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生产,秸秆堆在地头,如何防火?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小时候家里处理水稻秸秆的场景,因为南方种植水稻比较多,那时种早、晚两季稻,晚稻收割后秸秆就得处理了。通常扎成一把一把,在稻田里晒干,然后堆放在稻田的某个角落,过冬时用来喂牛,有的人家图省事,就随意堆放,结果抽烟的人从那路过,把烟头丢在稻田,烧了一大片。秸秆堆在地头,如何防火?微尘微视界认为可以从这几点考虑。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火意识
这一点很有必要,在秋收时村、组等动员村民,告知秸秆不可随意燃烧的情况,有的地方燃烧秸秆还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有关方面此时要大力度宣传,让村民知道其中的利弊,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只有村民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了,在处理秸秆时就会谨慎,烟头也不会乱丢,着火的概率就会减弱。特别是要加强对小孩的管教,有的熊孩子喜欢玩火,如果不告知哪些不能做,万一点燃了就麻烦大了。
二、秸秆不随意堆放,预留防火间距
农作物收获后,秸秆不可随意堆放,像水稻秸秆,晒干后一旦遇到火源,很容易着火,这就需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我们那原来处理的方式是,把秸秆晒干后弄成稻草堆,每一堆之间隔一些距离,靠近路边的秸秆清理干净,这样万一着火了也不会出现一烧一大片的情况。
三、排除隐患,靠近生活区尽量不堆放
在容易着火的地方要做好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人们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不要堆放,谁也不敢保证路过的人不乱丢烟头,我们那原来就发生我一起,村民抽烟把烟头随意丢在路边的草从里,人走了没灭的烟头引着了杂草,在风的作用下结果把山林也着了,烧了几个山头,村里很多人赶着去救火。秋高气爽,农村防火真是不能松懈,特别是爱抽烟的,烟头一定不能乱丢,必须确保烟灭了,否则小小的烟头容易闯祸。
总之,秸秆堆在地里,要做好主观意识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就是脑子里时刻要有个弦,有防火意识自然不会让它着起来;另一方面客观条件也得把握好,不给它提供着火的条件。防火实际上需要做两点,一个可燃物,另一个就是火源,只要这两个不碰在一起,那就不用担心。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秸秆堆在地里,如何防火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传递快乐,分享知识。感谢关注本头条号“微尘微视界”,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谢悟空邀请!
在这正值三秋生产的季节,农民们各自纷纷地开始忙碌着自家的田园,一派丰年祥瑞的景象,显得农村是那么地格外幸福美好!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远处时不时地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只有老叟依,莫见壮年归,其乐融融兮,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当为明月,不亦乐呼!
三秋安全生产是我们必须去重视的事情,切实抓好三秋安全生产!秋收后适时做好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这三项重点工作,是确保来年农业生产丰产丰收的首要前提。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保护环境与科学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净一片蔚蓝的天空,让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按照坚持“落实责任,严管重罚,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和回收加工利用,变废为宝,科学发展,形成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这个问题也是我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烦恼,也希望可以通过这个问答,能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农村人都知道,现在农业生产都是机械化操作,而且不允许农民焚烧秸秆,现在很多农村人,尤其是年青人,喜欢用电磁炉,煤气灶,这样,这些秸秆便成了农民生活中的垃圾。很是让人头疼。
虽然说,大面积可以进行农业机械化操作,可以通过机械粉碎,可以成为土地的肥料,但还有一部分土地,比如我家的自留地,因为面积小,交通不方便,大型收割机无法作业,或者因为面积太小不愿意去,那么这部分的庄稼所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就需要人工来处理,比如我家的玉米秸秆,有很多堆放在田间地头。
而这些秸秆,烧不行,也无处可用,成了农民们心头难以处理的烦恼,我家的玉米秸秆就堆放在田间地头,而田间地头有我家的果树,每到冬天来临,这些玉米秸秆很干枯,很容易着火,一个烟头都可能点燃熊熊大火,再加上农民冬天浇小麦,因为天太冷,有些人就会生火取暖,但是,因为秸秆太干燥,加上常常有大风,火势很容易失去控制。
因此,堆在地头的玉米秸秆很容易着火,我家的果树就被烧死了好几颗,而且这也成了一个顽疾,年年堆在地头的玉米秸秆都会占用一部分可耕地,真是左右为难。烧也不成,不烧也不成。
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其实这也放映出现在的农村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希望这篇问答可以给专家提供参考。
以上问答由乡村小二哥头条独发。所用图片为原创拍摄。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有哪些改变历史的偶然性事件?
毛主席险中逃生。
唐代著名相师李淳风曾经说过“王者不死”,这一谶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上演着。
1927年9月,毛主席和潘心源,易子义三人,策划组织推动秋收起义,在从安源前往铜鼓县途中的张家坊,被和国民党勾结的保安团丁抓获,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但却是十分凶险的一次遭遇。
毛主席的一口湘潭口音引起了团丁的怀疑,要把他押到团部审问,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当时,在“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口号下,如果到了团部,毛主席必定凶多吉少。
好在毛主席随身带了几块大洋,他走在前面时,故意把口袋里的大洋撞得叮当作响,引起了团丁的注意。三十多年后,毛主席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道:普通的团丁都是雇佣兵,我遭到枪决,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
所以毛主席打算用钱贿赂团丁,借着途中休息点烟抽的机会,毛主席悄悄地塞给其中一个姓黄的团丁两块大洋,黄团丁得了好处,就放松了对他的看管。
又走了好大一会,来到了一个地方,四处是稻田和杂草丛生的山地,非常利于躲藏。毛主席知道机不可失,就问黄团丁:“黄大哥,此地距离团部还有多远?”团丁回答道:“不远了”。然后把头转向了树林,示意毛主席赶紧逃跑。毛主席心领神会,直奔树林之中,直到看不到毛主席的身影,那位黄大哥才大声喊道“不好了,有人逃跑了”。
毛主席躲进了水塘,借着高高的草丛掩护,团丁虽然几次搜索,有一两次走得离毛主席很近,几乎伸手都能打到他,但他都没有被发现,天黑以后,对方放弃了,离开了水塘,毛主席赶紧翻过山,路上跑丢了鞋子,疲惫不堪,幸亏遇到了一个老农,帮他买了雨伞和鞋子,过了不久又联系上了农民赤卫队。
毛主席安全脱险后发现,潘心源和易子义也趁乱跑了出来,1927年9月9日,毛主席就组织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如果不是那两块大洋,不是黄团丁见钱眼开,心存善念,如果不是夜色帮了毛主席大忙,恐怕1927年以后的中国历史都得改写。所以多年后毛主席提起此事时还不忘调侃道:还是银子管用啊!
纵横国史来说说。
1、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到死都不知道这是美洲。这一新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塞尔维亚愤青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导致第一次大战爆发。
3、元朝两次东征日本,但是都遭遇大风天气,损失惨重,日本人把这风称为“神风”,挽救了日本。
4、明朝靖难之役中,朱棣在与建文帝大军激战时,有三次大风天气帮助他取得战争的胜利。
5、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后,大肆抢劫,扣押吴氏家人,并且还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一气之下,转而投靠清军,引清军入关,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6、钓鱼城之战中的一个石头改变了世界历史。在这场战争中,蒙古大汗蒙哥被一个石头给砸死了,西征的蒙古各贵族首领急忙赶回去争夺大汗的位置,使得这次西征提前结束,不然又得多少生灵涂炭!
7、一颗炸弹的突然爆炸引发了辛亥革命。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捯饬搜捕革命党人,起义领导人被捕或者逃亡,一时之间群龙无首,使得起义计划提前。10月10号武昌起义爆发。
一个烟头亡了大清国
众所周知,武昌起义拉开了清王朝灭亡的序幕。熊秉坤和金兆龙两位新兵,最先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清王朝随即土崩瓦解,走向了灭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导致熊秉坤和金兆龙提前举事的原因竟然是一个烟头。
1911年10月9日下午,准备起义的孙武、刘公等人在武汉租界宝善里安装炸弹、筹备起义计划,屋子里的桌子上摆满了刚刚装好的炸弹、炸药等。这时候,一个人推开门走了进来,来人是刘公的弟弟刘同。
刘同和他哥哥一样都倾向革命,都有起义推翻清王朝的志愿。但此人做事一向大大咧咧,没有章法,行事散漫。忙着装填炸弹的孙武等人见是熟人,并没有理会,继续埋头工作。
但是刘同进来后,非但不去帮忙装炸药,反而漫不经心地坐着抽烟。最后还随手将烟屁股弹到了火药堆里,火药快速燃烧,点燃了炸弹。一时间,屋内发生了剧烈爆炸,熊熊大火顿时燃烧起来。
孙武当场被炸伤,紧急送去医院抢救。爆炸引来了俄国巡捕,刘同等人被当场抓获,起义用的花名册文书等重要物件被收走。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全城戒严,按照花名册抓捕革命派人士。随后,刘复基、杨宏胜、彭楚番等志士被捕杀害。
到了10月10日上午,已经有三十多名革命派人士被搜捕处死。湖北新军中的熊秉坤和金兆龙迟迟等不来起义的消息,后来得知了花名册泄露的消息,决定提前起义不再等待。
熊秉坤和金兆龙于是率众起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很快便有400名新军起来响应,起义军很快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城外的新军也积极配合响应,悉数起义。
熊秉坤和金兆龙于是率众起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很快便有400名新军起来响应,起义军很快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城外的新军也积极配合响应,悉数起义。
历史不忍细看,任何一点小的改变往往就能改变历史轨迹。一颗烟头点燃了武昌起义的战火,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