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投档线是怎么确定的?
答:首先明白一点:最低投档线并不是人为划定的,而是录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例如清华大学今年在湖北招300人,而报考人数1000人,那么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第300个人的分数就是最低投档线。
因此,最低投档线是由报考人数决定的。
清华大学2019年最高分?
清华大学 以文科654分,理科669分,位居投档线"榜首". 紧随其后的是 北京大学 ,文科652分,理科665分.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投档线都位居前列. 省内高校中, 中南大学 投档线最高,文科621分,理科613分. 湖南大学
最高分是19岁的杨晨煜搞考成绩730分,2019年高考,杨晨煜以裸分730分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再加上其长相英俊,很快成为2019年最红、最有知名度的高考状元...
清华大学理科提档线分数最高,681分,文科最低提档线673分。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如何看待上海618分考生放弃清华北大,为梦想而选择哈工大航天专业?
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头条教育邀请。
上海考生严一粟,高考618(满分660),上海市前五十名,在可以上清华北大的情况下,选择了哈工大的探测制导与导航(航天),原因是什么,很简单的因为那是儿时的梦想,看看都不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专业,更进一步,因为那是梦想,比喜欢更强烈,看到大屏幕前那么多人操作那么复杂的指令,感觉很酷,好吧,你分多你有理。
那么这个选择怎么样呢?先来张图,下图是软科发布的中国高校世界排名第一的专业,清华的通信工程世界第一,北大没有世界第一的专业,北航的航空航天、北科大的冶金、北交大的交通运输工程、哈工大的仪器科学等等都是世界第一,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读这些专业,这些学校绝对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严一粟同学的选择是因为梦想,非常好的理由,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中度过的,只不过,好多时候梦想要给现实让路,趁着年轻,尽情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朝气和霸气,我喜欢,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从现实角度来说,叶秋同样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对国家和个人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国家得到了航空航天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高考不能代表一切,分数也不代表一切,但从实力来看,高考分数越高,将来从事科研方面的潜力确实越大),因为相比于热门的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电子类专业,航空航天确实并不占优势,严一粟应该是历年上海考生报考航空航天专业位次最高的了(有待证实)。
而从个人角度出发,选择哈工大航天相关专业也非常不错,严一粟固然可以选择清北,但在专业选择时不占优势,清北的冷门专业将来就业同样面临很多问题,职业发展很受限,好多时候一个人的发展并不完全是由他的能力决定的,而是由他所在的行业决定的,而你的专业就决定了你将来从事的行业,好多人说毕业后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和专业无关的工作,而实际上,有67%的人毕业后从事的是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估计肯定还有人说,清北顶级名校,进校后疯狂学习大一结束转专业就行了,你不能转是因为你的努力还不够。我只能呵呵了,抱着同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少,大家都知道专业的重要性,但最后能转的只是少数,很多人转不了,能上清北的哪个是等闲之辈,一堆顶级高手的较量谁能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
哈工大的航天也是业内顶尖的,航空航天最好的就是北航、西工大和哈工大了,地理位置北航最佳,学校哈工大最好,C9之一,第四次学科评估也非常好,17个A级学科,其中15个是工科,哈工大的工科实力全国前三。而且,哈工大的学科没有水分,不像有的学校,有些A级学科全国就没几个学校开的或者本身就是冷门专业,同样是A,不同学科的含金量可不是一样的。
哈工大的航空宇航学是B+,该学科A+的是北航和西工大,接下来就是哈工大的B+了(没有A和A-),所以,哈工大的学科实力是没有问题的。
顶级学校的王牌专业有什么理由不满意呢?而且,严一粟上的是英才学院的本硕博贯通,师资力量就更不用说了,毕业出来实现自己在屏幕前敲复杂指令的梦想简直是小菜一碟!
阅读千万条,点赞第一条,点个赞再走吧。😊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2019年7月6日,上海市已完成零志愿批次录取,国内较早批次公布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2019年录取线。2019年,不分文理、总分660分的上海市高考成绩发布后,我们发现615分+有53人、600分+有343人。
2019年,列入零志愿批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上海各设2个院校专业组,计划同为24人。100%提档录取后,清华大学(1)招生计划18人,录取线为615分;清华大学(2)招生计划6人,录取线为618分。北京大学(1)与北京大学(2)的招生计划各为12人,录取线分别是616分、615分。实施高考新政后的上海市高考,2019年清华北大的录取线相比2018年提升了5-8分。
清华领军、北大博雅、自主招生等同样在零志愿批完成录取。其实,看之前发布的高考成绩发布表,615分+考生有53人,而招生计划仅为48人,就知晓想去清北的考生间竞争不小。
但是,2019年上海市有一个考生放弃了清北而选择哈工大,控江中学618分的严一粟选择哈工大英才学院的探测制导与控制(航天方向)专业(本硕博贯通)。理由是"择校完全是跟我的理想挂钩,我有一个从事航天的理想,所以我选择放弃北大清华。"(《科技日报》7.5日报道)
小西想说"无梦想不青春",包含我自己在内的不少人,在志愿填报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或者说自己想做什么、能走什么。仅仅是一个念头,或者简单的兴趣,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这个专业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要变更显得非常难,如绩点进入前5%。问题是都能学到前5%,起码有天赋,还换啥专业啊!
部分朋友可能还有个小小的疑惑:若是严一粟的分数再高些,如市前十,清北专业随便选(如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实力同样不俗),他还会去哈工大吗?小西觉得还是会去哈工大的,我相信梦想的力量,而且这样的事情已有先例。
2018年,云南有一位考生比严一粟更牛,省排名第8"学霸"李一峰。他不止拒绝清华北大(高清华提档线9分),而是自己想要的四川大学五年制口腔医学,同时2015年高考648分被中科大环境科学专业录取的他,是2年后选择退学复读的。2年多时间中,学霸的眼中"专业的不喜欢、分数的不满意"是他复读的理由。在清华北大(名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口腔)之间,李一峰选择了后者,只因"川大是初心"。
类似的疑惑,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遇到:学校和专业选哪个?是压线进入名校最差的专业,还是层次稍差院校的王牌专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小西倾向于后者,切实体会过985大学冷门专业的求职心酸。如小西就是环境工程专业,尽管被推免本校读研,同样去过几次校招,而我们专业就是简历都递不出去的,冶金、地质等专业则是用人单位去宿舍喊大家参加宣讲会,差距太大啦!
不喜欢自己所读专业,而复读的学霸远不止上述两位。如"走在梦想路上"的"学霸",辽宁省2013、2014年蝉联辽宁省文科第一的刘丁宁。她在入学港大一年后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为梦想而回母校高中复读,隔年入读北大中文系(目前已报送北大读研)。小西同样钦佩港大的大度,尊重学生的选择,全程和刘沟通协商好去留问题。比如2018年李一峰当时的选择,就给中科大带来不小的影响。
最后,引用一句网友的评论"什么时候这种新闻不再是新闻,我们的教育就真正的成功啦!"。话很简单,但是透露出来的道路让人沉思。你觉得呢?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清华北大也没抢走的考生严一粟
“择校完全是跟我的理想挂钩,我有一个从事航天的理想,所以我会放弃北大清华”,这是上海控江中学考生严一粟接受采访时的回答。高考618分,上海市前50名,(上海高考总分660分,语数英各150分,其余6门任选3门,每一门70分),严一粟婉拒了清华北大的橄榄枝,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探测制导与控制(航天方向)专业。
坚持自己的选择却被议论纷纷
严一粟的选择成了上海市高考的热门话题,有人为为他的初心点赞,也有人担心他将来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之前有几张清华,北大在招生现场,招生老师因“无人问津”而无聊犯困,网友感慨高处不胜寒,无敌是多么寂寞。清华北大是绝大部分高分考生的首选目标,也是无数考生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殿堂,能考上清华北大在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新闻,但如今能上清华北大而不去,似乎成为了更大的新闻,正如哈工大上海招生组组长感慨,这明明是一个正常选择,却被人们议论纷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一峰的体验比严一粟更深刻
与严一粟有类似想法的,还有云南考生李一峰,2017年,他大三从中科大环境专业退学,原因是他对环境专业不感兴趣。只因为2015年高考,他的分数不够,没有上到理想的生物专业,虽然中科大几乎可以零门槛转专业,但是他在后来的学习中也发现,生物专业并非自己想像的样子,“生物需要研究型人才,而自己适合技术性”,因为不感兴趣,所有选择放弃。
2018年再次考了712分的高分,当年云南省理科第八名,他的选择同样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拒绝了清华北大的邀请,选择了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为了这个选择,他提前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或许在经历了之后才会更懂得珍惜,也只有在经历了之后才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学校的名气。
高分考生就只能选几所固定的名校?
为什么高分考生不选择清华北大等名校就会备受争议?我们是否应该反思,社会对分数,对名校看得太重,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不能认为,考出高分的考生,只有上清北华东五校等几所名校才是正常的。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则是把其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清华八成状元都去学了金融,大学里的导向出了大问题。
“接地气”的招生与高贵的理想
在历年的招生过程中,即便是最顶尖的名校,吸引考生的方式,不是学科专业,科研成果,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俗化的东西,比如说高额的奖学金,比如说宿舍条件,再比如说出现在招生主页上的校花,还有“扣留”,连夜“抢夺”状元等等,说委婉一点是接地气,但这些做法是否少了一点名校该有的气质。
对于严一粟的选择,至少应该尊重,对于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应该点赞,为他的前程,给予更多祝福。什么时候高校能以自身的特点吸引考生,考生都能以兴趣为出发点,而不以就业为导向,或许我们的教育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