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小编 99 0

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这个题材已经有好多啊,比如八零后的噩梦《红蜘蛛》,还有各种大案纪实电视剧,九十年代一度特别盛行。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目前比较少,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目前我国治安环境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随着国力日益强盛,百姓生活富足,经济发展飞快,只要你勤劳,大把的机会可以争取。所以,警示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

第二、经济效益决定投资影视的方向

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自我,需要偶像,和偶像剧,虽然没什么内容,但年轻就是本钱,未来有无限的购买力。所以,这就是决定资源倾斜的最关键因素。

第三、欣赏水平提高

即使是警匪片,也是要类似这样《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这样,要拍的深,要拍的透,要拍的细,所以,普通的警匪题材,提不起观众的兴趣,比如破冰行动的败笔,烂尾,所以,不是有意义就有人看,还是要自己的本子过硬,内容过硬,演员过硬,就像最近热播的《隐秘的角落》。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什么时代,都缺好作品,期待更多的精致作品。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还是有的,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第一起杀人碎尸案就被改编进2016年电视剧《金水桥边》,而且办案经过就是电视中演绎的一样,但真实破案过程、曲折程度要比电视来的更加精彩,办案人员的能力一点都不比福尔摩斯差。我也很希望中国多点这样题材的影视剧,比那些流量明星的作品有意义的多。

真实的案件经过现在比较少人有写了,部分自媒体也只关注那些大家都嚼烂舌根的名案、大案…不过知网上还能查到1991年的一篇关于这件案子的文章转载。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1979年2月24日下午4点51分,北京火车站车水马龙,乘客们有序地进入检票口准备搭乘北京→丹东的第27次列车,行程千余里,途径天津、唐山、山海关、锦州、沈阳、本溪、凤凰城等站,预定到达时间是2月25日上午8点5分。

次日,火车准时抵达了目的地丹东,待乘客都下车以后,乘务员和乘警开始上车检查是否有旅客丢失物品顺便清理车厢。此时他们发现在6号车厢23、24、28、29号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有一个灰色的人造革手提包和一个白色塑料行李卷遗留在行李架上,不过乘务员并没有打开他(电视剧里是乘务员打开的…但实际并不是)而是直接交给了【车站的派出所】。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所长、指导员和民警现场打开了手提包和行李卷一看吓出一身冷汗,里面装的是一段被肢解的人体,第一个手提包中装的是一具人体躯干,第二个行李卷中装的是人体双脚,可惜却没有头和手…他们立即上报给了丹东市公安局,没多久丹东市公安局的领导、法医和技术人员集体出动来到火车站展开调查。不过他们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经过研究,认为这起案子并非丹东市发生,尸体是从什么时候上车的也无法确定,于是只能送到首发站北京寻求帮助。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碎尸运到北京后首都公安局刑侦处处长亲自接待,带领丹东市同志来到技术科,技术科主任以及法医再次对碎尸进行了侦查勘验,发现碎尸工具是刀类,而灰色人造革手提包内装的红卫牌锁头,捆碎尸的麻绳、包内的白蓝网兜、塑料布中的鞋印推测出的鞋子款式、白绿条床单、包尸体用的旧棉布、死者身穿的灰布长袖衬衫和无领针织衫,这些物品都是北京生产,初步判定案发地很有可能是在北京。

北京火车站立即询问了当时的乘务人员,乘务员回忆,24日15点25分他们在乘客上车前检查过车厢,并没有发现这个旅行包,所以肯定是在4点51分乘客们进车以后带上来的。警方听闻立即对当天乘坐6号车厢的69名乘客进行了详细询问。其中一位乘客回忆说有在北京上车的时候看到过这个包;另一位乘客回忆说在进车站前看到一个身穿蓝色锦衣的20多岁年轻人手里提着这个行李包正准备进入车厢。综合这些线索、证词,警方基本可以断定案发地就在北京。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这个凶手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你想想看,1979年,有几个人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他却知道不能留头和手,他在1979年就知道可以通过指纹确定死者身份了,这让北京公安局感到如临大敌。

不过幸亏当年负责办理此案的是孙儒生老师,非常厉害,他也是负责破获尼克松访华内部盗窃案、伪造周总理签名诈骗案的主要办案人员,他通过包尸体用的那床棉被弹棉花的手法(那个时候的棉被睡久了是需要弹的…)锁定了两个点——西直门和东大桥!所以他就推断,要么死者常在这两地活动(棉被是死者的),要么凶手常在这两地活动(棉被是凶手的)…

只不过缩小了范围但这两个摊点的店主还是提供不了任何死者或凶手的线索…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孙老师眼看没有什么头绪,只能继续在行李袋中寻找线索,而这一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件物品,几乎将所有和碎尸有关的物件都重新放大检查了一遍,就在查看包裹尸体第一层的塑料袋(尸体有三层包裹,第一层是熟料袋,第二层是棉被,第三层是床单)时发现两组非常不起眼非常模糊的数字:772187和773115(电视剧中的数字是731215),并且还隐隐能够看到一个“陈”字和一个“浩”字

这个电话号码有多模糊?当初为什么发现不了?

其实这个是一个“巧合”,如果拿那块塑料袋给100个人看,100个人都看不到上面有数字,因为正常角度你就是看不到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可孙老师那两个月侦办过程中却没有闲着,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查看任何一个可能留下线索角落。最终在一个特殊角度、特殊光线下闪现出这组肉眼很难看到的“数字印子”。

有了这两组数字,办案人员顺藤摸瓜最终让这件碎尸案大白于天下,它就是一组电话号码,是凶手几年前遗留在塑料袋上的(但是已经被完全擦去)。而电话是朝阳区双井饮食基层店的,就在东大桥那个弹棉花点附近,基层店里正好也有两位陈姓员工,其中一位55岁叫做陈克浩的就是此案的凶手,而且还是多人作案、夫妻作案。

犯案经过、动机和抓捕过程我就不详细叙述了。重点在于发现线索、缩小范围、锁定目标的过程…

(电视剧都不敢这样编啊~可事实上孙儒生老师就是这么通过两次神奇的方式破了此案)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我们国家确实比较少这种题材的影视剧,可能跟审核严格有关吧?其实我也希望多点这种题材的影视剧,一来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二来也可以宣传一下我们国家的“福尔摩斯”和“李昌钰”。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过孙儒生老师,但他是我们国家刑侦方面的泰山北斗级人物,他的很多办案经历传奇曲折,一点都不比外国的那些侦探差!

我是@荔枝蜜姐,谢邀。

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有不少影片都是根据真是凶杀案例改编的,比如说《追凶者也》,《烈日灼心》等等影片。

电影《追凶者也》该剧改编自2007年的六盘水五兄弟万里追凶、轰动一时的事件,原名吊水岩杀人事件。

剧本曾经获得HAF/FOX华语电影开创大奖。刘烨也凭借《追凶者也》斩获金爵奖成为三金影帝

电影里汇集了一众实力派演员:刘烨、张译、王子文。阵容极其靠谱,故事以真实案件为蓝本,黑色幽默,表演极具张力。曹保平导演,难得的佳片,真心推荐。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张译的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把一个土贼的憨直义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2007年,一则社会新闻引发全国轰动:贵州六盘水猴儿关乡代氏五兄弟,在六弟被残忍劫杀且警方毫无头绪后,分头在故乡村寨和全国各地展开“民间大搜捕”,历时一年有余,追踪上万公里,踏遍华夏百城,最终在广西柳州将杀弟凶手生擒。老三代成富是抓捕主力,是五兄弟中的“神探”,正是他骑摩托、坐汽车、坐火车,像放逐四海的莽侠一般,终在柳州郊区砖厂发现杀手踪迹,然后火速通知其余兄弟,大家神兵天降一般将犹在梦中的逃犯套上了冰冷的铁镣。代成富后来向记者解释自己的追凶动机说,“我们不懂如何办案,但是知道杀人偿命,弟弟死了,别人不给我们交代,我们自己要给弟弟一个交代。我们是生活上的弱者,是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就是不能接受弟弟就这么死了。”记者问他,抓到人以后,你是什么感受?他说,“把他抓住了,反而不恨了。”这话十分耐人寻味。

另外曹保平导演《烈日灼心》同样是根据一个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话说七年前,福建省西陇市宿安发生了一起强奸灭门大案,一家五口……”单田芳式的评书骤然响起,几乎是拉开荧屏那一瞬,将所有人拉回了七年前的凶杀现场——那座毁了三个年轻人一生的野外别墅。
——他们杀了人,逃逸七年。
七年中,三人倒成了正经人了。辛小丰做了协警,抓坏蛋无数;杨自道做了出租车司机,屡次见义勇为;陈比觉因意外成了智障。三人安分守己,不贪生怕死,为了供养受害女孩的孩子,倒也尽尽了做父亲的义务。似乎是在用这种方式赎罪。
直到辛小丰顶头上司伊谷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七年的逃亡生活,一场善与恶,法与情的纠葛就此展开。

曹保平的《烈日灼心》电影出彩的地方很多,台词的精准犀利,演员的演技出色。

演员阵容也是十分了的: 邓超 / 段奕宏 / 郭涛 / 王珞丹 / 吕颂贤 / 高虎 / 杜志国 / 李德龙 / 邰勇等

得奖奖项更是一大堆:

第13届长春电影节

获奖:最佳女配角第52届台湾金马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第1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表现 提名:最佳导演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爵奖-最佳导演 /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提名:金爵奖-最佳剧情片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年度影片

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提名:最佳导演奖 / 最佳男演员奖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剪辑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获奖:最佳故事片 / 最佳编剧 / 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导演

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

提名:年度影片 / 年度导演 / 年度男演员 / 年度男演员 / 年度编剧

就冲这些奖项,此片就值得一刷再刷。这样的案例被改编拍摄出来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警醒人们对善恶人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是荔枝蜜姐,谢谢阅读,请关注。谢谢!

历史上是否真有诸蔼亮这人?

历史上真的有诸葛亮此人。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陈志朋多大年纪?

52岁,生于1971年

陈志朋,2012年,首次担制作人携团队创作音乐剧唱片《心在想念》。2013年,主演电影《第一眼爱情》;并推出摇滚乐单曲《落单旅行》。2014年6月,出演湖南卫视《星剧社》第一季压轴之作舞台剧《资本怎么论》,再展舞台剧所长与独特舞台魅力。

土木堡之变死难官员有哪些?

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对大明军政、人事、政府组织架构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甚至成了明代功勋集团退出政治舞台的标志性事件,从此文官集团正式主宰了大明的政治生态,此战,明代军功集团的一干勋贵遭至了団灭之灾,主要代表人物如下。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附马都尉井源,这些人都是追随成祖皇帝朱棣起兵靖难时的老革命,土木堡一战全都报国了。还有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这些人都是明军将领的中坚,也一起死在了土木堡。忽然间明朝北方的国防力量被一扫而空,关键时刻,于谦的挺身而出确是挽狂澜而倒,扶大厦之将倾,明王朝能在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中打败也先的瓦剌军,于谦功在千秋,足以彪炳史册。

土木堡应该没有多少官员牺牲(这里我理解的官员是搞行政的,也就是文官),因为没有多少文官跟随出征,打仗这玩意需要的是大量武将,不需要太多文官随从。

土木堡之变本来不该发生,可是还是发生了,皇帝还被俘了,简直是奇耻大辱。跑到大草原上要蒙古逮自己,真是闲的。

明英宗朱祁镇没有实战经验却要亲征,他认为自己太爷爷朱棣和父亲朱瞻基都有越过长城的经历,他也想模仿一把建立盖世功勋,同时在太监王振的忽悠下一时兴起告诉大臣自己决定亲征蒙古,大臣们当然是拦着,说打蒙古也不需要陛下亲征的,只需要知人善任就可以了。朱祁镇哪听的进去,大臣们被迫做皇帝亲征前的准备,由于是皇帝临时决定这么大的事,仓促凑起来20万军队,各种准备都不充分,后来遇到蒙古大股军队胡乱指挥,最终皇帝被俘。

一直以来有人在分析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原因,准备不足、指挥失误应该是主要原因;

但是从后来明朝发展的路径看出现了一种阴谋论看法:土木堡之变使得明朝的大量武将牺牲;还有因为皇帝被俘在朝的文官都会迁怒于大太监王振,王振在前线已经被武将杀了,但在宫内还有大量王振的势力,于是文官们开始大量诛杀王振的党羽。这样武将、文官和太监三股势力两股被削弱。只有文官势力保持了一家独大,因为前面说了打仗文官几乎不用上前线,只需要做好后勤、物资供给就可以了。有人说这是文官系统故意在后勤供给线上做文章来打击武将跟宦官势力。因为以后也是武将集团人才凋零,宦官集团又遭到重大打击,文官直接把统兵权拿了过去,这么看文官集团是最大的受益者。就此说这是文官故意干的。我认为文官不可能从开始就算计起来了,但有可能在后勤方面搞些小动作应该是有的(没想到皇帝被俘了)。

文官集团基本没损失,土木堡之变导致三方相互制衡体制被破坏,促使文官统兵体制形成,以后战场上最高统帅一定是文官,文官搞行政是他们的强项,但行军打仗并非他们所长,以后的战争可以看到这个东西危害无穷,直到明朝灭亡。

文官统兵体制的形成应该是土木堡之变的最大损失,比皇帝被俘危害还大。皇帝被俘只是丢的面子比较大,实力没损失,因为明朝的根基没还在,明英宗是在长城外被俘的;但那个文官统兵的体制破坏以前皇帝制定的制度,导致文官权力急剧膨胀,贻害无穷。

对于这个问题,元宝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可以给大家以启迪。如果有不当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教。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什么是土木堡之变?

元宝先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土木堡之变。在正统四年也就是1939年,蒙古部落首领也先继位。这个蒙古大汗颇有野心,瓦剌在他的率领下开始慢慢恢复自己的实力,并且与明朝叫板。

他的手段开始只是率领瓦剌骑兵在明朝边境,烧杀掠夺,抢一些自己需要的物品,掠夺一下百姓们的牛羊。刚开始明朝将领,只是派兵阻挡一下,采用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法。

可是随着也先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渐渐不满足现在的既得利益。他先在边境制造事端,用武力威胁明朝,然后率领瓦剌各部兵分三路大举南下入侵。瓦剌大军来势汹汹,由于主力是骑兵,所以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明朝守军奋勇抵抗,但几次交锋都损失惨重,只能向朝廷求助。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面对如此困境,宦官王振非但不感到紧张,反而十分开心。他觉得这是展示他军事才华的绝好机会,一来可以借助评判,在朝廷里面树立自己的威望,二来也可以表现自己。

于是他劝说英宗御驾亲征,凑齐了20万军队,对外宣称50万大军向北出发。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决策失误,大军退回到土木堡。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兵部尚书邝茔主张派遣一支精兵,先护送皇上,等各位大臣回去,但是王震百般阻挠,一来二去也就耽搁了最宝贵的时间。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很快,瓦剌大军就将土木堡包围,土木堡由此开始。

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了哪些大臣?

首先,参与此次御驾亲征的有许多文武重臣,比如内阁大学士曹鼐等。由于当时场面混乱,根本来不及护送大臣回去,所以随行的多数大臣都葬送在了这场,战役。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而对于这场战役的始作俑者王振,面对他的所作所为,明军将领真的恨之入骨,所以在混乱之中,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敲死,也有传言说是被瓦剌军杀死的。但是不管过程如何,结局是一致的。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与此同时,身为兵部尚书的邝茔,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骑兵 ,勇猛的率领残存的明军奋力抵抗,但是怎奈人数差距太大,最终战死。而在这场战役中最大的损失还是英宗被俘,同时被俘的还有一批仅存的大臣。

我们知道,英宗后来被释放回国。但是当初被他一起俘虏的人,大多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少已经客死他乡。

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52岁派出所所长牺牲了_为什么中国鲜有真实凶杀案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以警示群众?这种题材不是很有意义么?


土木堡之变的影响。

元宝想说,土木堡之变可以称得上是明代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性的事件。因为在此之前,由于明军绝对的武力优势,对于北方各民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但是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军队损失惨重,武力大打折扣。对于北方的策略也是从以攻为守,渐渐转变为了守土安民,处于被动防御状态,丧失了基本的主动权。

好啦,品历史,我们是专业的。元宝带你了解你想知道的那些事儿,欢迎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