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吉洪诺夫 吉洪诺夫:苏联第九任总理,没有建树和过错,也没有存在感!

小编 46 0

吉洪诺夫:苏联第九任总理,没有建树和过错,也没有存在感!

#秋日生活打卡季#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是苏联历史上的第九任总理,于1905年出生在俄罗斯帝国乌克兰哈尔科夫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里。

关于吉洪诺夫入政前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于1930年开始工作,最初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厂的工程师,到了1941年的时候正式被提拔为总工程师。

吉洪诺夫拥有较强的指挥管理能力,在他的指挥之下,这座冶金厂成为第一家在苏德战争后迅速得到重建和恢复生产的工厂。

百度知道:吉洪诺夫 吉洪诺夫:苏联第九任总理,没有建树和过错,也没有存在感!

值得一提的是,吉洪诺夫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厂工作期间,结识了未来的苏联领导人。

在1940年代的时候,吉洪诺夫正式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并且在不久后得到了晋升。

后来经过不断地提拔,到了1963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当上了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

当时,吉洪诺夫主要负责主管冶金、化工等部门,在工作中注重协调重工业的总体发展。

1980年,苏联总理柯西金宣布辞职,并在不久后病逝,吉洪诺夫成功被选任为新一任的苏联总理。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从事过外交和国防政策方面的经验。

百度知道:吉洪诺夫 吉洪诺夫:苏联第九任总理,没有建树和过错,也没有存在感!

所以这个职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时因为柯西金所主导的新经济体制改革以失败告终,导致苏联经济近乎陷于停滞。在这样的背景下,刚刚担任苏联总理的吉洪诺夫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有效措施,来对苏联已经僵化的经济进行改革。

1982年勃列日涅夫病逝之后,吉洪诺夫支持契尔年科挑战安德罗波夫。这导致他得罪了安德罗波夫,后者在成功当上苏联总统后,曾经寻求要用阿利耶夫去顶替吉洪诺夫苏联总理的职务,但还没开始实行的时候,这个人便直接去世了。

不久后,安德罗沃夫本人也病重了,在其最后几天里,由吉洪诺夫来负责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此期间,吉洪诺夫动作频频,推动了1984年于东柏林所召开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和东欧国家的双边关系,并促进了芬兰总理访问苏联,两国关系为此变得缓和起来。

百度知道:吉洪诺夫 吉洪诺夫:苏联第九任总理,没有建树和过错,也没有存在感!

安德罗沃夫去世后,由其曾经的竞争者契尔年科担任新一任苏联领导人。

但没多久,契尔年夫便于1985年病逝,吉洪诺夫曾经尝试过和戈尔巴乔夫竞争过最高领导人,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导致戈尔巴乔夫当上最高领导人之后,虽然名义上吉洪诺夫还是苏联总理,但实际上具体的业务已经主要交给副主席尼古拉·雷日科夫去管理。

1985年5月23日,吉洪诺夫提出过苏联1985-1990,以及200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并做出大胆预测,1985年—1990年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应当达到20%—22%,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1%—24%,同时工业增长和农业增长各增加一倍。

这个经济发展方案,让他遭到了戈尔巴乔夫和其他同僚的批评,认为太过不切实际了。后来的历史印证了戈尔巴乔夫的批评是正确,苏联就没有挺到2000年,便宣布解体了。

百度知道:吉洪诺夫 吉洪诺夫:苏联第九任总理,没有建树和过错,也没有存在感!

吉洪诺夫本人于1985年9月27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理的职务,由副主席尼古拉·雷日科夫接任。此时,吉洪诺夫不怎么管事了,但他在苏联政坛上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只不过随着1989年他离开苏联中央委员会后,这种影响力便跟着快速消失了。

在苏联共产党解散之后,吉洪诺夫便常住在乡间别墅里,过着隐居般的生活,拒绝同公众接触。因为吉洪诺夫的妻子先他去世,却没有孩子,所以他的晚年生活过得比较凄凉。

1997年6月1日,吉洪诺夫病逝,死后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处女公墓里。

百度知道:吉洪诺夫 吉洪诺夫:苏联第九任总理,没有建树和过错,也没有存在感!

吉洪诺夫作为苏联总理,前后为四任苏联政府工作,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然而如今看来,在众多苏联总理中,吉洪诺夫是比较的没有存在感的一个。

这一方面是由于吉洪诺夫在任上比较循规蹈矩,没有像柯西金那般对苏联经济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同那种公众政治家不同,其本人并不喜欢在媒体或者电视机面前露面,也并不关注媒体对其所做出的一切报道,更加不喜欢发一些能够引起争论的言论。

吉洪诺夫及其《列宁格勒》

百度知道:吉洪诺夫 吉洪诺夫:苏联第九任总理,没有建树和过错,也没有存在感!

文/马家骏

吉洪诺夫的生平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吉洪诺夫是苏联杰出的作家、诗人,他更是和平战线上的一位坚强的战士。

1896年12月,他生于彼得堡一个工人家庭里。他出生的屋子,曾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政论家、思想家赫尔岑居住国的屋子。革命者留下的影响和印象深深教育了有。

吉洪诺夫童年和少年时期,家庭生活异常贫困。他七岁的时候开始读书,最初进市立学校,后又入商业学校。书籍给了他极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教育。他在《自传》中写道:“书籍是伟大主要朋友。”“书籍使我思索着在生活中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少年时代度过“贫穷而无权的人们的生活”。他也同情过这种生活的劳苦大众。他看见过1905年大革命被镇压,无数革命者被屠杀。因此他说:“我从少年时代起就知道什么是革命”(同上)。

自从读完商业学校,他因无力继续升学,便进了海军给养管理局服务。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吉洪诺夫18岁开始服兵役,他曾当过轻骑兵与德国人作战。在战争中,他走遍了波罗的海沿岸一带。他参加过激烈的战斗(罗登卜斯大进攻),受过伤,在行军中饱经了多样的生活。

1918年春天他复员了,但当年秋天又志愿加入红军,在彼得格勒击溃了尤登尼奇白匪军。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高尔基的鼓励,他开始了文学工作

从1923年起访问了外高加索和中亚细亚。1935年,他初次游历了西欧各国,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保卫进步与和平大会。它的诗描画了茫然失措和注定毁灭的欧洲资产阶级,揭穿了法西斯疯狂扩张军备的黑幕,指出了西欧各国的腐朽和欧洲人民的被出卖。1939年11月30日芬兰反对派侵犯苏联。他随着军队走遍了苏联的西北边境。自从芬兰侵略者被击溃后,他即离开军队,从事和平的写作工作。但是,还不到一年——1941年6月,他出席在里加召开的第一届拉脱维亚作家大会。在他离开后的第二天,德国法西斯飞机就轰炸了里加。卫国战争一开始,他就又穿上了军装。在列宁格勒被围困的900多天中,他担任列宁格勒前线政治处的工作和作家团的团长。这时期他写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和散文。他把列宁格勒这座英雄城以及她的人民的英勇气概告诉了全国和全世界。

战争结束后,他访问了东欧的人民民主国家。回国后,他又回到久别8年的格鲁吉亚。

1949年冬天,应巴基斯坦进步人士邀请,他出席了拉合尔的和平大会,旅行了巴基斯坦全国。特别带去了苏联人民热爱和平和诚意和美好生活的实况,带回来巴基斯坦人民维护进步和和平的热情。

1950年,他以保卫和平的战士的身份,出席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2年,他作为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团长访问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他参加了“中苏友好月”的活动,访问了中国的各大城市。他响亮地说:“中苏友谊与世界和平”是不可分的①

吉洪诺夫荣任着最高苏维埃代表、苏联专家协会书记、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1979年2月8日,吉洪诺夫逝世,享年83岁。

吉洪诺夫的创作

吉洪诺夫早在14岁的时候,就写了他最初的诗篇《为列夫·托尔斯泰逝世而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兵役时期,写下了第一部诗集《繁星下的生活》,国内战争中写了第二部诗集《家釀的啤酒》(1922)。这些和他的《群寇》、《沙密》同是在摸索道路上的作品。他一直经过较长时时间,经过《英雄的寻求》和二诗集的创作以后,才走上“文字丛莽的道路”。1926年到1934年之间出版了《瓦姆拜里》、《从海洋到海洋》、《人民的朋友》、《冒险的人》、《战马》、《游牧者》、《战争》、《永远的道路》等作品。

1935年访问西欧各国后,写了诗集《友人的影子》。在1935年苏芬战争时期,出版了组诗《维堡的营帐》。

在列宁格勒被围困的岁月里,他写了长诗《基洛夫和我们在一起》、诗集《战火 年代》,以及一千多篇报告特写、日记政论。这中间最著名的有《列宁格勒》(一名《列宁格勒的日子》)、《列宁格勒故事集》、《英雄的列宁格勒》。

《基洛夫和我们在一起》(1941)是吉洪诺夫代表诗作之一,为此他获得了194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一等奖第一名。1942年他和法捷耶夫一起曾在基洛夫工厂朗诵这首诗。“基洛夫是列宁格勒工人最敬爱的领袖,在1934年12月1日被人民敌人用卑鄙手段杀害了;在这首诗里,基洛夫在一个漆黑的寒苦的夜里,巡视着封锁着的列宁格勒。”②长诗显示:列宁格勒虽被封锁,但人民必将顺利。基洛夫的精神就是党的精神,鼓舞着人民夺取最后的胜利。

《列宁格勒》一书,是这座名城的史诗。这本书是按月写的,它起自1942年5月,到1944年解围胜利止。它叙述了列宁格勒在封锁期间的英雄姿态。我们下面将论述的这篇,是本书的开端一章,也是它的序诗和提要。

吉洪诺夫在战后访问各民主国家后,写了不少诗和一本报告文学《保加利亚的故事》,叙述了解脱法西斯奴役的各国人民的光辉胜利。访问格鲁吉亚后的诗集《格鲁吉亚的春天》获得1948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一等奖第三名。

他在访问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后,写了《巴基斯坦的故事》和诗集《两条巨流》。1951年,他又发表了《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后二诗集获得了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一等奖第一名。

《巴基斯坦的故事》包括24个小故事,它反映了殖民地社会人民生活的惨景,斥责了帝国主义吃人的殖民制度。这本书也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两条巨流》描述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工农大众的生活:他们愤怒、控诉、向往光明与解放。指出人民有足够的力量。这本书告诉人们: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是保卫和平不可缺少的力量。

《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描写了世界各国和平使者欢聚一堂、世界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的伟大场面。《郭沫若在演说》是诗集中重要的一首。它显示了中国是东方各民族解放的旗帜和灯塔,中国的声音就是胜利的象征。

1968年,吉洪诺夫的小说集《六根圆柱》获得了1970年列宁文学奖金。

关于《列宁格勒》

这篇文章选自《列宁格勒》一书的篇首,它概括了全书的精神实质。

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钟,法西斯德国和它的附庸国不宣而战,向苏联举行了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全面进攻,苏联全体人民投入了伟大卫国战争。

列宁格勒保卫战是卫国战争史上的一页英雄史诗。

当苏德战争一开始时,德寇就猛扑列宁格勒这座英雄城、工业城、文化城、苏联西北的大门。

早在1941年7月11日,德国法西斯电台就吹嘘说德国坦克部队已逼近列宁格勒。次日又向世界叫嚣几天内德军就要进城。报纸上也发表了任命列宁格勒卫戍司令的消息,甚至印制好了汽车入城的通行证。8月里,德寇向列宁格勒三路进兵,敌人用了四十个师、六千门炮、一千架飞机。一千辆坦克的优越兵力来达到实现它美梦的目的。但是英雄的列宁格勒人在党的领导下粉粹了敌人的阴谋,到9月,敌人损失了十七万人、坦克五百辆敌人付出了巨大代价截断了列宁格勒通往内地的交通线,封锁了列宁格勒。

由于失败而疯狂的希特勒法西斯企图用空袭、炮轰和围困来扼杀列宁格勒人民。但是人民表现了不可战胜的力量,克服了没水、没电、供给不足的困难。在最困难的时期,敌人向城市发射炮弹十五万发,毁掉了文化建筑、屠杀了妇女儿童。但列宁格勒人民变得更坚强,经受住了考验。

1941年冬天,与全国联系的唯一通道拉多亚湖封冻了。敌人以为人民会在严冬与饥饿中倒下,但苏维埃人,修筑了史无前例的“生命之路”。通过冰上的道路,列宁格勒支援了莫斯科以武器,,获得了内地的供给,把伤病员和妇孺遣送到东方。

1942年春天,列宁格勒人度过了困难,全体人民投入保卫城市的战争中。

《列宁格勒》一文就写了被封锁期间第一个春天的列宁格勒街市的面貌。

1942年春天的列宁格勒和当初被围攻的八月,已经不一样了,特别的和最困难的正二月更完全改观了。以前,城市处在黑暗中,没电、断水,人们在饥饿中死去。街道上满是冰雪、垃圾、破砖烂瓦、玻璃碎片。而现时,城市整洁、美丽,让作者都惊奇不已。

春天给列宁格勒的人民带来了温暖、生机,通过“生命之路”带来了粮食和用品。但是城郊还在战斗,不过列宁格勒人更坚强了。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所写的战时的第一个春天,列宁格勒焕然一新了,人民显得宁静,景色也非常美丽。虽然敌人不断在向城市袭击,但是人民很镇静、坚强。

这篇文章结构单纯而清晰。作者要表现的列宁格勒这座英雄城,不是它的某个角落,不是某个时间的某件事,而是全城的春天。于是,作者围绕着表现列宁格勒人的精神,来安排和连接各个突出景象:由眼前看到的列宁格勒——想到正二月——今天的街市——人民大扫除——铁轨、电车——电车带来春天——春天景色——居民——对面的哨兵——监视天空——装修战舰——涅瓦河——河堤上的水兵——空袭——五一节的镇静——节日的儿童——炮队的战斗——维堡区的激战与前线的宁静——宁静和战斗准备——列宁格勒戒备着——列宁格勒不可攻克。

对此,作者以清淡轻灵的素描笔触,鲜明而简练地概括出1942年春天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的伟大形象。作者把自己面临的生活经过适当的选择与取舍,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各个生活画面的突出特征,给与简括的几笔描述出来。作者把简要省略转化为掌握生活画面的“主像”的素描手法是本文表现上显著特征。

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第一书记苏尔科夫在第二次全苏自己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苏联文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指出:“尼古拉·吉洪诺夫和费谢沃罗得·维什涅夫斯基的日记体裁的政论文章,将列宁格勒人在被围困时期的艰苦和英勇的生活栩栩如生地重现在我们的眼前。”③。我们也深感如此。

[注]

① 1952.11.13.《光明日报》

② 法捷耶夫《封锁期间的列宁格勒》,周熙良译,上海杂志公司,1953年版。

③ 《文艺报》1955年第一期。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