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短视频:北京历史吗:北京的历史是什么?

小编 46 0

1北京的历史是什么?

北京历史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罩握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快手短视频:北京历史吗:北京的历史是什么?

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物蚂庆燥,春、秋短促物链。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2北京的历史

京城建成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自辽、金、元、明、清至今均作为国都。今天的北京城与历史上元朝、明朝的格局基本相似,它的早期规划是从元朝开始,1267年(至元四年)开始营造,中都城址旁侍和规划主要由刘秉忠负责,以金代的琼华岛离宫(现在北海公园)为中心,1271年(至元八年)开始造大内即皇城,第二年改中都为大都,并正式定都。忽必烈称帝。 元大都的设计思想,完全是按照《周礼》所规定的“匠人营国,国方九里,旁三门,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设计的。大都坐北朝南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它的南墙在今天北京城东西长安街南侧,北墙在德胜门外的小关一带。现在学院路以西的蓟门烟树和北面小月河水系旁的北土城,均已建成元大都遗址公园,土垣遗迹宛然可寻。东、西两侧基本与明代的城墙相吻合。城围为二万八千六百米,共有十一门。皇城在城的南部,皇城北面是海子,海子又叫积水潭,是对北海、南海、积水潭的总称。海子东岸有中心阁,阁西有石,上刻“中心台”,这是元朝的中心点。它构成了全城的基准。 元朝的中心阁是元大都喊数的几何中心,其位置为现在城内的钟楼。明一统志介绍说:中心阁在府西,元建,以其适都城中,故名。阁东十余步有台,缭以垣,台上有碑刻“中心台”三字。《图经志》一书则明确写到,钟楼在金台坊东,即万宁寺之中心阁。由此可见,钟楼应为元大都之中心无疑。 明朝统一中国后,洪武初期,就曾有过建都北平的设想。有人向明太祖朱元璋建议汴梁为宋之旧京,漕运方便。还有人说北平宫室完备,可省民力。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民生未息,在北平元的旧都之上建都,还需进一步改建,何况当时元人在北方仍有势力,因而未采纳在北平建都的建议。他得天下后,衣锦还乡之念甚浓,便决心在祖籍临濠(今凤阳)建起明中都。据资料记载,明中都的营建比现故宫还要华丽奇巧。由于工匠身受劳役之苦“病无所养,死无所归”,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朱元璋在洪武八年被迫宣布“罢中都役作”,并向人民认错。朱元璋仍不失为开明皇帝。 明永乐帝即位后,由于朱棣本人曾被封为燕王,他对北平的地理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将北平改为北京。1420年(永乐十八年)修建的宫殿完成,并正式定都北京。 营建北京都城,永乐皇帝以朱元璋在凤阳建的明中都为蓝本,再追溯起来应是以南京宫殿为楷模。凤阳的中都主要筹划者是李善长和汤和二人。所以北京城最初设计者也应是其二人。 明朝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大将军徐达,在攻占元大都后,感到其城围太广,不便防守,遂将北城墙向南移五里,并将原城墙全部用砖包砌起来,使其更加坚固。 现在西直门外还残存元大都的城遗址。明洪武初年在压缩元朝都城时,为了灭掉元朝的“王气”,将元朝故宫拆掉了。这项破坏性的工作为郑启首后来有计划地营建北京提供了前提条件。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大规模兴建北京。 相传,朱棣皇帝一心想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其气势要压过朱元璋的中都城。一天夜里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四四方方的城池中央有一仙山玉阁,仙山玉阁往南是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群四角各有一座七十二条脊的角楼。皇帝一觉醒来后,将梦中的情景讲给文武大臣们,并限期绘出宫殿图样,找出都城的中心点,还要在山上建一座亭子,使其距四周尺寸要一样长。 这一下可难坏了有关的文武大臣,尤其是工部的大官们,象热锅上的蚂蚁。眼看期限临近,他们突然想出了个主意,何不问问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呢?于是,他们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请二人吃饭。酒过三巡,乘刘伯温醉意朦胧之际,工部的大官们才将他们的苦恼说了出来,刘伯温、姚广孝二人一听哈哈大笑,姚广孝说:“这事何难?我有一铜钱,明天我的铜钱放在哪里,那铜钱方孔便是这座城的中心点。”刘伯温随后说:“我今天带来一枚钉子,明天请你们看,我的钉子钉在什么地方,那儿就是中心点。”大家听后似信非信。只好宴后派人,于明日寻找铜钱和钉子。 第二天清晨,大家发现一土山上,一颗钉子正好钉在了一枚铜钱的方孔中。这土山便是后来的景山,山正中建有亭子一座。 以后在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又在山峰上建起五座亭子,居中的名叫万春亭。它是北京城垣中轴线的中心点,也是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点。

3北京的历史

京城建成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自辽、金、元、明、清至今均作为国都。今天的北京城与历史上元朝、明朝的格局基本相似,它的早期规划是从元朝开始,1267年(至元四年)开始营造,中都城址旁侍和规划主要由刘秉忠负责,以金代的琼华岛离宫(现在北海公园)为中心,1271年(至元八年)开始造大内即皇城,第二年改中都为大都,并正式定都。忽必烈称帝。 元大都的设计思想,完全是按照《周礼》所规定的“匠人营国,国方九里,旁三门,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设计的。大都坐北朝南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它的南墙在今天北京城东西长安街南侧,北墙在德胜门外的小关一带。现在学院路以西的蓟门烟树和北面小月河水系旁的北土城,均已建成元大都遗址公园,土垣遗迹宛然可寻。东、西两侧基本与明代的城墙相吻合。城围为二万八千六百米,共有十一门。皇城在城的南部,皇城北面是海子,海子又叫积水潭,是对北海、南海、积水潭的总称。海子东岸有中心阁,阁西有石,上刻“中心台”,这是元朝的中心点。它构成了全城的基准。 元朝的中心阁是元大都喊数的几何中心,其位置为现在城内的钟楼。明一统志介绍说:中心阁在府西,元建,以其适都城中,故名。阁东十余步有台,缭以垣,台上有碑刻“中心台”三字。《图经志》一书则明确写到,钟楼在金台坊东,即万宁寺之中心阁。由此可见,钟楼应为元大都之中心无疑。 明朝统一中国后,洪武初期,就曾有过建都北平的设想。有人向明太祖朱元璋建议汴梁为宋之旧京,漕运方便。还有人说北平宫室完备,可省民力。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民生未息,在北平元的旧都之上建都,还需进一步改建,何况当时元人在北方仍有势力,因而未采纳在北平建都的建议。他得天下后,衣锦还乡之念甚浓,便决心在祖籍临濠(今凤阳)建起明中都。据资料记载,明中都的营建比现故宫还要华丽奇巧。由于工匠身受劳役之苦“病无所养,死无所归”,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朱元璋在洪武八年被迫宣布“罢中都役作”,并向人民认错。朱元璋仍不失为开明皇帝。 明永乐帝即位后,由于朱棣本人曾被封为燕王,他对北平的地理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将北平改为北京。1420年(永乐十八年)修建的宫殿完成,并正式定都北京。 营建北京都城,永乐皇帝以朱元璋在凤阳建的明中都为蓝本,再追溯起来应是以南京宫殿为楷模。凤阳的中都主要筹划者是李善长和汤和二人。所以北京城最初设计者也应是其二人。 明朝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大将军徐达,在攻占元大都后,感到其城围太广,不便防守,遂将北城墙向南移五里,并将原城墙全部用砖包砌起来,使其更加坚固。 现在西直门外还残存元大都的城遗址。明洪武初年在压缩元朝都城时,为了灭掉元朝的“王气”,将元朝故宫拆掉了。这项破坏性的工作为郑启首后来有计划地营建北京提供了前提条件。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大规模兴建北京。 相传,朱棣皇帝一心想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其气势要压过朱元璋的中都城。一天夜里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四四方方的城池中央有一仙山玉阁,仙山玉阁往南是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群四角各有一座七十二条脊的角楼。皇帝一觉醒来后,将梦中的情景讲给文武大臣们,并限期绘出宫殿图样,找出都城的中心点,还要在山上建一座亭子,使其距四周尺寸要一样长。 这一下可难坏了有关的文武大臣,尤其是工部的大官们,象热锅上的蚂蚁。眼看期限临近,他们突然想出了个主意,何不问问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呢?于是,他们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请二人吃饭。酒过三巡,乘刘伯温醉意朦胧之际,工部的大官们才将他们的苦恼说了出来,刘伯温、姚广孝二人一听哈哈大笑,姚广孝说:“这事何难?我有一铜钱,明天我的铜钱放在哪里,那铜钱方孔便是这座城的中心点。”刘伯温随后说:“我今天带来一枚钉子,明天请你们看,我的钉子钉在什么地方,那儿就是中心点。”大家听后似信非信。只好宴后派人,于明日寻找铜钱和钉子。 第二天清晨,大家发现一土山上,一颗钉子正好钉在了一枚铜钱的方孔中。这土山便是后来的景山,山正中建有亭子一座。 以后在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又在山峰上建起五座亭子,居中的名叫万春亭。它是北京城垣中轴线的中心点,也是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点。

4北京万里长城有什么历史

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到现在建筑有两千年多年了。

万里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

万里长城的工早差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绝销达50000多千米。

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长城有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关隘一般都建在形势险要之处,座落在北京郊区的居庸关和八达邻附近的长城,城墙平均高7.8米,最高达14米。

城墙的外侧一般都选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者的困陆宏皮难。每隔不远,有一座拱门,称“券门”,守城士兵由此上下。城墙顶宽达5.8米,可容五马并骑。城台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组高出墙顶的方形建筑,是巡逻放哨的地方。烽火台专门传递军情。

百度百科-长城

5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廷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工科、农科等七科,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终于初具规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并冠以“国立”之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快手短视频:北京历史吗:北京的历史是什么?

扩展资料

北大首任校长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省侯官县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严复年少时,父亲染上鸦片,致使家道日益清贫,母亲有时候甚至要通过变卖旧衣服来维持生计,所以小时候的严复就是一个“小大人”,十分懂事,而且勤奋好学。

1866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6北京烤鸭历史起源

北京烤鸭是北京的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吸引了一大批食客。关于北京烤鸭的历史起源,大致有五种说法。

快手短视频:北京历史吗:北京的历史是什么?

北京烤鸭

一是杭州说,也叫元代说。

南宋时,临安食肆林立,饮食业发达滑腊运。浙江是著名水乡,产佳鸭。以火炙之,便成炙鸭。当时已是临安名馐。元灭宋,临安破,元兵虏临安百工到大都,便含厨工。炙鸭因此落户北京,经历代改良发展,成为今日之北京烤鸭。

二是南京说,也叫明代说。

朱明建都南京,南京盛产湖鸭,御膳房便精心研究鸭菜,盐水鸭、香酥鸭、腊鸭、烤鸭,麻油鸭,均由此出。明成祖迁都北京,将烤鸭也带到北京,又由宫廷传入民间,成为北京名菜。

三是北京说。

八百多年前金朝建都北京。当时燕地林茂山青,溪沟环绕,有白鸭,肉厚嫩肥。女真人善猎,猎得后即煺毛烤食。后经宫廷厨师增加烤炙程序,精其味料,成为最初的烤鸭。白鸭经历代驯养,进化成现在的北京填鸭。历经北京厨工改良烤法,形成一套固定工艺,终一代名馐。北京烤鸭实在是土生土长的北京菜。

四是西安说。

张鹜《朝野佥载•卷二》引证《太平广记》的记载,早在武则天建周政权之后(公元六九O年),武则天宠臣张易之为控鹤监时,与其弟张昌宗竞相豪侈。张易之用大铁笼将鹅、鸭置于其内,笼中生木炭火,用铜盆盛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了喝五味汁,火烘得鹅、鸭不停地来回走动,逐渐羽毛尽落,烤炙而死,其肉信梁肥嫩可口。据此,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都长安已有了原始作法的烤鸭。

五是开封说。

人们都知道开封是正宗豫菜的发祥地,有很多名菜佳肴和驰局侍名中外的传统风味小吃,殊不知“汴京烤鸭”是中国烤鸭的“鼻祖”,是千余年来的有名产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北宋时期,炙鸡、烤鸭已是汴京市肆中的名肴,这在《东京梦华录》中早有记载。金兵攻破汴京城之后,汴京的大批工匠艺人和商贾,随着康王赵构逃到建康(南京)、临安(杭州)一带,烤鸭这一美食又成为南宋民间和官宦之家的珍馐。南宋文人洪遭在《夷坚丁志》中,就记载了擅长烤鸭技艺的名厨烤鸭能手王立。元灭南宋,元将伯颜曾将临安的百工技艺带至大都(今北京),这样,汴京的烤鸭技术就传到了现在的北京。

7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建设历史

建造过程 1958年9月5日,北京工体项目被正式确定为首都工人阶级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工程。随即,建设者们用11个月零13天的时间将工体项目工程全部建设完成。1959年9月13日,一座巨大的椭圆型建筑,在当时北京东郊的一片大苇坑上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能容纳7万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场。 1986年为承办四年后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工人体育场进行了历时3年的大规模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已成为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比赛场地。 2006年4月18日起,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人体育场奥运改扩建工程对体育场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体育场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可容纳观众坐席62000人规模的奥运会足球比赛场,场内设施完全满足奥运会足球比赛技术标准要求。拥有24个看台,可容纳71112名观众的大型场馆。体育场开辟了能容纳4支球队的高标准休息室,室内设有更衣室、淋浴室、卫生间等设备。4个休息室每间都有100平方米;两个裁判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测中心、医务室和国际体育组织特派员工作间。新建的新闻中心,内设同声传译设备。在二楼邻近主席台的右侧看台上,开辟了400个文字记者坐席,每个记者座位下都附有电源和电话插孔。

快手短视频:北京历史吗:北京的历史是什么?

8有关于北京通州的历史?

北京通州东南部有个漷(huǒ)县,但是有的人却把它读成“郭县”。也许“漷”有些生僻,所以就读了他的半边儿。 “漷”在新华字典中注释:地名,在北京市通州。 “漷”字的解释是指古水名、古县名。关于“古县名”是指北京通州区的漷县镇。同时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京东古城。因曾设县治而得名。 汉代的时候,今天的漷县镇称霍村。辽太平年间(1021年至1031年)在此设县,其县治即设在霍村。因地处漷水之南,古代山北水南为阴,故称漷阴县,而霍村也易名为漷阴镇。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政府又将漷阴县升为漷州。但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战争频繁。漷州的居民大量减少,于是在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政府将州降为县,漷州一名为漷县,县治仍设在漷阴镇。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此时因屡遭水患,区域越来越少,被清政府撤销县治,将漷县并入通州直接管理,从此漷县作为县级行政区划便在历史上消失了。但漷阴镇因曾是漷县县治而变成一个较大的村落,即以县称为村称,漷阴镇一名随之消失,易名为漷县村至今。

9故宫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北京原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快手短视频:北京历史吗:北京的历史是什么?

扩展资料:

故宫四门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

1、午门

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它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2、神武门

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性质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3、东、西华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