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德雷:用9年中校升五星上将,创5大记录,强烈反对与中国开战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美军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司令: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1945年4月4日,随着二战的接近尾声,欧洲战场的局势日益激烈。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将军此时正站在其军事生涯的高峰,指挥着美军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第12集团军群。在这一关键时刻,布莱德雷将军的决策和指挥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此集团军群的组成异常庞大,涵盖了第1、3、5、9、15集团军,这五支力量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近乎无法想象的军事力量。每一支军队都有其独特的战术特点和作战任务,而布莱德雷将军则需要确保这些不同的部队能够有效协同作战,以应对德军的各种战术和策略。
在这130万大军中,每个集团军都有其指挥官,而这些指挥官则直接向布莱德雷汇报。为了有效地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军事机构,布莱德雷及其参谋团队必须精确地掌握每个集团军的位置、战斗状态及其对物资的需求。通过无线电和信使,指挥部与前线部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确保命令的及时传达和执行。
作战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是布莱德雷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战争的这个阶段,他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集团军群的力量有效地用于突破德军的防线,特别是在诸如诺曼底和阿登森林这样的关键战役中。布莱德雷和他的参谋们花费了无数时间在地图前,分析敌我双方的动态,计划着如何调动各集团军进行协同作战。
物资供应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维持这样一个庞大军团的作战能力,需要持续不断地供应大量的弹药、燃料、食品及其他军事物资。后勤部门必须精确计算每日的物资需求,并确保通过陆路和空投等多种方式,将物资及时送达前线各集团军手中。
在布莱德雷的直接指挥下,第12集团军群展开了多次关键攻势,对德军造成了重大打击。通过精心策划的行动,第1和第3集团军成功突破了德军在法国北部的防线,而第5和第9集团军则在南部形成合围之势,大大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美国第一任参联会主席:策略与协调
1949年8月,随着冷战的形势日益紧张,美国政府意识到需要更加系统和高效地进行军事决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 JCS)应运而生,作为向总统提供战略军事建议的高级机构。布莱德雷将军,凭借其丰富的战争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被任命为该会议的首任主席。
这一新设立的机构汇集了陆军、海军、空军以及后来的海军陆战队的高级代表。作为主席,布莱德雷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这些不同军种之间能够有效沟通和协作,以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安全挑战。这需要他不仅要理解每个军种的特点和需求,还要在他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确保军事行动的统一和效率。
布莱德雷将军在这一角色中展现出极大的组织能力。他定期召开会议,聆听各参谋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促进各军种间的直接对话。这些会议通常涉及广泛的议题,从军事预算和武器发展到作战计划和全球战略部署。布莱德雷将军努力确保每项决策都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各方同意,以达到最佳的战略效果。
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布莱德雷将军也显示出了他的决断力。例如,在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时,他主导了军事介入的策略讨论,确保美国的行动既有效又有限制,避免不必要的扩展。此外,他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他协助制定了美国对欧洲盟国的军事支持政策,这在冷战期间对保持西方阵营的团结至关重要。
在协调不同视角和利益时,布莱德雷采取了务实的方法。他经常在海军和空军之间的争议中充当调解者,特别是在战略轰炸与海上封锁策略的优先级决策上。通过他的努力,这些军种能够在理解对方的战略重要性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火箭式晋升: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五星级上将
1950年9月22日标志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将军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一天,布莱德雷将军接受了他的五星级上将军衔,成为美国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五星级上将。要知道在9年前他还只是中校军衔,这种晋升速度不可谓不快。
自1941年以中校身份服务以来,布莱德雷将军的职业生涯几乎涵盖了整个二战及战后重要的军事活动。从在北非和欧洲的战斗中的关键角色,到战后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中的重要职务,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军事策略的深刻理解与应用。
在五星级晋升仪式上,布莱德雷将军身着正装,胸前佩戴的勋章熠熠生辉,象征着他在军事服务中的卓越成就。军方高级官员、政府代表及其他军种的领导人齐聚一堂,见证这一荣耀时刻。在仪式上,国防部长亲自为布莱德雷将军颁发了五星章,这是军事职业中的最高荣誉。
晋升后,布莱德雷将军继续承担重要的国家安全责任。在朝鲜战争期间,他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尤为关键。作为五星级上将,他不仅参与了战争的直接军事指挥,还在全球战略布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面对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局势时,布莱德雷将军与其他高级军官共同评估形势,制定相应的军事行动和应对策略。
此外,布莱德雷将军在加强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军事合作上也做出了显著贡献。他积极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多项军事规划和操作,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防御协同。这些努力不仅加强了西方国家在冷战期间的安全,也巩固了美国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
创先例:五星级上将罢免五星级上将
1952年4月的决策,对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将军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极具挑战性的一环。在此之前,麦克阿瑟将军,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在朝鲜战场上的一系列作战失利导致了对其职务的审视。布莱德雷作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同意了罢免麦克阿瑟将军的决定。这一决策不仅影响了两位军事巨头的生涯,也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麦克阿瑟将军的战术和战略决策,尤其是他对扩大战争范围至中国本土的提议,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布莱德雷和其他高级军事顾问担忧,这一激进策略可能导致更广泛的国际冲突,甚至触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布莱德雷的决定部分是基于这种对全球战略格局的考量,以及对当前战术有效性的评估。
罢免后,李奇微将军被任命为新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接手的任务艰巨,他需要在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中迅速适应,并且继承了一系列待解决的战术和战略问题。布莱德雷与李奇微之间的工作关系基于对战争目标的共同理解和对有效军事行动的追求。
一个月后,布莱德雷将军在美国国会的应询中表明了他的立场。他强调了不扩大朝鲜战争到中国本土的必要性,阐述了这一战略选择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布莱德雷在此次国会听证中的发言,清楚地反映了他对限制战争规模的坚持,以及他对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稳定的考虑。
在处理麦克阿瑟将军的罢免案时,布莱德雷将军所面临的压力巨大。他需要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期望中寻找平衡,同时确保美国的军事行动和政策符合长远的国家利益。
开创先河:空军一号首次运输遗体
1981年4月8日,美国军界和国家层面都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悲痛事件,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上将因脑血栓病发逝世。布莱德雷上将的逝世不仅是军事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布莱德雷将军的一生中,无论是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还是在和平时期对美国军事和国防政策的贡献,都使他赢得了国家和国际上的广泛尊重。
在得知这一噩耗后,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立即表示,必须以国家最高荣誉来安葬这位五星上将。为表达对布莱德雷将军深厚的敬意和哀悼,里根总统做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决定——使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来运送布莱德雷将军的遗体至华盛顿阿灵顿国家公墓安葬。
“空军一号”通常用于总统的官方出行,其使用总是象征着国家的最高礼遇和尊重。这是历史上首次使用“空军一号”来运送一位军事将领的遗体,此举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决策不仅展示了美国对其军事英雄的尊重,也强调了布莱德雷在美国历史和军事中的独特地位。
布莱德雷将军的遗体在密封的灵柩中,由军事仪仗队护送上了“空军一号”。飞机在起飞前,进行了简短而庄严的仪式。高级军官、政府官员和布莱德雷将军的家属在机场举行了集会,表达对这位伟大将军的最后敬意。
飞机抵达华盛顿后,整个城市几乎停顿了下来。人们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目送这位战争英雄的最后一程。美国各界表示,布莱德雷上将的军事生涯和他对国家的服务将永远被铭记。
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一场国家级的葬礼仪式被举行。美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前任总统以及国内外的许多显要人物出席了葬礼,展示了布莱德雷将军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和尊重。葬礼上,礼炮鸣响,哀乐低回,为布莱德雷将军的一生画上了庄重的句点。
参考资料:来自 阿本编著. 自我推销麻辣烫[M]. 2004
布莱德雷:用9年中校升五星上将,创5大记录,强烈反对与中国开战
“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注:暗指苏联),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满洲和封锁中国海岸,坦白地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这个策略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这是1951年5月15日美军五星级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在第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被罢免一个月后接受美国国会应询时发出的警告。
布莱德雷上将
布莱德雷将军连说4个“错误”,此言一出,让美国国会议员颇为震惊,很难想象这是从美军五星级上将嘴里说出来的话,这与另一位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曾扬言动用二三十颗原子弹轰炸中国的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某种程度上说,布莱德雷的警告,侧面反映了他强烈反对美军直接与中国开战、反对把朝鲜半岛的战火延伸到中国本土的坚决态度。
在他本人所著作的《布莱德雷将军战争回忆录》一书中也有相关观点的表达,我选取书中一段话:“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想把在朝鲜的战争扩大成为在远东与共产党中国和苏联部队的战争,尤其要避免与红色中国作战,冒险把朝鲜战争扩大成与中国的战争”。
看到这里,想必有人会疑惑,布莱德雷将军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明明是美军的高级将领,为何让人感觉他是在为中国说话呢?
其实,布莱德雷上将是美国一位资深的高级将领,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两位美国总统关系都非常要好。至于说帮中国说话,完全是高看他了,这只不过是布莱德雷基于美国国家利益作出的相比麦克阿瑟更为冷静的姿态罢了,毕竟布莱德雷一度参与了朝鲜战争的决策,算是朝鲜战争的刽子手之一。
1893年2月12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伦道夫县克拉克村的布莱德雷,在22岁的时候就从西点军校毕业,成为一名少尉军官,从此开启了他42年的军旅人生。
对于布莱德雷上将来说,前30年的军旅仕途并不是很顺利,处于低谷期,没有得到重用,到了后10年遇到两位五星级上将伯乐,军旅人生才算得以开挂。
我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布莱德雷的军旅经历就很清楚了:
1915年布莱德雷从西点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第14步兵团服役,授予中尉军衔,到1940年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的助理秘书,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布莱德雷的最高军衔还是中校,并且很少在美军一线作战部队统兵作战,更多的是在军校任教,从1942年担任美国陆军82师师长开始,到1953年退役,剩下这10年时间里,布莱德雷迅速从陆军临时少将晋升为五星级上将军衔。布莱德雷在后期之所以能得到快速提升,跟马歇尔上将和艾森豪威尔上将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30年布莱德雷担任美国本宁堡步兵学校兵器系主任时,得到学校助理校长马歇尔的赏识;紧接着,在二战欧洲战场开打前夕,身为美国陆军最高级将领的马歇尔将军就任命布莱德雷为自己的助理秘书。
随着二战爆发,作为罗斯福总统核心军事助手的马歇尔,深知布莱德雷是个人才,就大胆启用他,这也是布莱德雷能从中校直升准将的重要因素,更是他走上美军作战部队主官的开端。
刚得到马歇尔上将的提拔没多久,又被欧洲战场美军司令、北非战场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盯”上了,授命他挥师作战,布莱德雷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就从副军长晋升为集团军群司令。
看到这里,或许才真正明白,布莱德雷前期在军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战略战术、学习军事指挥并非毫无用处,在两位伯乐将军的引荐下,有了欧洲战场这个舞台,为他提供了发挥军事才能的机会,最终才有战场立功,十年内晋升为五星级上将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不过,这只是布莱德雷传奇经历的一个方面,更突出的亮点是他创下了5大记录:
第一:美军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司令 。1945年4月4日,二战进入尾声,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的第12集团军群的部队全部归建,下辖有第1、3、5、9、15集团军,共计130万兵力,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
作为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指挥百万大军围困德军,最终逼得西线德军总司令莫德尔元帅开枪自杀,为结束二战欧洲战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美国第一任参联会主席 。为了方便向总统提供军事决策方案、制定美军的最高军事战略,美国军方专门在1949年8月组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由美国陆军最高级将领布莱德雷四星上将担任美国参联会第一任主席。
美国参联会主席是美国总统和美国防长的最高军事顾问,虽然没有作战指挥权,但是位居美军各大将领之首,属于美军百万武装部队级别最高的将军,美国各军兵种部队最高级将领都属于参联会主席的下级。
第三:美国军事史上最年轻的五星级上将 。刚担任美国参联会主席仅仅一年,1950年9月22日布莱德雷上将又从四星级晋升为五星级上将,位列美国军事史上9大五星级上将之列,要知道在9年前的1941年2月,他还是中校军衔,真可谓是火箭式晋升。
布莱德雷上将不仅是最后一位被美国总统授予的五星上将,还是最年轻的五星级上将,更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五星级上将,于1981年去世,享年88岁。
第四:开创了五星级上将罢免五星级上将的先例 。由于作战失利,1952年4月布莱德雷上将同意罢免“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的职务,由李奇微接棒新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值得注意的是,麦克阿瑟早在1944年担任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时就被晋升为五星级上将,比布莱德雷升五星上将要早6年,布莱德雷罢免麦克阿瑟的决定,竟然阴差阳错地创下了五星级上将罢免五星级上将的先例。
麦克阿瑟上将
而布莱德雷和麦克阿瑟同为五星上将,布莱德雷之所以能做出罢免决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所担任的美军参联会主席,其级别远比“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级别要高。
第五:开创了空军一号运输遗体的先例 。1981年4月8日,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因脑血栓病发逝世,刚当选美国总统的里根出于对老将军的尊敬,特意命令总统座驾“空军一号”把布莱德雷遗体送往华盛顿,安葬在阿灵顿无名英雄墓。
纵观美国二百多年历史,还从没有出现过一次“空军一号”运送将军遗体的先例,布莱德雷上将是第一个。
美国陆军的儒将,巴顿将军的挚友,美国五星上将奥马尔·布莱德雷
布莱德雷,出身寒门,却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二战”盟军最伟大的陆军指挥官之一。他性情温和、爱护部下,颇具儒将之风;他举重若轻,胸有丘壑,是盟军各国将领间的忠实调和者;他是艾森豪威尔值得信赖的助手,在二战中美国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也是士兵们心中的“大哥哥”,是无数美国士兵情感和精神的寄托。
一、从农民家庭到西点军校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生于1893年美国密苏里州中部的普通农民家中。 布莱德雷祖上是英裔移民,18世纪中叶移居美国。他的祖父曾当过兵,参加了美国南北战争,虽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吹嘘的战功,却也为年幼的布莱德雷留下了一些“英雄事迹”。
布莱德雷的父亲是祖父的长子,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儿子。他身体强壮,善于打猎,因为枪法很好加入了军队,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士兵,并娶了一位教师作为妻子。也许是自身经历的原因,布莱德雷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重视布莱德雷的体能训练和知识学习。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布莱德雷的枪法练习得很准。有一次年幼的布莱德雷和表兄一起玩耍时让他的表兄将鸡蛋抛向空中,然后他用气枪一举击破,虽然这一举动让他的表兄颇受惊吓,但也不难看出布莱德雷优秀的枪技。
布莱德雷在父亲的悉心爱护下生活了15年。1908年初的一个冬日,这位慈父死于肺炎。 父亲的去世给布莱德雷的心灵带来很大打击的同时还有经济压力。为父亲治疗肺病花费了大量金钱,使得这个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债台高筑。在父亲去世月余之后,布莱德雷的母亲为了生计决定举家迁往莫利雷镇,成为了一名职业裁缝。
现在家里的情况已经不允许布莱德雷“安稳度日”了。好在年轻的布莱德雷在失去父亲的沉重打击中很快清醒了过来,他一边上高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卖报挣钱帮助母亲分担压力。 上帝为我们关上门的同时显然会为我们留下一扇窗。布莱德雷在这一时期虽然过得凄苦,但是却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他高中老师的女儿玛丽。
布莱德雷与玛丽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家庭条件的差距使早熟的布莱德雷一再羞于表白,这导致两人的关系一直处于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布莱德雷考上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对于布莱德雷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 布莱德雷高中毕业后一开始决定通过打工攒钱去大学深造,成为一名律师。他在锅炉车间做一份修理蒸汽机的工作,每周工作6天,一个月挣40美元。布莱德雷做这份工作做了两年,两年之后他的母亲再婚,他再无后顾之忧,开始着手他的大学梦。
“西点军校”这个名字是一个大学招生老师向布莱德雷提起的。这位大学招生老师向布莱德雷介绍到西点军校不用交学费,这一点让布莱德雷很是心动。
虽然主意已定,但是吃到免费的蛋糕并不容易。想进入西点军校,需要通过州议员的提名,然后再参加考试,且名额只有一个。布莱德雷内心忐忑地向州议员威廉·M·拉克写信,表达了自己想考取西点军校的愿望。不久之后,布莱德雷收到了回信,结果另人失望。
也许是在天堂的父亲保佑,也许是命中注定,原本已无回旋余地的事情出现了转机。原本密苏里州保送的人未能经过全部的体育测试,这为布莱德雷赢得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参加西点军校军事入学考试的共有12个人,布莱德雷在人群中时而紧张,时而兴奋。他知道,他除了自己以外一无所有。考试一共4天,每科4个小时。考试结束后,布莱德雷十分崩溃,他感觉他的发挥并不完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重回故乡等待成绩。最终,幸运之神还是眷顾了他,在漫长的等待过后布莱德雷终于收到了西点军校的录取通知书。
1911年8月1日,布莱德雷带着他年轻的热忱和100元美金正式开始了他的西点生活。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的生活可谓是勤奋努力、如鱼得水。
他像一个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各种军事知识,结交众多好友,这里面就有他日后戎马生涯的知己艾森豪威尔。西点军校的训练不可谓不严苛,学习不可谓不辛苦,但是穷苦出身的布莱德雷从不计较这些,他成绩优异,尤其擅长数学和抽象思维,已经初具日后“五星上将”的气势。
1913年暑假布莱德雷返回故乡,这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自卑、羞涩的穷孩子了。他找到了正在中学教书的玛丽并向她表白,两人顺利地走到了一起。1916年6月,布莱德雷从西点军校顺利毕业,准备迎接他军事生涯的辉煌。
二、教书育人的“军中学者”
从西点军校毕业后的布莱德雷未能在第一时间进入到晋级更快的工程兵和野战炮兵,而是加入了步兵。 1915年9月12日,布莱德雷到美第14步兵团报道,成为一名少尉。
1916年美国国会步兵改革政策通过,布莱德雷晋升为中尉,之后他又和玛丽举行了婚礼。1917年,布莱德雷被任命为第6连的连长,一年后又被晋升为临时少校。
也许是对于对平静军旅生活的厌倦,也许是对学校的思念。1920年当西点军校缺乏教官的命令到来时,布莱德雷欣然接受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布莱德雷一边教书育人培养军事人才,以便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他广泛地阅读和研究了军事史和军事人物传记,对运动战做了极为透彻的研究。布莱德雷敏锐地感觉到现在正在使用的陆军作战方式急需变革,未来的陆军作战的归宿是运动战和机械战的结合。
1928年,布莱德雷受邀到堪萨斯州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在这里他不但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遇到了马歇尔。 马歇尔是管理校务的助理校长,他和布莱德雷的军事思想不谋而合,相处的十分投契。受马歇尔的推荐,布莱德雷成为了兵器系主任。
布莱德雷担任兵器系主任后,打破常规,大胆地组织兵器系进行了一场4个小时的野外综合表演。这一场表演项目繁多、内容复杂,基本相当于一次实战演习,让当时在场观摩的包括马歇尔在内的校方领导甚为满意。
之后,布莱德雷又到国防大学进行进修,他在那里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指挥问题,稍稍弥补了他一战未能上前线的遗憾。
1934年布莱德雷回到了母校西点军校,两年后他荣升为中校。1939年,希特勒侵略波兰占领欧洲,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美国开始动摇,布莱德雷重回军中开始了他的实践之路。13年的教学生涯使得布莱德雷身上带有一丝儒雅之气,因此他的学生和同仁亲切地称呼他为“军中学者”。
三、步步高升的军旅生涯
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布莱德雷到82师任师长,他凭借优秀的军事理论知识和身先士卒的精神把新组建的军队训练成了精悍的部队,赢得了军部的高度赞誉。训练时,布莱德雷与士兵毫无距离,同训练、同吃苦,“大兵将军”的绰号因此叫开了。
1943年2月,在布莱德雷刚刚晋升军长后,他收到了好友马歇尔的电报,得知他要前往北非战场的消息。 1943年的北非战场在“沙漠之狐”隆美尔和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的博弈中来回拉锯,一度战成僵局。布莱德雷在这种情况下和同窗艾森豪威尔见了面,得知了他的任务是保持英美军队的亲密关系。艾森豪威尔认为,布莱德雷才华横溢、为人儒雅,这项任务非他莫属。
接到任务后,布莱德雷开始着手调查,很快他发现美国的第一集团军司令官安德森为人冷漠,很难取得英国人的信任,而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官弗雷登德尔更是对英国人抱有敌意,这些现象对联合作战行动的展开极为不利。
布莱德雷将这一发现上报给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根据他的建议很快将第二集团军的弗雷登德尔换成了巴顿, 从而保证了北非战场英美盟军内部的和谐稳定,增强了北非战场反法西斯盟军的军事力量。
此后,布莱德雷和巴顿的配合十分默契,在他们的策划指挥下赢得了多次胜利。 之后的突尼斯战役,布莱德雷更是在危难之时临危不乱,一人主持大局,成功夺下了“609”高地,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结束了北非作战任务之后,布莱德雷又参与了西西里岛登陆战。 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岛登陆战打响,布莱德雷率领第2军,一直环绕在西西里岛周围伺机而动。在这一时期,布莱德雷由于身体原因动了一个局部手术,但是他始终未放下前线指挥的工作。
10日凌晨,布莱德雷的1师开始登录,战争进行的并不顺利,除了应对敌军的炮火打击外蒙哥马利的“抢功”行为也让美国军队倍感头痛。面对这一局面,布莱德雷再次表现出了他的魄力。他利用小型海军部队向轴心国猛冲,以两栖作战的形式极快地结束了战斗,确保在未伤英军颜面的同时,也未给蒙哥马利留机会。
西西里岛登录战充分表现 出了布莱德雷把握时机的机智和顾全大局的风度。1944年,布莱德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担任集团军群司令,指挥所有美国地面部队,这一次布莱德雷可以全权负责,大展拳脚了。
在这一次的作战中,布莱德雷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强主力的进攻力量;第二,在法国马赛附近建立第二个登陆点,分散兵力;第三,大量使用战略轰炸机。布莱德雷的三点计划获得了军部的同意,美军在他的带领下顺利地支援了诺曼底登陆行动。
1945年3月25日,布莱德雷与丘吉尔、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人在莱茵贝格会晤,通过了最后征服纳粹德军的计划。由于这个计划主要是由布莱德雷提出的,所以又称之为“布莱德雷计划”。
3月28日战斗打响,布莱德雷率领第12集团军,共计130万人投入战斗。5月7日凌晨2点41分,德国政府代表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布莱德雷计划”的胜利结束。布莱德雷在得到胜利的消息后激动不已。
1945年布莱德雷任白宫附近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1949年,布莱德雷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计划美苏冷战策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布莱德雷授衔成为“五星上将”同年被派往前线。1953年,随着战争的结束布莱德雷也正式结束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结语
从一个乡下孩子到“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共经历了42年的军旅生涯。就个人品质而言,他和许多美军将领一样,忠于职守、有大局观。此外,受到长期教职工作经历的影响,布莱德雷善于与人交际,做事张弛有度。在部队管理方面,布莱德雷深得人心,被称为“大兵将军”。
在指挥作战上,布莱德雷善于策划、驾驭战局,被人称为“思想机器”。布莱德雷在一次次的人生选择中都能抓住机会、努力进取,他的成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五星上将”之名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
《二战名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