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飞机可不可以用战机(或运输机)带上高空放飞,并在战机上操作完成任务?求科解?
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不仅是地面部队,空中载具也可以提托无人机的协助来加强对战场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存率。在美军的发展计划中,利用空中载具投放无人机来加强有人战机生存性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此,美军已经利用C-130运输机搭配X-61A Gremlins“格雷林”无人机进行了首次测试,但测试结果给了美国人当头一棒。
据美国战区网站12月11日消息报道,在近期进行的测试中,X-61A Gremlins无人机未能与安装在C-130运输机在飞行中建立连接。按照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说法,三架Gremlins无人机,总计9次试图与C-130携带的回收系统进行连接,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但研究人员指出,距离成功非常接近,无人机和回收系统之间的距离一度只有几英寸。在此次的所有尝试失败,无人机的燃料耗尽后,所有的无人机依托降落伞安全降落在了地面上。
此次测试的失败,令美军计划已久的运输机空中释放并回收无人机的计划暂时受挫,这次挫折虽然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也没有带来什么损失,但证明了这个技术的难度比之前描述得更大。
美军的计划,实际上是从C-130运输机改造的平台上释放无人机,令这些无人机对战场进行侦查,将信息输送给母机。这些无人机可以替代母机,深入敌方空域,从而大大提升母机的生存性能。为了降低成本,这些无人机将回到母机附近,C-130将释放出一个回收系统,在无人机接近之后,有一个机械接合臂将抓住X-61A,并将其拖进C-130的货舱,从而实现空中释放无人机再到回收的过程。
不难看出,整个回收过程的难点在于,要让无人机和C-130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从而让回收装置将无人机捕捉回来。在这个过程中,稍有误差就会错过目标,DARPA人员所说的距离成功只有“数英寸的距离”,指的恐怕就是机械臂距离抓住无人机总有一点误差。
而造成这个误差的,可能不仅仅是C-130和无人机保持相对静止的问题,按照美军的说法,伸出去的机械臂和无人机之间,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空气动力学相互作用,这可能是造成连接失败的关键问题。无论如何,如何实现可靠的回收,对于美军来说是下一步的最大挑战。DARPA和负责无人机项目的Dynetics公司已经决定,会在春季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正在进行无人机空中回收项目研究的,还包括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其正在研究雀鹰无人机和MQ-9捕食者无人机的搭配作战,但也还没有完成空中回收的工作。
虽然初步测试遭到失败,但美军显然对这个项目还是保持乐观,毕竟其遭遇的困难并非不可克服的,而且该技术成熟后,确实有不小的应用前景。低成本无人机群可以联网执行任务,可以提供侦查支援、电子战压制、充当诱饵诱敌甚至携带小的弹头直接攻击目标,有很高的灵活性。美军在执行对地压制任务时,这种作战模式将给对方防空带来很大压力,防御者将发现同时出现大量目标,雷达系统可能过载,从而无法作出准确的应对。
而且,若无人机可以通过空中平台发射和回收,这将进一步地减小其投入战场的准备时间,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这同样对于作战很有帮助。因此,这一次美军的失败并不意外,但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前进路上的小挫折,我们必须对这种作战模式高度重视。
可以的,美军已经作过测试了。空中航母并不是科幻片里的事儿。
跟漫威大电影里的空天航母不同,现实中的空中航母并不需要造那么大。因为无人机尺寸可以造得非常小,就算是F-18E/F超级大黄蜂这样的战斗机,都可以变成这空中航母。
美军用战机操纵无人机主要是以下几种:
第一种:战机操纵地面放飞的无人机。
这个是最成熟的模式,这是AH-64E守护者武装直升机的标配能力。AH-64E是阿帕奇直升机的终极型号。武器官可以操纵地面起飞的无人机,进行侦察。AH-64E不光可以指挥无人机飞行和转弯,还能操纵无人机上的侦察设备和火力。在操纵猎人无人机时,武器官可以遥控猎人的光电球,让无人机侦察的图像和视频传输到直升机上。作用距离达到惊人的65千米。目前民用级别图传最牛的是大疆,不过几千米而已。
第二种:运输机投放和回收无人机。
美国已经用C-130作了测试并获成功。用C-130投放无人机并不是什么难事,可以说是个运输机空中舱门一开都能扔。最难的是空中回收无人机。目前只有美国掌握这个技术。
无人机完成任务返航后,会慢慢朝C-130飞回来,控制精度要求极高,几乎相当于神舟飞船跟天宫空间站对接的精度。无人机一直飞回到舱门,然后C-130用机械手抓住。如果精度达不到,无人机就会变成一枚导弹,砸中运输机。
第三种:战斗机投放无人机。
美国用超级大黄蜂投放了蜂群无人机,一架战斗机可以扔几十架到几百架微型“山鹑”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跟真实的蜂群一样,没有领袖,任何一架无人机都可以跟其它的无人机联上交换数据。群体一起做主决策,自主规划航线,自主分别选择攻击目标。
综上,现在美军把该做的试验都做了,这其实就是指了一条明路。以后一架有人机必然带一大坨无人机上战场。有可能是几架比较大的无人机,也有可能是一群跟麻雀还小的无人机。
这个想法谈不上什么难题吧,在很早以前,最早的无人侦察机都由大型飞机来施放,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火蜂无人机,它就是C130运输机来施放的,至于把无人机的操作平台搬到大型飞机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目前来说,这个技术尚属于未来发展趋势,目前的方案并不是找晶那种简单的操作,追求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
这属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国也正在研究,但是现在还处于理论状态,还没有成为实际应用的一个项目,因为目前情况下,操作一架无人机需要一个操作员,一套设备,这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机间的相互干扰的问题,也因此,目前无人机的操作使用基本上都是单机,无法进行编队使用,而且目前的无人机性能与有人机的性能差距,二者根本就没法接通行动。
目前技术的难点相当多,包括无人机的集群技术,也就是说让一个人可以操作,多加无人迹,这个技术目前尚在研究之中,要解决多个问题,也就是让无人机编队飞行等等直接现实,同时还需要研发新一代的无人机,让无人机有人机的性能可以协同起来,同时他们之间的控制管理等等,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所以说存在不少技术难点,但是这一技术的前景非常乐观,在所谓的第六代战机当中,已经被广泛的引用,目前在相关技术领域,各国都在进行攻关,得了不少的进步,其中文件及新技术现在已经可以达到,同时操作一百家左右的无人机了,但是何时能够投入应用,尚待研究,
世界上有飞飞机吗?
那么人类运输将慢很多,而且不会出现导弹,没有运载火箭,没有卫星,没有飞船,航天飞机更不用说,那么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会很肤浅,甚至是胡思乱想。
于是也就没有飞行甲板,不会有航空母舰。
没人知道什么是空军,什么是空战,也没有任何的对空武器。
由于没有空军的出现,那么其他作战单位将失去空中的保护,打仗的难度会增加;当然失去了敌人的空中威胁,打仗将不会很困难。
因此,飞机的有无并不会改变战争的困难程度。
不过人类继续做飞行梦,将会出现更多的关于飞行的虚幻小说。
于是,人们保持着自己的飞行梦,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继续研究,那么,就算现在没有飞机,在将来也会有的。
美国海军“黄貂鱼”无人加油机能在航母起降吗?
波音公司的“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方案
楼主这个问题就比较搞笑了,这个MQ-25本身就是美国海军提出的要求,而这款无人机的作用就是要部署在航母,然后在舰载战机起飞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时,则舰上的MQ-25无人机来为这些舰载机提供燃油补给,以增强航母舰载机部队的打击范围。因此它必须是能在航母上起降,如果不能在航母上使用,MQ-25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随着反舰导弹与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能力越来越强大,美国海军发现现有的航母打击范围已经不足以安全躲避这些远程武器的打击,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隐患,就必须增加航母的有效打击范围,那这个任务肯定要交给舰载机了,但是航母上一般只能是采用舰载机伙伴加油方式,尤其是在远海执行任务时,很难得到陆基大型加油机的支援;而采用伙伴加油方式则会减少舰载机的数量,必须有一部分进攻力量改成伙伴加油机才行,这对战力的发挥相当有影响。因此美国海军就想到了无人加油机这种操作。
洛-马公司的“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方案
所以绰号为MQ-25A黄貂鱼的招标方案就出台了。这个方案要求MQ-25A具备远程飞行能力,可以在远离航母500海里的位置为超级大黄蜂或咆哮者、F-35C提供15000磅燃油的能力,这样可以让舰载机的航程增加一半,比如没加油时超级大黄蜂作战半径为450海里,经过MQ-25A的燃油被给后,由作战半径会增加300-400海里,这让打击距离成倍增长。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航母在尽可能远离导弹武器的攻击范围之外发起攻击。而且这样一来原来承担伙伴加油任务的舰载机还可以改回舰载战机,增加舰载机的数量,自然也就增加了战斗力。
根据洛-马的方案,MQ-25A不光能承担空中奶牛的任务,还可以具备精确打击的能力。在经过简易改装后可以加挂两枚远程攻击导弹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可以说是一机两用。
目前有洛-马、波音、通用原子三家公司在竞争这个项目。最终鹿死谁手,还需要继续耐心等待。
洛-马公司的“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方案还能执行远程攻击任务。
要想一架飞机能在航母上起降,那飞机需要具备什么特质呢?
首先,为了能在航母上安全起降,必须让飞机飞离舰艇和在舰艇着陆的速度降下来,不那么快才行,因此飞机需要一对长又宽的机翼;再者,在海上起降的飞机,当然也要能抗住海上给他的“磨砺”,海基的飞机明显要比陆基的飞机下沉量要大,这时候,就要增厚其材料,加固其结构,方能长长久久于海上征战;最后,舰载飞机固然要追求性能,可是更要追求的是维修性和可靠性,毕竟一般航母开出去海上作战,不能轻易返回,飞机要是因为太过追求性能而难以修复,那航母的战斗力和持续性无疑会大打折扣,所以一般来说舰载飞机绝不会是性能最优的战斗机。而“黄貂鱼”从目前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绝对是可以在航母上起降的。
但是,这并不是巧合,本来这架飞机在开发时就被美军要求能在航母上起降,因为他就是为了航母而生的。“黄貂鱼”即MQ-25,这是架无人加油机,无人驾驶的飞机由雷达信号指引方向,加油机是给飞行中的飞机续航的。传统的加油机多半是大型运输机或者轰炸机改装的,毕竟都叫做加油机了,肯定要具备不错的储备能力,小型机带的油还不够自己使用给别的飞机加油勉强了些,而另一方面则要具备不错的速度,像战斗机这样无法滞空的飞机,你得追着他给他加油,要是连人家战斗机都追不上何谈加油呢?但是MQ-25有一点和传统加油机非常不一样,就是他的机型相比其他加油机比较“纤细”,毕竟航母承载量有限,而舰载飞机一般也是在航母周围作战,所以MQ-25载油量相对要少一些。
综合来看,这架“黄貂鱼”不正是为航母而生的吗。
必须的,因为这是美国海军提出的基本要求,MQ-25A“黄貂鱼”就是舰载无人空中加油系统(UCAAS)。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官迈克•休梅克中将曾在去年9月表示,MQ-25A“黄貂鱼”从航母甲板起飞,在距航母500海里位置为有人战斗机加油,可提供的加油量6.8吨,使战斗机有效打击范围增加300-400海里。很显然,如果“黄貂鱼”不能在航母上起降,那么也就没有发展的必要。
“黄貂鱼”的空中加油量如果真的设定为6.8吨,其实和F/A-18E/F的“伙伴”式加油系统差不多。由于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上不可能搭载太多的“黄貂鱼”,所以该机对舰载机延长航程和作战半径所起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主要作用在于解放了用于进行“伙伴”式加油的F/A-18E/F,能够增加参与攻击作战的F/A-18E/F数量。
美国海军在去年10月分别向洛•马、波音、通用原子、诺•格公司发布了MQ-25A“黄貂鱼”舰载无人空中加油系统终版招标书,并计划于2018年9月授出工程和制造研发阶段合同。
通用原子是第一个对外公布其设计方案的竞标者。从模型看,通用原子的无人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机身、平尾与该公司“复仇者”相似,均采用涡扇发动机和V形垂尾,与S-3B“维京”反潜机相似的起落架,标准的D-704“伙伴”加油吊舱,并将装备与MQ-1“捕食者”和MQ-9“收割者”无人机相同的光电吊舱。除满足美国海军设定的舰机适配性要求外,通用原子公司的竞标方案还融入了余度设计,方便未来升级。
波音公司“鬼怪工厂”是第二个公布竞标方案的公司,采用了比较流行的背负式进气道,但是进气口只是一个窄缝。机身截面呈扁圆状,内部空间较大,这也为其发展为舰载无人加油机提供了很大便利。机尾有倾斜度很大的双垂尾。
洛•马公司“臭鼬工厂”是第三个公布竞标方案的,采用的是飞翼布局。
诺•格公司在去年10月25日宣布退出竞标。(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