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斗士”将上演“王者归来?”莱西身死,内贾德能否再度上台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遇难身亡。
莱希的突然罹难,在整个中东乃至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伊朗在全力对事故展开调查的同时,一个棘手的问题也呈现到了伊朗政府面前。
那就是该由谁来接替莱希,成为伊朗下一时期的掌舵人?
新任总统候选人当中,副总统穆赫贝尔、议长卡利巴夫、军方总司令雷扎伊均具有很高的呼声。
不过在许多伊朗民众心里,还有一位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曾经行走在反美最前沿的斗士——前总统内贾德。
坚定维护核能使用权
内贾德,一个从平民家庭走出来的民族英雄人物。
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又或者是经历,内贾德都极为普通。
但就是看似没有任何特长之处的内贾德,却凭借一腔为国热血,再加上坚定的反美立场,一步步赢得广大伊朗民众的心。
他是平民阶层的代表,衣食住行与普通工人无异,即便在他当选总统之后。
同时他又作风低调、勤俭廉政,在伊朗国内饱受欢迎,尤其收获了大量弱势群体的支持。
不过内贾德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他坚如磐石的反美立场。
2005年8月,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
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便拿伊朗核问题向美国出招,展现出了极其强硬的态度。
内贾德
在与美国进行核问题谈判时,内贾德言辞激烈、据理力争,坚决维护伊朗有关核问题的一切权益,尤其是依法展开浓缩铀研制的权力。
内贾德以其实际行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展开了正面抗衡。
2006年1月10日,内贾德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
4月,内贾德曾表示伊朗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成就非常重要,以至于它能够改变世界的平衡。
当年5月,伊朗宣布成功生产出浓度为3.5%的浓缩铀,这意味着伊朗正式跨入核工业国家行列。
而与此同时,伊朗也遭到英法美德四国的联手制裁,但这丝毫不能改变内贾德决心自主利用核能的权力。
2011年11月8日,西方世界有关伊朗核问题的研究报告在维也纳刚一发布,美国和以色列就频频放出狠话,称不惜动用武力坚决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
面对武力威胁,内贾德并不惧怕。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在全国广播中表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伊朗都将继续其核计划。即使爆发战争,美国的死亡人数也将是伊朗的10倍以上,而且伊朗还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内贾德也于9日强烈回应,称其绝不会放弃核计划。
他表示:“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毫不退缩。”
在发展核能这条路上,核强硬已经成为内贾德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伊朗发展核能的脚步势不可挡。
军事上高调向西方“亮剑”
除了在核问题上寸步不让外,内贾德对美强硬的另一表现,在于军事上频频向西方世界“亮剑”。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一直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战后迅速成为中东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着较强的军事优势。
不仅如此,内贾德还一直秉持着“既然军力可以清楚地衡量一个国家的力量,那么展现军力就可以让其他国家深刻地了解其国家力量”的原则,让军演成为伊朗强硬外交的重要表现之一。
2006年8月19日,伊朗进行了代号为“佐尔法格哈的打击”的陆、海、空三军大规模军事演习。
而8月22日就是伊朗针对6国解决伊朗核问题方案的最后期限,此时军演的目的不言而
喻。
内贾德时期,伊朗的军事演习频率十分高,每年都超过40次。
几乎只要西方社会有任何针对伊朗的激烈言辞,或是武力威胁,或是制裁决议,伊朗就会举行军演以示回击。并且,为应对美、以的“突然袭击”,伊朗一直在认真地做准备。
正如外长萨利希所言:“伊朗已做好了随时迎接战争的准备。”
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面对美国的军事高压,伊朗表现出毫不畏惧的坚决态度,并已经准备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反击作战准备。
由于美伊军事实力悬殊,所以一旦遭到美国打击,伊朗便会使用特种部队渗透袭击美国在中东军事目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手段来进行报复。
此外,内贾德时期军费开支的逐年攀升,也是其屡屡向西方“亮肌肉”的一大表现。
2000年以来,伊朗军费预算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0年军费预算为70亿美元。
而到了2012年,根据内贾德向议会提交的下一年度的预算报告,军费支出一度同比增长127%。
这种超常规军费增长,表明内贾德已经为美伊一战做好了准备,战争机器随时可以启动。
针对美以两国一再的“外科手术”军事威慑,内贾德毫不畏惧。
他一直表态,将对以色列进行袭击“以牙还牙”。
这并不是伊朗的盲目自大,而是内贾德不仅做好了充分的防范措施,更有坚强的战争实施决心。
“能源外交”叫板美国
除了核能与军事,内贾德叫板美国的另一底气,莫过于伊朗的能源储备。
石油是伊朗在核危机中,吸引第三方力量的重要外交资源之一。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石油武器”的影响是致命的,其毁灭性打击可以和核武器相比。
一个石油生产国,可以轻易使一个石油消费国屈服。
在伊朗核问题不断受到西方施压,以及面临被欧美制裁的风险时,内贾德通过能源外交加强了同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联系。
由于中印俄三国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身份,在核问题上拥有发言权和影响力。
并且,三国在战略利益上与美国存在分歧。
因此内贾德的能源外交,实际上是试图通过东方国家的力量来制衡西方的压力。
与东方关系越好,美国对伊朗的“合理制裁”就更加困难。
除在大国中广泛开展“能源外交”,形成利益捆绑以牵制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力量外,内贾德还试图持续增强中东世界的能源合作,争取更多盟友对伊朗的理解和支持。
这些措施,使得美国打击伊朗的成本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通过能源外交,内贾德既发展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更以能源为出发点,形成了抵制美国制裁的国际力量。
这一幕看的美国人直咬牙,但在能源利益面前,谁又会一味的卖美国面子?
于是,美国人只能将怒气撒在伊朗身上,对内贾德恨得咬牙切齿。
“反美斗士”能否“王者归来”?
通过执政时期的种种举措不难看出,内贾德毫无疑问是走在反美行列最前沿的“斗士”,而这也是他受到伊朗民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2013年8月,内贾德任期届满后离开政坛,进入大学校园成为一名教授。
而现如今莱希突然罹难,伊朗急需挑选出下一位总统候选人,带领伊朗走向下一历史阶段。
已经离开政坛十余年的内贾德,也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据悉,目前伊朗呼声最高的总统候选人有四位。
首先是暂代总统职位的副总统穆赫贝尔。
2021年莱希获选总统后,穆赫贝尔以第一副总统的职位,常年主持政府日常工作,是莱希政府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而且同莱希一样,穆赫贝尔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关系十分密切,这或许会成为穆赫贝尔最终当选的关键。
穆赫贝尔
穆赫贝尔之下,另一总统热门人选是伊朗议长卡利巴夫。
此人曾担任过伊朗空军司令,从政经验涉足经济、政治、军事、城市管理各个方面,是一位全能政治家。
此前,卡利巴夫曾三度参加总统竞选,对国家元首之位十分渴望。
在伊朗国内,卡利巴夫的呼声同样很高,与哈梅内伊也保持着密切关系。
第三位总统候选人,是2021年曾与莱希同台竞争的革命卫队前总司令雷扎伊。
当年,雷扎伊在总统大选中的排名仅次于莱希,遗憾败北。
现如今莱希意外离世,雷扎伊自然承载了很大一部分伊朗民众的期许。
而除了以上三位之外,最后一名呼声极高的总统候选人,自然是曾经高举反美大旗的前总统内贾德。
卡利巴夫
内贾德当政期间,国内支持率一直很高,这让他在2009年轻松实现了总统连任。
奈何伊朗政体规定,每一任总统只能连任一次,内贾德也只能于2013年告别政坛。
因此,内贾德并不是被伊朗民众赶下台,而是因为政体限制被迫卸下总统之位。
那么,现如今莱希罹难,内贾德能否重返政坛呢?
从现实条件来看,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的是,内贾德是一位备受民众喜爱的总统。
其强硬的执政作风,与当下伊朗与美以严重对立的国情也很契合。
但内贾德毕竟已经阔别政坛十余年,现在又是近70岁的高龄。
他是否具备足够的精力和政治头脑,继续带领伊朗走下去,谁也无法保证。
不仅如此,内贾德近些年在伊朗国内的形象也出现了波动。
因为频频针对“911”“犹太人大屠杀”“同性恋事件”发言,内贾德的观点遭到了许多民众乃至政府的批判。
在发表演讲时,内贾德甚至会直接批评现任政府的种种问题,此举招致伊朗政坛不满。
2018年1月7日,内贾德一度因为“涉嫌煽动骚乱”遭到逮捕。
据悉,这则命令得到了哈梅内伊首肯,这意味着内贾德已经失去最高领袖的信任。
而没有哈梅内伊支持,想要登上总统之位难如登天。
因此,伊朗民众对内贾德重返政坛的期待,大概率要化为泡影。
结语
莱希罹难,全世界一片哗然。
但对伊朗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尽快选定下一任领袖,确保国内不会出现骚乱和动荡。
站在从政履历和做派立场上,内贾德毫无疑问是最符合当前伊朗总统的候选人。
但奈何因为言论、年龄等问题,注定了这位曾经的“反美斗士”,很难上演“王者归来”。
这是伊朗人的遗憾,也是美国和以色列的幸运。
参考资料
冯远. 内贾德执政以来伊朗强硬外交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13.
廖勤. 莱希遇难后,谁将成为继任者[N]. 解放日报,2024-05-22(008).
美军撤退近一周年,一阿富汗父亲:17岁儿子死在喀布尔机场,大儿子仍下落不明
【编译/观察者网 刘程辉】“我的一个儿子从喀布尔机场的飞机上坠亡,我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另一个儿子的命运。”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过去了将近一年,但阿富汗难民穆罕默德·雷扎伊(Mohammad Rezayee)的痛苦仍无法弥合。
《泰晤士报》报道
在英国《泰晤士报》8月7日发表的报道中,雷扎伊回忆起了去年8月美军撤离阿富汗时他所经历的一幕幕场景。在那次撤离行动中,成千上万名阿富汗人冲进喀布尔机场,试图抓住美军飞机离开。当美军C-17运输机升空后,有人拍摄到了数人从机上坠下的画面。
雷扎伊17岁的儿子扎比(Zabi Rezayee)正是从C-17运输机上坠亡的人之一,而他19岁的哥哥扎基(Zaki Rezayee)也爬上了飞机,但是至今下落不明。
美国空军曾辩称,不断恶化的安全局势导致机组人员决定“尽快离开机场”,但雷扎伊并不认同。
“每次听到手机铃声,我的妻子都会祈祷一下,急切地希望是关于我们大儿子扎基的消息。”雷扎伊说,“我责怪飞行员,我责怪负责机场安全的美国人。当飞行员知道有人在抓住飞机的时候,他为什么要做出起飞的决定?我不认为那些坚持(抓住飞机)的人真的相信飞机会离开。”
雷扎伊说,家里人并不知道兄弟俩那天早上去了机场。一个衣柜里仍然装满了他们的衣服。
“我在机场接到他们的电话时才知道,”雷扎伊说,“两个儿子的声音听起来很兴奋,他们说自己就要登机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为他们离开到安全的地方感到高兴,因为我们都很害怕在塔利班控制下会发生什么。”
“我们只打了几分钟电话,那也是我最后一次和他们通话。不到半小时后,我接到电话,他们告诉我扎比死了。直到今天,我还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扎基的信息。”
得知儿子遇难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的雷扎伊由于找不到出租车,奔跑了4.5英里(约7.2公里)到达机场。但塔利班警卫拒绝让他们进入,雷扎伊不得不等待了一个小时,儿子扎比的尸体才被送到他面前。
“我哥哥把扎比的尸体带回了家,我开始寻找扎基的身影。”雷扎伊回忆说,他在医院里转来转去,毫无结果。
“下落不明才是最麻烦的,我的妻子为此备受折磨......这一年是我从未经历过的一年,我很受伤,很愤怒,但我无能为力。”
“我已经埋葬了一个儿子,我甚至不知道另一个是死是活。”
最左边的扎基、最右边的扎比同父亲雷扎伊的合影(泰晤士报图)
尽管内心的伤痛无法愈合,但雷扎伊一家仍在苦苦挣扎着生存下去。除了丧子之痛,雷扎伊一家还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他们付不起房租,曾经营的果蔬店也被迫倒闭。
“我们已经卖掉了家当。这是唯一的选择。我再也没有工作了,有时我甚至买不起面包。”
“我现在觉得在我儿子的事情上愤怒只是浪费时间,我得用这些精力想办法养活我剩下的孩子们。”雷扎伊十分无奈。
“但为了知道扎基的下落,我愿意付出一切。”他说。
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美国政府冻结了阿富汗央行储存在海外近95亿美元资产,并将停止向阿富汗境内运送现金以阻止塔利班获取资金。
此后,阿富汗因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曾多次要求美国解冻该国央行海外资产,但均未果。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2月发布行政命令,“挪用”阿富汗冻结在美国的约70亿美元资产,其中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2亿元)留在美国,用以赔偿“9·11”事件的受害者们。拜登声称将另外35亿美元则成立所谓的信托基金,通过人道主义组织分配,救济阿富汗民众,但不会交给塔利班。
联合国数据显示,随着阿富汗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经济直线下滑,约230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今年4月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阿富汗大约95%的人口没有足够的食物,900万人面临饥荒的危险。他援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估算数据称,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超过100万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就处于死亡的边缘,“为了换取食物,人们已经开始出售自己的孩子和身体器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使馆,只为杀他?
“加剧了目前中东的紧张局面。”
作者:郑敖天
2024年4月1日下午,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突然发生剧烈爆炸。消防员和媒体记者赶到时,使馆领事部门的建筑已被夷为平地。
·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遇袭现场。
伊朗媒体确认,此次袭击共造成至少7名军官死亡,其中包括64岁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的高级指挥官穆罕默德·礼萨·扎赫迪。伊驻叙使馆新闻处人员表示,袭击发生时,包括多名伊朗军事顾问在内的受邀人员正在楼中准备参加宴会。
伊朗外交部迅速指控以色列发动了此次袭击,抨击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伊驻叙大使侯赛因·阿克巴里称,伊朗将“以同等的烈度和量级”回应此次袭击。
“根据情报,那不是大使馆”
袭击发生后,面对伊朗的指控,以色列军方一度保持沉默。
美国媒体4月2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根据其掌握的情报,遇袭建筑“既不是大使馆,也不是领事馆,而是一座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伪装成民用建筑的军事建筑,属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
有外媒称,已有4名以色列匿名官员承认以军发动了此次袭击,但都否认遇袭建筑具有“外交地位”。根据《维也纳外交公约》,外交与领事设施受到公约保护。以色列和伊朗都是该公约的签署国。
· 使馆遇袭后,救援活动迅速展开。
伊驻叙大使阿克巴里表示,遇袭时,自己正在使馆的主体建筑内。他说,以色列装备的美制F-35战机向使馆发射了6枚导弹,并强调这是以色列多年来第一次袭击伊朗驻叙使馆建筑。
4月2日,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致信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伊朗驻叙使馆遇袭一事。
在信中,伊朗称此次袭击是“一次可怕的犯罪和懦弱的攻击,是对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外交与领事机构不受侵犯这一基本原则的公然违反。”
同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公开表示,他已经通过瑞士驻伊朗大使向美国传递一条重要信息:作为以色列的支持者,美国要对此次袭击负责。
· 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
目前,美方尚未对此次袭击做出正式回应。但有美媒引述“一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的话说,美国没有参与对伊朗驻叙使馆的袭击,事先也不知晓此次袭击。另一名匿名美国官员表示,美方与伊朗已经进行了“直接沟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秦天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尽管目前以色列没有正式承认其参与了对伊驻叙使馆的攻击,但目前中东地区除了以色列国防军,没有其他国家具备如此程度的定点清除能力。同时,考虑到美方做出的“不知情,没参与”的表态,可以基本确定以色列军方发动了此次袭击。
近年来,以色列对叙利亚、黎巴嫩的空袭一直没有停止。但秦天认为,此次以色列对伊驻叙使馆的空袭是一次明显升级。
秦天认为,以军此次空袭的动机有两方面:一是在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以色列军方企图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扎赫迪,以此削弱伊朗的地区影响力以及对以色列的威胁。
另一方面,目前以色列政府正面临着来自国内的巨大政治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执政者也试图通过对外的特种行动,来转移国内压力。
执行海外行动的悍将
在此次袭击中死亡的扎赫迪,一直是伊朗执行海外行动的悍将,也是以色列的老对手。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不到20岁的扎赫迪随即报名加入新组建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并很快获得晋升,成为一名中层军官。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扎赫迪在与伊拉克军队的作战中表现出色。
1986年,年仅26岁的扎赫迪被任命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第十四“伊玛目·侯赛因”旅的指挥官。该旅在两伊战争中战功卓著,曾被扎赫迪的老上司雷扎伊誉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四支劲旅之一。
· 扎赫迪早年军旅照片。
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扎赫迪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忠诚。1998年,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任命扎赫迪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驻黎巴嫩的指挥官,负责推动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合作,牵制以色列军队在中东地区的活动。
2000年,作为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顾问,扎赫迪参与筹划了对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军”的全面进攻,长达15年的南黎巴嫩冲突最终以黎巴嫩真主党的胜利而告终。
之后,他又积极参与了黎巴嫩南部的地道和防御工事建设。
6年后,黎巴嫩战火再燃时,真主党武装利用这些工事成功阻挡了以军的地面进攻。
· 2006年,黎以冲突中被真主党武装击毁的以军“梅卡瓦”坦克。
2002年,扎赫迪回到伊朗,成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德黑兰总部的指挥官,全权负责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安全事务。2008年,苏莱曼尼又一次将扎赫迪“外派”,要他作为 “圣城旅”的高级指挥官,负责与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合作。这也是他生前担任的最后职务。
秦天说,“圣城旅”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执行海外任务的一支精锐部队,擅长特种作战。一直以来,该部队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通过支持各地亲伊朗的武装力量,与美国进行地区博弈。
在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肆虐期间,“圣城旅”曾协助叙利亚政府军、伊拉克军方打击极端组织。巴以冲突爆发后,“圣城旅”又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持巴勒斯坦武装。
· 阅兵式上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
前不久,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秘书长分别访问伊朗,并同伊朗高级别官员就巴以冲突举行多场会晤。
在会晤中,伊朗数次强调,将继续坚定支持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尽管“圣城旅”在中东的任务不断变化,但秦天认为,该部队的核心目标依然是维护伊朗的国家安全和影响力,“例如‘圣城旅’在伊拉克、叙利亚执行的反恐任务的目的,就是在极端势力渗透入伊朗境内之前,提前将其消灭。这也是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基本思路。”
伊朗将如何反应?
伊朗驻叙使馆遇袭后,多个国家都对袭击行为进行了谴责。
空袭发生后,叙利亚外长梅克达德前往伊驻叙使馆,并在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话中,谴责以色列的空袭行为。梅克达德表示,空袭不会影响叙利亚和伊朗两国的关系。
· 叙利亚外长梅克达德(中戴眼镜者)在伊朗驻叙使馆遇袭现场。
伊拉克、卡塔尔、阿联酋、巴基斯坦等国也对袭击事件进行了谴责。
4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对伊驻叙使馆领事处大楼的空袭,强调袭击外交设施的行为“完全不可接受”。
4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就以色列空袭伊驻叙使馆领事处大楼、造成至少7人死亡一事提问。
汪文斌表示,中方谴责针对伊朗驻叙利亚使馆的袭击行为。外交机构的安全不容侵犯,叙利亚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应当得到尊重。当前中东局势动荡,我们反对任何导致局势紧张升级的行为。
秦天说,此次以色列对伊朗驻叙利亚使馆的空袭,加剧了目前中东的紧张局面。但局势未来会不会出现进一步升级,主要取决于伊朗下一步的反击措施。从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伊朗一直避免与以色列和美国爆发一场常规战争。同时,此次使馆遇袭,伊朗必定会作出反应。
秦天分析,目前,伊朗的第一步是通过“外交战”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下一步,伊朗可能会进一步斟酌反击的节点和烈度,既要“有所作为”,让袭击者付出代价,又不引发大规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