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什么叫大成拳

小编 23 0

1什么叫大成拳

意拳又名“大成拳”,为中国武术家王芗斋所创,源自形意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风格特点
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招式动作
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协调等,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站桩,要求从精神上松紧到肢体上松紧,达到松紧协调,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处不弹簧"。试力是将站桩中所获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发力是拳术的有效打击力量动力,意拳发力,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摩擦步是结合试力的步法,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推手和散手,是意拳强对抗性的技击。推手也叫双人试力,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散手,是徒手搏斗。意拳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刀等。
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好评”

2大成拳实战如何

大成拳实战有掌、拳、指、头、肩等组成。

大成拳:什么叫大成拳

实战,不是擂台比赛,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打斗。掌握实战技能并非为了打架斗殴。假如习武是为了逞强好斗,那你习拳也没用,因为拳没刀利,没子弹快;假如你习拳是为了打比赛,你除了要具有相应的身体素质外,还要严格的进行力量、技法、体能和高强度的攻防训练。

现代人习武虽然主要为了强身健体,但武术毕竟具有“武”之功能,研究武术的实战技能,是继承武术祥则拦本意和研究武术文化之必需;具有武术技艺能力,可在非正常的状况下起到保护自我的作用。大成拳没有套路,把习拳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劲力的蓄积、体验、发放以及简单的技法应用。只要方法得当,短期即见效果。

大成拳:什么叫大成拳

大成拳实战特点为:

1、无固定招法,在无力中见有力,在无招中见真招,根据触觉感受应变出无穷的打法。

2、攻防统一,顾打盯毕结合,在防守的同时,打击对方,在打击对方的同时又不失防守之意。

3、硬打硬要,由于习大成拳者大多具有一定的抗击性和较强的肢体掤撑作用,所以,实作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之神威如入无人之地,此即为大成拳的“打实”之说。

4、身如轮轴,化力谨胡为乌有,大成拳除了可硬打硬要,还可通过触点的变化,化解来势,使对方有力无处使而陷于被动,与此同时,我以相应的技法而击之。

3大成拳站桩

练意不练力,大成拳有一定规则 站桩即蓄势,属于热身,站不同的桩体验不同的力和技巧 附养生站桩歌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 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又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儿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和甜密。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他异。 参考文献:供参考

4大成拳的实战技法

大成拳自问世以来,其拳学理论、训练 方法 自成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成拳的实战技法。欢迎阅读!

大成拳的实战技法

很多人把实作断手视为寻常之举,更有人大谈某 武术 家在打斗中把对方的牙打掉了三五颗。其实,这在拳术层次中水平是相当低的,有功夫出拳接触对手体重能追出的人,被击中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偶见双方因琐事在街头发生争斗,一方以拳掌抡击对方头部,对方亦不过口鼻出血而已。

能把断手做漂亮的人太少了。有幸与高手试试,或目睹一次便会眼界大开。然而真正享有大名的武术家是绝不会轻易与人比试的。很多上了年纪的有名拳师,在年轻人找上门来要求比试时,往往以身体早不如昔,因病已退出拳界多年为借口来婉言拒绝。倘若有熟人带着进行友好的所谓听听劲滑宴尚可,如果不明来意,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时的老拳师出手会使尽平生之力,为捍卫半生的荣誉,凭着丰富的 经验 ,原地不动的三两下发力绝对相当重,因为他在撕扯中只有两三下的机会(这里所指的拳师,是真正掌握拳术整体性的人,那些摇头晃脑大谈拳理而从不起身小试身手的人不列于此)。另外,同名气很大的武术家当众比试纯雹,绝无小说中所谓听劲一笑即分胜负或点到为止之说,当是举手不让步,抬腿不留情的。

一日,我的一位练了近三十年八卦掌的朋友神秘地对我说:“当年我师父讲,程庭华与人比武一招塌掌,打在对方肋骨上,对手当场口吐鲜血,功夫真是太深了。”我真是哭笑不得,此绝对外行杜撰,不知此友是吹捧老先生呢!还是在糟踏中国武术。像程庭华那样的武学大师,连芗老都有“余幼年时曾与程庭华先生晤,回忆其神情,类若神龙信裤银游空,百折千回,令人难追其功劲”之感悟。何况程老先生那样的好功夫,一旦接触就会夺了对方的位。从没听谁讲过芗老与人比试时给谁一记栽拳或圈锤的,如果那样,老生先晚年绝对放不了人。拳谱曰:“所谓力者,天然涨成,其效用随年龄疾病而增减。所称劲者则不然,由于多年苦练而成,其效用不因年事疾病而减退。”

有相当多的人是不适合做实作断手的,练功多年却在打斗中输给常人所说的“掼打”,这是功夫练错了,老师讲得太少了。当然,精神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断手中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情况发生。有的人功夫很好,但也极有可能在徒手搏击中遭受惨败。

欲在实作断手中取得胜利,先要在平时下大功夫练功,见到的手要多,才有可能在实战中少受伤。各门派的好手(黑手)太多了,你没有那“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功夫就先要见得多。

有的人是文字上悟了,这不是真明白,有的人是在实际打斗中悟了。比如说让他守住中线,他就是不注意,也明白不了。中线为人体之重心所在,技击实作中丢掉中心,失去重心,就等于失败。在实战中对方被击,鼻子出血了,下次不用说也就知道守住中线了。那就要在站桩中真正体会出自身的“中”,方才可以明白控制对方的中线。在实战中要做到连——不间断,爆炸无断续,身上劲的转换变化;严——间架防护,身如弓弩,蓄势待发;准——力量变化,有准确攻击对方之重心;重——有份量,接触对方有身体奔里追的劲。

还要注意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平时练得不错,还没跟人家比心里就怕了,这就已经输了大半。功夫真正练对了,身体有连通性,有拳术的真劲,遇到对手时会很轻松,感觉对方很弱,身体同薄纸一样,一捅就破了,根本不会构成威胁。草原上的狮子,有的睡觉时四脚朝天,天生就是吃人的,谁敢吃它呀!

大成拳实作技击要有感皆应,头欲撞人,手要击人,足要踢人,步要过人,神要逼人,气势要袭人,手足齐动,全身一动无有不动,手、肘、肩、胯、膝,无处不贴人,整体配备,协调变化。人们见过不少练大成拳的,但真正懂拳的人太少了,真正的大成拳技击就是直取,高水平没有什么路线招法形式、闪展腾挪,全看对手出劲接触之间,撕扯变化击出对手。下面就进一步谈谈实作技击。

一、关于手不空出,力不空回

拳术接触对手时,劲要透进去,好像自己的拳或掌是铁,而对方是吸铁石,我一接触对方便贴着对方走。如果进击时一下没击倒对方或被对方格挡,此时不可以抽手,撕扯上运用刁、锉、勾、叉、挣、拧、扯等身体变劲再次进去,即使回手也要抓着东西回来。倘若出拳后又迅速收回,既费体力又没有任何意义,实与 拳击 无异。似此徒手搏击,再快的点击又有何用。再者,若遇高手,出去的拳是根本抽不回来的。这只有在徒手搏斗中真正拼过命的人才最清楚。

二、关于戴拳套与徒手

练习传统拳术不提倡多戴拳套对抗,在桩中摸出手与身体的变劲,在推手中摸出控制撕扯变劲,戴上拳套比划拳会很别扭,拳劲也无法发挥,戴拳套打惯了,徒手做时就没有一两下击倒对手的意识。徒手比拳不可疏忽大意,头脑和动作要清楚,很多人欲打击前先攒劲,应该越想打越放松。

开始练习徒手打,可以在攻击对手时抡身不抡胳膊,肩胯摆动,中轴不要动,身上摆,手不摆,胯奔回收,不论对手怎么抡,你只管直步前上,半步直着走也可以,靠身上的劲走当中进攻对手。要把自身松紧配合节奏掌握好,在击中对手时身体整个一挺,手奔外送,落在对方身上是一个节拍。

三、关于踢法

踢法进攻有很多弊病,抬腿进攻的刹那间身体重心不稳,此时就怕对方冲撞我之中线。俗话说:“抬腿半边空,抬腿就怕虎扑子。”运用踢法时要遵循明拳暗腿的原则。上手必须控制压迫住对方,在对整体吃劲无法变化时才能借助敌上手之力运用踢法,此乃明拳暗腿。用脚要巧妙,拳脚穿插,对手跑时踢是最佳的时机,踢完即刻拳上去,踢完再调整进攻来不及。

另外,踢法的运用必须遵循上领下随,下动上领的原则。发力伸腿的劲来源于全身的整体配合,光凭腿的力量,好比空中楼阁。平时可以坐着奔起踢,或单腿悠着踢,膝盖放松,脚脖子挺上劲,会感觉份量极重。

四、关于“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

鼓荡是拳学中深层次的概念,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它是习拳者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感觉,简单的说就是两个“劲”的连接。两个“劲”的连接不等于外形两个动作的连接,内在的拳“劲”要比外形动作快得多,一个动作可以做出多个“劲”。比如外形一个崩拳,内在“劲”可以有两个三个或更多,所谓的“挑打”、“按打”、“挂打”,指的都是接触上“劲”的转换,或者外形不动都可以打出几个“劲”,两个劲连接得非常自然顺畅,可以做几个发力,就是鼓荡,无数个“劲”的连接转换,其实就是两个“劲”的连接转换,只要两个“劲”的连接做好了,多个劲的连接也就能做好,这时就可以称为“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形意拳所讲的起是横,落是顺,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就是这个意思。要想体会出“鼓荡”,必须先做到全身筋骨能全天候挑撑起来,肌肉有如惊蛇之状态,才能体会出鼓荡的感觉。

五、关于均整与“一触即发”

均整就是把人体的各部位锻炼成一个整体,就是把人体的头、两臂两腿、躯干等,通过科学的方法锻炼为一个整体。

从外部看,人体是由头和两臂两腿及躯干组成;从内部看,则由筋、骨、肉(肌肉)、血(气血)组成。习练者通过站桩、摸劲、推手等方法,可以全面锻炼筋骨气血。只要训练得法,久而久之,即可练出内部一体的大成拳;通过严格正确的桩法练习,可使人筋骨挑撑起来,肌肉有效地放松下来,从而使气血灌溉人体梢节,只有气血灌溉到梢节,方能得到全面正确有效的锻炼。

有人认为,整体锻炼是全身肌肉的锻炼,把人体各部位肌肉都练到了,就称为整体的锻炼。这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拳学思想。老祖宗们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探索, 总结 出的筋、骨、气、血的锻炼方法,是祖国 传统 文化 的宝贵遗产。可以说,练习大成拳就是继承传统文化。

“一触即发”是人们的一种自卫本能,当你练到筋骨可以全天候的挑撑起来,肌肉锻炼得有如惊蛇,即具备了一触即发的能力。这是真正的自然力,是身体各部位遇到阻力时自然发出的力。

六、关于实作中的“精神要真”

恩师选杰先生讲:“只有在精神上的一往无前,没有任何可负担的条件下,再配以拳技和力量,方可使自身达到神勇之境也!”较技者首重精神,技击实作都是在精神要真的基础上来谈的,没有精神就无从谈技击。但精神不是万能的,学拳之人万不能觉得精神的重要而一味求“玄”论“神”而忽视实力的练习。只有精神加物质,才是完整的。芗老在拳论中讲:“技击在性命相搏,一方面言之,则为决斗,决斗则无道义。更须抱定肯、忍、狠、谨、稳、准六字诀要,且与对方抱有同死之决心。若击之不中,自不能击,动则便能致其死,方可击之,其决心如此,自无不胜。”

七、关于拳术中的叫人

在推手和断手中,可以刹那间把对手叫整叫僵,叫他动作有一定方向时正好出击。可以说,让对方精神、力量、体位、重心出尖和有点不平衡正在找平衡时,正是你发力的时候。如果对方已经不平衡奔前栽了,你又给摆正了,等对方摆正了你再放,两人就顶上了,做在二上,劲没连续性。下面介绍三种叫人法。

精神叫人。精神出尖等于叫对方精神力量有出尖。我们从开始练习大成拳就经过严格的含蓄锻炼,无论精神眼光,也无论周身肌肉骨骼,都应养成一种含蓄的习惯,从而在与对方照面时,会从精神上给对手一种压迫感,犹如狮子扑猎物前的瞬间含蓄状态。使敌未曾与我接手,便从心理上先输了一筹。

动作叫人。通过常年站桩、摸劲和推断手的练习,使自身的动作非常的整合,相当的协调。使对方感觉我动作起来相当高大威猛,给对方一种压迫感。

劲叫人。叫对方的力量有一定的方向。敌我双方搭手接触的一瞬间,我利用点重身松,把体重瞬间压迫在对方身上,这时除了水平较高的对手,一般都会被整体叫僵,这便是我发力击敌之最佳时机。

上述三种叫人之法皆是在自身具备很大功夫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5大成拳虎扑训练方式

虎扑,是大成拳一种极为常用且十分有效的攻击方法,在大成拳搏击训练和搏击实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大成拳虎扑训练方式。

虎扑,是模仿猛虎扑食的动作创造出来的一种攻击方式。为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练好虎扑功,我们应该对虎的扑击动作做一些研究与分析。

虎在发现猎物后,先是缓慢地接近对方。此时,除了从它的眼神中我们能发现那股暗含的血腥的杀气外,它的全身上下非常松柔,看不出丝毫拘谨之处。接近目标时全身松柔,这样做既可以不发出声响以免惊动猎物,同时也可以充分地蓄力。当它感觉距离已经到位,可以扑击对方了,这时我们能看到它四肢蹬地,全身后拉,然后像箭一样地窜跃出去。请注意,这里的”四肢蹬地,全身后拉”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蓄力,为它的前扑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猛虎扑食的动作非常简捷,非常实用,没有拖泥带水,没有多余的招式,没有花拳绣腿,它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意识、所有的一切动能都集中在目标上,不兜圈子,直奔主题。其实这正是我们在搏击训练和搏击实践中所应遵循的原则。

虎扑功的训练,不仅仅是虎的动作的简单模仿。对此,大成拳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训练方式。

大成拳虎扑训练分为桩功、试力、发力、实战练习四个方面。

大成拳:什么叫大成拳

大成拳虎扑训练方式一、 桩功

桩功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人的功力、抗重击能力、攻防速度及反应能力。任何一种桩功都有相同作用,但不同的桩功又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练虎扑功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桩法。

桩功1: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左脚向左前方进半步,两脚成稍息姿势。右脚落实,左脚前脚掌着地,后脚跟虚起,离地约半寸。两腿承重之比为前三后七。两手环抱胸前,两掌心向下,左手稍高,右手稍低。十指自然撑开,两眼由左手腕上方向远方平视。以上是左式,右式需改变身体方向,其他相同。

桩功2:其他与桩功1相同,只是两掌心向前

大成拳虎扑训练方式二、 试力

试力的目的在于通过慢动作摸索自身力量的起落、进退、开合等各种变化,并体验自己与敌方之间的攻防关系。

试力1:立正姿式站好,头直目正,松肩沉肘,心平气稳,默立一、二分钟。抬右脚向右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 两臂缓缓上抬,抬至与肩平齐,右手略高,左手略低。右手在前,右腕距胸部约一尺远,左手略后。两手五指撑开,掌心相对,两掌相距约半尺到一尺均可。以身体带动两掌缓缓回拉,回拉时走一个向上再向下的小弧度。拉至两腕距胸口约半尺远,然后变为两掌心向下,并同时下按,按至肚脐附近,然后以身体推动双手向前推去,变为掌心向前。推至手腕距胸部约一尺远时,变为两掌心相对,再同时向上走弧线回拉,重复前面的动作。注意在前推时身体重心移向右(前)脚,回拉时重心移向左(后)脚。动作要慢,细心体会。此为右式,左式是改变身体方向操练。

试力2:立正姿式站好,头直目正,松肩沉肘,心平气稳,默立一、二分钟。抬右脚向右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 两臂缓缓上抬,抬至与肩平齐,右手略高。左手略低。右手在前,右腕距胸部约一尺远,左手略后。两手五指撑开,掌心相对,两掌相距约半尺到一尺均可。两掌心变为掌心向下,并同时下按,按至大约肚脐高度,然后以身体带动两掌缓缓回拉,回拉时走一个向下再向上的小弧度。拉至两腕距胸口约半尺远,然后两掌同时上抬,抬至胸部高度,再以身体推动双手向前推去,逐渐变为掌心向前。推至手腕距胸部约一尺远时,两掌再变为掌心向下,同时下按走弧线回拉,重复前面的动作。注意在前推时身体重心移向右(前)脚,回拉时重心移向左(后)脚。动作要慢,细心体会。此为右式,左式是改变身体方向操练

大成拳虎扑训练方式三、发力

发力是将体内的能量瞬间发放出来,以打击敌手。

两脚站成稍息步,两掌上抬至胸部高度,两手五指撑开,掌心向下,两腕距胸部约半尺远。注意此时全身放松。然后两掌前推,突然两手一顿,同时身向前撞,脚向下踩,掌向前抖,以全身整体力向前发出。随后全身放松,再重复前一动作。

大成拳虎扑训练方式四、实战练习

是将前人在实战中曾经运用过的有效攻击手段总结出来,通过反复练习,再正确用于实战。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虎扑进击方法:

1、敌方运用右直拳攻击我的胸部,我可以先向自己左侧略闪身,避开其拳锋,同时用左掌从左向右拍打其右小臂或右肘尖处,令其力量落空,然后全身向前发力,扑击他的胸、肋、大臂等部位

2、敌方抱好间架向我逼进,我可以用双手向一侧偏挂其两手臂或一手臂,,令其身体失重,然后全身向前发力,扑击他的胸、肋等部位

3、敌方运用双手由上向下劈砸我的头面部位,我可以起双手由下向上迎击磕撞他的两手臂,使其身体受到震动,然后全身向前发力,扑击他的胸、肋等部位

4、敌方运用双掌扑击我的胸部,我可以用两手臂砸按他的两小臂,改变其两掌的力量方向,令其身体失重,然后全身向前发力,扑击他的胸部

6大成拳简介谁了解啊

意拳简介

意拳又名“大成拳”意拳为一代拳学宗师王芗斋所创(1920)。王芗斋于清光绪年间就学于形意拳名师郭云深、克承教得所传。后遍游长江南北诸省,所遇名家甚多,切磋交流,以武会友,于二十年代中期综合各家所长,弃者弃;立者立;去伪存真;去芜存菁,针对崇尚花拳绣腿,左一招,右一式的片面性,为了道破其非,阐明拳贺冲学真谛而创“意拳”。名之意拳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
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包括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所组成。重健身和技击两个方面。站桩为意拳的基本功,由于锻炼的目的不同,所以站桩功分为健身桩与技击桩(源名浑元桩)两种。健身桩在锻炼中强调精神训练和意念诱导统帅周身同时进行,要求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使身体各部平均发展,侧重健身,故名健身桩。意拳健身桩简单易学,而且有可获得明显的健身祛病的良效。可以说在运动中休息,在休息中运动。岩前意拳健身桩以现代医学为根据,主张顺其自然,并无周天循粗拍清环,外气发动及周身冒光之说,且无流弊发生之虞,更不用防偏纠差之举,这已被实践所证明浑元桩是学忌技击的基本功。在健身桩的基础上,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建立“争力”进而使身体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浑元力”(传统名称,意思是指上、下、前后、左、右的意力达到平衡均整的状态)求得浑元力的桩法名之浑元桩。健身桩与技击桩在锻炼时要求上有所不同,但内在是有联系的。若仅为健身祛病可不必练浑元桩对增强人的体质也起很大作用。因此这两种桩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在意拳的全部训练过程中,始终强调意念诱导以意统帅周身,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假借,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就是浑元力。
“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体验在站桩中所培养的浑元力,在肢体有移动的情况下,是否仍然能够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训练中要求不可用力,动作慢优于快,要静中求动,进而在微动中求速动,还要照顾到整体,“一动无不动”。试力是拳术训练中最困难之一步,又最重要。王乡斋先生说:“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试力所试之力名称很多,但不出力学范畴,如螺旋力、三角力、杠杆力、斜面、滑车、轮轴等。意拳训练是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的,社会上传说意拳发空劲能隔墙打人,这是对意拳的不了解。意拳是一门脚踏实地的拳术不是神拳。
“走步” 又称摩擦步,是结合试力进行步法训练。其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整体协调以利于随时发力。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具体体现,站桩,试力都是为了合发力创造条件,以便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
“推手”、“散手”是意拳技击训练的两种形式,推手训练主要是解决当双方肢体接触时,要善于察觉对方实力,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能牵制对方,施以有效打击。意拳推手是结合实战进行的。只有在实践中掌握了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功夫,不能设想对方怎样我怎样,那只是一厢情愿。
“散手”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是不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意拳发展今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同时也引起了国外一些人士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对平凡而又独特的拳学产生了极大兴趣。许多新闻媒 体及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了有关意拳的原则原理及训练方法。
拳术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学术,学术没有创新和发展,它的生命就有限了,意拳愿与武术团体切磋交流,共同繁荣,为继承发展我国的传统武术事业做出切实的努力。

7什么是大成拳养生桩

大成拳养生桩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参加这种运动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无病者防病,运动时不尽在姿式方面着想,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大成拳养生桩,欢迎阅读。

大成拳养生桩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庆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油,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和甜密,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他异。

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相传二千余年前,即有《内经》一书,为中医宝库,对防病治病之法,记载甚多,其中《素问》一篇,就是专讲养生的,原文是:[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文虽简单笼统,意义深厚,先哲把它列入《黄帝内经》,一方面视作防止疾病的养生术,另一方面凡药石刀针不能奏效的多种疾病,就根据这种道理,使患者锻炼休养,作为体育医疗并和《灵枢》互相为佐,其主要内容是养静,就是[独立守神]。

这种运动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挥体内燃烧,且能加强各种系统的新陈代谢作用,因而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待效,五十年来从无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几都有效果。

这种运动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说:“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其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自力更生的运动,就是说,它对于人身及其部分机体,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比如体弱的通过锻炼可使身强,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组织有毛病的,通过锻炼可使毛病消除,恢复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体会到无穷的理趣。

这种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和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方法,因此它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功能作用,从而使人体各部分在高级中枢神经支配下密切协作。

养生桩应注意的问题

养生桩不仅是健身治病的运动,也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功夫,所以学习养生桩的人必须注意这种锻炼。粗暴、浮燥、气愤、忧虑、悔惧、得失之念和侥幸思想等,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学者切要禁忌。

对于治病的人来说,凡是学养生桩治病的大半都是久病不愈,药石刀针不易奏效者,但须要气不自馁,应该积极的锻炼,积极的治疗,精神要焕发,蓄有弹力,时时作反覆斗争的准备,才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如果悲观失望、生气着急,毫不振作,一曝十寒,时作时辍是不起作用的。医生常说病人的心情要愉快,学习养生桩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虚心体会站桩的意义,耐心地、持久地锻炼,使精神焕发,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练养生桩必须心神安祥,摒除杂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神态要轻松自如,蓄意要深戆雄浑,力量要稳准虚灵“无动不机,无机不趣,虚灵守默,而应万物”,虽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学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为主,不是枝节片面形式问题,意在整体与内部,不要使局部破坏整体的统一,不要使外部动作影响内部推敲,要浑身轻松自如,心旷神怡,好像沐浴在大自然之内似的,要做到这样,在运动前就必须作到心安神定,摒除杂念,还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对人对事都要恭敬谨慎,意思周密而切实,任何事不说硬话、不作软事,这是学者内心和外貌应具备的养生条件,从个人意念来说,应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为,父母的心肠对人,在练功方面来说,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这样才是练功应有的要义。

养生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的,病症不同,其有关的神经和肌肉系统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条件、习惯、修养、性情以及其他各种特点,对于设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考虑适当的姿势和运动与休息的时间长短,以及身体负担的轻重等,教者对此自应充份了解情况,作适当的安排,学者应注意掌握,慎重锻炼,不可忽断忽续,任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收效快,并防止在锻炼中发生不正常的现象。

修养不够的人,初学时多有幻想或任意活动或拘泥执着等现象,须细心体验,待实验充实之后才能解决,主要是师古不泥古,谨守师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劳动。离开已身,无物可求,但执着已身,都是错误。力量在身外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来操持,若本着以上的所谈切实用功,细心体会,自不难得到万变无穷,奇趣横生之妙。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养锻炼,关于《内经*素问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大医师们早已说过。我对于“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养锻炼稍加补充。“独立守神”在用功之前,思想先准备一下,应首先着想游于物初,静会全机之意。视同植物外形不动,内里却起着根生发展、顺逆横生的变化,万不可走入招式断续的方法,那就破坏无余了,局部运动纵然有益,长久也有害,是慢性的戕生运动。

锻炼时要永远保持意力不断的虚灵挺拔,轻松规章整以达到舒适、得力为原则。锻炼时,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内要清虚空油,外要中正贺和,同时要脱换一个心目欢喜的状态,洗涤一切杂念,扫除一切情缘,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军身毛孔放大,有如来回过堂风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成了一条空灵口袋,挂在天空,上有绳吊紧,下有木支撑,有如躺在天空地阔的草地上,又像立在悠悠荡荡的水中,如此肌肉不锻自炼,神经不养自养,这是锻炼的基本要义。

怎样才能凝神定意呢?要使意念如洪炉大冶,无物不在陶熔中,并尽量吸收一切杂念,来则熔之,不久杂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绝杂念头,则一念未去,万念齐来,精神分散神意外驰,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

锻炼时还要有这样的意态,使肢体和大气相呼应,自然而自在的发挥整体和本能的作用,如果有丝毫的矫柔造作和局部方法,就破坏了整体和本能的作用,所谓这种运动是一种人体本能学术和[一法不立,无法不备]的意义,就在于此。

锻炼方法虽简实难,初步锻炼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由不动才能体认到四肢百骸的一动而无不动之动,如此神经始易稳定,热力才易保持,自然的增强新陈代谢,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逐渐学动,才容易体会不动之动,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相为根之动,然后才能体会到大气的压迫,松紧力的作用,也就不难控制一切平衡中的不平衡,以及动荡枢纽之动,不动而动,动而不动,同时起着刚柔、虚实、松紧错综,表里为用之动(至于假借一切之动,言之太繁,姑不谈叙),全体就自然的发挥了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相联,前后左右都相应之动,以上是试验各种力的功能作用,盖力由试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

锻炼是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微动中求迅速,一用力身心便紧,百骸失灵,并有注血阻塞之弊。这种力量是精神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体,无形能神聚。

先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求认识,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要注意从拙笨里求灵巧、平常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体,用功时浑身大小关节都是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藏棱,神犹虎豹,气若腾蛟,而神意之放纵有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其拧摆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之不散,湛然寂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之势,外形拙笨,意力灵巧,大都平凡,反是非常,不由抽象中求根本,找不到具体,学理自通,自然明了。

“肌肉若一”是特别重要的一步功夫,这一步功夫表面好像另一种,其实和以上所述是有密切关联的,没有这步功夫作基础,任何动作也没有耐劳持久的能力,这虽是肌肉锻炼,但仍是以形为本,以意为用,因形取意,意注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这种运动,加强运动也是减低疲劳,减低疲劳正是加强运动,锻炼和休息是一件事,要在调配适当,使患者在不觉中就增强了耐劳持久的能力,并尽量减免大脑和心脏的负担,以达到舒适得力为止。

(按:筋肉锻炼是进一步的研究,大都是筋肉伸展、骨节提纵、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自然的筋肉捋卷,相互若一,更进一步的研究求力的功能多系超以象外,接近拳学。)

调配方法

(一)肢体调配:不外高低、左右、单重、双重,不论头、手、身、肩、肘、足、膝、胯各处,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凡体会得到的精微细小之处,也都是如此。要使用骨骼支撑或力量的称合,肌肉的联系等法。

(二)内脏调配:是神经支配,意念领导,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相为用。

(三)时间调配:是以学者性情强弱为基础,总要不超过负担能力,不使思想上产生烦闷或厌倦,调配初步形式有如下数种。

基本姿式

运动的特征,是在运动中体会身体内外的动态变化,如何使浑身大小关节,都成钝三角,更好是不要平面积,尤不许有执着点,而是轻灵浑然,想浑身血液循环有如水钻沙之意,按之又如水中漂木之力,而全身又像湖水空舟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听其自然,这种神意的表现是随着个人的丰度、性格、独赋、特征以及年岁的老幼,体质的强弱,和用功时间的长短,病情种类之不同,当然就不是几个姿式所能表现。

因此,说明这种运动,必须根据一切不同的条件,深切体会,逐步加强,随时调配,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运使变通,使局部跟着具体起作用,经过锻炼大都有效。如某处有病就治某处,非但无效,且恐有损失,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而精神力量一切就不够了。

(按:调配方法,一有形,一无形,有形的是姿式、骨骼、肌肉,无形的可就无穷了——精神、意念、假想、力量,也就不是几个姿式所能范围,但姿式确为神意的代表,按照轮廓来说明神意,所以姿式也是需要的,不过要把这种运动完整地用图表现出来,目前因客观条件和能力的限制还作不到。)

练习站桩的体会和常见的现象

随着各人身体强弱和病情之不同,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感觉及表现变亦各不同,一般的情况是,练习十日左右就能够体会到站桩的好处,感到练功之后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练功的进程逐日增长的,有练习几天之后,就发生肌肉震颤、疼、酸、麻、胀等现象,多半是肌肉运动障碍、气血欠通或疲劳过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点所致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舒适得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地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以上现象逐渐消除,至于不觉疲劳的有规律地颤动,是经络和气血闭塞已经消除的好现象,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的抑制也不要有意识的扩大,另外还有流眼泪,打哈欠,饱嗝、虚恭、腹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练功过程中的好现象,病愈之后自可消除。

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

站桩能够调节神经机能,调整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因而对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以及新陈代谢各方面的病症,特别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疗效。

经过四五十年的经验,其效果虽因人因病而异,有大小快慢之别,但除去随学随止之外,没有疗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人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收到转弱为强,老而益壮之效。

四于缺乏文字记录,对于过去的经验不但未能总结,就是学者的人数姓名也无法统计,现在为了供大家参考,只好将最近一、二年来对于站桩治疗各种病患的一点体会,分类略述于下:

高血压——神经性的收效较快,官能发生变化的如血管硬化或冠状动脉收效较慢。

神经衰弱——一般的头晕脑胀,头痛等症状较易治疗,收效的快慢主要在于能否稳定神经,已经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者收效较慢。

关节炎——一般的风温性和多发性关节炎都易治疗,属于后天性的关节炎比较难治。

气管炎——气管炎的种类很多,大多有肺气肿和心脏喘的症候,得病不久者,收效较快,先天性的不易治疗,但和年龄、体质、性情及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只要耐心持久的炼功,饮食起居多加注意,也是可以治愈或减轻的。

肝脏病——肝肿和肝硬化只要耐心地适当地练功再注意饮食和环境方面的保养,可以逐淅减轻以至治愈。

胆囊炎——经历过的胆炎患者,大多已作过胆切除的手术,有的已经转为肝脾病或神经衰弱病,根据过去的几个患者来看,在练功过程中病状是逐步减轻的,痊愈的前后效果都很好,将来能否有把握,尚难预测。

肺病——只要按照步骤适当地耐心练功,再加注意饮食保养,一般都可治愈。

半身不遂——要耐心练功,持之以恒,一般是可以治好或减轻的,但此病最易复发,必须一面练功,一面避免生气、着凉、劳累方可,如舌头手脚都坏,就不能治疗。

胃肠病——疗效良好,但比较迟缓,病情较轻者三、四个月好,病情较重者八、九个月,三、五年不等。

精神分裂病、筋肉失和等症——比较容易治疗。

心脏病——经过的患者,大都效果良好,但这种病主要是在个人性情和生活环境,如性情和生活条件不好,就见效不显著。

8大成拳是谁创造的

创始人:王芗斋

意拳,又名大成拳,中国内家拳术的一种,源于心意拳。包括: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单操手、实战散手等。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

详细资料请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4833.htm

望采纳。

9大成拳的站桩

大 成 拳 站 桩 功 简 介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 通过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肠胃病、肝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而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再则未入静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护作用。我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长力气。 但是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二、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入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三、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四、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五、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联、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的练功方法。既可休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特别是站式),因此不仅适用于医疗方面,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锻炼,可以使原来体质较弱的人逐渐强壮,使强者更强。防止衰老、却病延年,从而轻松愉快地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中复杂而艰巨的重大任务。 操作主法站桩功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形(姿式)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偏废。“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只要练功时形和意得到了灵活适宜的配合,则力不练自生,气不运自行。可见站桩功的治疗作用,绝不单纯在于姿式的繁简和次序的先后,更不在于所摆的姿式是否美观,也不是某个意念活动机械地套在某个姿式上就能治某种病。而是要通过教功者较全面地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后,把适应其本身姿式的动静、虚实、松紧和意念活动方法安排得当,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到全身舒适得力,轻松愉快,藉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功者本身必须亲自练功,切实体验,熟练地掌握调配方法。只有这样,治病时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若不从这方面深钻精研,单纯计较某个姿式的作用,就容易形成呆板僵硬,只注意某个意念活动而忽略姿式的适当配合,就必然会气力不足,收效不大。 一、姿式:站桩功的姿式既繁又简,繁者,姿式种类繁多,调配灵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简者,姿式虽多,但有共性,即练功开始,先将姿式设好,使躯于四肢保持相对均衡,心胸开阔,筋肉舒展,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调配虽活,但有原则,即强弱、动静、虚实、松紧的调配,应以患者感到舒适得力,不超本人身体负担为度。站桩功的姿式大体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几个大类。在一类中,又可分为几种甚至几十种姿式,现概要介绍如下: (一)站式:站式练功的方法较多,治疗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初学练功的人,只要身体没有严重疾患或特殊情况(如肢体残缺等),都可做些站式。 1、提抱式:两脚八字形分开,广度与肩宽,两脚着地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于脚掌稍后处。两膝微曲,最大限度不过脚尖(少曲或不曲应视病情而定)。上体保持正直,臂半圆,腋半虚,肩稍后张,使心胸开阔,呈虚灵挺拔之势。双手手反映相对,相隔三拳左右,位于臆下,掌心向上,有如抱一大气球,头正或稍后仰,目闭或自然睁开(多用于练功开始阶段),嘴微张。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保持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的状态。 2、扶按式:两臂稍抬起,手指分开稍变曲向斜前方,双手位于脐际,手心向下偏外方。有如扶按在飘浮水中的大气球上,其他要求与提抱式同。 3、撑抱式:两臂抬至胸前,松肩,肘关节稍下垂,双手与胸相隔一心,手指他开,手心向内做抱物状或手心向外做撑物状。其他要求与提抱式同。 4、分水式:两臂稍变曲并向左右侧自然伸展,双手保持在脐横线以下,手指分开,手心朝前有如分水。其他要求与提抱式同。 5、休息式: 第一式:双手反背贴于腰部,或将双手插入上衣袋内,大拇指露出,其他要求与提抱式同。 第二式:两臂抬起,两肘变曲,搭伏在相当于胸高的栏杆上,两脚前后相距约四横指。前脚满掌着地,后脚脚尖自然着地,两脚可不定时的轮换。 第三式:臀部轻靠桌边作休息式中第一式或提抱式。或双足并立,脚跟提起。双手插入上衣袋内,大拇指露出。 第四式:左手扶桌或椅背,右手反背贴腰。左脚在前,全掌着地,左腿直立或微曲。右脚在后,右腿自然微曲,足跟微提,有似走未走之意,或以足尖为轴,缓慢、自然的转动。头微左歪(最多不超过一拳头)全身重量主要放于左侧使右侧处于松懈、舒展状态。如是,左右(手)前后(脚)作不定时轮换。 (二)坐式:一般适用于病情虽然较重,但身体又有一定负担能力(如暂时不适于作站式的重关节炎等),以及肢体残缺的患者。另外它也可作为以站式练功为主的一种辅助功法。 第一式:端座椅边,身躯直立,闭目、嘴微张。两脚平行或八字分开(相距约四拳头),脚掌与脚跟均着地,两膝变曲约九十度,双手放于大腿根部,手指向斜前方,臂半圆,腋半虚,全身放松。 第二式:两脚向后收,脚跟离地作裹八字状。两膝弯曲四十至五十度,双手放于大腿根部或两臂抬至胸前约一尺,手指分开,反映尖向斜前方,掌心向内作抱物状或掌心向外作撑物状。其他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两腿前伸,膝微曲,足尖回勾,足跟着地或稍离地面,双手放于大腿根部,或两臂抬至胸前约一尺,作抱物状。其他要求与一式同。 (三)卧式:一般适用于重病,或不适宜起床的患者,另外,也可作为以站式或坐式练功为主的一种辅助功法。 第一式:身体仰卧、嘴微张、两腿平直分开(不超过肩宽),或两膝微曲,足跟着床,双手放于小腹部位,肘着床,腋微虚。全身放松。 第二式: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手心向下或向上,肘着床,腋微虚。其他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两臂抬至胸前作抱物状,肘着床,两膝微曲。其他要求与一式同。 第四式: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或两臂抬至胸前作抱物状,两腿平直微分,足尖前伸(即脚面下压)或两膝微曲,足尖回勾。其他要求与一式同。 (四)行走式:对一般患者多作为一种辅助功法,但对肝脏患者,练功初期多与站式等并重使用。 第一式:两手插上衣袋内,拇指露出,两腿微曲,双肩向后舒张,腋半虚,上体呈懒洋后倚状,闭目凝神,待全身有了轻松舒适的感觉时,一只脚开始作欲动欲止,欲止欲动的懒状前移(一拳左右),迈出左腿时,头自然右歪,使上下呈一斜式的舒展。如是左右脚交替前进,有如趟泥。 第二式:双手反背贴腰或自然伸向身体两侧,其他要求与一式同。 (五)半伏式:一般对于消化系统有病的患者疗效较好,可作为单纯或辅助功法。 第一式:双手扶按在椅背上,或双肘搭扶在桌面上,闭目,左腿在前稍弯曲,右腿在后自然直立,臀部后倚,腹部放松,头部可轮换向左右偏侧,两腿可交替使用。 第二式:两脚平行分开,两膝微曲或直立,其他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将棉被垛于床沿,两脚平行分开,或一脚微向前立于床沿,两臂半圆撑开扶于被上,手半握拳,下额自然着于拳上,其他要求与一式同。 二、意念活动:意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凝神定念,诱导入静。所以意念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克制杂念、万念归一的入静过程。意念活动的原则,设想的事物或情景,应是轻松舒适,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的,避免紧张的或不愉快的,一般应用有以下几种: 1、放松活动:一是以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的方法体会整体放松,一是从头部向下体会放松,继而颈项、两肩、两臂、两腕、两手、胸背、腰腹、胯、腿、脚、一直到脚趾。如是上下循环不已的反覆进行。但是这些整体的上下全体放松,初学者还不易做到,必须先从逐段放松开始,熟练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整体放松活动。逐段放松法:先后部,再前部,即先从头顶开始,从后头、颈项、双肩、双臂双手(开始时如果不能左右同时放松,就先松一边,后松一边,熟练后再同时放松)、背、腰、臀、胯、大腿后面、脚跟、脚掌、脚趾,反覆进行三、五次,再后头顶、眼皮、颜面、口、颈,再后天突左右向两肩的前面、两臂的前面、两腕、两手、胸、腹、大腿的前面、脚面、脚趾、反覆进行三、五次。熟练后,再上下左右一起进行。这种放松活动,可做为站桩功的基本意念活动,初学练功者,无论采取何种姿式,都必须先学会放松,然后再作其他意念活动。 2、远听活动:一般先后近处听起,越听越远,直到细听极远方微弱的声音。听远时切忌急燥。也不应死听某一个声音,而应漫无边际由近及远的细听微弱的声音。 3、逆水浴活动:设想自己笑卧于适应本身舒适温度,上下流通的浴池中,水自头部缓缓下流,永不间断。 4、淋浴活动:设想自己在浴室中进行适宜本身舒适温度的淋浴,水不间断从头部缓缓流到脚下,然后用耳注意听冲到脚下的水流声音。 5、半身浴活动:设想自己的下半身泡在适宜本身舒适温度的水中,体会其感觉。 6、直立水中活动:设想自己直立在适宜本身舒适温度,将要没胸的水中,水后四面八方缓缓向身体冲撞,任其自由摇摆。 7、生根活动:设想自己如千年松柏之挺立,两足稳如生根,不为飓风吹动。 8、趟泥活动:设想自己在深没脚腕,适宜本身舒适温度的泥水中行走,虽有阻力,仍可缓缓前进。 9、踩棉活动:设想自己脚踩在松软舒适的大棉花包上,并不时的使用身体左右微摆。 10、依靠活动:设想自己背、臀、小腿部位。都依靠在柔软舒适的东西上休息,全身轻松,没有任何负担。 11、悬发活动:设想自己有几根头发系悬于矮树枝上,既要保持头发的直立状态,又要使其不断,如是,则全神贯注于头顶之上。 12、搭扶活动:设想自己的两臂搭扶在栏杆上,或双手扶于飘浮在水中的气球上,使全身始终处于轻松舒适的状态。 13、反观内视活动:练功时,如万念纷至,不易排除,则可反观内视,体察身体各个部位是否轻松舒适的感觉,万念不排自除。 14、听之任之活动:练功时,如杂念很多,不易克制,则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认为我身如海,杂念似波,风浪虽大,无损于我,风平浪静,水自无波。如是,杂念则不期克而克,不期制而制。 15、吸收活动:练功时,如杂念虽于克制,即可尽量吸收,认为我心如烘炉,杂念似枯叶,四面八方,来者即熔。如是,能使心胸开阔,胆气壮大,正气一胜,邪念自负。 16、集散活动:当练功有了一定基础,完全体会到全身轻松舒适的感觉后,即可在练功过程中,不时地将这种感觉,由全身集中于身体某部,然后再放散于全身,如是,将这种集中与放散反覆进行,不但可以收到整体锻炼的效果,而且对局部病变很有好处。 17、天人合一活动:设想自己站、坐、卧在优美舒适的地方,若即若离地静观沧海、明月或优美的景物。心旷神怡,逐渐达到迷离忘我的境地。 18、静观活动:设想自己站、坐或卧在优美舒适的地方,体会我身为大气所包裹,逐渐感到我身与大气融合为一体,极为舒适,悠然自得,逐渐达到忘我的境地。 三、举例为了举例说明姿势与意念活动的具体配合,这里只原则地介绍几种疾病的部分治疗方法。一般高血压和神经衰弱、关节炎患者,只要有负担自已身体的能力,没有特殊情况,开始都适于站式功。譬如,高血压患者,可做站式中休息式的第四式,并配合淋浴的意念活动,神经衰弱的患者,可做站式中的休息式第一式或提抱式,并配合踩棉式的意念活动,关节炎患者,可做站式中的提抱式或分水式,并配合悬发等意念活动。这里需要再次提醒的是,教功者必须认真体察患者的一切,熟练掌握姿式与意念活动的配合原则,辩证论治,因人而异,万不可生搬硬套或执著于一法一式。 注意事项: 一、练功前,应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练功开始,可将头微向后仰。两臂上举,两脚跟随着身体的左右微摆或微转轮换着地或离地。使身身呈挺拔状(与伸懒腰类似)然后使身体逐渐复原,沉静片刻,即按着准备锻炼的姿势,全身放松,正式练功。练功结束时,可双手扶膝顺向或逆向转动数次,然后两臂做数次斜前后的摆动,或按照医生所教的简单按摩方法按摩。 二、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功。 三、练功时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过犹不及。 四、练功时间的安排因人而异,一般身体较好的,可以十分钟开始,身体较差的,可从五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延长。时间的延长,可以是渐进的(如从五分钟延长到六至七分钟),也可以是跳跃的(如从十分钟延长到二十分钟)。练功次数每天可进行二至三次,多不过五次。练功时间长短及次数多少,以有余力、有余兴、舒适得力,不超过身体的负担(不疲劳为原则)。如是,才能达到周身舒适,气血流通,心神得养,筋骨健壮的目的。 大成拳站桩与试力刍说 作者 / 站桩 【编者按】:此文乍看与文学无关,但对我等脑力劳动者来说确为一剂改善身体的良方。况本文行文流畅,其本身亦有文学作品之素质,故编发。 ??大成拳的站桩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肢体间架姿势基本不动,同时配以适当的意念活动,而达到改造生理锻炼神经目的的一种运动方式。初习站桩,要求定形定意。此阶段的训练目的,通俗地讲,就是解决由“不通”到“通”的问题,即通过站桩训练改造生理去掉人体后天形成的僵、拙、滞劲而求得拳术所需的体质,是大成拳的入门训练。此阶段的练习,学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站桩时一定要按照老师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切不可别出新裁,就像小学生初学写字一样,一定要横平竖直,只有先合乎规矩,日后才能脱离规矩做出自己的风格。其次,站桩不久就会感到肌肉酸痛四肢不适等不良反应,此时一定要坚持继续训练,切不可知难而退。再者就是站桩时的意念问题,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其实这时站桩的最基本意念就是不忘桩功要求,如头顶脚踩、肩撑肘横、撑三抱七等,做到即可,暂时可不必做诸如淋浴、踩棉、矛盾等假设意念,待站桩有一定基础后再选择去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假设意念活动,而不要一开始站桩就执着于意念活动的训练。进行站桩训练时,要整体参与使全身处处畅通不使有滞塞处,就象用水管浇水不能使水管有折叠处致使水流不通。王芗斋老先生所说的“臂半圆,腋半虚”正有此意。圆与瘪相对,虚与实(紧)相应,即要浑身大小关节都含似曲非直意,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凝神静意,守空洞保清虚。 ??大成拳的站桩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体认自身的过程,随着站桩运动的深入,习者会对自身功感效应的体认越来越明显。习者通过对自身“形(物)”的体认、意的调整,而逐渐以形导意以意领形,找出适合自身的训练途径,此时当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言不虚。我们在站桩运动过程中,有时功感明显,有时功感不明显甚至没有,我们说前者说明功夫在进步,后者也同样说明功夫在进步。站桩运动是一个层递渐进的过程,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自身内部也在时刻随着站桩运动的持续而一直在发生变化,所以在站桩运动过程中所体认到的自身内部之感觉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站桩时,不要因桩功功感和表面效果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应保持平稳自信积极的心态,不急不躁坚持不懈,自会不求而得。正如一句禅语所说:“静静地等待吧,春天来了,小草自会发芽,花儿自会开放。”站桩会因人的生理状况、领悟能力而影响桩功训练进展的快慢,但没有人能一站就完全到位圆满,而只有通过一步步正确扎实的系统训练才能求得。比如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想努力把一横划直,刚开始时很难办到,如果认真地练了九十九次,而到第一百次时终于把一横划直了,我们能说他前面的九十九次练习都可以不要了吗?站桩也是一样,最重要的是站桩运动本身,是站桩训练的过程。 ??我们有时在刚开始站桩时,感觉不舒适不能到位,这时可以由初习站桩时的“定形”而转向适当放松对形的要求,而采取以意引形,由内而外慢慢使桩功趋向饱满均衡。这就好比给花浇水一样:一株因缺乏水分而蔫了的花枝,仅靠机械的撑架是不能使它挺拔的,只有供给其充足的水分才能使之枝挺叶润。还有一些大成拳修习者,站桩时感到精神饱满气力充沛,而一旦结束练功就没有了这种感觉,感觉体内空空甚至疲惫。这是站桩本身出了问题。站桩正确,应是结束练功后仍能保持站桩时的精神力量状态,甚或站桩时平静坦然,而结束后更能感到体内“物”之“蠢蠢欲动”。王芗斋老先生说“力由站桩而得”,站桩为得力之由,也有人形象地说站桩就是一个“蓄水”的过程。所以站桩时要注意“蓄水”而不是有“水”不蓄甚至“放水”,应静心敛神调整好 自己的练功状态,在做技击意念时更要把握好收与放,能使它山崩地裂海啸波涌,更能令自己岿然不动气定神闲。我们不要为站桩而站桩,做桩功的奴隶,而要将桩功为我所用,作为我们锻炼身心的一种手段。站桩不要站成空桩死桩,要时时刻刻都有进步,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收获。王老还说:“我心如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习者果能深悟此语,站桩之功得矣。 ??王芗斋老先生曾说:“执著己身,永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又说:“自身已俱备,返向身外求。”笔者以为,从以上王老的教导中,我们暂且可以粗略地给大成拳站桩运动的训练目的概括为两个方面:自身求物训练与精神力量的求取。当然这被人为划分的两个方面绝不是孤立分别存在的,事实上在大成拳整个站桩运动过程中它们都是不同程度地相互错综存在的,只不过不同的练功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罢了。在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王老的教诲:大成拳的站桩训练,站桩求物,应先从自身做起,但又不能拘泥于此,执着生障,在由自身求物训练过程中同时逐渐以自身求得之物应合大成拳另外一种重要的物--“精神力量”的求取。大成拳的训练首重精神,一切力量均从浑圆扩大、空洞无我、虚无飘缈中求得。仔细推敲一下,王老先生所说的身内与身外所求之“物”,也可以理解成是物质与意识,这是符合我们科学的认知方法的。现在有某些人对大成拳一知半解,便自出心裁地提出发展创新,主观地解释大成拳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窃以为不可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完美的,大成拳也一样,需要后来者继承发展,但这种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对大成拳完整的认知基础之上。试想,一个并没有真正领悟理解大成拳真义的人如何去继承大成拳呢,更不用说在大成拳的基础上去发展创造更高明的拳法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大成拳最重要的就是看王芗斋老先生他老人家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才是根本,否则一切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王芗斋老先生说:“站桩有一定基础后,紧接着便是试力。”试力不一定要等到桩功站到完满才开始试力,站桩有一定基础后就要进行试力。站桩和试力要均衡发展,不能脱节(大成拳其它功法也是如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通过站桩获得100斤的力量,紧接着就要通过试力把这100斤的力量能为我所用,待到站桩获得1000斤的力量,就要能将这1000斤的力量为我所用,如果非要等站桩获得1000斤的力量再去做试力,那时恐怕试出的将只会是300斤的力量,岂不冤哉? ??所谓试力,就是使肢体在动中保持站桩得物之状态,也可以说是使肢体在动中求取得物之目的。“力由试而知”,初习试力往往没有感觉或感觉不明显,随着练功的深入就会渐渐感知。进一步就要认真体会“紧紧松松勿过正,虚虚实实得中平”,“欲动而又止,欲止而又行;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关于紧松虚实的例子,我们生活中经常看见并运用到:我们用火钳把燃烧过的煤球夹出更换新的煤球时,太用力(紧)则可能将其夹碎,不用力(松)则无从将其夹出,需在紧松之间。建筑师在建造较高的建筑物时,若测出建筑物顶端在做轻微有规律的摆动(虚实之间)时,则说明该建筑物矗立状况平衡良好,若测出它的顶端是静止不动时,恐怕该建筑物有将倾之危。当然以上例子只能仅做类比说明,大成拳试力中的紧松虚实并非仅仅如此,怎样做试力不一定能从表面上看出来。试力是欲松则紧为松之根,欲紧则松为紧之用,二者互为根用;欲虚则实为虚之补,欲实则虚为实之从,二者相补相从。所以我们也可说,紧紧松松即是正,虚虚实实是中平,行即止,止亦行。习者果能对此有所领悟体认,自不难理解试力诀要。试力要慢,慢胜于快,缓胜于疾。试力要的是过程,是 ??试力本身,要的不是结果(试力动作次数)。如果一分钟做十次来回的钩锉试力,就远不如用一分钟的时间认真去做一次来回的钩锉试力要好,试力是动愈微神愈全。笔者恩师马冬生先生时常教诲:“急什么?啥时候试力不急了,才算懂试力。”试力要如风中旗渊中鱼,我在空气中游泳不可使空气因我而动,我在水中展束不能令纹波因我而生。真正懂得试力,会对试力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试力之于站桩,是桩功的延伸与层进,试力试到静处即是站桩,站桩站到动时便是试力,若能做到桩功与试力不分,试力中有桩功,站桩中含试力,则兼得二者之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