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女跳楼,父亲在下面接被女儿砸中头顶双双遇难,你怎么看?
这年头跳楼自杀的人越来越多了,先不说什么原因,就我身边发生的跳楼事件就有两起,都是年轻小伙子,一个20岁,一个30岁,青壮年时期,多么好的年纪啊,然而他们却视死如归,对这个世界已经厌倦,对最爱他们的父母弃之不顾,纵身一跃以为可以超脱,父母却流下了绝望的泪水。
先说说20岁的那个小伙,是我们村的,家境算比较好的,但从小不爱学习上到初中就辍学,随家人去武汉开早餐店卖拉面,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去年国庆期间小伙回老家了,跟同龄的几个小伙一起上山游玩,遇到一处地势和朝向比较好的山头,小伙突然喃喃自语,这个地方是我的,以后我要葬在这儿,当场的几个小伙都懵了,不知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以为他在开玩笑就一笑了之,再到去年过年前期,小伙突然在自家族群里说要给亲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没有前因后果,突然丢出一句话,但是也没能引起家人们的注意,直到今年三月初,小伙跳楼的噩耗传开,村里都炸锅了,真的是一语成谶,过多的只是叹息!
事出蹊跷必有因,所以说有些事情并不是没有前兆的,只是很多时候都是大人们疏忽了,出于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和管教,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阶段,这时候的孩子需要大人们的孜孜教导与呵护,言语不能过激,很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想不开,其实我在想他连死都不怕,25楼他敢往下跳,可想而知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不为人知的心事,他不敢去面对,怕活着,所以最终选择了死亡,然而这样的悲剧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身为父母一定要善于跟孩子多沟通,有些事情其实是可以用言语来化解的,哪怕是有抑郁症的人,他也不是一天因为一件事就抑郁了!
父母难为。
15岁了,其实不小了,但是却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也不明白自己要努力为未来打拼。现在的孩子个性太强,追求自由,不喜束缚。父母的话,即使是对的,也不喜欢听。只要是辛苦的事情,都不喜欢干。
其实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家长教育起来也非常的头疼,但是很多也是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她做决定。
孩子的性格太过刚烈了,宁可以死相抗,也要不练琴,难道死还比学琴痛苦?也许她想到的是一了百了,也许她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但是父母发现了吗?父母理解过孩子吗?父母想过她真的喜欢弹琴吗?
作为父母,永远怕孩子得不到好的,永远怕孩子走在失败的路上,永远怕她未来的生活艰辛,恨不得倾尽全力为她铺好一切的路,但是孩子又能体会到多少呢?
现在的孩子真的缺少一种艰苦的锻炼,应让她体会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应让她明白劳动的痛苦,更要让她懂得父母养育她多年的付出。这样的深恩,孩子最起码应该懂得顺从,懂得努力回报,而不是以死相抗父母的苦心。
父亲真是爱子如命啊!最终也是以命相陪。是啊!任何一个父母看到孩子,在自己的面前要失去如花的生命,都不能泰然处之,恨不得替她去死。所以这个父亲他做出了决定,即使他知道高高的25楼下来,那个重力砸在他的身上,估计结局也不会太好,但是他还是做了,他勇敢地做了!这份勇敢,让我们动容,但是让我们心痛!他有这样的决心,为什么不能好好的体谅自己的孩子呢?好好沟通,好好相处,能够忍耐孩子一时的不顺从,能够忍耐孩子一时的懒惰,能够忍耐孩子的一时的失败。
成长就是一个花期,有的花开的早了,有的花开得慢了,有的花开的丑了,有的开的绚烂了。但是不管怎样,这朵花永远是自己的,永远都是在自己的辛苦培育下长大地。我们应该有耐心,有爱心,还要有恒心,要静待花开。
8月22日10点30左右,四川泸县玉蟾街道蓝山郡小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15岁的女性曾某从该小区25楼跳下,将楼下试图接住女儿的父亲曾某某砸伤。两人急医抢救无效死亡。父亲年仅42岁。目前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人死为大,事情又不明,我们就没必要去刨根问底。但我们可以从案件看出一个人性的闪光点,那就是父爱如山。
高尔基先生有句名言: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在很多人眼中,父亲总是板着个脸不苟言笑,对子女要求也十分苛刻,发起怒来令人胆颤心惊,说话总是一字一板不容置疑。可谁又能体会到,他又是多么真切地把对子女的爱深深埋在心底里,不显山不露水地无私奉献。
就看这个曾父,当女儿从25楼一跃而下时,他知道自己不出手相救肯定必死无疑。可同时他也明白光凭自己一双空手去救也效果不大而且自己也有可能受伤或丧命。在迫在眉睫,一切准备已经来不及了。哪怕只有0.1%的希望,自己100%危险,曾父也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想接住自己的女儿。女儿正坠落头顶,不是女儿落点准,而是曾父判断准,可见父爱如山,心如发细。
父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孩子们,好好理解孝顺尊重你的父亲吧。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孩子排斥舞蹈课,怎么办?
因为你没有文字描述过多的情况,单单从字面看,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孩子心里对舞蹈不感兴趣。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特别是幼儿园小朋友,她们对兴趣启蒙的概念本来就不是那么明确,有时看到别人喜欢也羡慕别人而选择了舞蹈,但热潮过后就不喜欢了,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反思自己,多和孩子沟通,多给孩子鼓励。
第二种,孩子喜欢舞蹈,但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比如孩子受到了打击、孩子不喜欢舞蹈老师等等,这个就要通过孩子去发现和沟通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一味觉得家长满足孩子,孩子就应该听家长的,把家长的位置端正,多了解沟通,然后去解决问题。
孩子排斥舞蹈课,怎么办?孩子几岁了?是刚去上舞蹈课就排斥?还是上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才开始排斥的?和孩子沟通了吗?和老师沟通了吗?了解到孩子为什么排斥了吗?孩子喜欢舞蹈吗?问题有点太笼统了,没法抓住一个点!
说个事例吧!我家土豆姑娘也在学舞蹈,拉丁舞。有一段时间也跟我说不怎么想去上拉丁舞课了,刚开始我以为是孩子觉得累了,没太在意,就鼓励她说要坚持。她是很喜欢舞蹈的!后来又讲了一次,我就去跟老师了解孩子的上课情况,老师说孩子上课表现很好,是班上最好的,让她当小班长呢!那么我就有点纳闷了,表现很好为什么还不想来上课了?跟老师讲解之后,我们进一步分析,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表现太好了的缘故。原先土豆姑娘是在A班上课的,但是因为和我上班的时间有冲突,和老师协商后调到了B班上课,虽然两个班的孩子都是学了一年左右的,但是A班的孩子年纪大一点,上课进度快,而B班的孩子年纪要小,上课进度自然是要慢点;原因就找到了,原来是土豆姑娘嫌弃B班上课老是重复来重复去一些老动作,新内容教的太少了!知道这情况后,我们又把土豆姑娘调回了原来的A班。刚调回去的时候有些跟不上,A班进度快,她已经有点落下了,然后上了几次小课就跟上了大部队的节奏!到目前已经快过去两年了,每次上课去都很积极!
所以,孩子排斥某一个课程,家长最好了解清楚状况,是孩子不喜欢这门课?那么就没必要坚持下去,不感兴趣的事情是学不好的!
还是很喜欢,但上课中途发生了一些状态让孩子不喜欢了,那么我们就排除这些不好的状态!
这个情况,看的出孩子对舞蹈还是喜欢有兴趣的,可能老师不够和蔼亲切,经常带负面情绪上课面对学员,导致影响孩子,以为老师在说自己,不喜欢自己,老师表现不喜欢孩子,孩子也会表现出不喜欢这个老师。中国舞,也好,拉丁舞也好,不管是什么舞蹈种类,都要学习基本功,训练形体,一般新学舞蹈的学员,都有点不适应,拉伸有点痛或者疼,4岁开始学比较好,4-6岁骨骼很软,越长大孩子骨骼越硬,在拉伸的话就越痛,学舞蹈要从小培养,没有关系的,家长和老师多鼓励,15天至3个月左右根据学员情况就会适应了,不管学什么都有几个带情绪的周期,帮孩子渡过就好了。希望以上的分析能帮到您和孩子!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辅导班辅导学校教学的课程,是什么心态?
现在小学生负担太重,一个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参加辅导班或辅导作业、参加画画培训、参加舞蹈培训、参加英语培训,参加钢琴培训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一个个家长就怕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几乎不留一点时间给小孩,压得小孩喘不过气来。
什么东西都有发展的规律,农民种这种菜正常要六十天左右可以买,谁能在两个星期左右买?这符合蔬菜生长的规律吗?
一个小孩在学习中,如何促进小孩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这是小孩学习的关键之所在,那就是父母亲,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平时父母在小孩的眼中必须要有个榜样。父母下班在家天天玩电脑或手机,小孩看到了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这时小孩还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吗?
家长经常在家看书学习或查找各种资料,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家长抽出一点时间与小孩聊聊天,谈谈自己在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学习知识,填补工作上的需要,为此,学无上境,你是个小学生,从小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好小学的文化知识,为初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不然以后去补是来不及的,无形中教育小孩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地参与家长一起学习。
有关课外辅导班,学生在班接受老师的教学知识,学生如何接受新知识,这是老师教学能力的之所在,教师在提问问题时,如何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是教师教学能力之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启发、提示、挖掘、形象、想象、抽象、內在、外在等等,与学生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表扬,不批评和不挖苦学生,只要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必须鼓励和表扬!
学生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正常教学,在校外参加辅导班是好还是不好呢?
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手段与辅导班的老师是否一样?如不一样就会影响小孩的学习兴趣和厌学。
例如:有个小学生老师布置数学家庭作业,题目要求用数学解,这位学生无法列式,最后请教父亲,父亲是位大学生,但长时间没温习旧知识,无法用数学解,只好用方程解列式,学生哭着闹不行,这位家长深刻地体会到脱离实际是不行的。
相反,教师教学能力差,辅导班的教师教学能力强,那进去辅导的学生就会发挥智能,进步很快!学得扎实,这样的老师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关键是在于优秀教师。
补习班适合于乐学而孜孜以求的学生,课堂上没学够的孩子。
课堂上没学好,大多是缺乏内动机,或运动和睡眠不充分而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或师生关系没建设好,解决不了这些,那么,报补习班的钱都注定打水漂儿!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辅导班及辅导学校上课,这是父母为了孩子将来所产生的担心、焦虑、恐惧所产生的下意识行为。每个孩子的心智和个体心理不一样,而父母又忙又不懂,依据从众心理,找一个不输在起跑线的理由为自己开解。事实上这种效果没有人研究出好坏,由父母的意志行事。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盲从心理,一切为了孩子,什么代价也愿意付出和尝试,这是父母很常见的心理特征。
我们知道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孩子是离父母最亲近的,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孩子不爱学习跟父母不喜欢工作是一样的心理。
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给孩子全方位的正确感知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正确面对这个情感世界,正确理解知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近而爱上学习。
看过电视剧《情感疏导站》,由潘长江主演的电视,母亲为了培养孩子的天才记忆力,强迫背诵一些大人都记不住的历史信息。让孩子三级连跳,连爱好一个布娃娃的勇气也没有,问及父母的生日及爱好也不知道。
不断的跳级,刚熟悉的同学关系也没有,没有一个朋友,多么可怜,断送了孩子与世界的连接感,失去了亲子关系的感知,不能正确感知和体验整个世界。如果长期压抑情绪,心理会出毛病,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
智商只占人生成功的20%,情商和逆商占人生成长的80%,这是专家们的推断。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却又为了父母的期望而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
家长为了忙工作,或者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专业,把希望寄托在补习班和辅导课上,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孩子端正了态度,才会在学校教育上有着较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探索感知社会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承受一切困难和挫折,通俗讲是孩子道德品质人格的养成。
每一个孩子的特质、感知体验、兴趣点不一样,一刀切式的教育起跑线是不科学的。家风不好,父母一事无成,只会强迫孩子,这些有意义吗?正确性帮孩子报个美术班、舞蹈班等,也是一种体验,这些没有错,也可以验证孩子的学习兴趣点,因材施教。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抛弃那些无用的知识,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限,不是复读机。孩子需要创造力,更需要专研力,一味的模仿学习基本皮毛,长大了也会毫无用处。
家庭教育最大的陷阱是高压政策让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存在,分不清清楚是为父母学习还是为自己增彩,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成为父母的机器。有条件的爱让孩子产生功利性的自私行为,不利于自尊的健康形成。
还有一个陷阱是家长输不起,完全盯着孩子的缺点去教育补缺,一个人哪能十全王美,这样做会给孩子成千上万个消极暗示。同时是家长患得患失的担心孩子变坏、能力不足、输在起跑线,总盯着笨、傻、错误等方面去教育,忘记了赞美孩子的优点,总跟优中优比。总认为家长永远是对的,把孩子放在错误的标签上,当家长情绪差时,总下达一些极端错误的指令。
为孩子未来担忧,这是直接的焦虑和恐惧心态,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从众心理。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唤起恐惧效应,由外界传播唤起恐惧情绪色彩,从而引起别人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从而促成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意思是因为外界传播别输在起跑线上,宁可信其有,促使自己把孩子送入辅导班,效果好不好不知道,但送了比没送好的思维固着。焦虑的产生更好理解,其背后有着某种不安的弱势心理,通过贩卖比较、紧张、期望、恐惧、害怕等心理,从而产生对未来的焦虑。
通过以上的分析,家长们应该明白,也可以将心比心,可以试验,以效果为准,灵活掌握这些方法,千万别强迫式为孩子做主。过多的学习去挤压与孩子的亲子教育也是不明智的,学习不仅限于课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需要学习和感悟的,让爱智慧一些,德育多一些更好。天才只是少部分人的天贼或专利,做一个健康平凡的人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