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 封堵难度将加大_199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编 112 0

199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阿富汗发生强烈地震:1998年2月4日,阿富汗塔哈尔省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1级的大地震,摧毁1700多户房屋,造成4000余人死亡,至少15000人无家可归。2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驻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联合国分支机构向阿地震区派遗救援人员。

1998年我国的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湖北省的长江江段出现多处决堤,当时党中央江泽民总书记亲临灾区号召人民子弟兵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作风,在短时间内堵上了决口,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受灾成度。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1.每一年都会发生很多事情,1998年也不例外,下面列举几个印象深刻的事情如下:

2.电视剧《还珠格格》在内地上映,开启了那个年代的追星潮流,这部剧是80后这代人深深的回忆啊。

3.那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遇了多年未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惨重损失。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各大电视台播出的抗洪救灾的画面依然还能够浮现在眼前。

洞庭湖原来是中国第一大湖,为什么现在不是了?

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是一个调蓄湖。在三峡大坝和葛州坝未修建前,宜昌以下的荊江挟带着大量泥沙通过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注入洞庭湖,湖南的湘资沅澧也在洞庭湖相汇。湖南内河丰水期要早于荆江,待荆江汛期到来时,产生倒灌也进入洞庭湖,经过逐年沉淀和淤积,湖底抬高,形成了洲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围垦造田,洞庭湖的面积缩小,也因此成为了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从当年的云梦大泽到后来的八百里洞庭,再到当前的“洞庭河”几千年的洞庭湖演变着实让人惋惜,曾经白居易在《题岳阳楼记》中写到“春岸绿时连梦泽”当时的洞庭湖水波荡漾,春天植物变绿时与洞庭湖连成一片,一望无垠。现如今洞庭湖的水量急剧下滑,别说失去第一大淡水湖的地位,就连太湖、洪泽湖都有超过洞庭湖的势头,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由人再引发了间接的原因。

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 封堵难度将加大_199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上长江流域居住的人没有黄河流域多,黄河流域才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后来随着我国人口日渐南移,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长江水系聚集了大量人类,人类城镇建设、造田种植都对长江沿岸的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所以长江的泥沙含量越来越多,虽然比北部的黄河情况乐观,但是年复一年的积累,最终使得洞庭湖这一调蓄重要湖泊出现了泥沙淤积,面积越来越小。

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 封堵难度将加大_199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另外,翻开地图就可以看出,同为长江流域的洞庭湖与鄱阳湖有一个不同点,鄱阳湖与长江之间有一个狭长水道进行连接,西北处有庐山山脉的阻隔,使得长江与鄱阳湖水道呈相对较小的夹角,长江的泥沙倒灌之鄱阳湖量比较少。而洞庭湖与长江链接处是超过了90度仰角,在汛期长江水极易倒灌进入洞庭湖,更为严重的是,长江有松滋河、藕池河、太平口等泄洪通道是直接通向西洞庭湖的,所含泥沙量甚至比长江主航道还要大,这更使得洞庭湖面积不断淤积缩小。

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 封堵难度将加大_199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江中游因为有洞庭湖的存在,所以在往年汛期时,洞庭湖的蓄洪能力为防患长江沿岸的水灾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近些年,洞庭湖的水域面积一直在缩小,如果没有合理的治理措置,未来的洞庭湖就真有可能变成“洞庭河”了,届时“五湖四海”这一成语就要抛弃洞庭湖了。

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 封堵难度将加大_199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很简单,一个原因是变小了,另一个原因是原来更大的湖泊不归中国了。

洞庭湖并不是一直都是中国第一大湖的,它的面积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然后又从大到小的这么一个过程。在春秋战国时期,洞庭湖还是很小的一个水泊,当时最大的湖泊估计是彭蠡泽,也就是鄱阳湖的前身。当时长江水从洞庭湖北侧流过,江北就是广阔的云梦泽,长江涨水的时候,江水从云梦泽排泄,泥沙在这里沉积,逐渐淤成了江汉平原。

东晋时期,人们在长江北岸修筑了金堤,从此江汉平原得到开发,成为沃野千里的粮仓,长江水不再从北岸排入云梦泽,云梦泽也逐渐萎缩消失,江水被北侧江堤挡住后,洪水期只好向南排放,这样使得南岸的洞庭湖日渐壮大起来,到唐宋时期,洞庭湖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了,孟浩然、李白、杜甫等都有歌咏洞庭湖的诗篇传世,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也形容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当时洞庭湖分为洞庭、青草、赤沙三个湖,洪水期面积可达6000平方公里。

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 封堵难度将加大_199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清初全盛时的洞庭湖

到明清时期,湖水更盛,长江还冲开四个河口进入洞庭湖,使洞庭湖进一步壮大。不过也因为这样,大量的长江泥沙被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使湖泊逐渐淤塞,人们在湖泊周边围垦,使得湖泊面积日益缩小。到清晚期至民国时期,洞庭湖已经萎缩到只有4000多平方公里了,但由于兵荒马乱,政府也无心治理,使得淤积和围垦一直持续。建国后,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之下,洞庭湖的围垦达到高潮,大量湖垸被开垦出来,成为新的耕地,其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湖泊面积日益缩小,到七八十年代,洞庭湖只剩2500平方公里左右,除东洞庭湖还像个湖泊之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就是河流的泄洪水道而已。

其实洞庭湖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季节性的湖泊,在夏季洪水期,湖水扩张,达到极盛,到了秋冬枯水期,则水位低落,滩涂裸露,河道纵横。唐代贾至就有“月明湘水白,霜落洞庭干”的诗句,现在的洞庭湖,洪水期湖面面积能达到三四千平方公里,而枯水期则只有几百平方公里,最低记录只有300多平方公里,连巢湖都比不过。

其实中国第一大湖的归谁,除了因自然变化而变化外,也随着国境线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宋代、明代,第一大湖肯定是洞庭湖,不过在唐代、元代、清代,最大的湖泊就肯定不是洞庭湖了,在唐代,第一大湖也许是咸海,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毕竟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唐朝军队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这里。而元代,最大的湖泊也许是贝加尔湖,因为那时俄罗斯还没有崛起,而整个西伯利亚还是蒙古人的领地。在清代,虽然贝加尔湖不再属于中国,但以洞庭湖6000平方公里计算,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的面积都超过了洞庭湖。巴尔喀什湖面积182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当时的洞庭湖,而伊塞克湖面积达6280平方公里,也比洞庭湖要大,而且完全在中国境内,在当时的中国湖泊排行榜上,600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只能排到第三。可惜随着1864年10月7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这两个大湖就不再属于中国了。

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洞庭湖决口积水倒流 封堵难度将加大_199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1864年之前中国最大的两个湖泊

于是,洞庭湖成了第一。

不过这个第一的头衔也没坐多长时间,几十年后洞庭湖被淤积、围垦,不仅被青海湖超过,也被鄱阳湖超过,以致到现在,第二大淡水湖的地位都岌岌可危。

98年洪涝灾害严重的是哪三条江?

发生在长江、嫩江、松花江等。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厄尔尼诺的强大暖湿空气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洪峰不断。紧随着厄尔尼诺来的拉尼娜现象又使应当按期北移的副热带高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使一度相对缓解的长江干流汛情再度紧张起来,以致长江全线告急。长江洪水泛滥和地球温暖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使专家们不无担心——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球上的降水量将增加 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暖化状况是并行进展的。

长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

1998年特大洪水,是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受灾特点

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奋勇抗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1998年长江的洪水和1931年、1954年一样,都是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但洪水淹没范围和因灾死亡人数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少得多:

——洪水淹没范围小。1931年干堤决口300多处,长江中下游几乎全部受淹。1954年干堤决口60多处,江汉平原和岳阳、黄石、九江、安庆、芜湖等城市受淹,洪水淹没面积317万公顷(4755万亩),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

1998年长江干堤只有九江大堤一处决口,而且几天之内堵口成功,沿江城市和交通干线没有受淹。

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翻阳湖共溃垸1075个,淹没总面积32.1万公顷(482万亩),耕地19.7万公顷(295万亩),涉及人口229万人,除湖南安造垸为重点垸,湖北孟溪垸为较大民垸,湖南湾南垸、西官垸为蓄洪垸外,其余均属洲滩民垸。

——死亡人数少。在本世纪长江流域发生的三次大洪水中,1931年死亡14.5万人,1954年死亡3.3万人, 1998年受灾严重的中下游五省死亡1562人,且大部分死于山区的山洪、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