事的,律师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种种心理暗示,取得了陪审团的同情;
找舆论背书的双女主,也没有越过美国的司法体系,只是利用了法律把自己塑造成了弱势群体。
追着要头条的媒体,是被业绩和报社催着去赶一个又一个场子的,你不赶,有的是人赶,到时候红的就是人家的报纸。
就连做出错误判决的陪审团,也是因为他们在旧的农耕时代的价值观体系的训导下,早已经默认孩子和女性是弱势群体了,在整个社会已经迈向工业时代,价值观已经从前现代奔向后现代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落伍了,被主角们利用了罢了。
咱们国家以前很多写民国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大神的笔下,那些悲剧故事的主角们,往往不是现在许多影视里的傻白甜,傻乎乎地要用犯蠢来故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相反,他们很聪明很努力,他们已经用了自己一个普通人能用的一切手段去反抗这个混账的世界了,但到了最后,他们还是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观众只要顺着作者的笔看下去,最终一定会明白,即使让我穿越回去,我也就是下一个骆驼祥子,因为那个旧世界已经无可救药了。
《芝加哥》这个电影也类似,当所有人都遵守规则,最后却得到了一个罪人逍遥法外,无辜人上绞刑架的结局时。就不得不让看的人反问一句了,那是不是规则错了?是不是规则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要改革一下了?
从这一点上说,电影即使抛去那些歌舞,艺术性也足够高了。
电影勾勒出来的当时整个美国社会,金钱撕裂了传统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人们以追名逐利为荣,以踏实干活为耻,以损人利己为荣,以信守承诺为耻,以滥交多情为荣,以忠诚老实为耻;而美国的司法体系非但无法惩罚那些违背道德 的人,反而成了自私者的通行证,老实人的墓志铭。
它荒诞但合理,魔幻又现实,它像是100年前历史的抒情歌,又像是今天现状的咏叹调。
加维疯狂拉拽弗雷德球衣,染黄无缘次回合
直播吧2月17日讯 欧联淘汰赛附加赛首回合,巴萨vs曼联。第73分钟,曼联反击弗雷德带球狂奔,加维疯狂拉拽弗雷德球衣,染黄无缘次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