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鄱阳湖每年都有水灾?
何止是水灾,鄱阳湖应该是几乎每年水灾和旱灾交替发生!
究其原因,如果说今年鄱阳湖告急是因为天灾,暴雨,长江流水过多过大,那么往年鄱阳湖的另一种“告急”是因为什么?
鄱阳湖当地有个说法,就是丰水一片,枯水一线!
2017年,鄱阳湖曾经干涸,湖底成了草原,风吹湖底现牛羊,以前坐船才能到的湖心景点,走着就可以过去了。
鄱阳湖干涸也告急,发大水也告急,首先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其次,也有一些人为因素,如注入鄱阳湖区的5条河流中的河水被沿岸工农业生产大量占用,导致注入鄱阳湖水量减少、湖区大量挖沙导致湖面下切等;
另外,鄱阳湖流域城市的发展对造成干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违法采砂、某些巨型水利设施截流等人为因素更加剧了鄱阳湖枯水期的旱情。
我们再来看看网友们的分析总结,鄱阳湖为什么会交替出现旱灾和水灾?
网友一: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鄱阳湖底比长江高,雨季长江水超过鄱阳湖水面倒灌,旱季鄱阳湖水流出进入长江,自己无法蓄水。
网友二:丰水一片,枯水一线,这就是原来的浅层水养殖或种植被征用和规划成其它用途的原故。一片山水一个天,一旦有的地方浅层水田被占用完,因为大气层中升不上水蒸气,就形成旱灾。反之,有些地方又把浅层水田挖深后,增加了大量的水份蒸发量,这些地方就形成水灾。
网友三:破坏生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河道取直挖砂,填湖建楼开发,把塘圩填平种田,使蓄水能力降低,各种人为因素都是造成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大水来了挡不住,大水退却即涸枯。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发现,鄱阳湖多年淤积,湖底比长江高,加上疯狂采砂,围湖造田,导致蓄水能力差,鄱阳湖就像一个平底锅,长江水多了就灌满鄱阳湖,长江水少了鄱阳湖就流干净,所以水灾和旱灾交替出现。
最近几天鄱阳湖告急的信息我们看了很多,包括火箭军在内的人民子弟兵也在一线抢险抗汛,封堵缺口。
受长江水位迅速上升影响,江西省九江市多个乡镇遭遇洪涝灾害。由于青壮劳动力在外打工者众多,41.36公里堤坝防汛人手不足,九江柴桑区江洲镇人民政府7月10日发布公开信,召唤在外乡亲回家抗洪。一封家书,三千人立即返乡驰援。
目前已有近3000名乡亲返乡支援,同时还有社会各界给予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但防汛形势依然严峻,还缺大量有战斗能力的人手参与防洪垒筑子坝,以及部分防洪物资。
结语:
希望灾情过后,能好好研判分析,治理鄱阳湖 ,不要让人为因素导致鄱阳湖旱也是灾,涝也是灾。
天佑中华,希望多灾多难的2020尽早过去。
我是@小菜一碟乐趣多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分享观点。
原创作品回答你
每年水灾严重的地区,针对这一特点,就要改变思维,为什么会受灾,怎么解决不受灾害,这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每年大量投资水利治理工程花出去很多钱。本人建议:
把旧城镇,旧农村改造,提上日程,要对新城镇,新农村规划上,建在哪里打破传统格局。不要把住宅楼,不要把城镇建在低洼处。这样是很危险的。
本人从事【安全方面的管理人员】,就目前水灾而言,如果每年国家投资治理水患的钱,要把这些钱用在新城镇,新农村改建工程是,每年逐步进行。关键是在选址上大做文章。
在规划上,要选择具有【百年大计,人民生命安全】,不受供水袭扰。要建在洪水猛兽侵蚀不了的地方,人不受洪水猛兽袭扰,不造成危害,就给脱贫攻坚战节省了许多时间。
洪灾一来,百姓生活就受到损失,脱贫攻坚战就会有难度。只有规划好了,才是【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不能让洪水猛兽给脱贫攻坚战造成障碍。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连通长江,丰水期面积最大可达5000平方公里,是我国境内最大的淡水湖。但近年来,9月、10月连续出现枯水期低水位事件提前、水位降低、持续时间延长的现象,打乱了水文节律,秋季低枯水位长期存在,而且在不断加剧,湖水面积曾经萎缩至不足200平方公里,不到丰水期的1/20。
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仅有的两个通江大湖,鄱阳湖对防洪防汛以及生态环境调节举足轻重。
“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鄱阳湖区水系发达,是水旱灾害多发之地,民国时期鄱阳湖区几乎年年都发生了水灾,鄱阳湖区自古宗族势力强盛,社会关系复杂,民俗浇漓,纠纷不断。
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目前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在全国五大湖中还是最好的。但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作用下,鄱阳湖流域内也出现了水质污染日趋加重、泥沙淤积、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湖水质量呈下降趋势。
关于现目前爆发的涨水你怎么看?
今年6月以来的强降水,在南方许多省形成了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流域,淮河流域,特别是鄱阳湖水位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中小河流河水泛滥,导致很多城市、农村被淹,3385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2983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95.9亿元。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为了抗击洪水,鄱阳湖中的小岛江州镇,对离家在外的游子们发出了一封家书,号召他们回乡协助抗洪。
那么,能不能想办法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呢?我认为肯定能,接下来国家肯定会制定方案解决这个问题。据某报报道,中国防洪是“分级负责分级管理”七大流域都有流域管理机构,但是,中小河流没有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各地方政府建立了河长制,由河长负责协调管理。
谈到防洪排涝,近些年来人为占用防洪道现象日趋严重,人与水争地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住建部门只考虑排水的事儿,水利部门只考虑防洪的事儿,应该有一个统筹治理机构,通盘考虑,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统一方案,应对洪涝灾害。
我认为应该彻底清除防洪蓄洪区域内的所有阻碍物,该搬迁的搬迁,该清除的清除,建立新型的“人水关系”,还地与水,单纯的防御不是办法,要留有充足的行洪蓄洪空间,人类要善于把洪水“化害为利”,最大限度的把洪水当作资源留存下来再利用,减少南方洪涝多水北方严重缺水干旱的局面,彻底根治水害,造福人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中的家书你有什么感触?
谢谢提问。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得到家人报平安的书信,那种感觉那种欣慰,是多么珍贵,是得到万金都比不了的满足。
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时下的人们,无论你在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电报、电话、微信让你每秒钟都可以出现在亲人的视野里,书信时代过去了,估计接到书信也不会再有诗中那种感觉了。
谢谢提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甫《春望》里的二句诗。它描述了当时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下的情景,它反映了诗人在烽火连天、家人离散的情况下,对家人平安无比牵挂的心情和感触。在那种极端混乱的情势下,如果能收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那可真比收到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呀!
联糸实际我来谈谈对家书的感触。我与六九年在黑龙江珍宝岛前线当兵,当时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一天冬天晚上,我们去潜伏,趴在冰天雪地里,到天亮撒哨回来发现我的左脚冻伤了,三个脚趾成了黑色。于是被送到几百里外的部队医院。由于怕家人惦念不敢写信告诉家里。此前与家里大约十天一次往返书信。而来住院前刚好收到妈妈来信,说是爸爸住院了,爸爸原来是矿山井下工人,得了职业病矽肺和肺气肿,这次复发很严重。我住院后和家里失去联糸,但却非常惦念爸爸,真是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着。直到两个月后连长来看我,并捎来了家信。我接过家信当时就哭了,还好,爸爸已经出院了。
家书对于我们戍边战士来说真比金钱还宝贵!它是一份亲情,它是一份牵挂。它是报平安的信使,它是温暖心灵的烈酒!
“抵万金”在这里是个比喻。杜甫在这里是说,在战争烽火连绵的好几个月中,能够接到一封家信,真是比收到万两黄金都珍贵啊!表达了诗人:对收到家信的重视和无比激动的心情。
出自《春望》,《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