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雕像介绍?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陈望道雕塑在复旦大学落成
百年党史,我们不能忘记一位特殊的知识分子,他就是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由此,他作为真理的盗火者,给当时一片漆黑的中国大地点燃了光亮。
作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陈望道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坚守者的使命,获得了诠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部书籍之一;是周恩来在抗战时期时常带在身边的书籍;是刘少奇参加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干部学校、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蒙老师”……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都读着《共产党宣言》走上革命道路、进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可见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之际,民盟中央、民盟上海市委、复旦大学为陈望道先生立像,丁仲礼主席为塑像题名,对民盟老前辈陈望道先生的功德高度肯定,充分体现了民盟的初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之际,民盟中央、民盟上海市委、复旦大学为陈望道先生立像,丁仲礼主席为塑像题名,对民盟老前辈陈望道先生的功德高度肯定,充分体现了民盟的初心。
复旦诗魂是复旦大学的一座铜雕,它的主体是两本叠起的书,长宽两米多,高70公分,是一件很有艺术性的雕塑作品。这是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时历届复旦诗社校友捐赠的。
它本身也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诗意的宁静中蕴藏着雄浑和力量,含蓄的缄默中体现出激情和气度,给复旦大学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带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和盎然诗意。.雕塑上的铭文,精辟雅致,短短百来字,复旦诗社的历史、渊源,复旦诗派的形成和诗友们对母校的情怀与期许,已尽现其内。
铭文曰:“旦复旦,日月光,复旦诗社成立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有诗刊《诗耕地》,《语声》,诗集《海星星》、《太阳河》,源接上世纪四十年代《诗垦地》,形成复旦诗派。
上海复旦大学可以旅游吗?
可以的?
复旦大学的邯郸校区“俗称本部”,处于上海杨浦的闹市区----五角场地区,是最正宗的复旦大学原来校区,也就是复旦的“原产地”,已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当你走进邯郸校区,抬头仰望,142米有三十层高的光华楼是复旦邯郸校区最高教学楼,这座楼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楼”;参观完光华楼后可以步入校区的西边,踏入复旦大学校史馆,对复旦大学历史作进一步的了解。
,复旦大学是对外开放的,可以随意进入校园参观,因为现在复旦有多个分校,建议选择杨浦区的老校区,即邯郸路校区参观最为方便,校园环境良好,交通出行也方便。
路线:半日游
中央大草坪—林荫道—理科图书馆—燕园—数学楼—相辉堂—校史馆—复旦大学博物馆—逸夫楼—光华楼
1.由于各区之间都有交通干道相隔,来往车流交织,行走需格外注意安全。
2.校园内各主要路口都有详细地图说明,路标指示齐全。
推荐方式:自行车/步行
自行车是大多数复旦学子校园内出行首选,但校内一些景点蕴江南园林之谐趣,非步行不能领略其“移步换景”之妙。
中央大草坪--毛主席塑像
到了中央大草坪,迎面而来的就是毛主席塑像。在毛主席的目光里,一批批年轻人怀着憧憬汇聚到复旦,又抱着理想奔赴祖国和世界各地。主席像在校园内迎着风雨矗立了几十年,已不仅仅是时代的表征、精神的召唤,而融为了复旦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代代复旦学子的回忆中,它俨然是这个学校最鲜明的象征,成为了最令人魂牵梦萦的"复旦印象"之一。
林荫道
复旦校园里的林阴道在上海高校中久负盛名。香樟、水杉、银杏、法国梧桐……随时为行走其间的每一个人补充着氧气,无论身体还是心灵。春夏之交,各种树木葱茏茂盛、苍翠欲滴,为校园撑起了一个绿色的伞棚;秋风起时,满地金黄的落叶,踩踏上去沙沙作响,引起人无限遐思;暮冬时节,铅华褪尽的枝干依然千姿百态,也颇具一份肃杀沉静之美;绿荫掩映中,更有夹竹桃、樱花、蔷薇、月季等植物,渲染出一幅绚丽缤纷的图画,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上海的市花——白玉兰。
复旦大学标志性景点?
1. 光华楼。复旦大学光华楼动土于2002年底,并于2005年5月建成,耗资约5.5亿。光华楼有地上30层,地下2层,高度达到142米,有“中国高校第一楼”的美誉。光华楼是上海市重大工程,可见对其的重视。
光华楼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组成,西楼以文科学科为主,东楼以理科学科为主。如果去复旦大学的话,光华楼也是非常值得去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相辉堂。相辉堂建于1905年,校园中现存三幢当年老建筑之一。相辉楼原址是男生第一宿舍,后重建登辉楼,以纪念马相伯、李登辉两位前校长,堂额为周谷成题写。该建筑为二层平瓦坡屋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现为大礼堂。
3. 复旦大学博物馆。复旦大学博物馆,座落于环境幽雅的校园西区大草坪附近,馆舍坐西朝东,为一栋上下两层的复旦大学早期建筑,总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米。相辉堂西侧的灰色两层小楼,别具一格的复旦大学博物馆就坐落于此。
4. 四季美景燕园。燕园的名字源于刘禹锡的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园内,在一片草坪四周围满四季植物,还有假山、凉亭、小型人工瀑布、木制小桥错落其间。夏天,燕园池塘内的荷花从粉色渐变至淡桔色。
5. 复旦大学曦园。曦园比较狭长,梅樱坡里面有几棵矮矮的樱花树,春天的时候绿草上落得一地粉红;还有很多五角枫叶,秋天的时候也是增加很多颜色。另外有一个荷花池,夏天荷花亭亭玉立在水面。曦园是上世纪80年代新建的。到2004年又进一步修建,更臻完美,现已成为复旦大学的象征。
6. 复旦诗魂。复旦诗魂是一座铜雕,它的主体是两本叠起的书,长宽两米多,高70公分,是一件很有艺术性的雕塑作品。这是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时历届复旦诗社校友捐赠的。
它本身也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诗意的宁静中蕴藏着雄浑和力量,含蓄的缄默中体现出激情和气度,给复旦大学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带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和盎然诗意。
复旦诗魂
复旦诗魂是一座铜雕,它的主体是两本叠起的书,长宽两米多,高70公分,是一件很有艺术性的雕塑作品。这是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时历届复旦诗社校友捐赠的。它本身也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诗意的宁静中蕴藏着雄浑和力量,含蓄的缄默中体现出激情和气度,给复旦大学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带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和盎然诗意。
雕塑上的铭文,精辟雅致,短短百来字,复旦诗社的历史、渊源,复旦诗派的形成和诗友们对母校的情怀与期许,已尽现其内。铭文曰:旦复旦,日月光,复旦诗社成立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有诗刊《诗耕地》,《语声》,诗集《海星星》、《太阳河》,源接上世纪四十年代《诗垦地》,形成复旦诗派。百年校庆,诗友重聚,感恩母校,给我们博学,感恩诗神,让我们笃志,特赠铜雕“复旦诗魂”,愿母校诗魂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