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场冲突重大转变!欧洲准备对俄开战?呼吁巴以停火,拜登让步了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
俄乌冲突打得火热,巴以局势正在升温,在此关键时刻,拜登政府对两场冲突截然不同的态度,或将给世界带来一场新的危机。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一直给冲突“火上浇油”的美国政府,可谓是西方援乌联盟的“风向标”。美国对乌克兰是什么态度,不但决定了其他援乌国家对乌克兰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俄乌冲突的走向。
近来,美方的一个大动作充分说明美国这是又想让俄乌冲突升级了。
近日,在北约外长非正式会议结束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布拉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他说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批准乌克兰使用美国给乌军提供的武器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
但是乌克兰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用美制武器打击的目标仅限于对哈尔科夫发动袭击的俄军目标。
我们都知道前不久,俄军在哈尔科夫地区发动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该地区最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为的是在该地区开辟一块“战略缓冲区”,让频繁遭到乌军袭击的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喘口气”。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哈尔科夫州与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和库尔斯克州相邻,而哈尔科夫州的首府哈尔科夫市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也是乌克兰东部的教育和重工业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俄军曾对该地区发起过全面进攻,但是没能成功。如今俄军“卷土重来”,且势如破竹,一副“不拿下哈尔科夫不罢休”的模样,让乌克兰政府一筹莫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了使用西方援乌的武器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请求。
拜登政府这一重大的政策转变,显然是对当前俄乌战场形势的回应。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虽然一心要打垮俄罗斯,但因担心冲突升级会殃及自己,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给乌克兰提供武器不假,但是也设定了明确的限制,那就是这些武器绝对不能用于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
如今这些担忧仍然存在,但随着前线形势日益严峻,乌方明确提出需要守住哈尔科夫后,欧洲国家开始改变立场,拜登也改变了主意。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布林肯已经明确表示,乌克兰只能用美制武器来攻击对哈尔科夫发动袭击的俄军目标。而对于拜登政府的这一授权是否会扩大至俄罗斯境内其他领土,布林肯并未给出明确表态,美国这个动作更多的可能是对俄罗斯底线的试探。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国虽然着急,但是并不想直接挑衅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在此敏感时刻,匈牙利总理声称“欧洲已进入对俄开战的准备阶段”。
日前,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警告称,随着越来越多地卷入俄乌冲突,欧洲已经进入与俄罗斯开战的“准备阶段”了。欧尔班认为,欧洲近来发生的两件事,表明欧洲越来越多地卷入乌克兰冲突,并且“更接近战争”。
第一件就是法国和乌克兰眼下正在谈判,乌克兰想让法国向乌克兰派出军事教官,帮助乌军完成训练工作。一旦法国点头,就意味着法国直接参与冲突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西方援乌国家,对乌克兰使用西方援乌武器的限制开始出现松动,倘若乌克兰真的用西方武器向俄罗斯开火,那就等同于西方直接和俄罗斯开战了,真若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西方的蠢蠢欲动,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近日也发出严厉警告,莫斯科与西方的冲突正在向最坏的情况发展。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对乌克兰及西方拱火者态度一向强硬的梅德韦杰夫,从来不排除冲突扩大化的可能性。事实上,在他看来,乌军现在使用的远程武器都由北约国家的军人直接控制的。
正因为如此,北约所谓的不参与俄乌冲突,都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北约已经直接针对俄罗斯,而这极有可能会被俄方视为“宣战”的理由。
如今,拜登政府对乌政策发生重大转变,而其他西方国家对待俄罗斯也愈发不友善。随之而来的结果是,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真的有可能会升级为“全面战争”。
就在拜登政府持续给俄乌冲突“火上浇油”的同时,该政府对巴以冲突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却不是以色列政府想要看到的。
近日,拜登公开表示,以色列政府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停火方案,如果哈马斯能积极配合,那么“永久停火”指日可待。
我们先来说一说都有哪三步:
第一步,在为期6周的时间里,以军从加沙所有人口聚集区撤出,哈马斯释放部分人质;
第二步,以军彻底撤出加沙地带,哈马斯释放剩余人质;
第三步,重建加沙,将被杀害人质的遗骸归还给他们的亲人。
这么“三步”过后,加沙地带将实现“永久停火”。对于这样的停火方案,拜登政府表示认可,而且还出人意料地说,到了该结束巴以冲突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拜登不忘敲打以色列政府,说肯定会有一些以色列官员反对这样的停火方案,但是美国希望以色列领导人能力排众议,落实“三步走”停火方案。在外界看来,这无疑是美国做出的一个重大让步。
毕竟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拜登政府一直在“拉偏架”,无底线偏袒以色列。
然而美国想让步了,“不听话”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不愿意这么做,就在拜登做出上述表态后不久,内塔尼亚胡便站出来,重申以色列开出的停火条件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除非成功解救所有人质,同时彻底铲除哈马斯,否则以色列不会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如此强硬的表态,无疑于直接打脸拜登政府。
由此可见,随着巴以冲突持续升级,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地带的狂轰滥炸、滥杀无辜,已经导致这个国家“失道寡助”。
而以色列如此嚣张,和美国一味的纵容自然脱不了干系。如今美国想“回头是岸”,以色列却不配合。我们只能说一切都是美国咎由自取,至于美国要如何收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欧洲对俄乌冲突分歧加剧
本报驻俄罗斯、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肖新新 青木 柳玉鹏 陈康
“欧洲在俄乌冲突中可能突破的下一道‘红线’是什么?是向乌克兰派兵,还是取消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的限制?”这些问题成为欧洲多国领导人近两天激烈争论的话题。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共同出席双边内阁联合会议,寻求为欧盟的未来“制定议程”。尽管两人都认为“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威胁”,但德国新闻电视台称,两人的分歧有增无减,最明显的就是马克龙声称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而朔尔茨则表示反对。此前一天,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和波罗的海国家宣称不排除向乌派兵,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还突然声称法国军事教官“即将”到乌克兰基地训练当地军队,引发轩然大波,法国和乌克兰国防部紧急澄清称“仍在研究之中”。与此同时,在北约议会大会春季会议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再次敦促各成员国取消对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的限制,但遭到了9个北约国家反对。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更指责斯托尔滕贝格是“危险人物”,并要求其辞职。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8日表示,北约大肆宣扬好战言论,企图升级冲突,这表明西方正陷入“战争狂热”,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俄罗斯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回击。他称:“西方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发表的声明是完全不负责任的、挑衅性的。”俄总统普京28日也表示,西方军队可能进入乌克兰是“局势的升级,也是朝欧洲冲突和全球冲突可能迈进的又一步”。
法德领导人发出“致命警告”
“朔尔茨赞同马克龙对欧洲发出的‘致命警告’。”法新社28日称,马克龙和朔尔茨当天在柏林附近的梅泽贝格宫举行会晤,并共同出席双边内阁联合会议,这是马克龙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最重要的行程。当天,两位领导人在英国《金融时报》撰写联名文章,警告“面对俄罗斯的侵略,欧洲将不堪一击”。文章称,“我们不能将欧洲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在世界上的角色视为理所当然……必须迎接挑战”。
此前一天,马克龙在德国德累斯顿就欧洲安全发表演讲。马克龙声称,在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多后,欧洲面对的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时刻”。他说:“俄罗斯不仅入侵乌克兰,还威胁整个欧洲的安全……俄罗斯可能明天就会打到这里。”马克龙说,欧洲现在需要新的安全理念,欧洲人在这方面不应该陷入民族主义思维或只看美国,而应该“作为欧洲人果断行动”。
德国新闻电视台称,马克龙的话听起来与德国总理朔尔茨此前的讲话差不多,但其实不同:法国希望欧洲更独立于美国;德国也希望欧洲变得更强大,但显然是要在欧美联盟内部实现这一目标。
美国“政治新闻网”称,马克龙希望与朔尔茨一起为欧盟的未来“制定议程”,但欧盟其他国家担心两人无法“灌输对欧盟共同愿景的信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法德存在许多差异,根本问题仍然是马克龙提出的向乌克兰出兵问题,但没有得到德国总理的支持。
法国国防部紧急澄清
与此同时,法国BFM商业电视台称,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27日宣称,法国军事教官“即将”到乌克兰基地训练当地军队。他称已签署相关文件,并对“法国派遣军事教官到乌克兰表示欢迎”。报道称,此前马克龙曾声称,如果俄罗斯突破乌克兰前线,那么向乌克兰派遣西方地面部队的问题将“合法出现”。马克龙的言论受到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北约伙伴以及法国国内政治力量的严厉批评。
这一消息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当天,法国国防部就该消息紧急澄清称,有关派法国军事教官到乌克兰培训乌军军事人员的问题“仍在研究之中”。乌克兰国防部也称,乌克兰继续就派遣法国教官参加乌克兰武装部队培训“进行谈判”,“此事尚未商定”。
对此,俄《消息报》称,乌允许法国派军事教官到乌训练当地军队,只是使法国军事人员在乌实际存在合法化的一种形式。报道称,法国军事教官和其他北约国家军事教官一样,早已经出现在乌领土上,而且数量很多。目前法国军事人员在乌不仅担任教官,还负责帮助制定作战规划和管理后勤,甚至还有法国外籍军团人员参与作战。俄外交学院教授谢维留欣称,法国此举并不令人意外,这是法国向升级冲突迈出的又一步,符合法国近来的激进反俄政策,俄军定会在战场上对此作出回应。俄导弹和炮兵科学院副院长西夫科夫表示,法国向乌所派遣军事人员,必然成为俄军合法打击目标并遭受重大损失。
28日,波兰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波兰没有向乌克兰派遣军队,但不排除将来会这样做的可能。前一天,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作了类似表态。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领导人曾警告称,如果乌克兰局势因盟国不愿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而明显恶化,他们可能会直接向乌派兵。
匈总理警告“战争狂热”
不仅北约向乌派兵的传言甚嚣尘上,有关取消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本土的限制在欧洲更是引发激烈争吵。2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保加利亚举行的北约议会大会春季会议上再次宣称,应支持乌克兰用北约国家提供的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在他的推动下,会议通过了这项倡议宣言。不过,据路透社报道,有9个北约国家不支持这一倡议,意大利和德国都强烈反对这项可能导致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爆发大战的提议。对斯托尔滕贝格相关言论,意大利副总理兼基础设施部部长萨尔维尼27日表示:“这位先生是危险人物,因为他谈论的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我看来,这是非常、非常危险和鲁莽的言论。”萨尔维尼此前还称,斯托尔滕贝格“要么道歉并纠正他的言论,要么辞职”。
一些欧洲领导人也毫无顾忌地公开谈论与俄“开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7日在接受德国广播电台采访时声称,欧盟成员国“应做好与俄罗斯开战的准备”。她称,普京“不想要和平”,因此欧洲必须持续支持乌克兰并加强欧洲防御能力。
“为什么欧洲政客奢谈与俄罗斯的战争?”俄《观点报》28日称,首先是因为北约和欧盟及其领导人企图加剧与俄的紧张关系。报道引述德国政治学者拉尔的话称:“西方精英的立场是,俄罗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战胜乌克兰。在他们看来,莫斯科的胜利将打破过去30年来西方通过北约和欧盟扩张在欧洲建立的安全架构。”拉尔还称,此外,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担忧俄军在乌克兰的进一步推进将导致自身安全急剧恶化。他们设想,一旦北约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美国最终也将卷入。“他们想搞一场非常危险的游戏,”拉尔说,“所有这一切将使任何缔造和平的过程变得非常复杂。”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27日接受YouTube网站采访时也警告,如果不阻止布鲁塞尔酝酿出的“战争狂热”,“当前的进程或许在10年后将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奏,甚至是其中一环”。欧尔班表示,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都叫嚷“准备与俄罗斯开战”,北约各个工作组也正试图确定如何介入俄乌冲突。他称,匈牙利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不会参加北约边界以外地区的行动。
对于欧洲一些政客的“疯狂言论”,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8日表示,目前西方的“战争狂热”开始占主导地位,俄罗斯必须采取措施。他说,西方有一些人,他们“提出可能进一步升级局势的问题”。“西方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发表的声明是完全不负责任的、挑衅性的。我认为斯托尔滕贝格先生最近的声明就是这样。”▲
马克龙为欧洲议会选举,拿俄乌冲突说事,反被乌克兰将了一军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了欧洲议会选举操碎了心,他最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所处的阵营获得胜利,免得玛丽娜·勒庞的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上台后,自己要面临下台的局面。
马克龙前几天跑到了德国,还跟朔尔茨一起表示,要帮助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进行打击,以此减轻乌克兰正面冲突中的压力。当然,马克龙也不敢说得太过分,他表示,欧美可以对乌克兰进行限制,让乌克兰不能越线操作。马克龙拿俄乌冲突出来说事,就是想让更多国家支持他在欧洲议会选举的阵营,法国需要维持在欧盟的地位,就必须在欧洲议会选举获胜,甚至必须要削弱美国在欧盟的影响力。
可就在这个时候,乌克兰却将了马克龙一军。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在最近说了一件事,他说,法国将派军事教官到乌克兰训练当地军队,这下貌似印证了马克龙之前说的话。马克龙之前确实说过要派军队到乌克兰的,但是他当时发出这个言论的时候,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已经明确表达了不满了。为了澄清乌军总司令说的这件事,法国国防部立马出来发声了,法国明确是表示这件事情没有定下来呢,法国还在研究,并且和乌克兰谈这个事。在马克龙提及俄乌冲突的时候,乌克兰立马跑出来说,法军已经在“援助”乌克兰了,这岂不就是在将马克龙的军。乌克兰此举无疑是打了马克龙的脸。
马克龙强调俄乌冲突,无非就是想要欧洲国家一直对外,跟法德两国紧紧依靠在一起,但是法国又不想让美国在欧洲搅局,马克龙最好是让法国在欧洲一家独大呢。马克龙的出发点就是有问题的,他利用俄乌冲突,就想团结整个欧盟是不可能的,毕竟乌克兰还仰仗着美国呢。泽连斯基可是很明白的,欧洲的这些个国家,都间接被美国控制着呢,因为欧洲的防务都在北约的掌控下,而美国控制着北约,乌克兰根本不在乎欧洲这些国家的想法,而只在乎美国的想法。美国现在可以说是牢牢控制着欧盟各国。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其实不是乌克兰胆大妄为,敢将马克龙一军。而是法国在欧盟的影响力确实下降了,现在在欧盟影响力最大的,恰恰是法德两国忌惮的美国,乌克兰是美国的棋子,而不是法国的。美国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因为美国能左右俄乌冲突的进程,而法国不行。这就是马克龙现在的难处,马克龙居然还想用美国的筹码来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才好,希望下次他发言的时候,能够想清楚再说话,别又被美国抓住了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