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曲阿小将,到底是什么人,他真的曾经以一敌十二吗
曲阿小将到底是何方神圣?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神秘的人物,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左慈,也不是被孙策斩了的半仙于吉,而是号称一人挡住江东12骑,被无数网友追捧的曲阿小将
在三国演义中,勇如吕布,最多也不过是以一敌六,猛如马超,也只是以一敌八,而曲阿小将却创造了以一敌12的奇迹,按理说拥有如此恐怖的战斗力,必然不是泛泛之辈,但此人却只在原著中昙花一现,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便神秘消失了,那他到底是何方神圣,神亭岭之战后他去哪了,是阵亡了还是归隐山林了呢
关于曲阿小将的真实身份,历来众说纷纭,有说他是赵云的,有说他是黄忠的,还有说他是魏延的,本期内容,我们就循着原著中的蛛丝马迹,试着揭开曲阿小将的神秘面纱,喜欢的朋友请帮忙点赞和分享
要想了解曲阿小将,那就要从神亭岭之战说起
当时孙策带着程普等12人到神亭岭参拜光武庙,在打算窥探刘繇军营时被对方发现,刘繇部将太史慈认为这是生擒孙策的最佳良机,直接披挂上马,绰枪出营,临行前对众将说“有胆气者,都跟我来”,但是刘繇的手下慑于孙策的威名,都不敢出头,这时有一小将高声说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其余人的反应则是“众将皆笑”,而此人就是曲阿小将
二人赶过去时,孙策一行人正准备撤退,当时孙策方有13人,而太史慈这边只有两人,太史慈担心寡不敌众,于是诈败引诱孙策,孙策也是艺高人胆大,拍马追赶太史慈而去,二人且战且走,脱离了其余众人的视线,此后,孙策与太史慈单挑50余合,正在纠缠不清的时候,刘繇引着千余人的援军赶到,程普等12人也恰好赶到,于是双方一场混战,直到天降暴雨,才各自收兵,这就是曲阿小将出场的全部内容,此后他在原著中便凭空消失了
问题就在于孙策和太史慈打了这么久,曲阿小将和程普这帮人干嘛去了,这个疑问经过网络发酵后,很多人便认为是曲阿小将以一敌十二,挡住了孙策手下的12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像大家认为的那样,曲阿小将凭一己之力将这12人拦了下来,等他们杀掉或者打跑了曲阿小将后,才姗姗来迟
其实按照三国演义中猛将的设定来说,以一敌12也并非不可能,虽然孙策手下有12人,但其中只有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五人是将领,而且这五人也并非顶级高手,其余7人则都是没有名字的普通骑兵,如果是赵云这种顶级高手,单挑这12人也不成问题,
而从原著中我们可以发现,曲阿小将有以下四个特点,即少年将军,武艺高强,身份不明,昙花一现
所以原著中那些后来突然出现,且之前名不见经传的猛将,都有可能是曲阿小将
首先来看黄忠
黄忠前期的身份书中没有交待,直到长沙之战时才横空出世,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黄忠的可能性很大,但细读原著会发现,黄忠可以直接排除
长杀之战时,诸葛亮对关羽说“老将黄忠,虽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而长杀之战是在公元209年,神亭岭之战发生于公元195年,这些数据都是原著中可查的,以此推算,神亭岭之战时黄忠大概44岁左右,根本不符合少年小将的形象
其次再看文鸯
这个就更扯了,文鸯出场于三国末期,也是一员少年猛将,而孙策横扫江东的时候,别说文鸯了,估计文鸯的父亲文钦都还没出生呢
最后再看魏延
在原著中,魏延的早期经历也是个谜,第一次出场是在襄阳,被文聘,蔡瑁,张允等人围攻,最终寡不敌众,又找不到刘备,只好去了长杀,因此也有说魏延是曲阿小将的,但实际上魏延的武力值达不到要求,且不说以一敌三打不过蔡瑁等三人,汉中之战时被庞德一人就击退了,更别说面对程普等12人了
至于马超和赵云,则纯属无稽之谈,且不说他们都是北方人,当时不可能在南方,单说这二人的武艺,估计那12人都不够看的,程普,周泰等人还好说,但那7个普通骑兵怎么可能在这二位大神手里全身而退
所以,既然确定不了曲阿小将的真实身份,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曲阿小将单挑江东12骑的事迹,最有可能的是在孙策和太史慈走后,曲阿小将看到敌众我寡,估计自己不是对手,于是转身就跑,回去搬救兵去了,而程普等人也看出了他的意图,于是纵马追赶,追到半路时发现曲阿小将已经带着援军杀了过来,于是这12人又掉头往孙策处靠拢,这才有了后来刘繇的救兵和程普等人前后脚赶到的场景
而真实的曲阿小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骑兵将校而已
因为在他说要去帮助太史慈的时候,刘繇手下将领的反应是“众将皆笑”,这就说明大家都认识曲阿小将,知道他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却敢大言不惭,因此才纷纷嘲笑他
再者说,如果曲阿小将真有那么大本事,杀不掉程普周泰也就罢了,为何连那7个普通骑兵也毫发无伤呢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曲阿小将以一敌12的逆天壮举,只不过是网友们的凭空开的一个脑洞而已,或者这只是作者罗贯中无意间为读者们创造了一个争论多年的话题罢了
一人独抗孙策手下十三太保,曲阿小将后来去了哪里?正史中有答案
提起三国名将太史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一节,被《三国演义》写得精彩万分,但是我们细看正史就会发现,那场战斗可比演义小说写得凶险多了,太史慈和孙策都命悬一线,而曲阿小将面对的孙策部将,在正史中也是赫赫有名,也算东吴一流高手,其中还有两个位列江表十二虎臣。
至于一人独抗孙策手下十三太保的曲阿小将,后来去了哪里,我们也能从正史中找到答案:此人的归宿只能有一个。
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和孙策对染打得热闹,但却是一场不流血的战斗,连战马都没有受伤,而是“不知走的那里去了”。撕扯下马的太史慈孙策,开始像村夫村妇一样乱抡王八拳,薅头发扯衣服,于是“战袍扯得粉碎”。孙策拔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揪掉了孙策的头盔——头盔也是有丝绦系在下巴颏底下的,也称搂颌(读作海)带,估计太史慈抢头盔的时候,也勒得孙策只翻白眼。
但是在《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两个人可是见了血的。激战正酣之际,孙策一枪就把太史慈的战马撂倒了,估计是长枪一时半会儿抽不出来,孙策情急之下才去抢太史慈脖子后面的短戟,两个人撕扯之间,太史慈才抢到了孙策的头盔。
在演义小说中,太史慈是为了生擒孙策而不被东吴诸将抢走,这才留下曲阿小将一个人拦住孙策手下的十三太保,把孙策引到无人之处死磕。而孙策带领的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人,好像东吴能打的都来了。但这种事情在真实的历史中不可能发生,孙策去给汉光武帝刘秀的庙里去进香顺便侦查,是不可能倾巢而出的——跟刘繇战斗相持阶段,不可能把大本营留给文官张昭看守,所以程普是不可能跟着孙策涉险的,这一点我们从正史中就能看得出来。
《三国志》记载“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 也就是说,孙策手下十三骑中,没有一个普通小兵,其中以韩当地位最高。如果程普也在,那么他的名字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程普是正史有记载的用矛高手,武功似乎不在孙策之下(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扞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如果程普在,太史慈可能就危险了。
虽然程普不在,但是十三个跟韩当黄盖一个级别的高手一拥齐上,就是吕布也得跑(正史中袁绍派了三十个杀手,就把吕布吓得逃跑了)。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所谓“春秋无义战”,也就是从春秋战国后期,打起仗来就不太讲道理和规矩了,恃强凌弱以众欺寡,那说明主将善于用兵。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孙策是不会介意十四个打一个的——孙策这样想,但是却做不到,因为那十三个人根本就抽不出手来,全被曲阿小将(正史中为一骑卒,也就是贴身侍卫)拦住了。
十三个跟韩当宋谦黄盖周泰同一级别的都是谁,并不重要,就是韩当宋谦黄盖这三个人,也都不是好惹的。韩当黄盖作为江表十二虎臣,事迹记载于《三国志·吴书十》:“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以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
江表十二虎臣,程普居首,黄盖韩当分列二三位。黄盖在赤壁之战后受封武锋中郎将,任职武陵太守期间,以五百人马击溃围城的无数蛮夷:“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
韩当后来还跟着吕蒙一起击败了关羽,最后也当了东吴都督:“黄武二年,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
宋谦最然在《三国志》中无传,但是在很多人的列传中,都有他的身影:合肥之战,宋谦与徐盛、潘璋各自带领一军,夷陵之战,宋谦更是建议陆逊一鼓作气,撵到白帝城拿下蜀汉皇帝刘备。
有这样的高手在一边虎视眈眈,太史慈是不可能单挑孙策的——如果他们真像演义小说写的那样,主公跟敌人死磕,他们却在一旁看热闹,事后孙策还不得打他们的屁股?即使孙策对自己的武功比较自信,张昭也不会饶了这些看热闹不嫌乱子大的家伙。以这些人对孙策的忠诚,肯定是要一拥齐上的——这在古战场上是一种惯例,一群人单挑一个,并不丢人。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出曲阿小将的作用了:他一直坚持到双方援军到来,也没放韩当宋谦黄盖十三人中的任何一个上前帮忙,这说明他的武功绝对不在太史慈之下。《三国志》原文是这样的:“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这就是说,双方十分凶险的十四比二混战中,谁也没占到便宜,也都没有人员伤亡,这才有了后来孙策与太史慈握手言和把酒言欢共建江东基业。要真是死了人,后来他们的关系就不会那么融洽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按照你的说法,岂不是曲阿小将比太史慈还勇猛?这其实也没啥奇怪的,吕布比丁原董卓都厉害,关羽张飞比刘备厉害,太史慈的骑卒是武功高手,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要不人太史慈出战,为啥不带别人偏偏带他? 至于曲阿小将的结局,我们可以肯定在神亭之战中没有被干掉,如果他被韩当等人围殴致死,那么太史慈自己是绝对坚持不到援军到来的。
至于曲阿小将的最后归宿,我们从刘繇的一句话中就能看出端倪。刘繇跟刘备一样,都属于汉室宗亲(东莱牟平人也,齐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繇伯父宠,为汉太尉) 。这位汉室宗亲却没有本家刘备的知人善任,却有点像只重虚名袁绍不看本事的袁绍。同乡太史慈拒绝了刘备的招揽而来投奔,他居然不屑一顾:“我要是用太史慈当大将军,许劭(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者)还不得笑掉大牙?”
刘繇这句话导致了太史慈最后归了孙策,而从这句话中我们也会知道:刘繇肯定也不会重用曲阿小将,此人的归宿,只能是被太史慈召唤到东吴:“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
至于为什么曲阿小将后来籍籍无名,咱们看《亮剑》就知道了:少林和尚魏大勇和铁砂掌段鹏,打李云龙就是个玩儿,但真正能够被载入史册的,却是李云龙那个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