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空调用除湿模式耗电量比制冷更不耗电么?
单纯以时间长短来计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省电。 制冷与除湿的区别: 空调的制冷模式是以降低空气温度为目的,同时去除水蒸汽。而除湿模式是以去除水蒸汽为目的,同时降低空气温度选择除湿模式,除湿的温度和风速不可以调高或者调低。两个原理一比较就能发现明显的不同了,选择哪种模式主要看房间里面的实际情况,如果热但不是很潮湿就制冷模式,如果热但是又很潮湿就用除湿模式。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都是变频空调,我们选择制冷模式的时候可以设置比较适宜的温度,这样空调达到温度后可以停机休息。 除湿模式的原理: 除湿的原理是将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冷凝水排出室外,从而达到降低室内相对湿度的目的。除湿降温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人体汗腺在不断制造汗液,而干燥的空气能很快将这些汗液吸收,使我们感到凉爽。 空调除湿与制冷模式: 空调在“除湿”模式运行时,此时室内机的风扇运转很慢,空调压缩机不间断的工作使得环境湿度控制在60%左右;而在“制冷”模式下,空调的压缩机和吹风机会持续运作,直到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才会自动停机,较为耗电。其实还要看环境,闷热潮湿的天气下开启“除湿模式”,可以把空气中的水气迅速排出室外。同时空调会继续吹出冷风,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压缩机和室外机也会适当停止运转一段时间,工作时间变短,所以耗电量低,这比单纯的制冷模式确实要节约不少电费如果室外温度太高的话就适合用制冷模式。另外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在除湿模式下,不需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温度低于23℃后,只要调低1℃,就消耗数倍电力。
为什么制冷没有除湿凉快?
1.制冷模式:空调管路中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变为高温高压气体,再经过冷凝器的凝结,变为低温的液体,而后通过节流阀使压力降低,再进入室内机的蒸发器,此时蒸发器中的制冷液的温度很低,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热量变为气体,所以这时空调室内机就会吹出冷风,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2.除湿模式:空调的除湿就是一种特殊的制冷模式。在除湿模式下,为了达到较好的除湿效果,空调一般在低风量下工作,这时空调室内机换热器的温度更低,更利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由于水蒸气冷凝需要的冷量不多,所以压缩机只需间歇性启停就可以了。
3.简单来说,制冷就是连续工作至设定的温度,降温度的同时也在连续抽湿;抽湿可理解为间断制冷,风速为低速,使空气中水分更容易附着在空调机蒸发器上,以达到除湿的目的。
因为除湿模式下,空调出风量减少了,加上是间歇性工作,所以此时的制冷能力很小。一旦室外的环境温度稍高,除湿模式下空调产生的制冷量就不能满足室内温度控制的要求。所以,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凉爽,这个说法不科学。
为什么空调和室外温度一样感觉凉爽?
主要原因是因为室内开空调的空间湿度小,室外湿度大!(这种感觉是正常的)例如:25度的温度加上90%的相对湿度;和28度加上10%的相对湿度。感觉25度就会比28度更热!
因为空调在制冷时,吹出来的冷有降湿度的作用。人体感觉热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温度高,二是湿度大,在南方夏天主要是高温高湿使人有蒸桑拿的感觉,难受。
如果仅仅是高温,而湿度低,人不会感觉太难受,湿度大人体出汗不易干,人会心烦。所以同样温度你觉得凉爽。
空调设置除湿后比制冷效果更好?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制冷模式:压缩机持续运转 ,到达设定温度停止。风机转速高速运转,到达设定温度时减慢。此时制冷效果好,除湿效果差一点,但还是有少量的冷凝水从空调内机的排水管里面排出来,主要是因为风速过高。空气中的水分来不及冷凝成液态水,就被高速风给带走了。
除湿模式:压缩机间歇运行,一般空调没有湿度检测传感器。风机低速运转。此时除湿效果好,制冷效果差。除湿模式一般有定时功能,时间到了会自动停止。但是压缩机频繁启停这一项,对压缩机以及压缩机组件的耐久性带来很大的考验,特别是定速机,启动电容容易挂掉,基本用了几年就得换。总的来讲,用的越多,坏的几率也会大一些。
制冷就是连续工作至设定的温度,降温度的同时也在连续抽湿;抽湿可理解为间断制冷,风速为低速,使空气中水分更容易附着在空调机蒸发器上,达到除湿的目的。
除湿模式下,空调出风量减少了,加上是间歇性工作,所以此时的制冷能力很小。一旦室外的环境温度稍高,除湿模式下空调产生的制冷量就不能满足室内温度控制的要求。所以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凉爽,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除湿模式其实并不适合于所有天气情况,它更适合在梅雨季节,气候比较潮湿的情况下使用 ,如果你所处的环境气温高、空气也很干燥,为了省电一直使用除湿功能,不但会使空气变得过于干燥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时间使用除湿模式还会让空调压缩机频繁启停,造成一定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