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喜欢伍佰?
伍佰之所以受到众多年轻人群体的喜爱,原因有多方面:
音乐风格:伍佰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融合了多种元素,如胶片般的颗粒质感、闽南文化特色、土地的粗粝以及季风的灼热。这种带有老土却又温柔、豪放而洒脱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别具一格。
演唱会互动:伍佰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歌手,他在演唱会上与观众的互动也颇受欢迎。他会提出一些看似随意的问题,如“你们才25岁,为什么听我的歌?”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拉近了他与年轻听众的距离,也让年轻人感到亲切。
幽默感:伍佰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热忱深受观众喜爱。在他的视频中,他不只是唱歌,还会参与到观众的各种活动中去,制造笑点,使演唱会氛围轻松愉快。
歌词内容:伍佰的歌词充满生活气息,描绘了许多生动的场景和生活片段,如“我会紧紧地将你豪情放在心头”,这些歌词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曲风多样:伍佰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音乐风格,包括但不限于蓝调、摇滚、电音、非洲音乐等。他的作品中既有广为人知的热门曲目,也有不为人知的小众佳作,这些作品的多样性吸引了不同口味的听众。
思想深度:伍佰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内涵,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歌词感染力:伍佰的歌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让年轻人从中学到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力量。
综上所述,伍佰的多维度魅力——从音乐风格、演唱会互动、幽默感、歌词内容到个人特质等多方面——都深深吸引着年轻人群体。
去非洲打工时,第一次被“黑妹”追求是什么样的感觉?
去非洲工作过1年,倒是被好几个极开放的当地女孩追过;不过我去的是北非五国的阿尔及利亚,当地女孩都不是“黑妹”。
千禧年前后,我被某集团派往阿尔及利亚,在首都阿尔及尔负责建筑设计工作。
你知道,阿拉伯人的工作效率极低,基本上你在国内半天能解决的事情,人家至少需要折腾上一个礼拜。
所以我在阿尔及尔的那段时间,人特别闲,有大把的时间需要想办法打发掉。
(图为1960年代的阿尔及尔街头。)
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频繁去当地的大学混。
两个原因:其一是阿尔及利亚说法语和阿拉伯语,而我只会半瓶子的英语;去大学混的话,大学生基本都会说英语,彼此可以聊天。
其二是进入那所大学的门槛不低,不少学生都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并且女大学生的平均颜值不低。
结果没混多久,我就成了大学餐吧区的常客,经常去餐吧的男孩女孩都知道有一个扎辫子的中国男子,老在那里喝茶聊天。
就这样认识了一帮当地大学生,一起各种吃、喝、玩、打球……
(图文阿尔及利亚女人穿中国旗袍。)
当然也认识了几个女孩,其中有一对姐妹,颜值很能打,身材很不错。
记得有一次在茶室,我和几个当地男孩神聊,姐妹俩跟一帮闺蜜坐在邻座,忽然听见她们开始大声起哄,然后妹妹笑呵呵地站起身来,直接走到我面前,指了指我的头发说:我可以摸一下吗?
那天我没扎头发,长发随意散着——虽然不知道人家要摸一下是个啥意思,但被美女摸头发,也没啥好拒绝的。
于是,在起哄声、口哨声和掌声中,妹子摸了摸我的头发,还捏住一缕轻轻扯了扯,然后很欢乐地冲哈哈大笑的闺蜜们点了点头:是真的!
原来闺蜜们派她出来,是为了验证我的头发是真是假——这也没啥,毕竟那时候我在她们眼里是个来自万里之外的“老外”,咱们司空见惯的黑头发,人家好奇也很正常。
(图为露德温,她是阿尔及利亚裔。)
谁曾想妹子验证完我头发的真假之后,就还想验证点别的呀!
天黑之后餐吧里的人就不多了;我付完茶钱准备走的时候,妹子在门口把我给拦住了,她眼睛里闪烁着一目了然的热情,笑呵呵地问:我好看吗?
我点了点头:好看啊!
她得意地点了点头:那你想喜欢我吗?
对,就是这句话,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因为我和她的英语都不怎么样,彼此的交流只能用最简单的英语单词拼,没有语法,没有时态,彼此明白即可。
我点了点头:我挺喜欢你的呀!
妹子更开心了,直接走过来挽住我的胳膊:OK,跟我走吧!
吓我一跳:跟你走?去哪儿?干嘛?
妹子说:去我家,Make Love。
这也是原话,大家英语不好,只会最简单最直接地蹦词儿。
我赶紧摇头——我们集团是国营大公司,对出国人员有严格的纪律要求,这根红线我可不敢逾越,万一折腾出啥问题,那可真不是个人的事了。
人家不理解。
我也解释不清——可怜我那点只够问好、数数、点菜、问路的英语啊!
最后妹子伤心地走了。
我也很伤心。
(图为阿尔及利亚以前的贵族女子。)
再往后,依然是要面临这个问题:人实在是太闲了,需要自己想办法打发大把的时间。
我就让大学里认识的当地朋友,给我介绍一个会说英语的法语老师;我付费,空闲的时间咱就学点法语吧!
结果法语老师来我们驻地之后,想学法语的小伙伴瞬间由1个变成了4个——人家女孩实在是太漂亮了:大眼睛,披肩的自然卷的长发,身材窈窕有料,整个人就像是店里卖的那款洋娃娃。
毕竟所有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都要打发时间,并且跟这样的一款美女打交道,即便一句法语不学,心情也大好啊!
女孩的收入就翻了一倍多:毕竟教1个人跟教4个人,工作量不一样呢!
然后我和大家一起发现:女孩怕是喜欢上我了。
结果,其他人因为业务原因,陆陆续续被公司派往其他城市之后,法语教学就变成了1对1。
女孩太漂亮了,人也温柔可爱,我也忍不住想跟人家发生点故事;但这个苗头被领导识破了,为了防患于未然,领导以“注意影响”为由,不容分说地让我停止了这个教学。
没办法,毕竟当时我没有绝对的自由。
我们只好就此错过。
(图为阿尔及尔老城区的街景。)
结语:
其实没有结果是对的。很显然,那样的故事大概率上只会有一个开始和过程,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后来我还去过阿尔及利亚最顶级的阿尔及尔大学,在学校里溜达时,甚至还有女孩直接跑过来,用笔把自己的电话轻轻写在我的手掌心。
毕竟阿尔及利亚曾是法国百年的殖民地,是世俗的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尔大街上的长风衣、超短裙和传统的长袍面纱同时存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世俗化的阿拉伯国家,好于宗教化的阿拉伯国家。
比如后来我曾去摩洛哥、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旅行,都会玩的如鱼得水;因为这几个国家都是世俗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