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小编 46 0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漫威电影《黑豹》3月9日在国内上映。而在此之前,它就已经打破了多地的票房纪录,在上映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成为了漫威票房收入排名第三的影片,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认识了瓦坎达这个散发着非洲未来主义光彩的虚构王国。黑豹这一角色最早由斯坦·李和杰克·科比于1966年创造,是第一个在主流美国漫画公司登场的非讽刺黑人英雄。多亏了导演瑞恩·库格勒,这位英雄和他的王国成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流行文化现象,重新激发了一代非裔美国人对故土的想象,使黑豹这一角色与他的世界重获新生。

或者,正如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塔那西斯·科茨所指出的:“《黑豹》是黑人的《星球大战》。”上月底,作为《黑豹》漫画编剧的科茨同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和露皮塔·尼永奥在纽约哈林区阿波罗剧院与观众见面,探讨了这部电影以及它产生的文化效应。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黑豹》剧照

1. 尽管正在创作他自己的《黑豹》系列故事,但塔那西斯·科茨表示这部电影对他个人依然很有意义。

虽然科茨正在创作他自己的《黑豹》系列,并且他的想法并没有被电影剧本所采纳,然而这位作家还是盛赞此片为“一项让人难以置信的成就,我从未意识到自己有那么需要一部电影,它令我感受到了自己与非洲大陆是如何分离又是如何重新连接的”。因此科茨认为,这部电影让非裔美国人在感性上找回了自己的家园,正如同《星球大战》让今天的观众找到了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的童年。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黑豹》剧照,娜奇雅

2. 露皮塔·尼永奥饰演的娜奇雅与漫画中的这一角色截然不同。

这位肯尼亚—墨西哥裔女演员并不是看着《黑豹》漫画长大的,而她签约时剧本也尚未完成。因此她对这位超级英雄的第一印象来自和导演库格勒的交流。在漫画中,娜奇雅对“黑豹”特查拉非常着迷——然而在电影里,看到对方就会全身僵硬的则是特查拉。谈及这种权力关系,尼永奥表示这赐予了她的角色一点“特殊技能”,这使他俩之间的化学反应更加微妙和有趣了。

尼永奥还回忆说,自己“被导演库格勒的程度惊呆了。这个故事是如此的激进,有着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意蕴,难以相信漫威会通过这样的剧本”。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黑豹》剧照,克尔芒戈(左)

3. 反派艾瑞克·克尔芒戈的身上有导演的影子。

查德维克·博斯曼认为,反派艾瑞克·克尔芒戈也能很容易地引起观众的认同与喜爱,在这点上,《黑豹》打破了超级英雄电影的传统。在克尔芒戈出场的一幕中,他在虚构的大不列颠博物馆里观赏着陈列的非洲工艺品,指责博物馆当年从他们的祖先手中偷走了这些文物。博斯曼认为“克尔芒戈身上有一点点瑞恩·库格勒的影子”。在为电影取材的过程中,身兼导演和编剧之职的库格勒也特地前往伦敦,亲自观察了这些非洲工艺品。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黑豹》剧照,娜奇雅与女将军

4. 尼永奥和丹娜·奎里拉有着十多年的深厚友谊,但在《黑豹》之前她们从未在银幕上合作过。

丹娜·奎里拉在《黑豹》中饰演瓦坎达勇猛的女将军奥科烨,但她更有名的角色是美剧《行尸走肉》中的“刀女”米琼恩,她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她的剧作《日蚀》是第一部台前和幕后全团队阵容都是黑人女性的百老汇剧,由尼永奥领衔主演。然而,虽然她俩已共事11年,并且多年来始终是好友,但在这部电影之前,她俩从未在银屏上合作过。

若有人总结过奎里拉的角色,会发现她饰演的都是非常强势的女性人物。而尼永奥证实了生活中的她也正是如此:“丹娜是个非常剽悍的女人。”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黑豹》剧照

5. 《黑豹》的角色借鉴了莎士比亚作品。

博斯曼表示,为了演绎“黑豹”特查拉,他研究了莎士比亚和他最经典的角色之一——优柔寡断的王子哈姆雷特。特查拉和哈姆雷特都有一个死去的父亲,也都对自己的权威地位犹豫不决。

但博斯曼认为,特查拉有一点不同于哈姆雷特——他拥有特权而不自知。他将特查拉理解为“含着金勺子出生的王子”。不过当电影情节走向转折时,特查拉也成功克服了他优柔寡断的弱点。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黑豹》剧照,特查拉

6. 博斯曼本人对反派更有认同感。

作为一名出生在南卡罗莱纳州的非裔美国人,博斯曼认为自己更像克尔芒戈,他对非洲大陆及其历史有一种疏离感。他说自己想找回祖先的传统,并且对克尔芒戈这一反面角色更有认同感。“克尔芒戈经历了和我们一样的挣扎,”他对剧院的观众说,“如果特查拉没有闯过克尔芒戈这一关,我们(作为观众)是无法接受他是真正的国王的。”

他还提到,前往非洲拍摄这部电影的经历,给予了他一个“与我所失去的故土重新获得连接”的机会。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黑豹》剧照

7. 尼永奥说《黑豹》其实是一个家庭的故事。

尼永奥提出,电影中的主要角色都来自于一个家庭,甚至克尔芒戈也算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分子,尽管非常疏远,正如远渡重洋来到北美的黑人世代,他们“在漫长的越洋之旅中失散了”。

作为一名在非洲肯尼亚度过童年的演员,她表示即便在非洲本土,他们的历史遗产依然“被贬低我们的图像所掩盖,把我们描绘为除了贫穷一无所有的人们”。因此,这部电影对于身在美国和非洲的黑人来说都是一种“治愈”。

而她自己也承认,相比家乡的文化,她对《音乐之声》和伊丽莎白·泰勒更熟悉也更亲近。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黑豹》剧照

8. 能参演一部能够熟练处理他的头发的电影,使博斯曼如释重负。

在谈话中,露皮塔·尼永奥对电影的布景师、服装设计师和发型设计师大加赞赏,指出这部电影非凡的视觉效果都拜他们所赐。博斯曼随即讲了个故事,关于他职业生涯早期拍摄的一部电影,当时他的发型师从未应对过黑人演员鬈曲的黑发。“就像毫无经验的新手一般。”他大笑着告诉观众,有一个发型师几乎把他的发型剪成了寸头。

9.观众中有一个7岁的男孩打扮成黑豹的模样,问博斯曼穿黑豹制服是什么感觉。

博斯曼为男孩在他的黑豹面具上签名,然后绽开笑容,回忆起他第一天穿上黑豹制服的情形。尽管他强调穿着这身制服拍电影意味着长时间的折磨,从这点看来演员的工作与蓝领无异,但这件制服也提醒他“正如一个玩耍的孩子,”他说,补充道,“保持想象力是促成变化的关键,无论是在艺术、商业还是政治中。”

10. 剧组成员曾经历过一个“史诺普·道格”时刻。

尼永奥说,在特查拉加冕为王的勇士瀑布拍摄第一幕打戏时,天气很冷,在这种情况下待在瀑布边,并长时间负重工作,格外令人紧张。尼永奥表示,为了消除紧张感,演员们时常展开说唱对决以发泄压力。但是有一次,当拍摄一幕需要有鼓手参与的画面时,现场的鼓手都开始敲打史诺普·道格的2004年大热单曲《Drop It Like It's Hot》的节奏。于是忽然之间,剧组全体和这一幕的临时演员都异口同声地唱道:“史诺——————普!”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科茨将离职,美媒称其与特朗普长期不和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科茨(Dan Coats)将于8月15日离职。 东方IC 图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个人推特账户上表示,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科茨(Dan Coats)将于8月15日离职。同时,特朗普任命众议院得克萨斯州共和党议员约翰·拉特克里夫担任代理国家情报总监。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FOX)29日报道,科茨已于28日向特朗普提交了辞职报告。消息人士指出,已决定离职的科茨从不认为自己会在国家情报总监这个岗位上长期工作,他于2017年才接任这一职务。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8日报道,科茨与特朗普关系长期以来并不融洽,两者在许多问题上的意见相左。如2018年特朗普计划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单独会面时,科茨就明确表示,不希望美国总统在没有美国官员或助手的情况下与普京见面。

即将接任代理国家情报总监的拉特克里夫此前曾于2007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美国得克萨斯东区联邦地区法院检察官,此外他还在2004年至2012年间担任得克萨斯州希斯市(Heath)市长一职。

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美国不会和中国打冷战,即使打我们也赢不了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7月29日,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科茨(Dan Coats)在《华盛顿邮报》上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中美之间不存在冷战,即使有,我们也不会赢”。

在文章中,科茨谈及了近期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并对于外界讨论已久的所谓“中美冷战”进行了分析。他直言,如今美国若用对付前苏联的那一套方法对付中国很难奏效,更不可能成功。

而在列举了他所认为的“中国战略威胁”之后,科茨还提出了自己的“遏制方法”,其核心就是在国际上“拉帮结派”,与盟友们一起对抗中国。

哔哩哔哩:科茨 从《黑豹》主演与漫画编剧科茨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十件事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科茨是前印第安纳州参议员,2017年至2019年曾担任特朗普政府的国家情报总监,目前是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高级顾问。

近期,中美之间关系越发紧张,特别是在外交领域,发生了美国强关中国总领事馆的事件。7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就曾发出警告,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科茨表示,近期中国问题占据了美国的外交政策讨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了最大的挑战”。除此之外还有新冠肺炎疫情的问题,这些都成为了特朗普竞选连任道路上的主要议题。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许多政治观察家,甚至是白宫方面的人士开始讨论起美中之间的‘新冷战’,有些人还认为这是值得做的一件事,他们相信美国很显然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是,科茨却给这些人“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这样的想法是具有误导性的,假设目前的情形和当时美苏冷战一样,确实可以获胜,但他们却忽略了过去和当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他表示,冷战几乎完全是在军事和文化层面上展开并最终决出胜负的。而在经济层面,前苏联的那种模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当时的苏联既不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不曾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和全球经济供应链更是缺乏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经济领域,美苏既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合作伙伴。

可中美之间可能发生的“新冷战”,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用对付前苏联的方法对付中国很难奏效,更不用说成功了。

科茨声称,他的这番论调并不是希望美国在面对中国“日益咄咄逼人的行为”时不作反应,他更希望美国的反应是有连贯性的、有纪律性的且沉稳老练的。“恢复以往的冷战思维固然能激起我们的好战姿态,但这种姿态几乎根本无法改变中国。相反,可能还会引发双方的过度反应和危险误判。”

在科茨看来,美国必须制定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这一战略旨在管控中美的大国冲突,而不是“消灭敌人”。当务之急就是防止发生军事冲突,导致局面进一步恶化。

文章中,科茨还谈到了他所认为的中美在战略层面的不同点。他认为,美国政府实施的对华政策往往只是为了自己的短期政治利益,而中国则是根据“精心计算后的长期战略”来实现自己的外交政策目标。

特别是在中国的这一部分,科茨把许多自己的观点写进了分析文章中。他声称,中国的长期战略中有一项“野心勃勃的外交政策”,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将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至欧亚大陆。中国的战略还包括在科学技术上围堵西方国家,在数据收集和操作系统等领域取得全面主导权。

科茨表示,这些科学技术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和量子计算等领域,且中国始终想把这些技术运用到军事层面。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早、更清楚地意识到,科学技术将会是这场历史性决战的决定性因素。

文章最后,科茨也谈到了美国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不过看起来透露出着些许无力感。

他表示,像是关闭总领馆、制裁少数官员、调整关税或制裁个别公司,这些都只会激起对方的反制措施,对处理复杂的问题毫无帮助。

“面对来自中国的这些挑战,应该由美国领导其他国家,一起用团结而长远的眼光作出应对。最重要的是,美国和盟友的政策必须扩大外交和政治空间,以创造性和富有成效的方法处理问题。”简而言之,科茨的观点就是“拉上盟友”。

此外,科茨还宣称美国应当重新建构多边主义框架来“掣肘”中国。而不是像如今的特朗普政府一样极力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在国际社会中不断“退群”,引发各国反感。

他建议称,美国应重建具有“凝聚力”的联盟和多边机构,这些机构必须连贯且强有力地回应中国的长期战略构想。

“我们都知道,过去只有美国可以创造出这些‘工具’,当我们的盟友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都开始意识到中国是未来共同的威胁时,他们将会越来越接受来自美国的‘开明领导’。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