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率上调了,对此你怎么看?大家还在犹豫吗?
一 ,银行利息上调了?是房贷利率上涨了吧?银行存贷款基本利率根本未变。降准到是的确发生了。降准,也就是说,央妈发钱了,但控制钱不能大量往房地产上流。
二 , 大家还在犹豫吗?问的莫名其妙的。犹豫啥?是说往银行存款?还是要居民去买房?还是要居民去旅游,去消费?
三 , 若是要居民去银行存款,存款利率还是低,钱已在贬值,再说吧,大家手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了,还要还房贷呢。
若是要广大居民去购房,一个是房价太高,房贷利率也高,买不起。再就是房价处于下跌趋势,大家开始犹豫了,观望了。最后就是,大家手上没有多少钱了,有的还不完的是房贷,没钱就没有消费能力,需求,也是伪命求。经济有下行压力,大家的工作不稳,收入不定,以后钱难挣,干嘛非要把钱投到流动性差的房地产?
银行存款利率上调是一个大趋势,而且预计未来利率会有更大幅度的上升空间。
最近几年我们知道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很低,跟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相比,把钱存在银行基本上是亏损的。
那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利率这么低呢?难道因为银行抠门吗?当然不是。
其实银行比谁都更希望利率上浮,给大家更高的利率,这一点从最近几年银行的存款大战当中就可以看出,很多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不仅会上浮利率,还会给客户送很多东西。
但为什么目前银行存款利率普遍都比较低呢?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相对比较低,基准利率最高的三年期也才2.75%,但实际上各家银行是可以在这个利率基础上上浮的,因为2015年10月份开始,央行已经放开了存款利率的管制上限,也就是说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上浮利率,没有上限制,哪怕你上浮个500%都可以,只要你能够承受这个成本。
但是目前各大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的空间都不是很大,比如一些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上浮在30%到40%之间,如下图:
看到这个,估计很多朋友都有疑问了,一方面是银行对存款需求非常饥渴,另一方面,央行又允许大家可以自由上浮利率空间,但为什么银行存款利率上浮还是那么少呢?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银行业利率工作自律公约。
这个银行业利率工作自律公约是2013年9月24日成立的一个行业组织,这个组织核心成员有十家,包括工农中建交以及招行,中信,兴业,浦发等几大几个股份制银行,基础成员则是有几百家。
这个行业为了避免行业之间进行恶意竞争,所以对存款利率上浮上限作出了限定,在这个利率同盟的约束之下,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最多只能上浮40%到50%之间,所以我们看到目前大部分银行最高利率只有4.125%左右。
未来银行存款普遍上浮,是一个大趋势,把钱存在银行,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
银行利率同盟在最近几年虽然起到了遏制银行之间恶意竞争的目的,它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因为最近几年随着货币基金等其他理财渠道的崛起,银行那种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大家可以选择的空间更大。
而银行却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比如明明银行是可以以较高的利率吸收存款的,但是因为受到利率同盟的限制,不能上浮太高的利率,所以在缺乏资金的时候只能通过同业存款来吸收部分资金,而这些同业存款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存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
不过现在银行也感觉到了这种情况不对劲,很多银行都在开始呼吁放开市场利率上限,而且跟据目前监管政策以及行业自律协会的动态来看,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上浮范围较大,将是一个大趋势。
比如今年4月11日,央行行长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讨论是否会上调利率的问题时回应道,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也就是说存款利率已经完全放开,但是存款利率就有一些限制,当时央行行长也表示了,最佳的策略就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要做的改革。
与此同时,在今年4月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闭门会议,讨论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事宜,市场推测协会将会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并按银行的规模逐批进行。
自从这个会议结束之后,从2018年5月份开始,部分银行存款利率明显上浮高了很多,比如目前有部分银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已经可以达到5%以上。
这个利率水平跟目前银行的理财收益其实差不多。
年底去存款的银行,存款利率会上浮更大。
除了利率逐渐放开之外,到年底一般都是银行揽储的关键时间点。
这个时候,银行为了应对各种考核,会上浮较高的存款利率,如今年很多银行就在大额存单上做文章,也有不少银行,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可以达到4.18%左右,这个利率要比平时多出0.5%左右,所以现在去存款还是挺划算的。
银行利率上调了?
这个又是哪来的谣言?银行最近什么时候利率上调了?再者附加说明中的:“但是各行一直在对本行挂牌利率进行阶段性调整”,这句话更假,从2015年至今,各大银行除了2018年4月博鳌论坛会议后有调整过大额存单的利率外,其余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并无调整。而大额存单起存金额为20万元,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已,这个利率形同虚设。因为在我国现今存款金额超过20万元的(不是资产,指的是存款)估计不超过5%(2015年央行推出《存款保险条例》时摸排的银行存款数据,超过50万元的占比才0.37%,故而对于超过20万元的,以5%来预计已经比较大胆了)。
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不调整?
我国的存款利率放开权限始于2012年,在2012年之前,我国所有银行执行的利率均是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经过数次调整,从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对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也就是说理论上从2015年10月24日起,我国各个银行存款利率的上浮均可以自行调整,不在限制,但是后续在央行指导下,各地建立了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对主要的银行存款利率上浮行为进行软约束,存款利率上浮比例一般不高于50%。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各主要大型银行利率大部分最高上浮就到50%左右。
为什么要对大银行的存款利率进行限制?这是因为大银行占据我国银行业的绝对主力,如果未进行限定,容易引起恶性竞争,对于金融经济秩序的稳定有不好影响。
地方小银行,因规模小,影响也小,很多未参加自律协会,不受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影响,故而它们可以突破这个界限。但是大部分小银行利率虽然高于大银行,不过基本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调整了,这是因为其盈利的原因所致(存款利率高虽然可以揽储,但是揽储资金必须放贷出去才能盈利,过高的揽储利率会导致过高的贷款利率,这在市面上没有竞争力)。
存款利率上浮就是好事吗?
理论上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存款利率的上浮,最终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还是变成我们自己买单。银行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为存贷息差!揽储吸收的存款利率高,为了盈利,相应的贷款利率也要调高,否则就是亏本买卖了。
贷款利率提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各类房贷、车贷、车位贷、消费贷等等的利息增加,当然这是对于有贷款之人而言。
或许有人会说,我没有贷款啊!对我没任何影响,可以说除非你自己自足,否则仍然有影响,银行的贷款利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相应的企业会把成本加入商品的价格上,再出售给我们,所以最终还是有部分要我们自己买单。当然这部分的影响较小,一般比提高利率给你带来的利息收入低。
总结
近期并无所谓的银行利率上调的事件,因此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再者利率提高,除了对于无任何负债的人有利之外,对于其他大部分人而言,提高存款利率所带来的收益远不如贷款利率增多带来的损失(因为贷款利率的基数高于存款利率的基数)。
资产新规打破银行理财刚性兑付,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产品该怎么选?
总体上来看,无论是大额存单,还是结构性理财,都不再像银行理财产品那样,既能享受不错的收益,还基本不存在风险的问题。
但资管新规下,想要稳健理财,应该怎么选呢?
1. 追求稳妥本金,首选大额存单
大额存单是从2015年6月15日开始恢复正式发行,当时央行定的门槛是个人投资者最低30万元,机构投资者最低1000万元。不过后来因为储户反映门槛太高,银行方面大额存单受冷,2016年6月央行宣布将大额存单面向个人的门槛由30万元降至20万元。不过现在各大银行执行的标准有所出入,大部分是20万元,少部分仍然是30万元。
大额存单到期之前可以转让,灵活性也比普通存款要高一些。大额存单的投资标的由于没有过高风险的领域,所以风险不高,在大额存单利率上浮的背景下,1年期利率可达到2.3%,3年期可达4%,到期后利率固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最佳策略是让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逐渐统一。随后,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提出根据不同类银行按不同幅度放宽大额存单利率上限。最近各银行纷纷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幅度普遍较基准利率上浮40%至50%,部分城商行10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涨幅甚至达到55%,收益远高于同期定期存款。所以,在资金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利率上浮是很正常的。如果手中有一部分短期内不使用的资金,可以选择大额存单进行储蓄。
2. 追求浮动收益,可选择较低风险等级的结构性存款
相比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的起存金额不大,一般在5万元起存。与大额存单的计息方式不同,结构性存款采用的是浮动收益。它的原理是利用全部或部分本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做普通储蓄操作,再用余下的本金与所得利息进行高风险操作,追求更高收益。结构性存款按照本金用于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划分风险等级。普通投资者可以选择低风险产品购买,基本能够保障本金安全。
资管新规出台之后,理财产品都不在保本保收益,很多人理财无门,结构性存款成为银行的主力产品,截止4月,结构性存款已经较年初增长了21.7%。结构性存款的购买门槛是5万,3个月-5年期都有,目前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大概在4.5%,实际到期大概在3.5%-4%。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银行在宣传结构性产品时都会报最高收益率,但是最终实际到手的收益不一定是宣传时的收益,一定要看清楚再购买。
如今,投资人面对的投资理财市场不再如往常一样,首先转变从前闭着眼睛赚钱的理财观念,增加自己的风险意识,在风险第一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才是明智之举。
我比较喜欢理财方面的知识,说下我的观点。
首先国家去刚兑的确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减少风险。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短期不是好消息,但意义深远。好比最开始掀起刚兑的红岭创投如果真的无法实现刚兑,那投资人的损失不可想像。现在的羊毛党组织也很强大!
其次 即使不刚兑,还有很多好平台有第三担保,履约险等。也是很有保障的。比如小赢理财后期还会有其他平台跟上。
最后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产品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方式很多,我们还要多探索!
这个首先看你的风险偏好,结构性存款是低风险业务,大额存单是无风险的,如果你一点风险都接受不了,那毫无疑问选择大额存单;如果你可以接受一些低风险业务,那么还是推荐结构性存款,因为起点低、收益高。
对比一下两个产品收益率
1.大额存单
这个首先要求有起点,至少是20万起,大额存单虽然在2018年4月12日以后进行了利率调整,调高了上浮比例,但是还是上浮有限,只有少部分股份制和城商行上浮到了55%,但是起点要求一般都是100万三年期的,20万和50万的大额存单,说实话利率还是很低。
2.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是在资管新规以后出现的网红产品,完美替代了保本理财,本金几乎无风险,收益浮动,挂钩汇率、指数、大宗商品等等,目前一些银行要求的起存金额很低,适合大部分人做理财,收益率也可以比肩一些理财产品
举个例子:厦门银行去年年底发售的两款结构性存款,起存金额只有5万,收益率363天都可以达到5%,非常的高。
两种产品流动性对比
两种产品对比,流动性都一般,大额存单稍好一些,可转让可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但是结构性存款的流动性相对就比较差,不能进行提前支取。
安全性开篇已经说过了,大额存单无风险,结构性存款本金无风险。
综合以上三点,两种产品来选择的话,如果可以接受浮动收益的话,结构性存款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起存金额还是收益率都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你一点风险都接受不了而且有一定的资本积累,那建议选择大额存单。
中行推销十二生肖流通纪念币49800元,值得收藏吗?
你好!我是师傅很闲钱币工作室(持续更新文章、视频分享钱币收藏投资价值)也可免费鉴定现代纪念币、纪念钞,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喜欢师傅请记得点赞、关注我的头条号!
中行推销十二生肖流通纪念币49800元,我个人预计可能是纪念章并不是纪念币,它是第一轮生肖普通流通纪念币复刻版本,收藏价值也并不是很大,属于买了就亏系列。
记得以前有一段时间,某造币有限公司生产过一款跟第一轮生肖纪念币一模一样的金银生肖纪念章,销售价格跟你所说的差不多,但是你没有照片我也不敢确定,我现在在市场上已经很难看到这套第1轮十二生肖金银纪念章,销售一段时间后引起了央行的关注,因为该套纪念章完全复刻第一轮生肖纪念币包括在面值上也是一元,这套生肖金银念章,在市场上也不便被认可,在定义上这套是纪念章而不是纪念币。
在收藏品市场以广大藏友心中普遍认可中国人民银行出的纪念币(材质为黄铜合金)、面值一元,生肖纪念币从2003年开始发行第一枚羊年纪念币至2014年生肖马年止第1轮生肖纪念币发行完成。目前该套生效纪念币的价格在500~600元左右一套。将近5万的价格买纪念章不值,建议还是购买生肖金银纪念币。
若您也对钱币收藏有兴趣,欢迎在下方留言。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套,但应该没有这么高的价格。顺便说一下,十二生肖流通纪念币应该是“人行”发行的,而不是“中行”。
中国银行简称“中行”,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将两者混淆。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大清银行”。1912年1月,孙中山下令批准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并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次月5日,中国银行正式开业。1949年,新中国政府接管了该行,并将总部由上海迁往北京。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当时,是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次年2月,该行由石家庄市迁入北平。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扯远了,打住,回到正题。说到十二生肖流通纪念币值不值得收藏,回答是肯定的,毕竟,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流通纪念币。但是,如果按你说的那个价格,只能说呵呵了!
大家好,我是阿强,谢谢邀请,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银行卖的各种纪念币和纸币绝对是一个坑,作为一个从事钱币收藏行业16年的老鸟,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银行发行出来的钱币和纪念币在市场上的流向。
以普通金属纪念币为例,央行每年会通过四大银行渠道发行一枚当年生肖的纪念币,价格是按照面值对外销售,第一轮的生肖纪念币从2003年开始发行,到2015年结束,很多人想当然,纪念币都是银行自己发行出来的,所以从银行里购买纪念币肯定是一手货源,货真价实,实际情况完全不一样。
首先一点,央行每年发行的生肖纪念币只有一枚当年的生肖,所以全套发行完需要12年,而这些纪念币进入收藏者手里后,其价格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银行对外发行的时候都是按面值销售,而这些纪念币到了钱币市场的价格一般都会高于面值,具体价格会和当年发行的量有直接关系。这是纪念币的第一道流通环节。
银行内部的销售任务里就有各种纪念币和纸币,这也是他们对外的一种业务,所以很多老百姓不明就里,因为对方是银行就选择无条件盲目相信他们,实际上这些12生肖纪念币都是他们从钱币市场按照市场价格批发过来,然后进行高价销售的,比如第一轮生肖纪念币目前12枚全套全新品相,价格才500元左右,一般到了银行窗口上最少卖1200元以上。
所以很多人对于纪念币的流通环节产生误会,以为他们销售的纪念币都是银行自己留下的库存,实际上这些纪念币已经在钱币市场兜兜转转很多年,又重新回到了银行里,很多收藏者购买纪念币看重的也是银行两个字的信誉,而不是纪念币本身的品质,当然,纪念币到是真的,价格嘛那就连蒙带骗了。
回答完毕,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