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重型直升机未来前景怎么样?
中国重直未来系列完备、市场广阔、用途多元化!它们将是中国三军核心战斗力之一!
2016年6月,中俄双方签署联合研制民用重型直升机的政府间协议:这是一种全新机型,可以完成运输、疏散和防火等方面的各种任务。根据它的不同使命,直升机的起飞重量介于38.4到40.9吨之间。商业荷载量介于10-15吨之间。最大航程630公里,最大时速300公里。此外,直升机可全时段工作、全天候起降,采用俄罗斯米-26直升机中的部分先进技术。
同时,中国的5000KW发动机研制成功意味着重直型号进入快车道:它于2018年研制成功进入试车阶段;此外,一款是中国天骄航空公司仿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的AI-136T涡轴发动机(功率超过8500KW),希望将AI-136T涡轴发动机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彻底解决国产重型直升机动力(阻力重重);而在2025年的航空动力规划中,贵州黎阳公司在中国燃气涡轮院提供核心机情况下研制的新一代大涡轴:功率大致在8000KW左右;
中国产直升机设计基准是海拔3000米高原,而能够在3000米高原执行任务的直升机起飞功重比至少要达到0.3KW/公斤:国产重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接近40吨,发动机功率需要超过12000KW,双发设计每部发动机不能低于6000KW,考虑到高原动力冗余、升级潜力等方面因素,新发功率需要提高到7000KW甚至8000KW。
而采用3台国产成熟5000KW涡轴发动机,我国重直达到CH53K的水平:起飞重量突破30吨,甚至接近40吨——它比最大的13吨级的直8/18,提升几个量级;如果采用2台国产5000KW涡轴发动机可以研制类似CH47“支奴干”的重直:此前,我国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项目最终缺乏发动机下马——国产5000KW涡轴发动机成功列装,中国版的“主奴干”随时可以出现!
中国空中突击旅主要装备直8/18、直20和米171等运输直升机,起飞重量都在15吨级以内,缺乏运输吊运大型装备和155毫米火炮的能力:中国的舱置超轻型122mm榴弹炮快速部署数量不足!
未来一旦20吨级的国产“主奴干”和30吨级的国产“超种马”加入,将会让陆军空中突击旅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另外,它们对于提升中国海军(增设气密配置)两栖登陆、扫雷、攻舰、疏散难民、海—地分队突击等任务的层次!
近日,国产直-8L宽体直升机试飞的消息传来,引发军迷们一阵欢呼。确实,宽体直-8L凭借2.3米以上的机身宽度和优化调整后的机体、传动系统,将为我军快反部队整建制前沿突击提供有力支撑,从而解决了制约我军建设的一大痛点。
待直-8L、直-20服役后,我国军用直升机将基本形成吨位齐全、功能各异的谱系。4吨级的直-9、直-19,7吨级的直-10、直-15;10吨级的直-20,13吨的直-8、直-18系列。
但与外军对比分析,还是能发现其中缺少了重要的一环:重型直升机。
尽管我们习惯于将直-8系列称之为重型直升机,但其13吨级的性能水平,无论如何改进,也不会成为像美国CH-53E、俄罗斯米-26之类的真正重型直升机。
常规的军民输送任务,多数十几吨级的直升机能够满足使用。但仍然有大量的特种应用场景,离不开膀大身宽力强的重型直升机。最深刻的记忆恐怕就是汶川地震时期,为尽快疏通山体坍塌形成的堰塞湖,急需将大型工程机械运进现场,在道路被毁的情况下,重型直升机成为唯一选择。中国不得不临时从俄罗斯租借2架米-26重型直升机,吊运60余台大型设备,为解除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军事领域方面,美国的CH-53E最大载荷达到16吨,不仅可以外挂悍马车、火炮、弹药等多种载具,机舱内也可以轻松装载一辆悍马车和伴随的士兵、弹药、装备。作为美军前沿部署的主力,CH-53E在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快速实施机械化、信息化转型的额中国军队而言,重型直升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际上,中俄双方关于重型直升机的研发合作正是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由于缺乏重型直升机带来的救灾难题,中国痛定思痛启动了这个项目。而看似简单的直升机技术,由于气动飞行的特殊性,其旋翼、传动、动力等技术难度甚至超过固定翼战斗机。中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和经验相对有限,一步到位直接研制重型机显然困难重重,为此选择与俄罗斯合作研制。一方面,俄罗斯有丰富的重型直升机研制经验和相关技术;另一方面,俄罗斯的米-26直升机也有更新换代的内在需求。
中俄于2015年启动谈判,总体确定以中方要求为主,基本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38.2吨、最高升限5700米、航程630公里、最大飞行时速300公里,具备10吨的机舱运载能力或15吨的吊挂运载能力,标准座椅布局下可容纳60人,是一款运载重量大、内部空间充裕、高原性能突出的新一代重型直升机。
最初方案公开展示是2015年9月的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见上图)
但到了2017年的第四届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设计方案有了新的变化。(见下图)
据分析,新的方案有些类似俄罗斯设想的米-46重型直升机。米-46是以米-26为基础的38吨级版本,采用了7叶主旋翼、采用两台引擎,后机舱采用斜坡舱门,方便货物和人员进出。当然,新方案在最大起飞重量、飞行高度等主要指标上都超过的图纸阶段的米-46。
在发动机问题上,目前有三种选择:一种是中国自行研制的5000KW级涡轮轴发动机,如果安装3台,直升机全重就能超过40吨,完全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另一种是俄罗斯新研制的PD-12V发动机,该发动机本来用于取代米-26直升机的D-136发动机,但也能配套用于新重直。
第三种则是乌克兰D-136发动机的最新型号AI-136T发动机。
目前来看,受某大国政治因素干扰,还是前两种动力方案较为靠谱。
尽管在动力等领域有所不足,但中国航空电子和复合材料技术方面优势明显,预计新的重直将采用自研的先进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玻璃化驾驶舱和复合材料,从而有效降低结构重量、提高飞行性能。预计新的重型直升机性能将接近美国CH-53K先进重型直升机。
根据最新报道,中俄重型直升机项目谈判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将尽快就合作达成一致。
包括重直在内的大飞机仍是中国航空领域的薄弱环节,欢迎大家就此问题留言讨论!
如果说当下中俄最重要的民用科技合作项目是CR-929宽体洲际客机的话,那中俄现在最重量级的军事武器合作非重型直升机莫属。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的军工科技,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重型直升机米26,最大起飞重量达56吨。顶两架美国F/A-18战斗机。到现在都没一款直升机能够匹敌。不过,俄罗斯多少年没造新的重型直升机了,早都想研制新型号了。
而解放军陆航需要重型直升机获得强大的兵力投送能力,我国民间救灾、工程领域也急缺重型直升机。但我国大推力涡轴发动机技术还不行,国内最大的直升机还是13吨多一点的直8G。就像CR-929项目一样,中俄都需要下一代重直,我国缺技术,俄罗斯有两下子,但也有点手生,所以双方再一次选择合延。能降低成本,也能加快进度。
中俄重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达38吨级版本。能运一个步兵连、装车装炮、还能吊运。采用7叶主旋翼外加两台引擎设计。最大巡航时速300公里,航程630千米,实用升限5700米,具备10吨的机舱运载能力或15吨吊挂运载能力。能在我国高原地区执行任务。
我国和俄罗斯合研重直并不一帆风顺。刚开始俄罗斯一直很怀疑我国的技术和用意。后来俄罗斯突然改变态度要和我国一起造重直,就是因为我国技术进步太快了,俄罗斯认识到还想靠技术优势卡我国脖子已经行不通了,与其毫无用处的搞技术防范,还不如和我国公开合作,俄罗斯人也知道自己一没钱,二来技术优势也不大了。
不过,俄方一贯爱打小算盘。在重直项目上总想占尽便宜,想少掏钱,还能让我国学不到核心技术。可实际情况却让俄方的如意算盘没那么响了。在中俄重直项目开始没多久就遇上了一个大麻烦,作为重直灵魂的发动机出了问题。
因为中俄重直以俄制米26为原型,发动机也就选用了米26配套的D136涡轴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1400马力。这也是中俄重直目前唯一能用的型号,动力之强傲视全球。可这款发动机是乌克兰扎波罗日“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研制的。俄乌现在这么不对付,乌克兰怎么可能会给俄罗斯提供这种先进发动机呢。刚开始乌克兰就禁止给俄方供货。
一看情况不对劲,俄方赶紧毛遂自荐,让我国掏钱,由俄罗斯研制新发动机,没想到被人搅黄。之后乌克兰考虑到自己也想在重直项目中捞点好处,以及与我国不错的军贸往来,便同意提供D136发动机。但乌克兰像直接和我国合作,不跟俄方谈。
乌克兰几乎开了特例,让国内企业参与这个项目,向我国提供了改进型D136-2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增加到12500马力。这款发动机非常先进,能完全满足我国对重直性能的要求。配备重直,有效升限可达5700米,完全能满足我国在青藏高原的现实需求。这方面乌克兰相对还是比较地道的,之前就给我国卖了250台AI-222发动机供教练10飞机使用,结果美国还扬言要制裁乌克兰。就因为教练10有可能上舰,让我国航母如虎添翼。
乌克兰向我国提供D136-2发动机绝对是好事。否则重直进度会大大延后,我国还可能学到不少东西。至于俄方,发动机的便宜是占不到了。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强大的技术。这样就不害怕被任何人卡脖子。别人想用我国技术,那得看我们的脸色。
三星到底有多大?中国有与三星集团不相上下的企业吗?
韩国又被称为“三星共和国”,韩国人完全可以生活在只有三星品牌的世界里:用三星信用卡购买三星电视机,放进三星建造的公寓,然后观看三星集团下属的职业棒球队比赛。三星集团的产值占到韩国GDP的五分之一。
三星的规模
在全球世界500强企业中,三星集团旗下有三家,分别是三星电子(排名12)、三星人寿保险(排名421)、三星C&T公司(排名458),而这些只是三星帝国的一部分,三星集团有83家子公司。
三星集团除了我们熟悉的三星电子外,还涉及保险(三星火宅)、金润(三星信用卡)、医疗(三星医院)、酒店(新罗酒店)等,下面列举几个。
三星物产
三星物产(三星C&T)是三星集团核心企业之一,以工程建筑、能源开发为主,主要代表作品建筑项目有迪拜哈利法塔、台北101、吉隆坡双子塔等,这些都是曾经或者现在的世界第一高楼。
三星重工
三星拥有全球最大的造船厂,每年有40艘的订单。对比我国最大的造船基地上海外高桥造船厂,每年的订单为10~20。
三星泰科
三星泰科是半导体、监视系统、军工武器制造商,同时也是运营直升机、商务机航线,很多产业直接设计到国家安全层面,直接上图。
此外还有三星精密化工,主要以塑料和相关产品为主;三星BP化工,主要是和英国石油合作,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企业和三星对比
在我国,能够与三星对比的民营企业几乎没有,主要是国有企业,比如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工商银行等。
国企
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的规模超过了三星电子,排名分别是第2、4、5,注意这里并非三星集团,但是盈利能力与三星电子相差甚远,也就是说中国排名前三的国企,盈利能力加起来可能不及三星电子的一半。
我国盈利能力比较强的可能是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行业,可以比肩三星。民企
三星电子是一家民营企业,在这个行业中,我国最看好的三家企业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
华为手机销量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三星,但是在整个产业链中,比如屏幕、内存等零部件,三星领先太多,产业规模上,华为不及三星。不过,在5G方面、通讯方面,华为远远领先三星,华为有可能借助5G网络的到来,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阿里巴巴、腾讯,在世界500强中,阿里巴巴排名182,腾讯排名237,相比三星电子相差比较大。
总之,三星作为韩国的家族企业,实力非常雄厚,在韩国本土三星财阀“凌驾于政府和法律之上的存在”,三星电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三星不同于“术业有专攻”的日本,也不同与欧美的只投资不生产,三星以家族为核心,即迷恋制造业,又热衷于多元扩张,还擅长跨国经营。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财团,同时也是一家世界级的大型公司,该集团包括44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例如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人寿保险、三星SDI、三星航空、三星精密化学等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贸易、重工业、建筑、化工、服装、毛纺织 、广告等诸多领域。
2019年三星整个集团的总营收达到了恐怖的3100亿美元,几乎和广州市的GDP总量相当了,论民营企业,国内尚且没有一家公司的体量可以对抗三星。
(2019年阿里巴巴的营业额是3768.44亿元,RMB)
(在2019年世界500强中,三星旗下有三家公司上榜,分别是:三星电子、三星人寿、三星物产)
韩国是一面积不大的国家,资源不丰富,也没啥区位优势,因此在刚刚独立之时非常贫穷,而随后的朝鲜战争又将韩国变成一片废墟,整个国家的前景非常堪忧。
但是韩国命好,赶上了贸易全球化的浪潮,这为韩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技术来源,并且还有美国这个老大哥做靠山,给了韩国弯道超车的机遇。
于是曾独裁韩国的朴正熙决定集中国家力量,优先发展一片大型企业,希望以此为龙头带动国家发展,类似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时先让一批人富起来的想法。
面对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在快速发展的三星公司怎能放过?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地游说,三星获取了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植。
在政府的帮助之下,三星拿到了许多低息贷款和优惠政策,再加上三星创始人李秉哲过人的眼光和才能,三星逐渐从一家食品公司发展成了国际巨头。
(三星集团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跨国企业)
虽然如今有很多人抨击韩国的财阀巨头,尤其是指责三星集团垄断市场,大搞特权主义,但不可否认,韩国经济就是由三星这样的财阀拉起来的,若没有三星、现代这样的财团,韩国说不定还不如北边的邻居呢。
对比之下,中国民营企业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而且中国市场太大了,不可能形成像三星那样的搞垄断经营,也无法形成三星这样巨大体量的民营公司。
其实大家对三星集团有一定的误解,都以为他是一个电子产业集团。其实真正的的三星集团是一个全方面科技帝国,中国与其不相上下的有一个企业,也是中国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人都对这个企业不太熟悉。
三星集团的的真实实力
我们对三星集团,真正的实力有所误解,三星集团产业链非常齐全。
电子产业包括: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电机,三星康宁高精密材料,三星SDS,三星显示,三星LED。
机械化工产业:三星重工,三星Techwin,三星道达尔石化,三星石油化學,三星精细化学,三星BP化学。
金融服务行业:三星生命保险,三星火灾海上保险,三星信用卡,三星证券,三星资产管理,三星风险投资。
生活服务行业:三星物产,三星C&T,三星工程,三星第一毛织,三星爱宝乐园,新罗酒店,杰尔思行,三星S1公司,三星医疗中心,三星经济研究所,三星生物制剂公司,三星Bioepis。
其他其他行业:三星人力开发院,三星人寿大众福利基金会,三星狮子棒球队,湖岩基金会,三星文化基金会,三星福利基金会,三星生命公益基金会。
三星集团每年的税收占韩国总税收的20%左右。
工程帝国的三星
吉隆坡双子塔,1996年由三星物产建造成功。
台北101,2003年三星物产联合日本KTRT建造竣工完成。
迪拜哈利法塔,2010年由三星物产建造成功。
2009年三星战胜日本三井物产,美国通用电气以及法国阿尔法,开工阿联酋价值400亿的项目。
三星堪称造船强国
三星是韩国三大造厂之一,每年建造万吨以上活络超过了40艘。
在2010年时三星重工的新接造船订单已经达到了806.5万吨,从而一举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厂。
三星在军工行业也有所涉及
三星制造坦克
三星制造装甲车
三星制造榴弹炮
三星制造教练飞机
三星制造通用飞机
三星制造私人飞机
三星制造的汽车
三星在韩国的地位如何?
一张图让你了解到三星对于韩国的重要性,三星集团的董事长目视前方,韩国总统和官员显露出毕恭毕敬的态度。
与三星能一较高下的中国企业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排名第2名,2020年营业收入4070亿美元,利润67.93亿美元。国家电网公司营业收入3839.06亿美元,利润79.7亿美元。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8名,营业收入2058.39亿美元,利润33.33亿美元。三星电子年营业收入1977.05亿美元,利润184.53亿美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842亿美元,利润216.26亿美元,在世界500强里面只有中国平安可以与三星一较高下。
至于腾讯,阿里,华为着这样的综合商业帝国面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并没有多少。
我们国家虽然不像三星那样综合性比较强,但是我们国家这些顶级企业,随便一个都比他要好发展,单一行业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深究这个行业的顶端。
未来中国的哪个银行最有前景?哪个银行会靠后?
前面很多回答也给出了很多数据说的很详细了,我这里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说下国有四大行,特别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宇宙行”工商银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大行不论在规模还是资金都可以说是财大气粗,跟其他类型银行根本不在一个级别。而其中的工行更是银行类全球市值最高,不要说国内了放在国外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
工行也存在很多不足,工行的网点覆盖虽然多,但是去过基层网点的人都知道不论在环境、服务、员工素质等方面工行相较其他股份制银行来说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可以说更差。像各大银行布局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各种理财产品来说工行的用户体验并不好,配不上宇宙第一行的称号。工行现阶段依然是依靠超强的品牌认知度和超大规模的网点在占有市场。但是接下去的发展银行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如果工行还不积极调整寻求改变的话,那么会逐渐丧失其先天优势,从老大的位置跌下来,建行近几年的大阔步发展迎面直追就是很好的参照。但是归根到底国有大行或多或少还是有受体制机制的束缚。
其次说下一个比较另类的国有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在大环境及背景下就决定了其与其他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有很大的差距,有着国有银行类似的性质却又感觉与国有银行渐行渐远,依托邮政强大的线下网点布局发展反而也是其累赘。我们都知道现在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布局线上互联网金融,未来线下网点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弱化,可以说未来银行更加重视线上金融服务,线下物理网点多会成为拖累。
再来说股份制银行,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像国有银行受国家政策限制的比较多,也不像地方性城商行受区域的限制,使得股份银行能快速发展。其中招行就是股份制银行里的老大,未来发展也应该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而紧随其后的兴业银行的业务随受政策制约较多,其消金等大同业务随难再投机取巧,但潜力依旧巨大。还有民生其高度分散的股权决定了其体制最灵活,薪资待遇高,员工积极,按目前方向发展,转型快也能稳住前三的位置。其他股份银行中浦发还有前进的发展空间,而中信、光大、华夏、广发等保持现阶段平稳发展就不错了,很难动摇前面几家银行的位置。最后就是其他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等,受地域限制、资金规模等等因素影响先天实力就不足,未来基本也无法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抗衡。
有很多人讨论说最近火过的民营银行,虽然有互联网和实业资本看视不错的加持以及出过几款明星产品,但是想要有所大作为还是很难,毕竟足够的资金规模就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而且国家也只是让民间资本加入参与良性竞争,金融毕竟也是国家非常重要的核心行业,并不太可能让民营资本控制过多,所以只能说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但不会太高。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以至于未来很长时间我国银行业的梯队情况。
现在来说,未来还不能确定哪个银行最有前景,因为几个国有银行要执行国家政策,很多时候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比如现在国家要求扶持小微企业,各个国有银行就不能按照原来的风控机制去放贷款,而要积极的配合政策把钱及时的放出去,因为现在国内的企业融资渠道不多,非常依靠银行贷款这种形式。
过去十几年的金融乱象,让我们国家增加大大小小的近万家类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太多了,大部分都是同质化竞争,没有创新,再就是和大型国有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现在我们要开放,会有大量的国外银行进入我国,原有的竞争模式和银行利润增长方式都会有改变。小银行的资管业务让重大金融风险大幅提高,这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未来鉴于现有的银行,该合并合并,该被收购被收购(国外银行收购也很可能,国外银行在国内没有网点,而网络建设好的银行将会是外资银行最需要的)。将城市银行和农商行业务固化在本地域,并对银行进一步分级,业务范围受限,要想获得业务必须通过高级的银行授权,给高级银行干点跑腿打杂的活。高级银行将有很大的业务部分在于执行国家宏观政策。获利渠道将有现在的息差收入转变为替储户理财收入或者投资收益(银行进行风险投资或者入股企业公司)佣金分成。
这些都还在改变过程中,所以说现在不好断定哪家银行最有前途。现在的情况是工行的体量大,收益高,但人均不行。建行的人均收益和增长率比较好,中行因为不再以国际贸易收支为主,想和其他国有大银行一样而失去特色。农行还将肩负着支持三农的重任,不过以后有了农村信用社或者农商行这样的小弟,业务会好干点。交行和邮储特色不足,邮储的资产负债率和不良率现在还比较低,很想在支持小微上体现出特色,奈何经验和人才储备上不如其他银行。
未来哪家银行最有前途,前景最好,国有的真不好说!因为他们都不是纯粹的银行,还是扮演着国家政策执行者的角色,这个不改变,就不会有太大差别。其他已经发展起来的商业股份制银行,被收编或者混合所有制被控股,或者与外资银行合作,都是可能的路线,一切都在未知中。当下还不好判断!
不过这种局面不会太久,三五年之后就会明朗了!国家会继续开放,该来的总会来的!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国家层面可控范围内的博弈还没有开始。。。。。。。
国内银行最有前景的还是国有四大行,也就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随着时间的发展,优势和地位更加明显,其他银行很难和四大行进行竞争,小财估计地方银行会越来越吃力,未来也会靠后。
四大行最有前景
国内的银行格局依然是四大行占据主导的地位,银行业近些年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和改变,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的冲击不小,银行也越来越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但是银行不是一直等待着被消灭,银行也是逐渐加大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布局,比如四大行都在大力推广他们自己的手机银行APP,用于增加手机银行用户,完成线上的交易。
另外四大行是国内金融体系的根基,代表着银行业的水平和能力,未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布局之下,四大行的发展前景依然很大,小财统计了四大行这几年的利润,发现四大行每年的利润都是在增加的。
地方银行会靠后
地方性银行也是正规依法成立的银行,和四大行只会在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别,但是地方银行各种各样的功能都是具备的,目前国内的地方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揽储压力增加。地方银行在存款的压力方面很大,储户对于地方银行的信任度低,大家更加愿意选择国有大型银行。二,地方银行成本增大。地方银行需要用很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存款,势必会太高地方银行的资金成本,再加上地方银行在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成本,地方银行的成本是很大的。三,经营地区限制。最新的银保监会要求地方银行回归到当地开展业务,限制了地方银行的业务范围,那么地方银行的业务数量减少,对于银行而言自然是不利的。
国内的银行
国内的银行最有前景的还是那些地位高的银行,地方银行这样的小型银行的生存困境就进一步加剧,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也迫使银行需要开展很多的附加银行来增加核心竞争力,对于存款人的利好,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就意味着生存的难度提高。国内的互联网银行也批准成立了,比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但是这些银行在很多方面的业务开展都是受到阻力的。
看完点个赞吧,欢迎关注我,评论说说你对于银行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