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07德甲群雄篇」邵佳一与车杜里的亚洲德比
FM07巡礼系列前作(点击标题前往):
FM07米兰篇-廉颇虽老尚可战,神兵天降夺欧冠
FM07曼联篇-闭上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
FM07皇马篇-虎口拔牙,问鼎西甲
FM07利物浦篇-遗憾我当时年纪不可亲手拥抱你欣赏
FM07阿森纳篇-酋长的第一年,亨利的最后一年
FM07切尔西篇-摘下“暴发户”帽子的十年
FM07尤文篇-十年,从乙级到欧冠三年两亚
FM07国际篇-“21世纪大国际时代”大幕拉开
FM07巴萨篇-双王并立
FM07拜仁篇-德甲第四的不破不立
FM07意甲1-那时的乌迪内,还有桑切斯
FM07意甲2-神一样的弗雷,维埃里的余晖
FM07英超1-李铁郑智孙继海的英超记忆
FM07英超2-马丁斯和阿邦拉霍谁更快?
FM07英超3-赫斯基的射门数值竟然···
FM07瓦伦&马竞篇-葫芦娃与托雷斯的风华年代
FM07赛维&黄潜篇-普埃尔塔的绝唱
FM07西甲篇1-国安索里亚诺的青训时光
FM07西甲篇2-米利托兄弟+艾马尔,恐怖的萨拉戈萨
FM07不莱梅-最好的前锋—克洛泽
FM07沙尔克&汉堡篇-厄祖小新の初登场
德甲一直是亚洲球员留洋的重要舞台,无论是前两年当红炸子鸡香川真司还是现在英超的顶级球星孙兴慜,都是在德甲开始了自己的雄起之路;
而在十年前的德甲,我们的邵佳一与韩国的名门虎子车杜里,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柏林赫塔-大博阿滕
19岁的小将能有这么全面的身体素质其实很难得;在那个前腰鬼才盛世的情况下,像博阿滕这种“后腰前置”型的前腰比较少见。
柏林赫塔-巴斯图尔克
曾经是后巴拉克时代的药厂中场发动机,后来加盟柏林赫塔,虽然身材不到170cm,但是巴斯图尔克强壮的底盘,各种眼花缭乱的盘带令人赞叹;
波鸿-米西莫维奇
从拜仁转会而来的米西迅速成为波鸿主力;人们对他最深的印象,还是后来在狼堡的联赛冠军与助攻王,以及加盟中国联赛效力的岁月了;
多特蒙德-梅策尔德
现在在网上搜大梅的信息,有多半都是对当年颜值的赞叹;但是对于我们FMer来说,对他的印象还是那个超过190身材强壮的高个儿中卫;后来曾经前往皇马效力,但是未能在银河战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
多特蒙德-沙欣
球迷们曾这么评价沙欣的风格,要分为“沙远大”和“沙回归”两个时期来看;早些年多特崛起时期的沙欣给我们的印象是个出色的组织型后腰,但是出去闯荡一番再次回归的沙欣,不知为何竟然兽腰化了···
汉诺威96-恩克
R.I.P
门兴格拉德巴赫-扬森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名边后卫,稀有的大个儿边后卫,配上在好几代中十分平均的属性,无论是在FM里还是实况FIFA里,扬森都是我的爱将。
美因茨-车杜里
15年亚洲杯决赛,与澳洲袋鼠绞杀到加时赛的车杜里还能全速冲刺,当时就让我们对这员老将肃然起敬。将门虎子的他虽然没能全部继承车范根的能力,但是用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科特布斯-邵佳一
佳一的定位球水平不仅仅在国内有所展现,在科特布斯期间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那记角球直接破门更是让我们难以忘记“邵氏弯刀”。
爆棚微博全面改版为“爆棚视频”,在新账号下我们将实时为您分享焦点球员的FM截图,还有或专业或恶搞的自制视频为您送上,敬请关注~
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鞋回顾,三色足球五彩鞋
1994年世界杯,我们介绍了只有diadora品牌的brasil足球鞋推出了颜色不是黑色的足球鞋,4年之后,足球鞋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我无法形容,但在这浓缩的四年里,足球鞋的设计和生产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1998年世界杯,是古典足球鞋和现代足球鞋承上启下的时刻。1998年世界杯足球叫三色,而当年的足球鞋的颜色,已经远远超过了三个配色。今天我们先来扫描一下,1998年世界杯上那些闪亮无比的彩色战靴,这也是世界杯上第一出线那么多不是黑色的足球鞋。但总体来说,非黑色足球鞋在当时还属于非主流,使用的球员凤毛麟角。
1998年世界杯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足球鞋,毫无疑问是adidas的天足猎鹰4,predator accelerator,这款鞋也是我个人认为的猎鹰巅峰产品,因为他的外观最为霸气,当然质量也最靠谱,鞋底抗氧化,鞋面经久耐用,20年之后,还可以实战,真是足球鞋中的战斗机。那么1998年世界杯上,有哪些球员使用的是非黑色的猎鹰4足球鞋。意大利金童皮耶罗,他使用的是白色的猎鹰4足球鞋。
另一位使用红色天足的球员我想玩实况的老玩家肯定熟悉,当年的喀麦隆神锋姆博玛,mboma,各项数据均衡,状态红了就是个低配大罗。非洲球员特别喜欢彩色足球鞋,喀麦隆更是其中最风骚的球队,一半球员都使用非黑足球鞋,但姆博玛是唯一穿猎鹰的。另一位智利球员伊斯特,在小组赛对意大利和巴西队淘汰赛中也使用过红天足。
说完了猎鹰,不得不说1998年世界杯的水星,罗纳尔多的r9银蓝无疑也是经典,第一双超纤鞋面的足球鞋,使用的材料是日本teijin公司的kng100,也就是人工合成袋鼠皮。在配色方面,水星在1998年发布了常见的黑色和r9银蓝,其中只有大罗使用的是银蓝配色。
还有另一款黑蓝的国米配色,虽然不是大罗专属,但也有国米蓝黑色的象征意义。没想到日本队的城彰二也使用的这款足球鞋,用来搭配日本队的球衣。尼日利亚国脚卡努和美国队的斯图尔特,当年也用的这款鞋。
说完了水星,就得说说火星,1998年世界杯另一款超纤鞋面的足球鞋,正是罗伯特巴乔脚下的diadora火星mars足球鞋,其实这款鞋的设计师其实是和水星同一个人,马克思扎哥,这位独立光头设计师,当年也是吃百家饭的,可惜巴乔在1998年世界杯没有再次带领意大利队铸就辉煌,所以水星也变得黯淡无光。
当然,当年的时尚潮牌diadora早在四年前就引领潮流,4年之后肯定是变本加厉,除了银色的火星,diadora还有传统菜brasil,但1998年世界杯上出现的似乎只有蓝色。使用者是南斯拉夫国脚米尔科沃维奇。
如果大家记性好,肯定记得1998年世界杯上巴西门将塔法雷尔和荷兰国脚西多夫的diadora足球鞋。他们使用的国旗配色亮瞎观众。这款鞋的名字应该是叫bomber,属于中端产品,但球员使用的可能是定制。这款鞋当时发布的配色比较多,而且都是国旗配色,有巴西,荷兰,法国,英格兰,比利时等配色。
除了diadora,另一个意大利品牌kronos也推出过彩色足球鞋,但这个品牌本来属于小众,使用的球员目前也不大,挪威队的洛克达尔,他使用的是斯托伊奇科夫的帕尔马黄色款。
接下来再来看一下1998年世界杯西班牙队的两双著名彩色足球鞋,我想大家应该有印象,白鞋阿方索,红鞋莫伦特斯,而且两名球员使用的都是joma的足球鞋。
如果我问你1998年世界杯谁的鞋最奇葩,你应该会想到他,墨西哥球星布兰科,他的蛙跳果然和他的墨西哥国旗配色足球鞋,是当年世界杯上一到亮丽的风景,他使用的足球鞋是墨西哥国内品牌,concord。
那么奇葩第二位是谁,我觉得应该就是在一场比赛中穿着红黄鸳鸯鞋吃了红牌黄牌各一张的少年里戈贝特宋,这个故事已经说了无数遍,但毫无疑问,宋先生是第一个穿鸳鸯足球鞋的球员,是他开创了潮流。在15年之后还被复刻了。
在1998年世界杯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彩色足球鞋,毫无疑问是puma king马王,主打非洲战略的puma,赞助了喀麦隆,摩洛哥等球队,而1998年世界杯的彩色马王也深受黑人球员的喜爱。大部分球员都会使用亮丽的红色。
还有很多球员使用风骚的黄色king,比如伊朗球星阿齐兹,可是宋先生觉得他的黄色鞋还不够风骚,所以他在和智利队的小组赛穿的是鸳鸯鞋。
当然出了红色黄色两个高亮配色,还有小清新的白色puma king,南斯拉夫著名前锋米亚托维奇使用的就是白色king。
最后这双马王是美国队长杜里的战靴,红蓝配色马王,从来没有见过,可能是什么美国配色。
看鞋底和鞋舌确定无疑是马王。
本以为puma的彩色足球鞋仅限于马王,可是没想到,居然还有别的款式,那就是1998年的puma cellerator足球鞋,有两款,鞋舌最容易区分,一款只有小豹子logo,另一款有puma的字母,在地中海风情的牙买加,puma非常受人喜爱,所以牙买加有很多球员使用puma足球鞋,其中有两名球员使用的是彩色的cellerator 足球鞋。总图片中看,似乎有翠绿色和白色的cellerator,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实物。其中一位是比较有名的牙买加球员里卡多加德纳。
下面这位不知名的牙买加球员使用的cellerator pro绿色版本。
而1998年世界杯最牛叉的puma鞋,似乎是保加利亚国脚基什切夫的puma cellerator pro红蓝配色,这种设计,感觉应该是10年后的产品。可能因为puma赞助的保加利亚队,所以才有这样的奇怪战靴出现。这个鞋的配色和上面美国队长的马王似乎属于一个系列。
好了,1998年世界杯的彩色足球鞋,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次踏踏实实介绍那些低调的黑色鞋子,回头见。
萨达姆是谁?一文读懂伊拉克与美国战争,以色列无辜躺枪(中)
3
持续了八年的两伊战争留给了萨达姆一支100万人的庞大军队,但同时也留给了他高达1000亿美元的外债(相比之下,中国1988年的外汇储备只有33亿美元)。除了养活军队、偿还外债之外,他还需要资金去修复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基础设施。
萨达姆迫切地需要钱,很多很多的钱。但偏偏这个时候的国际油价一路走低,伊拉克每年的石油收入也下降到只有100亿美元左右。为了解决伊拉克战后的经济困难,萨达姆将目光投向了伊拉克南边的石油小国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个只有1.7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面积比北京市稍微大一点,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0.012%。但就在这么一丁点大的国土下,竟然不成比例地埋藏着占世界总储量8%的石油。从下面的科威特油气田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浮在石油上的国家:
在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向伊拉克提供了很多帮助,这其中包括140亿美元的借款。在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想要赖掉这笔借款。
他的理由是:伊拉克人在前线流血牺牲,替其他阿拉伯国家挡住了伊朗的伊斯兰革命,阿拉伯兄弟国家出点钱是理所当然的,不应该再跟伊拉克要这笔钱。 然而,科威特拒绝了萨达姆的要求,这导致两个国家之间开始出现裂痕。
为了恢复战后经济,伊拉克政府希望OPEC组织成员国能够适量减产,以刺激低迷的石油价格。但科威特却无视OPEC组织规定的限额,持续以低价大量倾销石油。
不但如此,伊拉克还认为科威特在横跨两国边境的Rumaila油田中过度开采,导致伊拉克损失了大量的石油储备。伊拉克要求科威特对此进行补偿,但这一要求同样被科威特拒绝了。
这一切都让萨达姆十分恼火,他在1990年7月25日紧急召见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格拉斯皮(April Glaspie)。在会谈中,萨达姆向格拉斯皮大肆抱怨科威特的种种损害伊拉克利益的各行径。
格拉斯皮大概是不太了解萨达姆的为人,竟然误以为萨达姆找她来只不过是想要表明伊拉克想要让科威特减少石油产量。在会谈中,格拉斯皮告诉萨达姆:“我们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没有看法。(We have no opinion on the Arab-Arab conflicts.)”
对于格拉斯皮随口说的这句话,萨达姆却心领神会,把它解读为了美国政府的态度。而格拉斯皮还天真地认为,海湾地区近期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带着对谈话内容完全相反的理解,两个人都满意地结束了这次会谈。格拉斯皮在5天后飞回华盛顿,开始了自己的长假。
7月31日,伊拉克和科威特在沙特城市吉达进行了一轮谈判。双方参与谈判的分别是伊拉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杜里和科威特王储萨巴赫。
杜里告诉科威特王储,伊拉克已经在科威特边境上集结了大批军队,要想让伊拉克撤军,就老老实实拿出100亿美元。
面对伊拉克的恫吓,萨巴赫知道自己只能乖乖交钱。但作为一国的王储,他实在不愿意像一个被绑架的人质一样在屈辱中按照绑匪的命令交出赎金。
科威特王储告诉杜里,让他交钱可以,但能只交90亿美元。萨巴赫这样做,是为了让这笔钱看起来像是“双方谈判的结果”而不是“伊拉克单方面的勒索”。
他认为,9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对于萨达姆来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科威特需要用这10亿美元的还价来维持最后的一丝尊严。
当谈判的结果传到巴格达之后,萨达姆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在萨达姆眼里,有人敢于跟他讨价还价,这本身就是对他权威的一种挑战。
谈判结束仅仅两天后,在萨达姆的命令下,10万名伊军和2000辆坦克在8月2日凌晨开始了对科威特的入侵。战斗的过程毫无悬念可言,伊军在12个小时内就粉碎了科威特的抵抗,科威特王室逃亡至沙特。
对于萨达姆的这种行为,美国人非常吃惊。他们想不到萨达姆对于阿拉伯兄弟国家也会如此地凶狠,尤其科威特在两伊战争中曾经为伊拉克提供过许多帮助。
在占领科威特全境后,萨达姆又把大量部队集结在了科威特与沙特之间的边境线上。没人知道伊军会不会继续南下,占领沙特境内的油田。
如果这部分油田也被伊拉克占领,世界上40%的石油供应都将控制在萨达姆一个人的手里。这是美国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通过了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并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美国宣布冻结伊拉克海外资产,并禁止一切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的贸易。
8月6日,对伊拉克的贸易制裁扩大到联合国层面,联合国成员国被禁止购买伊拉克的石油。布什总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坚决地强调说:“这一行为不会被容忍。”(This will not stand.)
在同一天,沙特国王正式许可美军向沙特境内派遣部队。8月7日,两个F15战斗中队经过空中加油,在15个小时的不间断飞行后抵达了沙特。8月8日,美军第82空降师开始陆续抵达沙特。
面对美国的威胁,萨达姆毫不让步。在美国向沙特派出部队的第二天,萨达姆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同时,萨达姆还扣押了一批西方人质,声称如果西方国家敢于动武的话,他就把这些人质作为人肉盾牌放置在战略目标上。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手中握有这些人质,萨达姆还特意“探望” 了这批被扣押的人质,并把这段视频在电视上播放。
当萨达姆走进房间时,被扣押的人质满脸都是焦虑:
萨达姆故作亲切地拍着一个小男孩的头,但小男孩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这时的萨达姆不像是一名国家元首,倒更像是一名西装革履的黑帮老大。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人们会很容易觉得萨达姆这些行为毫无理智可言,简直愚蠢透顶。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式的聪明而已。萨达姆能爬到今天的位置,绝不会是一个傻子。
在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中,美国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最后还是在付出了五万多人死亡的代价后撤出了越南。
在八十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苏联人花了十年时间,死了一万多名士兵后也只能选择撤出阿富汗。
这一切都证明,即使是超级大国,在有限的常规战争中也未必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小国。
此外,萨达姆还精辟地总结出了美军最大的弱点:怕死人。 他曾经非常不屑地说,美国社会连一万名士兵的死亡都承受不起。萨达姆说得一点都没错,如果伊拉克死了一万名士兵,他大概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但如果美军在遥远的中东地区有一万名士兵丧命,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美国其实都算是输了。
美国人当然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要想继续维持美国在世界上的威信,他们就必须陪萨达姆玩到底。布什总统反复向国内民众保证这不会是第二次越南战争,同时开始了代号为“沙漠盾牌”的军事行动。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时候,美国在伊拉克周边几乎没有任何军事力量。 如果在海湾地区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美国对萨达姆的惩罚顶多也只能停留在经济制裁和口头谴责的层面。
在布什总统的命令下,美军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打造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了起来。美国空军开始动用C-141和C-5战略运输机,向沙特运送军事人员和装备。
C-141是一款大型战略运输机,每架飞机可以搭载2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C-141已经不算小了,但C-5比它还要大上许多。事实上,C-5是当时美军最大的战略运输机。特殊的设计可以让它机头和机尾同时打开,装货卸货两不误。
其他飞机跟C-5放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玩具一样:
从主战坦克到直升机,这种飞机基本上什么都可以运:
这两款飞机都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理论上拥有无限的航程。
在沙漠盾牌行动开始后,美军动用了超过300架C-141和C-5向海湾地区快速集结兵力。在沙特的达兰空军基地,每隔七分钟就有一架这样的战略运输机降落,日夜不停。
在沙漠盾牌行动开始22天后,美军空运的物资数量就超过了1949年柏林空运11个月中运送的总量。
空军运输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可以在几十个小时内将一定规模的部队投放至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不过,如果跟海路运输比运量的话,美国空军完成的运输量仅仅是海运的一个零头。
在冷战末期,为了快速响应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军事冲突,美国在全球几个战略基地中预先存放了军用物资,并配备了专用的预置运输船(pre-positioning ship)。
这种船只经过特殊设计,船身上自带吊装设备,在没有码头设施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卸货。几艘这样的船组成的船队可以装载足够一万六千名士兵作战30天所需的一切物资:枪支弹药、坦克车辆、食物、帐篷以及医疗设备。
下面是三个美国配备了预置运输船和相应军用物资的基地,分别位于地中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预置运输船长这个样子:
8月15日,距离危机发生还不到两周,从Diego Garcia基地开来的三艘预置舰就已经抵达沙特港口。从这三艘船上卸下的物资相当于3000架C-141的运输量。
再加上之后从关岛出发的预置运输船队,它们一共运来了足够四万名士兵使用的一切装备和物资。
在完成初期的快速响应后,美军开始调动和征用更多的运输船继续向海湾增兵。在危机发生30天后,美军动用了超过100艘船只,在海湾地区集结了超过十万名士兵和相应的装备。
美军这种海空一体的爆兵模式并没有在这时停止,而是又日夜不停地持续了整整四个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将会有50万名士兵,近2000辆主战坦克,以及无数的车辆、装备和燃油被美军从地球的另一边投送到海湾地区来。
这将是二战结束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运输行动,一共运输了1200万吨物资,每次航程的平均距离超过一万公里。
在美军疯狂爆兵的时候,科威特王室也没闲着。虽然国家没了,但他们的银行账户里还有大把钞票。他们高价请来了美国公司Hill & Knowlton来替科威特做媒体公关。
10月10日,一名叫做Nayirah的15岁科威特女孩在美国国会人权小组前声泪俱下地讲述了伊军在科威特的暴行。她看到伊拉克士兵冲进医院,粗暴地抢走了一切医疗设备,其中包括给初生婴儿使用的保温箱,很多原本躺在保温箱里的婴儿被丢在地上等死。
这段视频在美国经电视播出后拨动了无数美国人的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行动。布什总统在讲话中也多次引用这一事件,用以证明美军行动的正义性。
直到两年后,人们才发现这名叫做Nayirah的小女孩其实是科威特驻美国大使的女儿,她的证词不过是Hill & Knowlton公司精心编造出来的谎言。
也许不论在什么社会,只要有钱有渠道,想要引导公众意见都不会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在赢得国内民众支持的同时,美国在国际上也拉来了一帮盟友。除了英国法国这种传统盟友外,美国还说服了包括沙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埃及和叙利亚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加入联军。
这些阿拉伯国家的战斗力美军不一定看得上,但他们可以为美军提供重要的军事基地和用来运兵的港口。
到11月底的时候,美军在海湾地区已经集结起了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美国总算是有了跟萨达姆继续叫板的资格。
11月29日,美国政府通过联合国678号决议向萨达姆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伊拉克在第二年1月15日前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如果萨达姆不执行决议,美国将强迫他执行。
现在,萨达姆将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美国人的威胁。
4
到了1990年12月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已经在海湾地区集结了将近100万人和2000架作战飞机,主战坦克、火炮和各种作战车辆不计其数。
此外,美军还在波斯湾和红海部署了四个航母战斗群(第二年又增加到了六个航母战斗群)。
萨达姆之前之所以如此嚣张,一部分原因也是看到美国在海湾地区没有什么军事力量,从而低估了美军开战的决心和能力。谁知道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美军竟然集结了比他还要多的军队。
这个时候的萨达姆稍微放低了一些姿态。在12月初的电视讲话中,萨达姆说双方“有50%的机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此次危机,前提条件是布什要有相应的诚意。在12月上半月,他陆续释放了所有被扣押在巴格达的西方人质。
在释放人质后,伊拉克与美国进行了试探性的接触,想要用一些附加的政治经济利益来换取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对此美国的态度很坚决,萨达姆必须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绝不接受任何附加条件。
美国人之前说了那么多狠话,调动了那么多的军队,这个时候哪怕是对萨达姆做出一毫米的让步,都等于是在全世界面前抽自己的耳光。
也许是被美国这一态度所激怒,萨达姆之后的立场开始变得异常强硬。独裁者特别需要在民众中维持一个强大和不可战胜的形象。
在已经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的情况下,如果被美国人吓一吓,就乖乖地退回去,他在国内民众中的威信将受到极大损害。从这一点上来讲,萨达姆也是骑虎难下。
那么,萨达姆真的认为自己能够扛住美军的军事打击吗?
成为一名独裁者有很多好处,但也会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说,你身边的人全都怕你怕得要死。因为怕死,所以他们会拼命只让你听到你想听到的话,只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
久而久之,一个普通人很容易就能掌握的信息,一名独裁者反而很难获得。萨达姆手下的很多人都明白伊拉克不是美军的对手,但没人有胆量敢在萨达姆面前这样说。
Waqic Samarai是当时负责向萨达姆汇报的情报负责人,他最后鼓起勇气向萨达姆提交了一份报告,用详细的数据说明伊拉克将无法承受美国的军事打击。
萨达姆耐心地听完报告后,问Samarai:“报告里面的内容是事实,还是你个人的看法?”
吓破胆的Samarai赶紧回答说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推测。
萨达姆平静地告诉他:“那让我来告诉你我的看法。伊拉克军队比你想象得更强大。交战的双方都会死很多人。但我们死得起,而美国人不行。美国是一个很脆弱的国家,他们承受不了大量士兵的死亡。”
在汇报结束后,Samarai暗暗庆幸自己保住了小命。更加让他如释重负的是,如果伊拉克真的战败,萨达姆也不能因为他没说实话而怪罪他了。
在伊拉克人忧心忡忡的时候,美国人其实也很紧张。伊拉克人担心的是输掉战争,而美国人担心的是在战争中死太多美国士兵。
全世界都知道,萨达姆手中握有大批的化学武器。在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曾经对伊朗人多次使用毒气弹。
为了预防萨达姆随时可能发起的毒气攻击,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美军都配备了毒气面罩。在炎热的沙漠中戴着这种笨重的毒气面罩,士兵们就算是站在原地不动都会中暑。
在美国国内,民众开始担心这可能会是第二次越南战争的开始,人们开始呼吁用经济制裁而不是军事行动来惩罚萨达姆。国会对于这场可能爆发的战争也并不买账,他们希望美国可以用外交手段来解决这次危机。布什总统面临着无比巨大的压力。
在美国国内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有80%的美国人支持布什总统在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但被问到是否支持美国入侵科威特、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撤军时,支持的人数急剧下降到了37%。
一位记者在新闻发布会后毫不客气地质问布什总统是否会送自己的孙子上战场。布什只能含糊地回答说,他会尽最大努力让这些孩子们安全地归来。
跟萨达姆不同,美国总统布什无法仅凭自己一句话就把整个国家拖入到一场战争中去,他必须首先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
布什需要向民众证明,在诉诸武力前他已经为和平解决这一危机用尽了一切努力。在联合国通过678号决议后,布什公开宣布愿意与伊拉克再进行一次和平谈判,底线是伊拉克必须无条件撤军。
布什的声明让阿拉伯盟友十分恼火,他们警告布什,这样的声明会被萨达姆解读为是软弱的表现。布什当然清楚这一点,但这是他为了赢得美国民众支持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萨达姆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再一次错误的判断了美国开战的决心。他开始和美国政府大打心理战,一次次地推迟谈判的时间。直到1991年新年前夕,萨达姆还在宣称,集结在科威特边境上的联军“不会让伊拉克军人眨一下眼睛”。
外界预测萨达姆会拖延到撤军期限前的最后一刻,然后在谈判中拿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撤军条件。果然,在1991年1月3日,伊拉克与美国终于确定双方将会在瑞士的日内瓦进行最后一次谈判。
谈判的日期定在了1月9日,距离联合国决议规定的最后撤军期限还有6天。
参与会谈的分别是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布什担心阿齐兹不敢在萨达姆面前准确地传达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因此在谈判前特意亲自给萨达姆写了一封信,要阿齐兹转交给萨达姆。
1月9日,贝克和阿齐兹来到了日内瓦的洲际酒店,开始为避免战争做最后一次的努力。
谈判开始后,贝克就拿出布什总统的亲笔信要阿齐兹转交给萨达姆。阿齐兹却直接拒绝了,把信丢回到了桌上。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阿齐兹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强硬,直到谈判结束,他都没有再碰过这封信。
在长达七个小时的谈判之后,一脸疲惫的贝克从会议室中走了出来,宣布双方谈判破裂。
在伊拉克如此高调地再次拒绝从科威特撤军后,美国国内民意开始强烈反弹,支持对伊拉克动武的民众首次超过了50%。三天后,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双方都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骰子已经掷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联军一方的指挥官是美国中部战区指挥官施瓦茨科夫(NormanSchwarzkopf)。
补充说明一句,这里的“美国中部战区(US Central Command)”指的不是美国中部,而是“世界的中部”,因为美军的战区是按照世界来划分的。下面这张图中黄色部分就是美国中部战区:
伊拉克一方的指挥官当然就是萨达姆·侯赛因本人:
这一战,萨达姆押上的是伊拉克未来十年的国运。但美国人又何尝不是呢?
此时冷战面临结束,国际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此战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美国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必须赢下这场战争。如果这一仗都拿不下,美国以后还怎么在国际事务上指手画脚、发号施令?
1991年1月15日,全世界在等待中度过了联合国决议中所规定的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就像萨达姆之前所宣称的那样,伊拉克果然没有从科威特撤军。
1月16日夜间(17日凌晨),联军将“沙漠盾牌”行动正式升级为了“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了对伊拉克的空袭。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各种武器也许并没有什么稀奇。但对于1991年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美军的很多武器就像是从科幻片里直接跑出来的一样。
17日凌晨,10架美军的F-117隐形轰炸机在夜色的掩护下穿越了伊拉克的防空网,直接来到了伊军防空火力最密集的巴格达上空,对这里的指挥中心、发电厂等战略目标进行了轰炸。
为了躲避雷达的探测,F-117采用了非常奇特的外形设计,甚至有飞行员在初次见到这种飞机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东西真的能飞起来吗?”
作为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有着全国数量最多的防空火炮和最严密的防空网。但面对看不见的对手,它们只能对着空中乱打一气。10架F-117用机上配备的激光制导炸弹完成轰炸后,安全地返回了基地。
美军配备的激光制导炸弹可以达到极高的轰炸精度,以至于在战争后期出现过第一枚炸弹在建筑物上炸出一个洞,第二枚炸弹从洞中钻进去爆炸的情形。
美国的CNN电视台驻巴格达的记者向全世界实况转播了美军空袭下的巴格达,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被实况直播的战争。
除了直接对巴格达进行轰炸的F-117隐形轰炸机外,美军还派出其他700架常规战机对伊拉克境内的多个战略目标进行了轰炸。
这其中甚至还包括提前从美国本土起飞的B52战略轰炸机,它们在飞行了整整15个小时后对目标进行了轰炸,然后又掉头飞回美国本土。这是人类历史上距离最长的轰炸任务 ,飞行时间超过35小时,路程超过22000公里。
整个晚上,大批的空中加油机不停歇地盘旋在伊拉克的边境线上,为前去轰炸的战机进行空中加油。
最让指挥官最头痛的问题是前往伊拉克的空域过于拥挤,无法同时出动更多的飞机。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军光是空中加油机就要每天平均出动300架次。
在同一天,美军停泊在波斯湾和红海的军舰向伊拉克境内的目标发射了122枚战斧巡航导弹,主要用来攻击那些对于飞行员来说过于危险的目标。
这种导弹在发射后以超过800公里的时速做超低空飞行,可以躲避雷达的探测。战斧导弹上配有惯性制导、地形匹配系统等多种导航系统,能够在经过一两个小时的飞行后仍然准确地击中1000公里外的目标。
面对美军的大规模空袭,萨达姆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在空袭开始后的第二天,他就打出了自己的第一张牌。
在这一天,伊拉克发射了8枚飞毛腿导弹,袭击的目标是⋯⋯以色列 。
萨达姆打出的这一张牌看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因为以色列并没有加入联合国军,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中立状态。萨达姆为什么要用导弹袭击以色列的平民目标呢?
不得不说,萨达姆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他料定按照以色列四十几年来有仇必报的做法,在遭到攻击后一定会对伊拉克展开报复性袭击。
这样一来,联合国军中的其他阿拉伯国家就变成了是和以色列“并肩作战”。中东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有着几十年的血仇,在这些国家中反以反犹是一种最基本的“政治正确” 。
要让这些国家与以色列并肩作战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以色列一旦参战,必然的后果就是联合国军中的阿拉伯国家退出联盟。搞不好,还会有阿拉伯国家反过来帮助伊拉克与以色列作战。
萨达姆发射的导弹击中了以色列境内的平民房屋:
以色列人担心伊拉克的导弹上装载了毒气弹,纷纷戴上了防毒面具躲在家中。有人开始给自己注射预防神经毒气的针剂,以色列政府也开始给民众发放防毒面具。
果然,以色列政府在遭到袭击后立即开始着手准备报复,这让美国政府从上到下都非常紧张。阿拉伯国家退出联盟的话,损失的兵力倒是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没有这些国家提供的军事基地和港口,美军这仗就没法打了。
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难以想象的外交努力劝说以色列不要对伊拉克动手,一方面保证尽最大努力保护以色列不再受到伊拉克导弹的攻击。以色列在美国的极力劝说下,最终勉强答应不对伊拉克采取报复行动。
美国之后在以色列紧急部署了原本用来拦截飞机的爱国者导弹,来拦截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导弹。虽然战后的数据显示爱国者在拦截飞毛腿导弹时并没有太高的成功率,但爱国者升空拦截的画面给普通民众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安慰效应。
除了在以色列部署爱国者导弹外,联军开始派出飞机在伊拉克西部寻找飞毛腿导弹的发射基地。为了保证以色列的中立,联军一度要派出多达40%的作战飞机去完成这一任务。
这些本该去轰炸重要战略目标的飞机只能每天在伊拉克西部茫茫沙漠中寻找那些鬼才知道在哪里的移动发射车。美英两国都冒着巨大的风险派出了特种部队渗入伊拉克境内,让他们找到导弹发射基地后呼叫空军进行轰炸。
在付出了如此之多的代价后,美国人总算是保住了联盟。
编辑 | 张旖旎
作者 | 知乎 · 十一点半
来源 | 知乎专栏:篝火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