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小编 115 0

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小乔是三国时代的人物,并非春秋战国时期。

小乔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看。

一方面看历史上的小乔,究竟是怎么样的

《辞海》对“二乔”的注释:

“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后世传大乔和小乔为汉太尉乔玄的女儿,又称为二乔。”

乔玄乔公,即桥国老。古时乔与桥是通假字,二乔,实际也是“二桥”。后来桥姓慢慢改为乔姓,也就变成了大乔小乔。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实际上,历史上“二乔”的存在感并没有那么强。在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关于二乔的描写只有短短一句话:

“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意思是周瑜随从孙策攻取庐江的皖城,破城后获得了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其中孙策和周瑜分别纳大乔、小乔为妻。

除了上面提到的“皆国色也”,历史上未有详细记载二乔如何美,但自古英雄配美人,二乔不美,两位历史名将也不会轻易看得上。

《江表传》也仅记载当时孙策与周瑜戏言:

“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看来两位精神小伙各抱得美人归,还洋洋得意自恋得很。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谎称曹操南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小乔而来,以此激怒周瑜同意连刘抗曹。唐朝杜牧《赤壁》有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到的便是此事。

后来历史对二乔的记载也不多,但因为她们所嫁者皆非凡人,孙策、周瑜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堪称“东吴双壁”,风流倜傥、雄姿英发,英雄美人的故事自然少不了。

这也引出了另一方面,就是历史长河中被“演绎”后的小乔。这里面的小乔才是最惹人喜爱的。

一个是历代诗文的描绘,赋予了英雄美人十分浪漫的色彩。

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辛弃疾《菩萨蛮》:

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明朝王召《过周瑜小乔墓》:

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 应是两人俱绝代,白扬相望共萧萧。

袁枚《周瑜墓》:

天生一将定三分,才貌遭逢总出群。大母早能知国士,小乔何幸嫁夫君。能抛戎马听歌曲,未许蛟龙得雨云。千载墓门松柏冷,东风犹自识将军。

而小乔的另一个形象,则是近现代三国相关的历史剧形象。

几乎所有的有关三国的电视剧、电影都会把周瑜、小乔的故事加以描绘,因为这太符合人们对于英雄梦、美人梦的期待了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 许晴版的小乔 ]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新三国》赵柯版的小乔]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电影《赤壁》林志玲版的小乔]

特别是在吴宇森拍的电影《赤壁》中,林志玲饰演的小乔除了美,还有“萌”的一面:在诸葛亮为周瑜家难产的马接生这一场景里,小马顺利出生后,小乔嗲嗲地要周瑜给小马起名,说完略一沉吟,给出一个令人想不到的答案:“叫萌萌好吗?”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总的来说,小乔是国色天香的美人,夫君周瑜又是三国东吴大将,可能本来并没有多少故事,但经过后人的文学、影视等方面的演绎,那些动人的故事迎合了我们的所有想象,因此更多人喜欢她。


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赞+关注噢

首先,要更正一个问题,小乔是三国时期的人。

你要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应该是西施郑旦才对。

为什么许多人迷恋二乔,不只是贪图二乔的美色。

更重要的是,她们二人身后所拥有的势力。

他们的父亲桥公,是三国时期有名的长者。

在三国乱世当中,长者的名望可抵得上千军万马(比如月旦评的威力)

为什么孙策周瑜成了连襟,还是因为,只有把桥家两个女儿都娶了,桥公才能真正地站到他们的背后,前去支持他们。实在的政治联姻,顺便抱的美人归。

如果小乔是个丑女,那也不得不娶。

云往千年,几行历史,事情无外乎就是这样。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首先要纠正题主,小乔是三国时期的人,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的妻子,与姐姐大乔都是绝美之人。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但是除了在《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借用曹植的《铜雀赋》中“揽二乔与东南兮”一句,智激周瑜,并未见其他人喜欢。

但是在春秋时期确实有这么以为美女,上至国君下至大臣,乃至外国大夫感觉抛家叛国,无不为之倾倒。”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就是郑穆公的女儿,陈国大夫夏御叔的妻子——夏姬。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在郑国时,与族兄公子蛮私通,而公子蛮也因此身亡。之后,夏姬被郑穆公嫁给了陈国大夫夏御叔,还生了一个儿子夏征舒。夏御叔很早就死了,之后夏姬与陈灵公和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发生关系。三人不仅不知避讳,还不知羞耻的拿着夏姬的衣服在朝堂上玩乐。这样的丑事被夏姬儿子夏征舒听说后,大怒。趁陈灵公再次来到夏家的时候射杀了陈灵公,孔宁、仪行父两人逃到楚国,夏征舒自立为陈国国君。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陈国大乱后,以霸主自居的楚庄王悍然出兵陈国,诛杀乱臣夏征舒,并把夏姬带到了楚国。见到夏姬的美色,一代霸主楚庄王也想要纳夏姬为妃,这时大臣巫臣劝谏楚庄王,“大王讨伐陈国,是为了昭大义于天下,如果纳夏姬为妃,就是贪恋美色,贪图美色就是淫荡,这是大罪恶,以后怎么争霸天下?希望大王你好好考虑。毕竟楚庄王爱江山比爱美人要多一些,为了争霸大业,忍痛割爱。这时,将军子反也想要娶夏姬,巫臣又劝子反,“是不祥人也。杀御叔,弑灵公,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天下多美妇人,何必取是!”。大意就是说,这个女人不祥,丈夫、儿子、国君都因她而死,两个大夫因她逃亡在外,陈国也因她灭亡。一番话,吓得子反连连摇头,再不敢提娶夏姬的事了。就这样,在巫臣的干涉下,夏姬嫁给了楚国老将襄老。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襄老战死,尸体还未寻回,他的儿子黑要霸占了夏姬。《左传》称”其子黑要烝焉”,这时屡次阻止楚庄王、子反的巫臣,偷偷派人告诉夏姬“归!吾聘女”。让夏姬先回到郑国,自己娶她为妻。在夏姬回到郑国后,巫臣借出使齐国之机,到郑国带着夏姬逃到了郑国,巫臣也成为夏姬最后一个男人。但是巫臣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子反发现被巫臣所骗,联合楚国另一名大臣子重,灭了巫臣一族。巫臣为了报仇,替晋国出使吴国,并教授吴国人使用战车,拉开了吴国崛起的序幕。

沧州现存的历史古迹还有哪些?

沧州最著名的古迹就是沧州铁狮子了。它如今位于沧州市东南郊,其实那里是明代以前沧州的旧城所在,考古发掘还曾在那里发现过48吨已经连结在一起的铁钱。沧州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普遍的观点是,它是用来镇防海啸的神兽。铁狮子原来位于开元寺内,现在开元寺不存,只剩下铁狮子艰难屹立。铁狮子是五代炼铁、铸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然后一千多年后,用什么文物保护方法防止铁狮子被锈蚀打败,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在在沧州的狮城公园,政府安放了一尊比原来的铁狮子还大的新铁狮子,虽然它不具备原来铁狮子的年代价值,但是确实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可观赏性。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此外,沧州市境内还有“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献县单桥;号称“华北地区清真第一寺”的泊头清真寺;以及家喻户晓的纪晓岚的墓葬等名胜古迹,值得一看。

如何评价五代十国的“不倒翁”宰相冯道?

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对于冯道,大家往往从忠奸善恶去认知,比如大文豪欧阳修就骂他无廉耻者也,司马光也说他是奸臣之尤。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还有一种认知,说他深谙为官之道,要不怎么可能事五朝十二君(包括契丹)而不倒,而且每朝都官至宰相呢?因此,后来又出来《权经》、《不倒宰相》等书,大有与厚黑学一比高下之势。 对冯道的看法大致有以上两类。

但是,读史读多了,你就发现,历史上根本无忠奸、善恶、是非可言,有时候你读出的是一种悲悯,就是陈寅恪先生说的“理解之同情”。站在人物当下去思考,他们都有不得已。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对于冯道,我想换以两个新的角度去解读。

一是他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他开启了大规模官方印刻儒家经典的先河。最著名的是九经:《周易》、《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要知道,时逢乱世,各个国家都忙着抢城掠地,根本顾不上传播经典,尤其是北方的五代,秉承儒家文化的人也被大量的屠杀、混血,文化血脉的保存难之又难。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冯道在传统文化的保存是功德无量的,正因为大规模刻经,两宋以文治国、皇帝打仗也不离书本等风气应该都受其影响。

二是他的自我修行。我个人觉得已经达到了圆通的境界。朝代更替频繁,他在每朝都被奉为座上宾,在他去世后,周世宗柴荣还霸朝三日。所以王安石说他善避难以存身,有诸佛菩萨行。王安石为啥要这样说,是自叹之言。他和宋神宗的改革出发点好,但因为自己性格执拗、不愿意权变,再加上派系争斗,被罢免了几次宰相,改革之法也一度被废止。可见权变在官场中也有其实际意义。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最后,以冯道的《偶作》结尾: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他都是“十朝元老”了,让我还怎么评价他?

(准确地说,应该是“十三朝”。包括后唐李存勖、后唐李嗣源、后唐李从厚、后唐李从珂、后晋石敬瑭、后晋石重贵、后汉刘知远、后汉刘承祐、后周郭威、后周柴荣,另外还有卢龙刘仁恭、桀燕刘守光、契丹耶律德光。不过一般后面这三朝没算进去。)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冯道的画像)

确实,在古代皇权社会里,一个人能当到“三朝元老”,我们就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了。为什么呢?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能做到“三朝天子一朝臣”,那还不仅仅是这个人活得久,而是这个人有非凡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而能做到“十朝元老”,那该多能活?更重要的是,该有多么强大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难怪历史上,大家一说到冯道,就说他是“不倒翁”。

不过且慢,冯道虽然活的年纪也不小,但也只有73岁。冯道虽然做了“十朝元老”,但是这十个朝代,加起来也都不到半个世纪。所以,冯道这“十朝元老”,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夸张。

当然了,就算不到半个世纪,能在充满残杀戾气,充满尔虞我诈的五代朝堂上,一直坚挺下来,那也是要有相当本事的人。毕竟在整个五代,除了冯道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做到他那样的。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冯道画像)

那么,冯道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够做到“十朝元老”呢?

第一,冯道满腹经纶,有丰富的执政经验。

五代是一个武人当道的时代。那些武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厮杀不断。就算你没打算当皇帝,也会有人把一件黄袍披在你身上,让你当皇帝(比如李嗣源、郭威)。还有一些武人不一定为了争夺利益,而纯粹是为了仇杀,冤冤相报,以暴易暴。那个时代,科举制度早就废了,也没人读书了,书生甚至成为那些武人的口粮(五代发生过多起武人吃书生的事件)。大家也不再读书,所学的都是习武打仗。因此,读书人非常少。

但是,当武人通过拼杀夺得天下以后,他必须要文人来帮他治国。而从小就刻苦读书,学得满腹经纶的冯道,就是这些皇帝们非常重视的人才。比如李存勖上台后,就专门让冯道制定朝廷礼仪制度;李嗣源上台后,因为不识字,让冯道负责给他念奏折;李从厚上台后,请冯道给他讲该怎样当皇帝;石敬瑭上台后,把朝廷大小事都托付给冯道,大家都害怕去和契丹打交代,只有冯道能做好这种外交的事情等等。

作为一部“活字典”的冯道,哪个君王上台不用他呢?

第二,冯道依违两可,有丰富的生存经验。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冯道一家)

要在五代当官,太困难了。我们说了,五代是充满戾气、仇杀的朝代。不管是哪一个朝代,武将之间都在忙着互相攻伐厮杀,文臣之间则忙着争权夺利,没有一刻消停下来。

武将厮杀我们且不说,单说文臣。那时候,没有一个朝代没有文臣弄权现象。比如李嗣源时期的安重诲,李从厚时期的朱弘昭、冯赟,石敬瑭时期的桑维翰,刘承祐时期的苏逢吉等等。这些文臣们因为争权夺利,最后的结局就是把自己给搞死掉了。

冯道则不一样,他从来不参与这些争权夺利,谁来拉拢他,他都支持,也都不支持。总之就是依违两可。别人对他这样的人,也是无可奈何。而恰恰是这种性格,让他很好地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他对皇帝也都是采用“劝喻”的方式,也就是打个比喻劝说。皇帝要不听,他也就算了。所以皇帝都不会要他的命。

第三,冯道淡泊名利,有丰富的长寿经验。

冯道不争名逐利,他一生生活简朴,吃的住的都非常简陋。心中的贪欲不多,无欲自然无求。

冯道为人还非常宽厚,不生气。有次有个人把一副写着“冯道”的牌子挂在一头驴脖子上,家人都很生气,可是冯道却说:“天下叫冯道的人那么多,他又不是在说我。”

冯道乐观开朗,自称是“长乐老”,他写过一篇叫做《长乐老自叙》的文章,表达了就是在艰难世道中,他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正因为这样,冯道活的年纪比较长(73岁在古代是个长寿年纪),所以他也就能创造“十朝元老”的奇迹。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百年的分裂时代,夹在唐宋之间,历史存在感较低,名人更少,这其中,有着政坛不倒翁之称的冯道算是大大的名人了。

冯道,字可道,河北瀛州人。其生活主要经历几乎贯穿整个五代,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给十个帝王打过工,而且做的都是宰相级别的高官,这还不算他出使契丹被耶律德光留住当太傅,算上就是五个朝代十一君。 “但始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冯道是生存大师,这首他自己的偶作也充分说明了自己游刃有余于乱世的自信与得意。想想吧,五代被称为五季,差不多就是末世的意思,战乱频仍,宫廷喋血,子弑父臣弑君大臣内讧屡见不鲜,而他却能历仕几朝高官而不倒,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与他的为官处事方式风格有很大关系。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他写过一篇长乐老自叙,自称长乐老,把自己所做的高官都罗列出来,颇有得意之色。他还写过《荣枯鉴》又称小人经,写过《权经》,文字都不长,但内容绝对惊世骇俗,因为太过真实,受到主流的攻击,但有志于做官的兄弟可以读读,绝对会惊叹于其精辟与深刻,直指人心。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由于冯道气节上的不足,受到司马光、欧阳修等大神对其鄙薄不已,后世也有不少人对其气节有亏不以为然。其实我觉得倒也不必苛求当时的人们,在那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年代,皇帝换的像走马灯一样,要想从一而终也确实难点,那个年代不止冯道,历仕几个朝代的多了,以至于欧阳修想给纯忠臣立传都难寻其人。

总体来说,冯道不是恶人,只是情商高有点滑头罢了,个人财色都有操守,也能不害人,还为保护中华文化做出了一些贡献。当然,他能居高位几十年不倒,也是因为其很多时候不愿任事不做决策,甘于打酱油,因此矛盾不会集中于己身。但是因此他的事功也就乏善可陈了。

张昭墓找到了张昭遗体_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乔是怎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冯道小心翼翼的一辈子,但是老了以后反倒做了几件让人看不懂的“悬事”。郭威起兵,后汉的第二位皇帝已经被杀,按照以往套路,这时候应该是冯道带领百官劝进郭威称帝了,正如以前他多次所做的那样。但是这次他不但没有这样做,还装糊涂,逼得郭威只好和他商量立刘家后人徐州的节度使刘赟为帝。这时候他做了更危险的事情,就是代表朝廷去徐州迎接刘赟回朝,而到了以后,郭威已经成为监国,下一步必然是要自立为帝了!刘赟自然感到被欺骗了,而冯道此时身处险境,刘赟手下想杀冯道起兵,好在被刘赟制止。 冯道对被称为五代第一英主的周世宗柴荣也不以为然,周世宗即位不久就要亲征北汉,冯道劝谏别去,周世宗以唐太宗亲征自比,他来了一句:不知道陛下能比唐太宗吗!周世宗又说我周军队像大山压卵退敌杀贼。冯道又冷笑说,不知陛下能做大山否!把柴荣气的肚儿圆,拂袖而去。这也太反常了,给人感觉换了一个人似的!如果他一直这样估计就不可能多年不倒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